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本文通过指标选取和 GIS 叠加分析,探讨了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结果表明,可以有效地分析出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宜性水平。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9,(4)
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市拓展与城市更新的重要依据,对于地形条件较为复杂的山地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更为重要。本文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汇水线、保护范围、地铁线等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最后运用ArcGIS工具的空间分析以及叠加分析功能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案例研究结果定量化反映了各块城市用地的建设适宜性,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选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按照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综合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生态安全等因素,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多因子综合叠加分析法(MCE),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叠加分析、空间缓冲分析功能,对产业区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进行定量分析.然后叠加区位条件,对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仓储物流用地的适宜性进行深度分析,从而为产业区空间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4):685-688
结合镇江城市规划区的地质环境特点,选取地形地貌、水文条件、工程地质、地质灾害、活动断裂与地震效应等五个方面10个因子作为重要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函数评价模型,对镇江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适宜性好和较好的面积占48%、适宜性一般、较差和差的分别占15.8%、8.2%和18%。为镇江城市规划用地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全建英 《山西建筑》2013,(34):94-95
以长治市为例,从评价指标、评价单元划分、评价因子定权等角度对该市的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对今后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利用和整个城市的地质环境方面的规划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建设用地潜在适宜性评价研究的目的,采用元胞自动机(ANN-CA)预测得到未来土地利用区划指标,并量化自然因素和社会驱动两个指标构建建设用地潜在适宜性评价体系的方法。通过对比昆明市盘龙区城市用地扩张背景下的2030年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与现状评价结果,再分别叠加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验证结果的合理性。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潜在适宜性评价得到的适宜开发用地、较适宜开发用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分别由27.50 km2、48.92 km2增加到36.95 km2、50.71 km2);(2)基本适宜开发用地面积有所下降(由19.85 km2降低到9.17 km2);(3)较不适宜开发用地和不适宜开发用面积则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7.
以镇江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工程地质、地形、水文气象、自然生态和人为影响等5个主要评价因子,将研究区的建设用地适宜性划分为适宜建设用地、可建设用地、不宜建设用地和不可建设用地4个等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到综合的建设用地适宜性等级空间分布,4个等级的面积比分别为34.76%,23.29%,20.55%、21.40%。建设用地适宜性分析为镇江市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用地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可减小城市发展对生态系统破坏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9.
10.
城市建设用地适宜与否对城市用地布局、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合理确定适宜性建设用地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开展各专题规划的重要前提。文章以平潭岛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 8 OLI多光谱遥感影像和DEM数据为基础,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辅以目视解译进行土地利用分类,选取生态敏感性因素、自然限定因素和社会经济限定因素作为建设用地适宜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共选取10个指标构建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定量评价该区域土地生态敏感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  相似文献   

11.
以南京市金陵监狱地区为例,以GIS分析技术为手段,选取影响该地区土地开发和城乡建设的高程、坡度、坡向、洪水、地质、水域、植被七个因子作为衡量指标,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土地适宜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将该地区划分为规划调控区,引导开发区和严格保护区,制定了相应的土地开发策略,对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株洲枫溪生态城为例,在传统基于地形条件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基础上,从生态安全视角出发,结合生态敏感性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分析方法,借助GIS平台对基地的生态安全性进行辨识,以生态敏感分区及生态廊道体系来修正传统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为提高用地规划布局的科学性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怀化工业园区的概念规划根据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相关理论,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多因子综合叠加分析法(HCE),进行用地适宜性的定量分析,将现有用地划分为适宜建设用地、可建设用地、不适宜建设用地和禁止建设用地四类,重点对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的选择进行分析,从而为规划设计提供强有力的科...  相似文献   

14.
贾若楠  吴欣  朱一鸣 《城市建筑》2021,(4):62-65,117
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保障人地协调发展的基础.本文以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延安市大砭沟西沟地区为例,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对现状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约20 %的城镇建设用地属于不适宜建设区;②不同适宜性的建设用地布局具有一定差异性;③在适宜性评价基础上把最适宜和基本适宜建设用地可作为重点开发区...  相似文献   

15.
段婷  运迎霞 《南方建筑》2019,(1):114-120
文章从空间感知理论角度解释慢行适宜性内涵,借鉴空间感知的三个阶段,分别确定步行和自行车环境适宜性的评价体系及关键指标。以天津近郊区1、2、3 号线的6 个地铁站点为例进行问卷调研和实地勘测,将各站点慢行环境的物质空间要素以及使用者感知评价作为自变量,通过spss 进行因子分析,将影响步行环境的43 个因素以及自行车交通环境的42 个因素作为变量,根据公因子分析,各归纳为系统性、设施性和管理性三个影响因素,并确定各自权重,计算各站点周边慢行环境适宜性的综合评价得分。结果显示步行环境适宜性的影响因素中,系统性因素最为关键,而在自行车环境适宜性评价中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为设施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长期无约束、无限制的人类开发行为下,人地和谐共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而构建集约高效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便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国土空间适宜性分析评估过程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体系的基奠,文章以优化瑞安市国土空间格局为最终目标,基于农业生产保障、建设发展潜力、生态屏障约束三方面的辨析,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特色化发展为主要导向,进行三生适宜区的划分与界定,旨在为构建可持续的国土空间格局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张建国  杨自安  鲁佳  王磊  杜斌 《矿产勘查》2023,14(9):1731-1739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也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双评价”技术指南为指导,构建了县域尺度的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技术,在土地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气候评价、环境评价、地质灾害评价和区位优势度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太谷县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划分适宜、一般适宜和不适宜3类区域。结果表明,太谷县城镇建设适宜区面积为278.84 km2,占比26.68%;一般适宜区面积为185.90 km2,占比17.79%;不适宜区面积为580.27 km2,占比55.53%。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适宜区和一般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晋中盆地区域内,不适宜区主要分布于东部山区。受活动断层影响,适宜区内发育地裂缝地质灾害,且分布有北东向条带状的不适宜区,在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时需要注重地质灾害的防范。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和全国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寻找并布局满足创新主体需求且有利于激发其创新活力的创新空间成为未来城市空间优化的重点之一。研究发现,创新主体在城市内的空间区位一般遵循邻近智力与产业资源、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配置完善、创新政策集中度高、与中心城区距离适中、生态环境优美等规律。同时,产业型与知识型创新主体在地块层面分别呈现主要集聚于产业园区与校区的特征。基于创新空间布局规律,提出因“创”制宜、集成高效的空间适宜性评价总体原则,并构建了涵盖智力与产业资源邻近性、设施配置水平、城市区位、生态环境条件等评价要素在内的技术框架。最后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例,对技术路线应用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出台后,“四区”划定成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必要基础。在此背景下,该文以长汀县中心城区为例,综合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又引入了多因素GIS方法,运用“建设阻-潜力”模型,科学、合理地进行了建设适宜性研究,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曹先密  徐杰 《城市勘测》2021,(2):61-64,68
科学开展现状村庄分类,以指导各类乡村规划的编制及有效实施,对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乡村地区为研究对象,从乡村地区用地适宜性评价和村庄发展潜力评价两方面着手,探讨村庄分类评估思路,综合运用多因子空间叠合评价法、多指标综合评分法构建量化分析模型,并提出结合实际镇村酝酿沟通结果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