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工业设备实时监测仪器中基于 TCP/ IP协议的通信功能实现方法。介绍了 DOS系统中加载 PC/ TCP for DOS的Kernel,使 DOS操作系统能进行基于 TCP/ IP协议的网络通信和运用 Socketfor DOS网络编程界面 ,进行 TCP/ IP环境下应用程序设计的方法。并给出了在实时监测仪器中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TCP/IP网络由于传输的不确定性,无法满足工业实时网络通信的需求。该文基于RT-TCP/IP协议栈,使用客户端/服务端通信模式实现了在RTSS子环境下的实时通信,并通过测试验证了通信网络的实时性能,为RT-TCP/IP实时工业控制网络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工业现场数据的网络化传输,本文构建了工业以太网EtherNet/IP通信适配器的硬件系统.开发了该通信适配器的Boot Loader和I/O接口驱动程序等底层软件;并在EADK软件平台上编写了该通信适配器的应用程序;另外,借助EIPScan软件、EDITF软件、ControlLogix PLC和PCU-ETHIO EtherNet/IP扫描器等工具对该通信适配器进行了完整的通信测试,并在上海交大罗克韦尔实验窒的工业网络设备系统巾进行了互操作性测试;结果表明该Ethemet/IP通信适配器在数据传输的实时性、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有良好的性能,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在AUTOSAR标准下实现了基于以太网的诊断,并简要分析了基于以太网诊断通信的优势。将开源的TCP/IP协议栈LwIP移植进AUTOSAR的基础软件层,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以太网的通信协议栈,从下到上依次为以太网驱动、以太网接口、TCP/IP协议栈、套接字适配器。在以太网通信协议栈的基础之上加入与诊断通信相关的模块,分别是基于IP协议的诊断、PDU Router和诊断通信管理,实现基于AUTOSAR标准的以太网诊断通信。并设计相应的诊断上位机测试UDS诊断服务,说明基于以太网诊断通信在大数据量传输过程中具有基于CAN诊断通信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以往水下有缆机器人(ROV)通信系统中视频、数据、控制信号需要分不同线缆传输的问题,将以太网通信技术应用到ROV通信系统中,根据ROV通信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在ROV控制系统中设计了一种星型拓扑结构的通信网络。在硬件方面,视频、数据、控制信号的传输共用同一信道,简化了通信系统的硬件结构;在软件方面,视频信号采用TCP/IP体系中的一个应用层协议—RTSP进行了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则直接采用TCP/IP进行了传输,实现了3种信号全双工并行传输。研究结果表明:该通信系统能够满足ROV通信的需求;与以往的ROV通信系统相比,该通信系统具有更高的通信速率和稳定性,而且硬件结构简单,能够直接内嵌在ROV控制系统中。  相似文献   

6.
介绍区别于传统现场总线式,直接采用以太网TCP/IP通信的IQ3控制器。并着重介绍技术参数及各项性能。通过一个案例体现其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IP核的设计方法,设计一种基于AMBA总线的EPA片上通信系统。系统以EPA通信IP核为核心,该IP不仅实现了通信调度、时钟同步等EPA的核心机制,同时实现EPA的动态组态、即插即用、支持普通以太网收发等功能。EPA通信IP核与片上CPU的软硬件协同工作,结合片上FLASH、片上SRAM以及GPIO等,形成为一款SOC芯片,不仅提高了EPA通信的实时性和灵活性,更使得EPA通信系统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安全性以及更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基于主从式通信模式的排爆机器人远程通信系统.采用TCP/IP协议设计和实现了上位机为主导、下位机实时响应和反馈的通信机制,制定了各子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通信系统不依靠数据链路节点,通过中央处理器分析报文实现数据定向收发,在总线通信出现消息拥堵时,利用程序结构实现了冲突解决机制,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9.
单片机同Internet网络通信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课题。以Atmega32L和网络芯片ENC28J60为硬件平台,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嵌入式WEB服务器。主要包括系统的硬件设计、TCP/IP协议的精简方法、WEB服务器的实现。系统稳定可靠、成本低,在远程控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带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逐渐被人们熟知和认可。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后PC时代,而嵌入式系统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和应用,其与Internet共同作用,成功突破了嵌入式发展的束缚,展现出新的发展格局。研究TCP/IP协议栈的嵌入式系统通信方案设计,介绍了该嵌入式系统的情况,然后设计其硬件平台,再设计其软件系统,通过软硬件的双重设计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通信功能。  相似文献   

11.
基于TCP/IP协议,利用Socket网络编程接口技术,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下,设计了相机的远程控制系统,实现了智能相机与远程主机的通信与控制.该系统经过严格测试后,工作正常,达到了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设计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设备(DTU)时,实时数据的采集处理和通信方式的实现是关键环节。数据采集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将影响DTU的性能,通信协议的选取影响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用FFT算法进行数据的提取,在嵌入式ARM-Cortex M3平台上搭建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并植入Lw IP协议栈,依据IEC60870-5-104系列协议实现通信。该设计能有效地实现数据的获取和通信的连接,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Internet通信技术的深入发展,网络通信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接入Internet的主体也开始发生改变。嵌入式Internet技术就是为了接入Internet而提出的,嵌入式TCP/IP协议单片机技术具有集成度高、功能灵活、体积小等优点。因此,介绍了嵌入式TCP/IP协议在单片机上应用的技术,初步了解了单片机技术、TCP/IP协议以及其基于网络的相关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EtherNet/IP和ControlNet现场总线技及EtherNet/IP和ControlNet现场总线技术,设计了基于冗余ControlNet现场总线的供热系统,分析了EtherNet/IP的网络冗余,并给出了EtherNet/IP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这一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热点,探讨了SOA中服务的概念与特点,通过对某企业零/部件采购服务设计的举例描述,重点讨论了服务设计的过程及方法,包括服务模型的建立和服务接口的设计,为进一步设计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数据记录器的传输速度,提出采用千兆以太网进行数据通信。基于FPGA的以太网数据传输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传输手段,但大多数支持千兆以太网的物理芯片并未集成传输协议栈以及接口转换模块,导致其无法直接进行数据传输,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利用程序进行IP核设计的解决方案,将以太网MAC层接口以及通信协议报头封装为可根据实际需求对UDP/IP协议栈进行调整的可配置IP核。首先分模块进行流程介绍,之后对其进行封装设计,最后进行结果验证,经验证此IP核速度可达到950Mbit/s,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7.
基于虚拟设备的车载异构网络互联模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车载网关中异构网络及多种类设备间与互联网的通信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的基于Linux虚拟设备的车载异构网络互联模型.该模型利用Linux中的模块动态加载特性及虚拟网络设备来实现多种类设备间的统一化和互联通信.逻辑上,在TCP/IP协议栈和实设备驱动层之间设计了一个虚拟网络设备层,所有的数据在系统内核与实设备通信的时候均通过虚拟网络设备层,而虚拟网络设备则提供统一的socket层接口,使得上层应用服务的设计和实现更为简单.实验测试表明,该模型可以完成异构网络间的通信,尤其是与Internet的通信.  相似文献   

18.
工业以太网EtherNet/IP是一种开放的工业网络标准,已在自动化控制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论述工业以太网EtherNet/IP通信协议模型和应用优势,分析工业以太网特点,以微生物样本自动处理系统为例,阐述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应用技术.研究和实际应用表明,基于EtherNet/IP设计的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性能稳定可靠,数据传输准确,在工业控制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9.
根据倒置A2O污水处理工艺,讨论了其控制系统的集成方案和构架,采用PLC设计了基于Ethernet/IP的多处理器分布式控制系统。提出了系统的集成方案,重点讨论了多主站的系统设计,并给出了软件设计思路和过程及通信网络的设计,并对现场上位监控设计进行讨论。实际运行证明该污水处理控制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千兆以太网网络控制器AX88180为硬件平台,针对嵌入式设备资源有限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嵌入式设备千兆以太网接口设计与实现方案.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讨论了以太网TCP/IP网络协议的基本体系结构;总结提出了适合嵌入式设备的TCP/IP网络协议实现方法;给出了网络驱动和数据处理的设计流程以及仿真结果;并实际测试了系统的通信性能,给出了实验结果.实际应用证明该设计通用、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实现各种嵌入式设备的千兆以太网接入,而千兆以太网更高的传输带宽优势,可以满足大数据量传输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