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点     
《中国石油石化》2024,(6):14-15
<正>《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发布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个部门印发了《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目录》明确了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绿色低碳转型重点产业的细分类别和具体内涵,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气候变化,开展低碳化变革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氢能、碳捕集等技术深度耦合,是未来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未来主旋律,通过构建氢电耦合产业发展格局,可充分发挥清洁能源在产业绿色低碳升级中的示范作用,以及在低碳技术创新应用中的主体作用。总结了近年来能源结构优化及工业低碳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分析了新型的“工业+绿氢”低碳发展模式;探讨了能源承载型绿氢化工产业发展可行方向,以助力低碳乃至零碳产品供给;进一步对低碳技术应用于零碳园区创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氢能由于其所具备的清洁、低碳、高效、可再生等优点,逐渐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载体之一。当前中国面临“双碳”目标的紧迫压力,而氢能将在这个宏伟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提出“双碳”目标下中国氢能发展战略,基于氢能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的作用和角色,研究了中国的氢能禀赋,提出了“氢能伦理”“氢能胡焕庸线”等概念,论述了制氢、储氢、运氢及用氢各主要环节的发展现状、现有的优势,指出了中国氢能产业面临成本问题、氢能基础设施不足、能源效率偏低且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步骤不匹配、市场需求不足、技术发展存在短板、政策体系不完善等6大障碍与挑战。最后,提出了未来氢能产业发展的5项政策建议:(1)制定行动方案,落实国家氢能发展规划的要求;(2)建设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氢能经济体系;(3)发挥氢能优势,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体系;(4)加快氢能科技创新,推动建设氢能科技发展高地;(5)建设氢能应用产业集群发展园区,扩大氢能应用市场。结论认为,“双碳”目标下,中国应发挥氢能作为能源载体和工业原料的双重优势,使氢能产业在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以及保护生态环...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要求下,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高效二次能源,氢气能源得益于资源丰富、来源广泛、燃烧热值高、清洁无污染、利用形式多样、可作为储能介质及安全性好等优点,将成为助力能源、交通、石化等多个领域实现深度脱碳的现实途径,也将成为我国构建现代清洁能源体系重要的接替能源,加快氢能发展步伐已成为全球共识。为了给氢能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和能源公司加速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并为构建“氢能中国”提供依据和参考,阐述了氢产业链中制备、储运、应用等重点环节主要关键技术进展,分析了氢能工业化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了氢工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展望了氢能产业的发展与未来。综合研究认为:(1)我国的氢能技术将走向成熟并进入产业化之路,氢能工业全产业链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将逐渐实现由灰氢、蓝氢到绿氢的跨越式发展;(2)加快推进制氢、储氢、运氢、氢燃料电池、加氢站及其他用氢场景等氢能全产业链整体发展,注重与油气工业深入融合协同,将有效推进氢气工业体系快速高质量发展;(3)推进和实施“北氢东输”“西氢东输”“海氢上岸”等重大工程,利用加油气站等基础设施,可以在产氢、加氢等产业链节点发挥油气公司的先天优势,实...  相似文献   

5.
我国石化产业碳排放比例高,产业仍处于增长期,有增碳需求,实现“双碳”目标面临重大挑战,必须明确发展思路,积极稳妥推动产业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当前,石化产业面临交通领域替代能源快速发展、化工品需求仍将增长、氢能载体作用凸显、“双碳”政策持续发力等形势,需要在推动产业升级、开展节能降碳、推进清洁替代、突出创新引领、加强保障措施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对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绿氢炼化、与CCUS融合发展等关键路径的分析和研判,在碳中和目标下提出一种可能的路径组合和趋势展望,分析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破除经济性、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提升我国绿氢产业的发展速度。“双碳”背景下,发展氢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选择。而有“最环保能源”美誉的氢能在新能源产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加快氢能产业发展被写入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今年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海油顺应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之大势,在确保国家油气能源供应安全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从构建低碳能源供给体系、全程低碳管控及末端治理以及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3个环节,积极探寻中国海油的碳中和应用之路。通过地质认识创新和工程技术突破,推进了南海深水区天然气、渤海深层天然气和陆上致密气的增储上产,率先发展了国内LNG产业,助力中国海油低碳能源供给体系的建设。通过源头管控、过程减排和末端治理,梳理了中国海油在全过程降碳管控中的主要举措,加速中国海油绿色低碳转型。应对能源行业变革带来的挑战,聚焦海上风电、海上氢能、储能及海洋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明确科技引领对中国海油碳中和的重大意义。研究成果为中国海油碳中和路径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也可为能源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识,能源消费结构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新能源为主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的首要任务,油气行业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中国石油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加快布局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明确将绿色低碳纳入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吐哈油田依托矿区、周边风光资源优势和处于疆电外送通道起始点的区位优势,提出新能源与勘探开发共同谋划、协同发展,以光伏、风力发电和制氢为主,以气电调峰、氢能和储能系统为保障,协同发展CCUS/CCS/UCG、煤油混炼等煤化工产业,到“十四五”末实现碳达峰,2040年实现“近零”排放,2050年把吐哈油田打造成风光气电氢融合、油气煤电热多能互补、企地协同多元化发展的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实现油田向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  相似文献   

9.
推动氢能在公路交通领域的发展及应用,对于实现能源转型和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梳理了我国氢能产业的研究背景,分析了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从销售企业角度探讨了当前氢能公路交通领域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比氢能源及燃料电池各自的优势,分析公路交通应用的实现路径,推动氢能在公路交通领域的落地应用。  相似文献   

10.
2021年11月,国际氢能委员会发布《低碳和可再生氢的政策工具箱》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推出氢战略,宣布了520多个大规模的可再生氢项目.预计至2030年,可再生氢能源项目总投资将达到1600亿美元.氢能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碳中和目标,促进绿色经济增长,并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1.
认识一下氢能 氢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在燃烧时生成水,不产生污染物.随着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氢能正成为一种来源丰富、绿色环保、能量密度高、储存方式与利用形式多样的无碳二次能源,但安全问题是氢能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据了解,氢能利用已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利用化石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氢气利用过程的能源效率、三废排放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强调氢能是一次能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氢能是最清洁的二次能源,发展氢能将有力推动产业创新与产业转型,氢能开发利用中的安全风险是可以控制的。系统完整的技术支持是氢能开发利用的关键,提出了我国开发利用氢能需要深入研究开发的技术与装备。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二次能源,氢能具有来源多样、终端零排、用途广泛等多重优势,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进能源产业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尽快制订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完善顶层设计,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拓宽氢燃料电池示范应用领域,多渠道拓宽氢源,鼓励企业...  相似文献   

14.
炼化工业生产大量的化学品和能源产品,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属于国家支柱性产业,但面临复杂严峻的节能降碳形势。本文围绕炼化工业碳减排路径与电化工/电供能(电气化或再电气化,Electrification)的技术发展进行探讨分析。综述国内炼化工业的行业特征、加工技术路线及能源消费情况,点明炼化工业节能降碳的困境,归纳已基本形成共识的炼化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方向。阐述绿电和绿氢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分析储能和绿电制绿氢技术的地位作用,重点研析电化工/电供能前沿技术的发展现状。明晰零碳能源耦合是首要前提,能量流集成电供能是优先选择,物质流集成电化工是关键核心,减碳负碳技术是最终保障的炼化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思路,提出炼化工业及相关产业未来技术发展的建议,为国内炼化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指引参考。  相似文献   

15.
炼化工业是以化石原料为主的流程工业,能源消耗量大,CO2排放量多,“双碳”目标下亟需加快推进多能融合发展,高效支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基于炼化生产工艺特点和新能源属性特征,提出我国炼化工业多能融合高质量发展思路,建立以“电、热、氢”为载体的能源属性融合和以“碳、氢、氧”为载体的资源属性融合的两种模式,研究构建炼化新型动热力系统、新型氢气系统和新型生产工艺系统,为我国炼化工业高质量发展、多领域产业融合和技术创新等提供指导。多能融合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新能源与炼化企业耦合在助力炼化过程的降碳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加快工程技术的开发应用,进一步降低成本,推进绿电绿氢替代,实现降碳减污协同增效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未来,氢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占比至少将达10%。氢能将与电力协同互补,共同成为我国终端能源体系的消费主体。11日,由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中国氢能联盟)举办的"2018年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高峰论坛"在海口召开。论坛上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核心观点做出以上"保守"估计。  相似文献   

17.
全球环境问题的凸显加速了能源结构向降低化石燃料依赖方向的转型,以风光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得到快速发展,其中氢能的发展成为热点之一。随着氢能规模化发展,液氢是突破整个氢能体系规模化、商业化运营瓶颈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为此,以可再生能源与液氢结合的电氢体系为基础,制订了基于液氢的产业发展路径,分析了液氢路线优缺点,探讨了“碳中和”目标下液氢所应承担的角色,梳理了液氢加氢站中液氢储运的液氢加氢(L-LH2)、高压气氢加氢(L-CGH2)、高压低温加氢(L-Cc H2)三种技术模式,指出了液氢产业链需要解决的难题。研究结果表明:(1)参考国外氢能发展路线和LNG的发展历程,建立可再生能源与液氢结合的电氢体系,制订基于液氢的产业路径,可实现新能源的优势互补良性发展;(2)液氢路线具有储存和运输方便、安全性高、纯度高等优点和技术难度大、能耗较高等缺点,与风光电结合可规避因能耗高而成本高的缺点;(3)“碳中和”目标下液氢承担了储能介质、能源媒介、工业原料三大角色,将在储能领域发挥重要作用;(4)液氢产业链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包括中大型氢液化装置、大型液氢球罐、高压液氢泵、液...  相似文献   

18.
下一站,氢     
<正>人类社会的能源列车正在疾驰。氢,因清洁低碳、优势显著脱颖而出。如果能解决来源和成本等问题,氢将足以与油、气相争。氢能产业的发展,则取决于国家政策规划、技术难关破解和产业链生态圈形成。不忘初心,氢能产业方能可持续发展。氢能一出,谁与争锋?  相似文献   

19.
1965年以来,全球氢能产业技术发展经历了几起几落。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技术进步三大动力驱动下,日本、美国、欧盟、韩国等先进国家和地区依据本国实际情况,明确各国的发展定位,制定了氢能相关的产业政策。日本、韩国发布了详细的发展路线图,政策导向明确;美国重视技术培育,政策支持稳定性较差;欧盟利用氢能助力低碳能源转型,发展形成合力。在各国相关产业政策以及持续研发投入和财税补贴的推动下,极大地促进了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进步和产业化推广。目前,我国氢能产业政策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地方政府积极性较高,呈现自下而上推动的态势。建议我国充分借鉴氢能先发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和推动的经验,明确氢能源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定位,对全产业链进行补贴,并参照天然气的管理模式,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通讯员王环)据Oil Price网站2022年11月25日发表的《绿色氢不是解决气候变化的灵丹妙药》一文称,氢是一种多功能的能源载体,预计将在全球制造业和工业供应链的脱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它的生产、运输和转化需要大量的能源和投资,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延缓绿色能源转型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