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陈元武 《丙烯酸化工与应用》2007,20(1):7-12
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作为A组分,含有-NCO的聚氨酯预聚物作为B组分,把A组分和B组分混合,制备双组分丙烯酸酯胶粘剂。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则是由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单体通过溶液聚合而成的。研究了丙烯酸羟乙酯的用量及A组分与B组分的配比对双组分丙烯酸酯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通过丙烯酸酯类无纺织物粘合剂及其制品的研制实验讨论了丙烯酸酯类粘合剂的合成与成型机理,及各种影响因素,并指出了各项比较适宜的控制指标。对无纺织物的生产过程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液体NBR增韧酚醛泡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液体丁腈橡胶(LNBR)对酚醛泡沫的增韧效果.通过红外光谱、万能试验机、热重分析仪等测试手段对改性后酚醛泡沫特征官能团的存在、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分别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存在LN-BR与PF(酚醛树脂) 的结构单元;当改性剂用量为0.6份(占树脂总质量)时,泡沫塑料的压缩强度由原来的0.105 MPa提高到0.336 MPa,证明LNBR对PF泡沫有显著的增韧作用;泡沫在802 ℃时失重44%,说明泡沫经改性后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且未影响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双组分水性丙烯酸酯复膜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丙烯酸酯乳液,加入固化剂,得到双组分水性丙烯酸酯复膜胶。研究了丙烯酸、固化剂含量,软硬单体比例以及交联剂和不同乳化剂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丙烯酸占单体总量的2%,固化剂为6%,软/硬单体质量比为1.36,固化时间为4h时,所得的双组分水性丙烯酸酯复膜胶的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7.
8.
电子行业的组装如笔记本电脑,目前大都采用双组分丙烯酸酯结构胶,相比于常规的PUR和环氧体系而言,丙烯酸酯具有更快的固化速率和平衡的抗冲击强度及黏接强度.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希望A剂和B剂混合后,在室温情况下或-10℃的情况下,具有极长的开放时间(5~30min).在70~90℃的热压情况下,能快速地实现定位.另外,从黏...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一种双组分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SPS01,它具有优良的初粘性和180°剥离强度,适中的黏度和较高的固含量、讨论了交联剂用量对其性能的影响.测试了用SPS01制备的双面胶粘带在钢板、玻璃、塑料和胶合板4种不同被粘表面的上180°剥离强度比较了SPS01与单组分压敏胶粘剂的应用特性及生产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用于高温塑料的增韧粘合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静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7,19(1):36-36
据“Plastics Technology,2006,52(7):31”报道,Master粘合剂公司的EP17是1种增韧的耐热环氧粘合密封剂和标准灰色的易流动糊料,设计用于高温塑料,例如尼龙,使用温度为-269.8~569.8℃,在269.8~319.8℃时,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以环氧E-51、增韧剂R-1000、偶联剂KH-560、聚酰胺651、酚醛胺和促进剂DMP-30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高粘接性能、双组分室温固化环氧胶。研究了DMP-30的用量对环氧胶适用期的影响;R-1000、KH-560的用量和A、B组分配比对环氧胶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聚酰胺+酚醛胺/mDMP-30=100/12时,环氧胶的适用期为40~45min;mE-51/mR-1000=100/16、mE-51/mKH-560=100/2,mA/mB=3.0/1.0时,环氧胶的粘接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
Recent developments in rubber-toughened structural acrylic adhesives now offer sheet steel fabricators the opportunity to replace conventional metal fastening techniques such as spot welding with lower cost, durable, more versatile structural adhesive bonding. These developments, in particular much improved ability to bond oily/waxy surfaces common to the motor car industry and improved retention of fracture toughness after exposure to paint stoving temperatur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