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钟芳 《山西建筑》2012,(32):41-42
基于系统理论分析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的协调性,对城市交通出行方式内部、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之间以及城市交通出行方式整体的协调发展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给出了城市交通出行方式协调度的计算方法,为合理制定交通管理策略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交通规划目标从增加运输能力向具有环境和社会维度的政策转变过程中,存在着社会公平目标与传统经济和环境目标之间难以平衡的现象,因此交通公平是目前城市交通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研究界定了交通公平的概念和类别,总结了交通公平分析的相关基础理论,并以公共交通为例,提出了基于供需水平差异与基于供给变化差异的交通公平分析方法,指出交通公平视角下交通规划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以及对我国相关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公平共享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原则,但目前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指出了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不公平现象。分析了观念和决策上产生这类问题的根源。最后提出了实现交通公平的一系列措施,特别强调了公交优先和切实保障非机动车、行人的交通安全。试图通过公平性探讨,促进城市交通发展方向的明确。  相似文献   

4.
城市交通走廊形成机理与基本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交通走廊是城市交通系统的主动脉,对城市健康运行、有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影响。本文着重探讨了城市交通走廊的内涵、功能、地位及形成机理、相关因素等,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城市交通走廊规划理论和方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空间句法及其在城市交通研究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句法提供了一套量化描述空间结构的方法,开拓了一个理解复杂城市交通系统的崭新视角.文章阐述了空间句法的创立背景、核心理论和模型构建方法;详细介绍了空间句法在轨道交通枢纽TOD开发评价,行人步行交通研究、城市空间路网结构合理性分析等城市交通研究方向上的应用,对其在城市交通规划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空间句法提供了一套量化描述空间结构的方法,开拓了一个理解复杂城市交通系统的崭新视角。文章阐述了空间句法的创立背景、核心理论和模型构建方法;详细介绍了空间句法在轨道交通枢纽TOD开发评价、行人步行交通研究、城市空间路网结构合理性分析等城市交通研究方向上的应用,对其在城市交通规划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王贵春  何琳  林思 《建筑经济》2016,(12):90-92
针对开放封闭小区政策,对重庆市部分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合调查结果,从公平与效率两方面研究开放封闭小区对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的影响;研究认为,开放封闭小区政策有利于公共资源公平分配、改善社会资源利用率。最后,为开放封闭小区政策的顺利执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郝铖杰 《中国建材科技》2013,22(3):134-135,138
城市化愈演愈烈,城市交通问题日益成为城市发展不可避免的一个障碍,城市化发展快速阶段交通发展出现一些普遍性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原则:发展、协调、质量和公平。如何将这一理念运用到城市交通规划中,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发展,高架桥已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但也对城市空间和景观造成了割裂和破坏.近年来,为了解决城市用地紧张和城市公共空间缺乏等问题,高架桥下空间环境整治也逐渐受到关注.文章通过研究总结了城市高架桥下空间的基本特征以及利用类型,提出桥下空间环境整治的策略,并以南京长江大桥南引桥的项目实践为例,以期为今后桥下空间的利用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多个发达城市、国家或地区为对象,总结了这些对象在城市交通与社会公平、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与环境保护、城市交通与制度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后发国家、城市交通发展追求的目标应为:多种交通模式平衡发展的综合交通系统,注重土地高效使用和环境保护的综合交通系统,关注社会公平、公共空间、开放绿地、设施可达性的综合交通系统,包含有制度、能力建设板块的综合交通规划和工作安排。为实现这些目标,主要思路或策略是:交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必须放置于提高城市品质的框架内;大力促进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管理好小汽车;因地制宜采取"城市开发边界""、公交都市""、职住平衡""、公交导向型发展"等策略或手段;让制度、能力建设、资金保障、公众参与等成为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12.
13.
Brücke Wolken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The Italian construction industry was rocked by the scandals regarding procurement by the public sector during the early 1990s. Although not confined to construction,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construction demand meant that it was one of the most heavily implicated sectors. Known as 'tangentopoli', the scandals have prompted a major reform of public sector procurement in the Italian industry which, combined with changes required to conform with EU directives, is leading to a profound cultural change in the industry. This paper provides an authoritative review of the changes in the procurement codes and the roles and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t shows how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public sector programmes is being strengthened, and how the procurement of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es is being separated to provide greater transparency in the process. Although it is too soon to tell what the actual impact of these changes will be upon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actice, some suggestions are made in the concluding comments. En Italie, le secteur de la construction a ete secoue par les scandales concernant les approvisionnements par le secteur public au debut des annees 1990. Bien que n'etant pas limitee a la construction, la part de l'Etat dans la demande pour les travaux de construction temoignait que c'etait bien l'un des secteurs les plus impliques. Connus sous l'appellation de 'tangentopoli', ces scandales ont declenche une vague de reformes qui a touche les approvisionnements par le secteur public qui, combines aux changements necessaires pour se conformer aux directives de l'UE, conduisent a un profond changement culturel de cette industrie. La presente communication constitue une etude documentee des changements qui affectent les codes d'approvisionnement ainsi que les roles et les relations qui s'etablissent au sein de l'industrie de la construction. Elle montre comment la gestion de projets, lorsqu'il s'agit de programmes du secteur public, se trouve renforcee et comment la fourniture de prestations d'etudes et de travaux de construction joue en faveur d'une plus grande transparence du procede. Bien qu'il soit trop tot pour dire quel impact auront ces changements sur les pratiques dans le secteur de la construction, l'auteur conclut en faisant certaines recommandations.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