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粘结漏钢产生的原因及粘结时坯壳的特征,对结晶器漏钢预报系统的原理进行分析,得出发生粘结漏钢必须满足三个必要条件及发生漏钢预报后铸坯出结晶器不漏钢应满足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孙莹 《铸造技术》2014,(6):1332-1334
通过分析连铸结晶器漏钢的类型和预报原理,提出热电偶测温法与摩擦力法相结合的预报方法,并设计出基于LabVIEW的连铸结晶器粘结漏钢预报系统。结果表明,粘结漏钢是最常见的连铸结晶器漏钢事故,采用热电偶测温法和摩擦力法相结合的方法,能更及时准确的对粘结漏钢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3.
何飞 《连铸》2015,(3):68-73
结晶器漏钢预报系统是结晶器过程监控的主要手段,可有效避免粘结漏钢等异常事故,对提高铸坯质量和实现高拉速连铸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板坯连铸过程,通过漏钢过程热电偶温度历史数据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粘结漏钢预报的新逻辑判断模型,并开发结晶器漏钢预报系统,在H炼钢厂进行了应用实践,结果显示,该系统对粘结漏钢报出率为100%,预报准确率为78.26%,误报频率为0.15%次/炉,达到了较好的漏钢预报性能。  相似文献   

4.
粘结漏钢是高拉速下铸机易于发生的重大事故,由于对粘结后坯壳的凝固缺乏认识,生产中在遇到漏钢后常不采用降低拉速的做法,而是迅速停浇,这样不仅影响整个连铸过程的节奏,而且还造成物质上的更大损失。本文以一种粘结机理为基础,详细地讨论了粘结点与热点的概念,并通过计算阐述了通过降低拉速来处理漏钢事故(消除热点)是完全可行的。以某实际铸机及其振动参数为例,当拉速降低到0.4m/min,热点在出结晶器时其凝固坯壳厚度可能超过20mm,可以避免粘结漏钢事故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铸造技术》2019,(5):496-499
介绍了粘结性漏钢的形成过程,对比分析了正常工况和粘结漏钢形成过程中结晶器壁的温度变化特征。通过BP神经网络建立了漏钢预报温度识别模型,用某钢厂200组典型历史温度数据对其进行训练;采用虚拟仪器平台搭建了漏钢预报实验系统并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报实时、准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谦  鲁永剑  何生平 《连铸》2011,(Z1):484-488
使用含TiO2较高的原料或人为地在保护渣中加入TiO2,可以降低结晶器内渣膜的传热能力,但是该类渣在现场长期使用后会出现连铸粘结和漏钢比例大幅上升的情况,造成这一问题的可能原因是该类保护渣在熔化过程中形成了TiC、Ti(C、N)等高熔点物质,从而引起粘结漏钢。本文通过热力学计算以及实验室研究证实了在含TiO2保护渣使用过程中生成TiC等高熔点物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板坯连铸结晶器拉漏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维  王建军 《连铸》1999,(5):3-6,11
板坯连铸结晶器漏钢是多种事故中造成损害最严重的一种,它不驻降低铸机作业率,而且会损坯铸机。为了降低马钢板坯连铸机的漏钢率,采用结晶器铜板测温方式,研制了一套板坯连铸结晶器拉漏预报装置,并于1995年11月在马钢三钢厂顺投入工业性热试。通过生产应用表明,本装置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对粘结性漏钢的测得率达100%,误报率为20.53%。热试表明,本装置在结晶器液面测定和铸坯表面质量判定方面也具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炼钢厂宽厚板坯连铸生产过程中的漏钢事故,分析了厚板连铸板坯产生漏钢的原因。现场生产实践表明,结晶器传热不均、保护渣性能不良、结晶器液面波动和操作不当等原因是引起漏钢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有效预防漏钢的控制和改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结合邯钢CSP生产实践,对CSP连铸机漏钢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生产实践表明,通过加强中间包及结晶器的准备工作,提高开浇操作水平,可有效减少开浇漏钢。通过优化钢水成分,提高钢水纯净度,优化保护渣性能,加强结晶器铜板表面质量的检查,提高格栅表面质量,提高水口材质,保持结晶器合适的锥度,控制结晶器热流比及拉速,可有效减少浇注过程中的漏钢事故。  相似文献   

10.
崔拓 《连铸》2016,35(6):67-71
分析了邯钢邯宝炼钢厂连铸车间生产SS400钢种黏结漏钢的原因,通过优化结晶器水流量,使用改良后的西峡龙成XX-3D保护渣,使坯壳在结晶器内的传热以及润滑得到了有效改善,明显降低了黏结的概率。通过改进结晶器漏钢预报热电偶,能准确及时预报黏结给连铸机的MBPS自动化控制系统,黏结漏钢预报准确度在90%以上。使SS400钢种黏结漏钢率大幅降低,直至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11.
黎建全  李桂军  张健  陈登富 《连铸》2011,(Z1):392-395
分析了钢液成分、过热度及二次冷却对HRB400钢连铸过程中缩孔形成的影响,并通过跟踪实际生产来分析导致HRB400产生缩孔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HRB400钢的成分特征使得在凝固过程中柱状晶发达,钢液粘稠,在此情况下使得在凝固末期补缩困难,是导致缩孔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俊桥  李玉刚  彭小辉  何生平  王谦 《连铸》2011,(Z1):170-176
采用1:2比例水模型进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230mm×(1030,1270,1520,1650)mm宽度的板坯连铸结晶器的流场,优化浸入式水口结构。结果表明,在钢通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结晶器断面宽度的不断增大,同一水口的流股冲击深度增大,整个液面活跃程度逐渐降低,导致液面偏死。可以通过改变水口的比面积,侧孔倾角,高宽比等水口结构参数来适应不同宽度的板坯结晶器连铸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3.
翟鹏亮 《连铸》2011,(Z1):499-501
连铸三大件的防氧化涂层有些以水玻璃为结合剂,在浇钢前的烘烤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涂层鼓泡现象。分析原因是水玻璃未完全固化,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吸潮所致。本文通过提高烘干温度,加入盐酸、氟硅酸钠、二氧化碳等固化剂的方法,加快水玻璃的固化速率,以期解决防氧化涂层鼓泡的问题。实验发现,以氟硅酸钠为固化剂,将烘干温度提高至150℃,涂层中水玻璃的固化效果较好,未再发生鼓泡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机械式旋流水口连铸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弯月面的钢液温度、稳定性以及铸坯的等轴晶率等能得到显著提高。但该工艺难以工业应用。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旋流连铸工艺,即利用水口外的旋转电磁场对钢液的洛伦兹力,使水口内钢液形成旋转流动。本研究通过磁场和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电磁旋流装置结构对圆坯连铸过程中浸入式水口及结晶器内钢液速度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并应用低熔点合金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非接触方式的电磁力可以有效地使钢液在浸入式水口内产生旋转流动。在同等条件下,圆形电磁旋流装置时钢液的速度分布最对称,速度值最大;改进马蹄形时的水口内流场分布与圆形的较为接近,比采用马蹄形时的更为对称,且速度值更大。在结晶器内,电磁旋流使钢液的冲击深度变小,上返流增强。这有利于温度的均匀化,提高弯月面的温度,以及促进夹杂物的上浮。考虑工业生产的操作方便问题,改进马蹄形电磁旋流装置比较适合生产实际。电磁旋流实验的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的结果及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高琦  杨拉道 《连铸》2011,(Z1):189-194
以实例设计了结晶器热态调宽系统。应用创新方法 TRIZ理论对当前调宽系统存在的漏钢问题进行了分析求解;并重点对系统的关键生产参数进行建模定量研究,推导出调宽速度和铸机拉速的定量计算公式;为结晶器热态调宽系统的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杨拉道  高琦 《连铸》2011,(Z1):164-169
从调宽过程中窄边坯壳受力分析出发,以窄边坯壳所受应力小于钢种的高温强度为原则,推导出窄边坯壳在钢水静压力的作用下,自由胀形过程中最大位移率,并根据最大位移率来设定窄边调宽速度;与此同时计算宽边坯壳在调宽过程产生的应变,依据临界应变假说,通过计算,设定合理的拉速,使宽边坯壳满足其应变值小于临界应变值,并确保出结晶器口坯壳厚度达到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汪洪峰  李玉华 《连铸》2011,(Z1):367-369
皮下夹杂是生产高级冷轧薄板最常见的板坯缺陷。钢水中携带的非金属夹杂物、钢水浇注过程中结晶器保护渣的卷入是造成板坯皮下夹渣缺陷的主要原因。提高钢水的纯净度,做好稳态浇铸控制结晶器保护渣的卷入及采用高表面张力、高黏度结晶器保护渣是控制板坯皮下夹渣缺陷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倪赛珍  李富帅  陶金明 《连铸》2011,(Z1):238-241
首先简要论述了结晶器内钢液凝固收缩的机理,然后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方坯高拉速连铸结晶器的发展情况,概述了锥度曲线设计的类型和发展。综合考虑结晶器内坯壳凝固收缩特性以及前人在锥度设计方面的经验,本文根据某钢厂对结晶器铜管的设计要求,通过对铜管变形以及铸坯温度场的数值模拟,根据坯壳收缩以及铜管的变形规律来设计锥度曲线。所设计的锥度能够很好地适应坯壳的凝固收缩特性,为进一步提高拉速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