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能够灵活地整合不同类型的数据并从训练图像中捕获的地质构造,生成更符合地质情况的储层模型。本文论述了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的原理及步骤。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多点地质统计学模拟与基于变异函数的两点地质统计学模拟,并将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2.
多资料约束的复杂断块油田精细构造地质建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永三复杂断块油藏为研究对象,采用点、线、面、体的断层建模方法,综合利用多尺度资料(测井、地质、三维高精度地震、井间地震)建立了永三复杂断块的精确三维构造模型。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精确地质构造以及精确复杂断层模型,能够提高构造面分辨率,准确地做到断点、断层的空间归位,平面上的井点资料和空间的地震数据相吻合,有效提高了建模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非均质性强,沉积微相规律性差,地质建模难度大。参考其他随机性地质建模方法,优选多点地质统计学地质建模,综合基于目标和基于象元的优势,提出了"井-震-地质统计学规律"的综合一体化随机性地质建模思路。在苏里格气田西区s48-17-64区块,基于前期地质认识和密井网砂体解剖,以盒8下辫状河沉积微相模式作为多点地质统计学的训练图像,三维地震资料为软约束体,离散化测井数据为硬数据体,井震结合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并采用不断完钻的气井验证地质模型,二次建模。经过验证,该方法建立的地质模型精度高,降低了随机建模离散化问题,在开发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是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关键技术,在油气资源勘探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三维地质构造建模可以分为3个阶段:地质曲面重建、地质曲面拓扑关系分析和三维实体建模.地质曲面重建方面,在无约束条件地质曲面重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质约束的地质曲面拟合技术,实现了拉张和挤压条件下的地质曲面重建;空间拓扑关系分析方面,提出了带有拓扑信息的交点排序与交线分离算法,能够处理复杂的地质边界和地质体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网格具有严格的拓扑一致和几何一致性;根据三维地质框架模型,提出了地层块体的分离算法,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地层沉积特征的定义,提出了三维地层网格的生成算法,实现了三维地质构造建模的全部流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地质统计学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深入,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基于地震约束的地质统计学建模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是当今油藏描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实现油气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建模,降低储层建模中的不确定性。测井数据在垂向上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地震数据在横向上能大范围地反映地质构造和砂体变化等特征。因此二者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特点,取长补短,获得高精度的储层描述。笔者提出的方法,采用斯坦福大学的开源软件SGeMS中的多点统计算法模块模拟,将输入数据扩展为测井数据、训练图像及砂体概率。其中训练图像综合考虑地质分析中的砂体等厚图、地震反演结果切片、曲流河的沉积体系与物源方向,并可手工绘制得出。砂体概率数据通过地震数据反演获得。通过地震约束,可以大大降低只存在测井数据模拟时的井间区域不确定性。训练图像的加入,增加了地质学家对储层的地质认识。建模结果在反映目标体形态的基础上更加忠实于原始地质特征,对于井位稀少的区域效果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6.
彭博  杨辉廷  彭云晖 《石化技术》2023,(12):175-177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油气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其次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最后分析了油气藏三维地质建模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建模研究的对象以及建模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说明,并探讨了油气藏三维地质建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鉴于两点地质统计学在沉积相建模中存在不能模拟多种微相空间接触关系的缺点,尝试用多点地质学建立苏49-01区块辫状河沉积微相模型。首先结合地震属性、露头观察、相似沉积环境密井网区地质认识和相关文献等资料分析了辫状河各微相的地质要素和空间接触关系,建立了研究区石盒子组盒8下段辫状河三维训练图像。然后以井上解释的沉积微相作为建模硬数据、地震反演成果作为软数据,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建立了苏49-01区块河流相三维沉积微相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整合地质模式和地震数据建立的沉积微相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辫状河各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为苏里格气田有效砂体分布预测这一地质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手段,对苏里格气田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多点地质统计建模方法均以一定维度的数据模板为载体,将概率或几何距离作为建模工区未知区域模拟取值的判定标准,该判定标准在地质建模时与地质含义的联系较为薄弱。针对上述不足,文章回归地质建模的本质,考虑相建模过程中数据事件与训练图型对比的地质含义,提出基于相序的多点地质统计相建模方法。该方法以具有沉积学意义的相序为基本的相似度对比单元,新建适合于相序相似度对比的动态数据模板,采用句法模式识别技术,通过动态规划方法计算数据事件中已知相序与训练图型中对应相序的相似度,对建模工区未知区域进行相模拟,实现了从沉积学意义出发对强非均质性储层进行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理想模型和塔河X区三角洲前缘储层沉积相模拟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重现训练图像所显示的各地质体的几何形态,较好地反映储层不同相的沉积展布规律,大幅提高了相建模的精度。该方法将沉积学与多点地质统计学有效结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多点地质统计学相似度对比方法和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框架,为复杂储层的相建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真三维套管-水泥环-岩层系统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维力学模型很难真实反映套管的受力状态,三维力学模型没有考虑地质构造形态对套管损坏的影响。为了克服上述力学模型的缺陷,提出了真三维套管-水泥环-岩层系统力学模型。采用ANSYS软件中自底向上的建模方法建立真三维套损力学模型。根据地质勘探获得的三维地质构造信息,在井眼附近取出一定大小范围内的三维地质构造数据点,以获取不同层位各离散点的高度数据,用这些数据建立井眼周围的三维地质构造曲面,在此基础上生成三维实体的粗糙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真三维套管-水泥环-岩层系统力学模型能够真实地模拟套管实际变形,可与有限元分析方法相结合用于套损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针对岩性气藏复杂地质特征导致的气藏描述和预侧中的不确定性,在对比评价随机建模理论与方法适应性的基拙上,提出以多点地质统计学为核心的“井一震一沉积模式”岩性气藏随机建模方法,即以先验地质认识为基拙,充分利用井点“硬数据”、三维地震数据及现代河流沉积模式等多域信息,以多点地质统计学的训练图像代替经典地质统计学的变差函数,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形成了岩性气藏精细地质建模技术与方法。在苏里格气田某三维试验区,通过多点地质统计学多域信息整合功能,建立试验区精细地质模型。模型评价结果表明,井震结合建模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河流相岩性气藏储层表征的不确定性,显著提高了模拟精度和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三维地质建模,基于钻井资料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油田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可以使油藏研究达到较高的精确性。三维地质建模在油田开发中应用的同时有其优越性和制约性,将三维建模软件特有的技术手段与基础地质研究相结合,在构造精细落实、地层精细对比等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三维地质模型是地质体的一种数字化表述,因此,它还在数字化油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不确定性在油田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构造建模是岩性油藏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精准的地层格架模型是储集层相模型和属性模型建立的根本保障。构造的复杂性使得复杂断块油藏构造建模比常规岩性油藏构造建模要复杂得多,构造模型的建立成为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建模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复杂断块的特征及常规三维地质建模流程,提出适用于复杂断块油藏构造模型建立的"点-线-面-体"四步法构造建模技术,详细阐述了其操作流程,并针对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油藏,运用该技术建立了符合复杂断块地质构造特征的三维构造模型。  相似文献   

13.
对三维地质建模的基本理念、方法和手段、计算方法等基本理论作了大量的调研。使用Petrel地质建模软件,利用井点资料,对井点的分层资料和井间地层的对比,通过断层建模(Fault Modeling)、三维网格化(Pillar Gridding)、地层格架建模(Make horizon)、地层结构建模(Make Zone)、层细剖分建模(Layering)等主要操作流程。建立了花土沟油田Ⅳ-Ⅵ油组地质模型。层面模型主要根据井间克里金插值方法建立,基本层面由标准层为基本骨架,细分层的划分精确建到小层,使该模型能够较好的控制该区构造形态。以构造模型为基础。通过聚类分析、数据离散、数据分析等操作过程,利用随机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了储层沉积相模型、相控条件下的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原始含油饱和度模型、净毛比模型。对各小层地质储量进行了拟合,拟合储量与计算储量相对误差控制在了5%以内,拟合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尺度大小悬殊,形态不规则,分布不连续。定量刻画孔、洞、缝在三维空间的展布一直是该类油藏开发的技术难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地质建模方法。以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为原型,提出了多元约束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即在古岩溶发育模式控制下,采用两步法建模。第一步,建立4个单一类型储集体模型:首先利用地震识别的大型溶洞和大尺度裂缝,通过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离散大型溶洞模型和离散大尺度裂缝模型;然后在岩溶相控约束下,基于溶洞发育概率体和井间裂缝发育概率体,采用随机建模多属性协同模拟方法,建立溶蚀孔洞模型和小尺度离散裂缝模型。第二步,采用同位条件赋值算法,将4个单一类型模型融合成多尺度离散缝洞储集体三维地质模型。该模型定量刻画了缝洞储集体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特征,为油田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成为了现代油藏描述成果有力的表达工具。在辽河油田曙二区大凌河油层的构造建模工作中,在地震反射层面的趋势约束下,基于地质分层数据建立了工区地质体的地质层面模型;利用地质研究的断点数据对地震解释的断面进行归位处理,建立了工区地质体的断面模型;针对断面之间、地质层面间以及断面和地质层面的空间关系进行处理,生成地质体三维骨架网格,最终建立了工区地质体的构造模型。  相似文献   

16.
《石油化工应用》2016,(3):115-118
苏里格气田2014年已全面进入稳产阶段,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能够通过水平井地质导向,为提高水平井单井采收率起到积极作用。本文以桃X区块工厂化井组为例,重点分析了区块中井资料的可靠性,并查阅文献及参考邻区心滩、河道分析统计数据,运用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算法实现了多个沉积相模型,并优选最合理的相模型为控制条件,建立三维GR体模型进行随钻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认为,以确定性建立训练图像,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算法的建模方法更适合井组水平井地质导向。  相似文献   

17.
油藏进入开发中后期水淹情况复杂,急需进行油藏精细描述研究,储层三维地质模型作为其核心内容能够反映地质情况且为数值模拟提供可靠数据体.基于已有的地质认识、综合大量地质数据对研究区延7油层组进行储层三维地质建模研究.模型显示:(1)延72砂体在中偏东北及西南部有大面积连续分布;延71砂体在西北部、中偏东北部以及东部局部区域...  相似文献   

18.
钻井地质设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的高低,直接影响钻井工程的质量,也决定了整体钻探工作的成败。随着计算机三维图像技术的发展,在钻井地质设计中,利用Earth Vision软件可以建立工区三维地质构造模型、砂体模型及井身轨迹空间展布模型等三维数据体,利用三维地质数据体,设计人员可全方位地分析工区地质构造、掌握地质构造特征、对比地层层位、预测地层压力、合理设计钻井液密度。井身轨迹的可视化,为地质设计中进行防碰提示、防斜预警及修改、补充地质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速度建模是做好叠前偏移的关键。主要介绍一种基于叠前时间偏移(PreSTM)的百分比速度扫描的四维速度建模技术。该技术通过对分析点的百分比速度扫描,得到一组不同百分比速度的偏移叠加剖面,经速度建模交互软件包形成四维数据体,通过速度模型的多次迭代和修正,形成最终偏移速度模型。这种速度建模技术在地质结构比较复杂的条件下也可以根据偏移成像结果提取速度函数以满足叠前时间偏移对复杂地质构造正确成像的需要。该技术在海上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0.
储层地质建模策略及其技术方法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层的三维定量地质模型可以反映储层地质属性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油藏开发提供地质依据。针对西部某油藏实际地质情况,提出地质建模的具体技术思路。在分析层次性建模策略在地质建模中的应用基础上,通过变差函数等数学工具,求取能够反映地质属性变量空间非均质特性和用于控制后期属性参数建模的变程参数;通过对比分析采用不同的微相划分和归并方案后的相控建模效果。确定出既能控制和影响砂体发育又能最大程度体现相控建模效果的相划分原则;通过协克里金(Co—kriging)等确定性建模方法和序贯高斯模拟(SGS)等随机建模方法相结合,最终得到该油藏的构造模型、地层格架模型、沉积相模型、储层参数模型;针对不确定性的多个随机建模实现提出地质概念模型对比、统计特征对比、抽稀检验和地质储量概率分布等模型验证方法,证实研究中所采用的地质建模方法和技术思路的准确性以及所建地质模型具有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