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SD模型的深圳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深圳市社会、经济、环境现状,在综合考虑水资源质和量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深圳市水资源承载力模型,并对深圳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计算评价,指出深圳水资源承载力在普遍情况下小于1。通过对16种方案的计算比较,指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污水处理水平、提高节水程度、加强人口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深圳水资源承载力,到2030年,其值能接近1。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承载力水平是评价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全面可持续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不同状态下的用水功效系数不同,其水资源承载力也不同.本文在分析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以深圳市中西部水资源为例,按照"协调可持续发展"原理,建立了基于水库群调节的水资源承载力模型,并进行长系列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中西部水资源最多只能满足现阶段(2015年)城市用水需求,同时随着城市人数不断的增加,远期深圳市中西部地区用水量必须对东江水和西部引水采取水库群联合调节的方式,以提高该区域的水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根据1995—2017年深圳市水资源公报资料,分析了深圳市近20 a来的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用水量、用水结构、用水指标和废污水排放量变化情况,并与国内主要大城市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把影响深圳市水资源承载力的13项主要指标归纳为2个独立的主成分,对深圳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近20 a来,深圳市用水量急速上升,年均增长率4.64%;用水构成中以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占比最高,所占比例多年均值为35.76%,工业用水或公共用水次之,其他用水最少;万元GDP用水量减少了89.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减少了85.5%;水资源承载力持续上升,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受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及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更大,受本地水资源量的影响较小。深圳市短期内可通过建设新的引水工程解决供水矛盾,但从长期来看,更应积极优化用水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充分挖掘城市节水潜力。研究成果可为深圳市水资源保护利用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大连市水资源总量、供水量、需水量、土地面积及人口数普查数据等为基础数据,参照我国水资源分析中的多种指标择取方式,从水资源利用、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3方面,构建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结合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对大连市2000—2013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计算和评价,并通过基础数据的搜集和处理,对2020年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预测评价。结果显示:生态用水率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两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能够反映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大部分信息,因此作为主因子来进行权重的计算。通过可变模糊评价模型计算,2000—2013年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等级为1~2级,说明大连市在这14年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较高水平,水资源的供给量基本上满足该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发展需求。为保证水资源的持续供给,须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提高水资源承载力;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的预测评价结果为2级,表示在未来几年内,大连市已经逐渐实现维持水资源稳定开发的战略目标,大连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得到了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5.
基于极大熵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考虑了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选取影响半岛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的9项指标,用熵值法对其进行赋权,用极大熵原理计算出各城市的水资源承载力,并计算出各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得分。结果表明:日照市、威海市和烟台市水资源承载力为1级,东营市水资源承载力为3级,其余4市的水资源承载力均为2级。山东半岛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总体状况良好,但今后应努力发展节水产业,改变用水结构,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汉江中下游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水资源承载力的角度,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以后汉江中下游现状及2010年的水资源承载力情况进行了评价.介绍了进行水资源承载力计算的技术思路,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对象的划分,在对每一承载对象承载力计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特定条件下的总承载力,根据不同规划期、不同规划方案,采用多分量水资源承载力指数法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且根据设计的计算思路对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汉江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了评价,计算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以后截至2010年水资源量是比较充裕的.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区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肥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采用基于极大熵原理的水资源承载力模糊评价模型,定量计算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肥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期望负荷值大于现状承载力,并提出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及措施。  相似文献   

8.
模糊综合评价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是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确定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资源基础。阐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选取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指标体系:人均供水量、水资源利用率、耕地灌溉率、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态用水率,对平坝区进行了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计算,对今后的水资源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思路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系统分析水资源承载力理论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内涵和目标.讨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口、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可利用水资源量,以及限制条件-科学技术和生活水平等内容,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目标函数、以及对流域人口、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设定目标进行量化计算和实现概率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强调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为提高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制定相应的工程、经济和管理策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从水资源承载力计算的研究现状入手,采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SDMWRCCB,简称SD模型)进行水资源承载力定量计算。在对该方法建模思路以及对共和盆地水资源环境系统构成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共和盆地水资源承载力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进行共和盆地水资源承载力的定量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浅谈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自然资源,本文在分析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性进行了科学界定和归纳.提出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的规模,它具有明显的空间内涵和时间内涵;综述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进展,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分为经验估算法、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复杂系统分析方法;最后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徐云锋  刘玉邦  刘勇 《人民长江》2017,48(19):61-65
水资源是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资源支撑,开展新型城镇化的水资源支撑力研究意义重大。以新型城镇化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水资源供应作为两个评价子系统,以新型城镇化内涵和水资源供应构建相应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作为评价方法,以四川省达州市为例,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静态和动态水资源支撑力的评价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能够从整体上刻画水资源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撑力变化趋势,但还不能精确刻画支撑力大小和单一指标的支撑贡献度。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看,达州市的水资源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撑力都是足够的,但是个别年份有波动,因此需尽量保持水资源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深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标包括人均GDP、万元GDP综合耗水率、城镇居民人均月生活用水量、废污水排放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质优良率、植被覆盖率和水资源综合管理效率,并将其分成高中低3级,参照国内不同地区的指标值,提出了评价指标分级的标准值;采用线性函数作为模糊隶属度计算的函数形式,提出了对计算结果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采用此方法对深圳市2002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论为深圳市2002年水资源承载能力处于适载的临界范围,有较强的超载迹象,应采取措施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DPSIR模型的深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反应模型(Driving forces-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简称DPSIR模型),提出了一个广义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具体确定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的7个原则,即符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本地化原则、预警性原则、反映评价目的原则、指标数量适度原则、适于量化原则和相对指标原则。根据深圳市水资源情势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深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9个评价指标,包括:人均GDP、万元GDP综合耗水率、城镇居民人均月生活用水量、废污水排放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质优良率、植被覆盖率和水资源综合管理效率。应用该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深圳市2002年水资源承载能力现状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5.
现场水下浇筑对淤泥固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现场固化淤泥的水下和陆上浇筑试验,分析比较了两种浇筑情况下固化淤泥的强度、变形以及填筑地基的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水下和陆上浇筑情况的固化淤泥填筑地基均能满足深圳盐田港集装箱堆场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水下浇筑时只要控制好固化淤泥中的水不离析,反而能促进固化淤泥后期强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基于深圳湾、珠江口、水质净化厂尾水、面源与截排溢流水体等水质数据,系统分析深圳湾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深圳湾现状水质不达标,关键污染因子为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DIP);雨季水质普遍劣于旱季,内湾水质明显劣于外湾。污染物入湾途径包括:6个入湾河口(后海河、大沙河、小沙河、凤塘河、新洲河、深圳河)、1个污水排放口(福田水质净化厂尾水排放口)、34个雨水排放口和深圳湾湾口。经过旱季污水收集、尾水提标改造等水环境治理措施后,深圳湾主要污染源为面源与截排溢流污染,其入湾氮、磷营养盐浓度可达地表水V类标准,是深圳湾现状水质的5~15倍,雨季面源与截排溢流水体的氮、磷入湾总负荷达到76.2 t和283.8 t,将对已无氮磷营养盐剩余容量的深圳湾水质造成严重冲击。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承载力支撑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系统分析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及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特点,指出水资源承载力支撑理论研究的必要性,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内涵、影响因素,分析了水资源承载力支撑理论的重要组成——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系统、资源承载力、各态历经假说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   总被引:51,自引:4,他引:51  
汪党献  王浩  马静 《水利学报》2000,31(11):0021-0027
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偏低,时空分布变异性大,与人口、生产力和矿产资源的区域匹配状况不理想,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这些水资源特性,对我国21世纪的区域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区域发展的水资源特性分析入手,在论述区域发展的水资源保障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定量研究区域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并进而对我国各区域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进行了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承载力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综合考虑滇中龙川江高原流域特点和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选取14项指标,建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集对分析理论为基础,对模糊集对评价模型进行改进,采用最小信息熵原理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的权重进行主客观耦合得到综合权重,建立水资源承载力的模糊集对评价模型。为比较,分别采用改进的模糊集对评价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龙川江高原流域进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5个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力等级均为2级,采用模糊集对评价法,5个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力分别为2级、1级、2级、2级和1级。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改进的模糊集对评价模型,对指标信息挖掘充分、计算简洁,评价结果可为龙川江高原流域进一步推行"河长制"的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和清洁小流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