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水利》2007,(24):6-6
2007年,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共安摊投资28.01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4.5亿元,共安排235个灌区项目。项目完成后,可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13万hm^2,改善灌溉面积53.67万h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2亿kg,年增加节水能力14亿m^3。  相似文献   

2.
2008年,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中央投入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资金59亿元,地方配套51亿元,共安排354个灌区。中央投资比2007年增加44.5亿元,达到历年投资最高水平。投资计划完成后,可新增、恢复灌溉面积41万hm^3,改善灌溉面积202万hm^3,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4亿kg,增加年节水能力48亿m^3。  相似文献   

3.
自1998年以来,河南省实施了38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国家共下达投资计划39.8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3.7亿元,地方配套16.1亿元。通过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河南省共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6.4万公顷,改善灌溉面积60.8万公顷,年增节水能力11.63亿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7.50亿公斤,渠系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443,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4.
我国灌区生态环境的探索与评价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仁保 《水利发展研究》2005,5(10):21-25,32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灌溉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到2002年底,全国共兴建各类灌区8.4万处.灌溉面积增加到5586.7万hm^2.其中:规划灌溉面积在2万hm^2以上的大型灌区共402处.总规划灌溉面积1919.8万hm^2。我国以全球6.4%的国土面积和全世界7.2%的耕地,养育了全球22%的人口。这其中农田灌溉事业无疑在农业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约占全国耕地40%的灌区面积上.  相似文献   

5.
1灌区基本情况 灯塔灌区是辽宁省大型灌区之一,包括12个乡镇,设计灌溉面积2.6万hm^2,有效灌溉面积2.17万hm^2,实灌面积2.05万hm^2,其中水田1.65万hm^2,当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实施后,在节水灌溉的情况下,灌溉面积可达到2.6万hm^2。该灌区是辽宁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占灯塔市向国家提供商品粮总量的56%。  相似文献   

6.
周洪林 《中国水利》2005,(23):68-69
农垦牡丹江分局兴凯湖灌区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东南部,总面积12.2万hm^2,设计灌溉面积7.67万hm^2,灌区分为7个分区,共有5个受益农场,总人口1213.3万人。兴凯湖灌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所在地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人均耕地2.33hm^2,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绿色水稻基地,也是1998年启动的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7.
永舒榆灌区位于吉林省中东部,属第二松花江流域,是以无坝自流引水的大型灌区,设计引水流量56m^3/s,设计灌溉面积2.41万hm^2,现实灌面积1.97万hm^2。年产水稻1.5亿kg,产值2.7亿元,占区内国民生产总值3.18亿元的84.9%。为区内的粮食高产稳产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新乡市有大型灌区5处,加上境内的省管人民、武嘉灌区,数量居全省18个省辖市第一位。"十一五"期间,全市5处大型灌区共投入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资金1993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2466万元,地方配套7470万元,经过五年的节水改造,共新增灌溉面积960公顷,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55万公顷万亩,灌区的骨干渠道利用系数南...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利》2006,(24):19-19
2006年中央安排国债投资14.5亿元,地方配套12.9亿元,对270多个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项目完成后,预计可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2.67万hm2,改善灌溉面积52.8万h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3.5亿kg,增加年节水能力15亿m3.  相似文献   

10.
王山 《吉林水利》2002,(5):43-44
白沙滩灌区始建于1972年,1974年4月竣工并投入运行。30年来,白沙滩灌区经历了旱田灌溉、试种水田和续建配套等三个阶段。现规划为水田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为2.07万hm2。白沙滩灌区是吉林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重点发展的大型骨干灌区之一。几年来,为振兴当地农  相似文献   

11.
周银平 《中国水利》2001,(10):91-92
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横跨江淮两大流域,控制面积14107km^2.工程始建于1958年,至2000年底灌区现有固定资产原值17.6亿元,整个灌区由三大渠首,2.5万km七级固定渠道,2.4万多座渠系建筑物,21万多认库塘堰坝和382座抽水站组成蓄,引,提相结合的灌溉系统。设计灌溉面积78.78万hm^2,有效灌溉面积68.4万hm^2,承还担着六安,合肥两市以及受益县的城市供水任务。  相似文献   

12.
香磨山灌区位于松花江一级支流木兰达河两岸,是以香磨山水库供水为主、一库多渠首的“长滕结瓜”式自流灌区。灌区横跨5个乡镇,干、支渠道总长度为172公里,配套桥、涵、闸等水工建筑物325座,量测水设施16处,总控制灌溉面积34.2万亩。2001年经水利部批复列为国家大型灌区,是我省19处大型灌区之一,总设计灌溉面积30.8万亩,其中水田22.5万亩,旱田8.3万亩。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初见成效。中央财政安排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资金30亿元,比2007年增加20亿元。主要用于现有大中型灌区的田间工程和小型灌区的配套改造,以及部分小型水源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小型集雨工程。预计投资完成后,可新增、恢复和改造灌溉面积60多万hm^2,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5亿多kg。  相似文献   

14.
山西:     
《中国水利》2005,(24):96-97
①5年来,全省大型水源工程新增供水能力6亿m^3,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13万hm^2,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87万hm^2。解决54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安康  陈鹏 《中国水利》2006,(19):59-60
2006年四川省遭遇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威胁.全省20个市(州)124个县(市、区)的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成灾农田116.5万hm^2,绝收27.7万hm^2,损失粮食578万t。但经调查,中小型灌区的情况与非灌区是两重天.中小型灌区作物长势喜人。自2000年起,为保证全省粮食安全,发挥骨干中小型灌区的灌溉效益,四川省财政厅、水利厅共同实施了“产粮大县万亩以下渠道配套项目”。6年来,总投资34021万元,在13个市(州)40余县(市、区)70多个灌区实施了153期项目建设,新增渠道2749km,整治渠道308km,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3万hm^3。  相似文献   

16.
萌山水库灌区于1964年4月完成第一期工程,同年10月开灌,设计灌溉保证率50%时,设计灌溉面积6500hm^2,有效灌溉面积6000hm^2。自开灌以来,总供水8.9亿m^3,年均浇地5500hm^2次,年增产效益2652.86万元。对灌区内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益起到了巨大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雪野水库灌区为大型灌区,位于莱芜市西北部,跨9个乡镇、办事处,南北长21.6km,东西宽20.8km,设计灌溉面积2.03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49万hm^2。全灌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开采量3554万m^3,多年平均降雨量733mm,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9137万m^3,基本能够满足农业用水。但随着  相似文献   

18.
正一、灌区基本情况悦来灌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松花江下游右岸,是我省大型提水灌区之一,悦来灌区规划总面积48.2万亩,规划灌溉面积30.89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1.87万亩,旱田9.02万亩。现有效灌溉面积18.3万亩,实际灌溉水田13.5万亩,全部为水田。灌区始建于1958年,1962年完成渠首及干、支渠等骨干工程建设,随后开始田间配套工程,并逐步发展水田生产,是桦川县的主要水稻产区之一,担负着全县三个乡镇,34个村屯的水田的灌溉任务。2001年水利部以水规计[2001]514号文件将桦川县悦来灌区批准为全国大型灌区之一。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现有耕地667.9万hm~2,有效灌溉面积469.3万hm~2,近年来平均实灌面积400万hm~2。设计灌溉面积万亩以上的灌区700多处,2万hm~2以上的大型灌区65处。1996年起中央启动了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山东省有50处大型灌区列入续建配套范围。1997~2001年国家共安排山东省19个灌区37个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相似文献   

20.
“96.8”洪水后全省共有74处大中型灌区受到洪水的损害,共损坏水闸、桥涵、渡槽、引水坝等渠道建筑物3895座,防渗渠墙倒塌4081处,总长度413km^2,冲毁渠段2958km,总长度357km,渠道淤积1378.8km影响灌溉面积26.6万hm^2,造成直接的工程经济损失达4.7亿元,是灌区几十年来损坏最严重一次。对于有些山区灌区,洪水造成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