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向铁根  曾建辉 《稀有金属》1990,14(3):212-215
本文作者在高温钼粉压制成型的实验中发现,粒度较粗的粉末,其压制成型性能优于粒度较细的粉末。粗粉制取的钼条加工成丝材经退火后,比细粉钼条加工成丝材退火后的各项性能都略好。本文对如何制取粒度较粗的钼粉进行了工艺实验。实验发现:采用高温、长时间、薄料层的还原工艺,有利于制取粒度较粗、氧含量较低、粒度分布范围较宽的钼粉。  相似文献   

2.
还原工艺对钼粉粒度和氧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仲钼酸铵、三氧化钼、二氧化钼和钼粉为原料,采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料层厚度进行了还原,分析了所得钼粉的粒度、氧含量和形貌,剖析了同舟内不同层次钼粉的粒度和氧含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是在传统钼粉生产技术积累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了两段还原条件下,费氏粒度小于2.8μm的钼粉还原新工艺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钼粉工艺参数与钼粉费氏粒度之间的相关性,优化出了粒度小于2.8μm钼粉的一、二次还原关键工艺参数,经生产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生产的稳定,通常将焙解与一次还原工艺参数设定不变,利用二次还原工艺参数的调整生产出不同粒度的钼粉。本文使用一种电热全自动16管推舟炉生产钼粉,探讨生产实践过程中二次还原的工艺控制方法对钼粉粒度的影响;对比分析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同物理特性钼酸铵原料对钼粉粒度的影响。最终得到钼粉费氏粒度3.0~4.0μm、4.0~5.0μm、5.0~6.0μm范围的钼粉。  相似文献   

5.
钼粉质量控制的回归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O_2氢还原过程所得的数据,经微型计算机处理,获得了钼粉平均粒度、钼粉含氧量与还原工艺参数关系的回归方程,经F检验及t检验,表明该方程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6.
温度变化趋势对还原钼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种不同费氏粒度的二氧化钼为原料,分别在不同的温度变化趋势下对其进行了氢气还原,分析讨论了温度变化趋势对二氧化钼氢还原钼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二氧化钼还原钼粉的过程中,粒度具有"遗传性"。还原过程中温度变化趋势对还原钼粉的微观组织形貌及理化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先高温后低温还原工艺所得样品的颗粒形貌和分散性要优于先低温后高温的还原工艺,粒度和氧含量也要小(低)于先低温后高温的还原工艺。  相似文献   

7.
料层厚度对还原钼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了不同料层厚度对还原钼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料层厚度增加,还原钼粉的松装密度、振实密度和氧含量增大,而平均粒度减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等离子球化+氢还原"的方法制备了高致密度低氧含量的3D打印用球形钼粉,分析了球形钼粉的特性。通过优化等离子过程中的功率、送粉量和气体流量参数,制备了高致密度球形钼粉;并且采用氢气还原球形钼粉,降低其氧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与原始粉末相比,制备的3D打印用球形钼粉的松比从2.3 g/cm~3提高到6.01 g/cm~3;流动性从35 s/50 g提高到10.5 s/50 g;氧含量降低到270 ppm。  相似文献   

9.
稀土镧在La-Mo合金粉中的存在形式及对钼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茹 《中国钨业》2010,25(3):35-37
通过对添加硝酸镧的二氧化钼在不同温度还原后钼粉的X射线衍射检测分析,研究了稀土镧在La-Mo合金粉中的存在形式;对La-Mo合金粉的粒度、氧含量、SEM照片等结果与纯钼粉对比分析,研究了稀土镧对La-Mo合金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还原的进行,稀土镧由以La2O3和钼酸镧的形式存在,逐渐转化为以唯一的La2O3形式存在;稀土镧强烈地抑制了钼粉颗粒的长大;由于稀土镧的加入,钼粉氧含量增加;La-Mo合金粉形貌为规则的多面体,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0.
钼酸铵的流化床热分解与还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叙述了在采用流化床和固定床热分解与还原钼酸铵过程中控制钼粉粒度与形状的两种工艺结果,比较了它们的技术经济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流化床热分解与还原工艺,不仅能生产出粒度和形状可控的优质钼粉产品,而且能实现大规模,自动化和连续化生产,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利用纯钼骨架熔渗法制备Mo70Cu30、Mo60Cu40(质量分数)合金的相关工艺。结果表明:试验原料可选取经高温预处理及筛分后费氏粒度为5.2μm,粒度分布范围较窄及C、O含量低的纯钼粉,不添加诱导Cu粉。利用限位法压制成型的钼素坯经H2气氛在1200~1300℃预烧结出孔隙率ε(%)为33.5%、45.2%的纯钼骨架,在H2气氛熔融态Cu中经1 200~1 350℃熔渗60~120 min可制得Cu含量为31.3%、40.7%的Mo70Cu30、Mo60Cu40合金。利用纯钼骨架熔渗法制备的Mo-Cu合金相对密度可达到98%以上,微观形貌可见Mo、Cu两相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2.
石大伟 《中国钼业》2013,(4):56-57,60
通过探讨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在钼粉生产中的应用,以钼粉粒度指标为例,对加工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利用控制图及时发现过程的不稳定性,达到过程预警功能,使过程不断改进,过程能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浅析钼粉工艺原理与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久维  韩强 《中国钼业》2003,27(1):43-45
从钼酸铵焙解、一次还原、二次还原各阶段的工艺原理及生产实践 ,阐述了对钼粉制作的看法和应注意的重要因素 (温度、原料、粒度等 ) ,以及钼粉的粒度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炭黑为还原剂还原MoO3制备存在少量MoO2的预还原Mo粉,然后对预还原Mo粉进行氢气深还原,成功制备出平均粒径为99~190 nm的超细钼粉,研究了碳热还原温度对Mo粉平均粒度和残碳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还原温度下,当C/MoO3摩尔比从2.0增加到2.1时,产物的粒径变化很小。碳热还原温度对产物粒径和纯度有显著影响。当C/MoO3摩尔比为2.1时,还原温度从950 ℃增加到1150 ℃,氢还原后钼粉的平均粒径从100 nm增加到190 nm,且残碳量(质量分数)由0.030%降低到0.009%。  相似文献   

15.
韩强 《中国钼业》2008,32(2):55-57
通过对团聚态与非团聚二钼酸铵进行焙解-还原实验,得到不同形貌的钼粉。在实验基础上对钼粉还原过程各阶段的粉末粒度形貌变化等进行综合分析,阐述了一定还原条件下二钼酸铵原料对最终钼粉产品的遗传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