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徐庄井田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井田东翼3个采区多个工作面的涌水特征、涌水水源、涌水通道,分析、研究了突水机理,提出了相应的水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刘桥一矿Ⅱ624工作面突水机理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刘桥一矿Ⅱ624工作面严重的突水问题,基于现场调查,结合已有的地质水文资料对突水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突水水源为六煤层底板灰岩水、断层和附近裂隙水;突水根本原因在于多期构造应力使Ⅱ624采区底板产生大量裂隙,破碎的底板在采动作用下导通灰岩水。为此,采取了3种防治突水措施,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从水量、水温等方面对新集一矿111311工作面异常突水和突水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工作面突水水源主要为17#煤层顶板砂岩水、F038断层和附近裂隙充水以及少量13#煤层顶板砂岩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水量、水温等方面,对新集一矿111311工作面异常突水水源和突水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工作面突水水源主要为17煤层顶板砂岩水,F038断和附近的列隙水以及少量的13煤层顶板砂岩水。 相似文献
5.
6.
7.
煤矿顶板突水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黄陵一号煤矿顶板突水案例,分析了突水原因,从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煤层顶板有效隔水层厚度以及含水层水压等方面对煤矿突水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井矿集团三矿1711工作面出水分析,研究突水与围岩、构造的关系,确定合理的钻孔布置方案,进行注浆封堵,达到了治理目的。 相似文献
9.
司马矿1205工作面煤系地层为弱含水层充水,在华北矿区也具有代表性,弱含水层水的富水规律和探放技术也是其它井田正研究的内容。抓住1205工作面属于顶板弱含水层充水的特点,将研究重点集中于局部弱富水区的判断、探查和疏放;深入分析了井田的水文地质勘查和补充勘查资料,调研了潞安矿区王庄矿、常村矿等矿的富水、探放和突水特点,基本掌握3#煤顶K、K8和K8以上中~细砂岩弱充水含水层富水规律和充水特征,顶板探放水钻孔疏放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11.
中关铁矿属于奥陶系石灰岩岩溶大水矿山,井建期间一直受到严重的水害威胁。根据中关铁矿-260 m中段掘进工作面顶板突水特征,以突水构造条件和地下水动态监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突水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采动揭露使X1隐伏断层处于顶板变形张拉区,多次发生顶板垮塌,X1断层由阻水断层活化为导水断层,形成导水通道,沟通了与上覆奥陶系岩溶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引发突水事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60 m井建工程中"有掘必探,先探后掘;以堵为主,疏堵结合"的顶板岩溶突水防治对策,实现了-260 m中段复杂岩溶条件下井建工程安全、高效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为掌握15501工作面内W260陷落柱发生突水的危险性,通过具体分析陷落柱的突水机理,得出工作面内岩溶陷落柱发生活化导水的判据和突水的模式,并具体采用多层次模糊聚类综合评价方法对W260岩溶陷落柱的突水危险性进行具体评价。结果表明:二级模糊评判B=0.399,判断该陷落柱发生活化导水的危险性较大,采用三维地震勘测、综合物探和钻孔探测验证了评价的准确性,工作面推进到陷落柱区域应加强探放水作业。 相似文献
19.
漳村煤矿1312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发生间断性涌水,但依据经验公式计算顶板断裂带高度并未发育到含水层。通过分析顶板水文地质条件,运用RFPA数值模拟与现场实际探测研究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结果表明: ①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顶板导水断裂带最大高度为45~58 m,与RFPA数值模拟得到的95 m相差较大,顶板亚关键层薄以及距3煤顶板距离小于58 m是使得裂隙带发育偏高的主要原因;②现场探测测得顶板裂隙带发育高度约为96 m,与RFPA模拟相符合;③关键层与含水层空间位置及岩层分布规律决定了工作面回采顶板会发生间断性涌水以及滞后涌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