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物清蜡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清蜡技术是国外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具有清蜡效果好、效益高、操作简便、无损害、安全可靠等特点。本文研究了微生物清蜡菌剂应用技术,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两组日处理水量15 L的活性污泥装置中进行间歇试验,对微生物菌剂进行了筛选,并考察了投加微生物菌剂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剩余污泥减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号菌剂的效果优于2号菌剂,当1号菌剂日投加量0.1 mL时,剩余污泥减量27.27%,使污泥在源头上得到有效的减少.该技术在污泥减量过程中无二次污染,不需要改变污水处理厂原有处理设施和运行方式,不消耗额外动力,对系统污泥性状及出水水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既具有清防蜡效果又具有防腐效果的菌剂,在工业用微生物清防蜡菌剂(以石油烃降解菌HDB为主)中加入硝酸钠和反硝化菌DNB,采用细菌测试瓶法和最大或然数计数法测定菌剂中HDB和DNB的菌数,得到适宜的硝酸钠和DNB加量。研究了清防蜡菌剂培养过程中pH值的变化和复合微生物菌剂的防蜡和防腐效果。结果表明,工业用微生物清防蜡菌剂中含有少量DNB,适量的硝酸钠可在不影响HDB菌数的前提下促进菌剂中DNB菌数的增长。当硝酸钠加量大于0.2 g/L时会导致菌剂的矿化度过高,抑制菌剂中DNB的生长繁殖。在投加适量硝酸盐的同时投加少量DNB菌种后,DNB菌数明显增长。复合微生物菌剂培养240 h后的pH值变化较小,可通过培养过程中pH值的变化来判断清防蜡菌剂中HDB和DNB菌数间的关系。复合微生物菌剂的防蜡效果和防腐效果良好,对钢片的平均腐蚀速率小于0.076 mm/a。表6参20  相似文献   

4.
以长庆油田油泥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套固定床式生物修复装置并进行实验。对影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修复效果相关因素进行优化,包括温度、通气、水分、石油含量、盐含量、菌剂及营养剂添加量。实验结果表明,在w(石油)低于8%,w(盐)低于20 000 mg/kg时,最佳生物修复条件为w(石油类物质)为 5%、w(水)为25%、每隔12 h通气1 h、流量60 L/min、温度30 ℃。在长庆油田陇东华HXX井场经过20天现场试验,w(石油类物质)由83.1 g/kg降低为3.7 g/kg,微生物菌落总数高达89.63×107 cfu/g,石油降解率为95.5%,相关指标满足含油污泥处理标准的要求。 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克拉玛依石油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采用固体微生物菌剂对该土壤进行生物修复,考察了最优修复条件及修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石油烃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克拉玛依石油污染土壤是以粉砂为主的灰漠土,含水率低,含油率高,弱碱性,土壤中三大营养元素(氮、磷、钾)的有效含量低,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最优修复条件为土壤孔隙度55%、含水率25%、固体菌剂添加量5%、氮/磷摩尔比10、生物表面活性剂添加量05%,在此条件下经过60 d的生物修复,含油率由最初的407%下降到181%,降解率为5553%,小于C27的正构烷烃得到了明显的降解,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脱氢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有所提高。在生物修复过程中,单靠改善外在环境条件进行生物刺激,无法有效去除石油烃,添加微生物菌剂进行生物强化是去除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克拉玛依油田内源微生物驱油机理探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将复合激活剂W6-3在无需注入空气的情况下应用克拉玛依试验区块8-10和6-3井组进行矿场试验。对试验区块内源微生物各类菌群及其产物进行了检测分析,以揭示其驱油机理。施工后6口采油进的原油产量由试验前的平均7.2t/d增加到13.8t/d,采出液中含水率明显下降。复合激活剂W6-3应用于矿场试验,有效地激活了矿场地层中的有益内源微生物菌群(反硝化菌、石油烃降解菌和产甲烷菌等),并抑制了有害内源微生物菌群(铁细菌、硫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最终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而且对曾采取过聚合物驱措施的8-10井组进行内源微生物驱依然有增油降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凝油油藏析蜡冷伤害、水驱采收率低的问题,运用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分析、化学驱实验评价方法,利用岩心物理模拟与CT扫描等手段,提出了微生物+化学复合驱组合提高高凝油采收率技术,研制了微生物化学复合驱配方,该体系兼有化学驱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及微生物降低原油蜡质组分双重优点,最后通过物模实验优化了微生物与化学驱配方段塞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化学复合驱较水驱提高驱油效率35.19个百分点,较单一化学复合驱可提高驱油效率7.27个百分点,单位质量聚合物增油量提高了1.16 t/t。该研究为高凝油油藏开发后期方式转换、提高采收率提供有效接替技术。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凝油含蜡高、凝固点高、流动性差及开采难度大的问题,选用铜绿假单胞菌配合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和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采用四组分分析法和饱和烃气相色谱法等方法开展了微生物提高高凝油采收率菌剂研究和应用评价。结果表明:菌种对原油四组分存在选择性降解,降解率为23.0%~42.3%,同时菌种可以将高凝油中长碳链饱和烃降解为短碳链烃类,w(nC_(21))/w(nC_(22))值和w(nC_(21)+nC_(22))/w(nC_(28)+nC_(29))值增大0.33~0.57;铜绿假单胞菌发酵液表面张力从72.21 mN/m降低至26.81 mN/m;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与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2种芽孢杆菌乳化高凝油的E24值分别为70.6%和82.3%;基于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嗜热脱氮地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3种细菌性能设计的兼容本源微生物的复合微生物采油菌剂可使高凝油黏度降低63.86%,凝固点降低6℃。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该微生物复合菌剂可在中渗(200 mD)及低渗(50 mD)条件下使高凝油采收率提高6.46%~8.48%。6口油井的微生物吞吐采油试验证明该微生物复合菌剂性能稳定,可使高凝油采收率大幅提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微生物驱油复合菌与油藏微生物对提高采收率产生的影响,利用T-RFLP和16SrRNA焦磷酸测序方法对比分析了复合菌与油藏微生物的菌群结构差别。通过室内产气和天然岩心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证实微生物驱油复合菌具有较强的产气增压效果,在用量0.32~0.50 PV的条件下,天然岩心物理模拟驱油可提高采收率5.3%。经现场12口试验井实施,合计增油2 178 t。其中有2口井进行了全过程的动态监测,发现微生物驱油复合菌及油藏中优势菌的丰度变化与采收率提高相关,这有助于改进并完善微生物驱油复合菌种及其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10.
针对萨北过渡带原油黏度大,含蜡、胶量高,单纯注水开采难度大的特点,开展了3注7采的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现场共注入微生物菌剂和营养剂的混合液9600 m3.在微生物驱后的16个月内,注入、采出液的监测指标(有机酸质量浓度,界面张力,原油蜡、胶质量分数和族组成等)均显示出微生物地下发酵的迹象.微生物驱试验区含水率由试验前的94.19%下降到91.74%,降低2.45个百分点,阶段累计增油量2 743.8 t,阶段提高采收率2.7%,投入产出比为1:8.试验表明微生物增效水驱投入成本低、施工简便、生物环保,为水驱油藏高效开发探索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污水湿地处理工程,是指利用湿地条件,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使污水在由土壤、植物、微生物等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中,经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综合作用得以净化的处理工程。根据对水质,底质和植被的不同要求,汗水湿地处理工程可分为人工湿地和天然湿地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单井吞吐可以有效提高稠油低效井产能,为了强化微生物作用效果,对内外源微生物进行综合研究。利用激活剂体系(糖蜜3g/L,玉米浆2g/L,硝酸钠1.5g/L,磷酸氢二钾1.2g/L,磷酸二氢钾1g/L)对地层水进行内源微生物激活,添加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SL-1进行细菌浓度和乳化能力研究,利用微生物复合吞吐技术对稠油低效井进行单井处理。结果表明,内源微生物被有效激活,细菌浓度峰值为5×108个/mL,乳化指数最高可达95%,产气量最高达260mL;相比单纯激活内源微生物,添加外源菌后细菌浓度由2×108个/mL增加至9×108个/mL,乳化指数峰值时间由20d缩短至15d。GO7-53X145井和SJSH14-8井取得了显著增油降水效果,为微生物吞吐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油藏环境耦合作用下微生物驱技术提高采收率机理,建立了能全面反映微生物驱油过程的三维三相六组分数学模型,模型涉及的组分有油、气、水、微生物、营养物以及代谢产物。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微生物生长/死亡、营养消耗、产物生成、化学趋向性、对流扩散、油相黏度降低、吸附、解吸附以及油-水界面张力变化等特性。其中,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方程以Monod模型为基础,考虑油藏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模型的影响且微生物在地上与地下生长速率不一致;同时为了体现菌体对微生物驱油的作用,引入微生物因子到微生物驱油机理中。对微生物生长模型、微生物和营养物的混合溶液注入量、环境抑制系数、最大比生长速率以及微生物因子等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通过完善后的微生物生长方程计算得出的产物浓度要比Monod模型低,但这两种微生物生长方程下的产物浓度的差异对最终采收率的影响较小;随着混合溶液注入量的增长,这两种微生物生长方程下的产物浓度差值和采收率提高幅度将增大;微生物因子对微生物驱油有较大的影响,不同微生物因子下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绝对误差可高达24.53 %。  相似文献   

14.
介绍利用萨北过渡带筛选分离的本源微生物降粘菌种对弱碱化三元复合驱油井采出原油进行降粘解堵的室内研究结果。针对弱碱三元体系中的各组分分别研究了对本源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通过不同菌种复配、菌浓度大小及用量对北三西三元复合驱堵塞油井的采出原油进行乳化降粘、降蜡、降胶对比实验,确定实验菌种的应用效果及与弱碱化三元体系的配伍性,从而优化出不同菌种复配比例、菌浓度及营养剂配方,为进一步论证其在三元复合驱油井堵塞现场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经过6个不同菌种作用后的原油的色谱分析以及培养液表面张力的测定,依据微生物采油技术菌种筛选原则,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菌种DG24、A6的培养液表面张力值分别由52.0mN/m降至34.9mN/m和38.8mN/m,色谱分析发现这2种微生物都使轻烃含量相对增加,能改善原油的流动性。研究表明,菌种DG24、A6是更适合于新疆油田单井吞吐采油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采油技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该文综述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优点,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微生物采油工程的油藏筛选标准和筛选程序,菌种的选择,营养液的配制以及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现场应用,并对微生物采油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应用前景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采油技术与油田化学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卫东  宋永亭  陈勇 《油田化学》2002,19(3):293-296
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和现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前景良好。本专论叙述了微生物采油与油田化学剂之间的关系,共分6个部分;①影响微生物采油的油田化学剂简介;②化学剂对微生物的不良作用,包括对微生物呼吸作用,蛋白质、核酸、结构大分子合成及细胞壁功能的直接影响和通过改变环境介质渗透压、氧化还原位,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间接影响;③化学剂影响的评价,包括测定最低影响浓度、作用持续时间,并考虑化学剂在地层内的变化;④化学剂不利影响的消除,包括筛选具有抗某种化学剂的菌种,培育具有特定性能的菌种,如可用于聚合物驱后油田的可降解聚合物的菌种。⑤微生物采油需要的化学剂:碳源、氮源、磷源等,利用内源微生物的驱油技术。⑥简短结论。  相似文献   

18.
卢军  张继谦 《河南石油》1997,11(3):23-25
微生物采油是一种新型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具有投产少,周期短,见效快和资金回收快的效益优势。文章阐述了微生物采油机理和特点,微生物采油井筛选标准和方案制定,矿场试验准备与实施状况,进行了微生物试验效果分析,取得重要的认识。微生物采油矿场试验采取注微生物溶液吞吐反排方式,现场实施17口井,注入微生物原液5940L,累积增油455t,综合含水下降,原油流体性质得到改善,经济效益显著,为下步大规模推广应用相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碱和合成的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AS)是一项带有方向性的廉价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碱和表面活性剂的水相混合体系中再加入聚合物形成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ASP)可以进一步提高石油采收率。原油中的酸性物质与三元体系中的碱中和,在油水界面形成活性物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IFT)。本文所描述的三元复合驱和微生物技术的结合方法对单独三元复合驱不能起作用的原油应用该项技术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创新技术。这项技术是基于微生物可以改变原油;产生酸性物质如羧酸,并在油水界面上被碱混合物中和。应用氧化烃类微生物;比如节杆菌(arthrobacter.sp),在实验室摇瓶论验中发现原油样品中酸含量增加。测量微生物处理过的原油和碱/表面活性剂混合物之间的悬滴界面张力低于没有利用微生物处理原油的值。对于用节杆菌处理过的原油;界面张力从0.327mN/m(未处理)降到0.07333mN/m。为了优化该项技术,筛选了多种微生物。并开展了岩心驱替实验,定量确定原油采收率。应用微生物驱和三元复合驱技术进行的实验室岩心驱油实验表明,微生物驱和三元复合驱结合技术的原油采收率比单独微生物驱和单独三元复合驱的都高。经微生物预处理的采油方法,原油采收率的提高值与微生物处理的原理酸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吉林油田微生物采油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微生物采油技术在吉林油田应用的可行性,掌握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基本方法、原理、特点及矿场实施工艺,较为系统地开展了矿场应用先导性试验。通过扶余油田单井微生物吞吐、水井微生物调驱,前大油田微生物清防蜡,新立油田解堵增注矿场试验的基因跟踪检测和动态分析,说明了影响矿场试验增产效果的主要因素。微生物吞吐250井次、增油18703t,微生物清防蜡591井次、增油22178t,水井微生物调驱13井次,增油6095t,激活本源菌7井次,增油709t,投入产出比大于1:2。微生物采油技术见效慢、增产幅度小,但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