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二氧化氯用作冷却水系统杀生剂的评述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随着冷却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对杀生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普遍使用的氯气由于杀生效果,环保等方面的因素,要求开发新型有效的杀生剂,以取代或补充原来的占主导地位的氯气。文中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杀生特,性表明二氧化氯取代氯气作为工业循环冷却水的杀生剂具有很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工业冷却水用杀生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工业冷却水中的微生物严重腐蚀水处理系统的金属管壁,为防止微生物的危害需在冷却水中加化学杀生剂。介绍了杀生剂的品种及研究进展,对新型杀生剂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常用杀生剂的品种及机理,随着对水处理的要求日益提高,国内外竞相研制新的杀生剂,开发与氯协同效果好的杀生剂、多功能水处理剂、固态杀生剂、复合配方的杀生剂将是今后研制杀生剂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循环冷却水处理的杀生剂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项成林 《净水技术》2000,18(1):9-12
循环冷却水的特定环境 ,为微生物的滋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微生物给冷却水带来严重危害 ,控制微生物是循环冷却水处理的关键 ,选择优良、经济的杀生剂是重要手段 ,因此发展循环冷却水处理的杀生剂甚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再生水用作循环冷却水补充水源的可行性,比较不同杀生剂的杀生效果,获得杀生效果好、投加量少的复配杀生剂,以北方某市再生水厂出厂水为研究对象,在水质分析的基础上以异养菌总数、铁细菌总数为检测指标,研究了3种氧化性杀生剂以及2种非氧化性杀生剂单独作用时的杀生效果,发现次氯酸钠与异噻唑啉酮的协同性较好,而二氧化氯与洁尔灭的协同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氯杀生剂优点很多。在油田水处理系统中,ClO2杀生剂不仅能杀亚微生物,而且能氧化还原性物质,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循环冷却水水质处理中,ClO2的强氧化性、安全性及较低的生产成本,在水处理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用于快速筛选杀生剂的燃料电池型微生物电极系统的构造和功能,用微生物电极法测定了三种杀生剂在不同剂量下的电流一时间曲线。用该方法还测定了四种杀生剂的杀生效果一时间曲线,同时也采用了传统的平板计数法进行测定。该二种方法提供了相同的结果。因此,用该方法获得的杀生效果表明了杀生剂的杀生能力,所需时间不超过20分钟。  相似文献   

8.
王洪记 《中氮肥》1995,(6):1-4,10
ClO2作为杀生剂,高效、广谱、低毒,尤其适合于氨厂循环冷却水处理。本文介绍了ClO2的性质、制备方法,探讨了其杀生机理,根据国内外的应用实例总结了ClO2在氨厂水处理中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氯和液氯在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毕向阳 《山西化工》2000,20(4):27-28
通过对二氧化氯和液氯在投加量、pH值、温度等条件下灭菌效果的研究,证明二氧化氯在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中作为氧化性杀生剂的效果要优于液氯。  相似文献   

10.
冷却水系统中微生物生长的控制方法和控制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本省 《化工机械》1997,24(1):54-57,46
扼要介绍了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微生物生长的控制指标和控制方法。所介绍的控制方法有:控制水质、采用杀生涂料、清洗与剥离、避光、旁流过滤、混凝沉淀、噬菌体法、添加杀生剂和静电水处理  相似文献   

11.
新型杀菌剂与生物分散剂在电厂循环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型杀菌剂和生物分散剂的协同作用,摸索出在云南省某些常年气温较高的地区,电厂循环水处理中控制菌藻滋生的最佳方式,加强了对菌藻的控制和杀灭,保证了电厂设备全年正常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过氧乙酸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氧乙酸是强氧化剂,具有广泛用途,但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通过过氧乙酸制备的条件选择试验,考察了反应物料比、催化剂用量、温度等对过氧乙酸产率的影响;通过稳定性试验,揭示了温度、稀释用水水质和某些稳定剂对过氧乙酸分解的影响。提出了过氧乙酸制备、贮存、稀释和使用的优化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以强酸型阳离子树脂为载体,固定化高分子季铵盐抗菌剂制备高分子季铵盐水不溶性抗菌杀菌剂,杀菌性能测定结果显示,制备的高分子季铵盐水不溶性抗菌杀菌剂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和藻类均具有较明显的抗菌杀菌作用,对石化公司工业循环冷却水杀菌处理表明,该固定化高分子抗菌杀菌剂具有明显的杀菌效果,有望应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  相似文献   

14.
循环冷却水处理新化学药剂的发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和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要求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能适应高硬度、高碱度、高氯离子、高有机污染的需要,本文介绍的国外的新型药剂--聚氨基聚醚基甲叉膦酸、膦酰基羧酸、聚天冬氨酸、过氧乙酸、4,5-二氯-2-正丁基-4-异噻啉丁酮等具有优良的阻垢和杀菌作用,并且对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5.
电化学杀菌是一种新型的水质稳定技术,对于消除由于磷系配方水质稳定剂所引起的地表水体富营养化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自行改装的直流一脉冲电源,用脉冲与直流电源对不同试验用水、不同菌种的杀菌效果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自来水中杀菌效果比蒸馏水中略好,细菌的杀菌效果明显高于真菌(酵母茵),脉冲的杀菌效果明显高于直流,在合适的条件下,细菌的杀灭率可以达到99.9%,真菌可以达到89.5%,表明低压脉冲水质稳定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察电场杀菌技术应用中,物理效应和化学效应对于杀菌效果的影响,特设计了一系列试验,采用强度为10 mA/cm2的电场对投配细菌后的自来水进行杀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建立“杀菌率”模型。通过试验结果和模型计算,认为电场作用下,物理效应具有直接杀菌能力,但是杀菌率较低,仅有70%左右。电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学物质具有杀菌能力,并且随着出水后静置时间的增加,杀菌率大大提高。试验中,当处理后出水的静置时间达到30 min时,杀菌率可达到99.99%。  相似文献   

17.
某公司采用紫外线杀菌技术对炼油厂循环水进行杀菌处理,在国内同行业中尚属首次成功应用。实践证明,经紫外线杀菌系统处理后循环水中异氧菌个数平均为1×103,优于药剂杀菌效果近100倍,完全达到循环水异氧菌数的指标要求,该系统的运行成本较低,每吨循环水处理成本仅为0.012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紫外线杀菌技术在炼油厂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成功应用,为传统的工业循环水杀菌工艺提出了一条新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8.
净化污水回用于循环水的技术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场外排净化污水经过过滤、吸附、杀菌等适度处理可回用作循环水补充水。这一回用技术在中石化济南炼油厂经过几年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果。通过试验及现场应用,确定了最佳工艺路线,着重介绍了工艺条件的选择、回用水质指标的确定及现场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将自行研制的非氧化型的水不溶杀菌剂尼龙6树脂载体高分子季胺盐杀菌剂和强酸型阳离子树脂载体高分子季胺盐杀菌剂应用于锦州石化公司工业循环冷却水,对其进行杀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杀菌剂在30℃时、作用30 min对工业循环冷却水中异养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的杀菌率在90%以上,真菌的杀菌率在80%以上。有望应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  相似文献   

20.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7):1639-1649
Abstract

Organic, phosphorus‐based additives are commonly used in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such as mineral scale and corrosion inhibitors, and dispersing agents. Phosphonates find extensive use as anti‐precipitation inhibitors for sparingly soluble salts such as calcium carbonates and phosphates, calcium/barium/strontium sulfates and others, commonly formed in supersaturated process waters in a wide spectrum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In open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s strong oxidizing biocides (eg. ClO?, BrO?, etc.) are also added to control microbiological growth but have detrimental effects on other water treatment chemicals that are sensitive to oxidative degradation.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the effect of a hypobromite‐based biocide towards the scale inhibitor AMP (amino‐tris‐(methylene phosphonate)). AMP reacts rapidly with the biocide at room temperature. AMP degradation continues, but it slowly reaches a plateau after 1000 minutes. Even after 50 h the reaction time, only 20% of AMP has decomposed. AMP reacts with the biocide to give the orthophosphate much more rapidly at 43°C than at 25°C due to faster kinetics of decomposition. Results on various other oxidizing biocides on PBTC (2‐Phosphonobutane‐1,2,4‐Tricarboxylic acid) are also presented. PBTC is a very “robust” scale inhibitor. This is confirmed by our degradation studies using biocides such as chlorine (ClO?), bromine (BrO?), their stabilized analogs, BCDMH, and ClO2. Degradation (reversion to orthophosphate) of only up to 5% is observed in our experiments. These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other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showing that PBTC degradation can be up to 25% under “harsher” conditions of higher biocide dosage and temperature. PBTC is virtually stable to the effects of a variety of oxidizing microbiocides, including chlorine, bromine and ot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