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给水排水》2004,20(7):5-5
《城市污水回用技术手册》(2 0 0 4年1月出版,98.0 0元)本书是5项新国家标准实施以来的城市污水回用领域的第一本专业书籍。全书介绍了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城市污水回用概述、城市污水回用的水质要求与标准、预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深度处理技术、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城市污水回用工业、城市污水回用于城市杂用水、城市污水回用于景观环境用水、楼宇中水回用、小区中水回用、城市污水回用于补充水源、城市污水回用于农村与土地处理、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及进展、回用水水质监测、城市污水回用风险等内容。《水处理构筑物设计与计算》(2…  相似文献   

2.
区锐珠 《四川建材》2006,32(3):257-258
污水深度、超深度处理技术已实用化,城市总体规划与给水排水系统规划都应重新考虑,应将城市污水视为可贵的淡水资源。把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回用放到重要位置上,恰当地确定排水分区、污水净化厂的位置与个数,改变下游高度集中处理的做法。在新建和扩建污水处理厂时,要选择经济实用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发展污水再生回用事业并合理利用污水处理厂的污泥。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与工程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存在的问题,指出应重新认识人工湿地的作用,改变传统的将人工湿地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工艺的观念,而应将其用于污水深度处理.此外,还探讨了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工程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4.
刘春贞  赵宏杰 《山西建筑》2013,(36):134-135
针对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紧缺状况,分析了城市污水回用的意义以及污水回用后的途径,指出对于常规二级污水处理出水,仍然含有许多污染物,所以要进行深度处理后才能够进行回用,在深度处理时要针对不同需求的用水和含不同污染物的污水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处理工艺的选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北方某大型化工企业以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为原水建设了中水回用工程,采用了淹没式固定床/物化/反渗透深度处理组合工艺,介绍了该工艺的设计特点及参数。运行结果表明,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达到了企业对中水回用的水质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积极开展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及回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这里从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生处理技术及膜分离技术等方面,对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进行分析,并提醒同行针对不同性质的尾水,应注意选择相应的深度处理技术或组合工艺。  相似文献   

7.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对象.开展了生物活性炭技术回用深度处理的现场试验,重点研究了运行方式及主要运行参数对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活性炭上向流运行明显优于下向流.在空床停留时间为10min,气水比2.7.反冲洗周期为4~6天时,出水氨氮、浊度及有机物等主要指标均可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要求,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回用于城市杂用水的深度处理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介绍生物化学方法进行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依据,阐述了以淹没式陶粒生物滤池加过滤为核心的处理工艺的机理、特点,该工艺技术成熟、出水稳定、可靠,保证出水水质达到回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论证城市污水回用的技术支持,并结合国内目前水源现状,论述了当前污水回用的重大意义及紧迫性与必要性,以具体数据为依据,成功案例为支持,指出污水深度处理的推广对国内水资源的节约、解决工业用水紧张的困境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史萍 《山西建筑》2011,37(29):125-126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归纳了实施城市污水回用的必要性,并在充分总结国外城市污水回用现状、国内城市污水回用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城市污水回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和综合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改变临淄城区水环境不断恶化及缓解水资源匮乏的状况,根据当地的发展规划和排水管网的现状,在对城市污水进行截流处理的同时,对旧河道进行了整治,分三段依次建成渗滤型湿地、平流型湿地和人工湖,将城市污水经深度处理后引入湿地和人工湖进行生态处理,其中部分水通过垂直渗漏过滤补充了地下水源,同时大面积水面的存在也极大地改善了周围的生态环境,起到了变废为宝和综合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贵阳市南明河流域综合治理中,结合城市河流生态补水需求以及城市建设用地条件限制,采用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与河流治理统筹、污水厂分散布局和地下污水厂的建设模式,实现了污水收集系统一体化、污水处理的协同化、污水的资源化、污水厂建设生态化以及用地集约化、污水厂地上地下土地资源的最大化综合利用,同时实现了污水厂与城市的和谐共生,达到了污水与河流同治的效果,创造了城市流域治理典范。  相似文献   

13.
郭晓  张杰 《中国给水排水》2005,21(10):21-24
在当今水环境劣化趋势日益严峻,水资源日益短缺的态势下,在污水深度处理、超深度处理和回收利用已经实用化了的今天,排水系统不应仅仅是排除雨水、污水及保护城市环境和公共水域水质的基础设施,更应升华为维系城市健康水循环和良好水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人类社会的生命线工程。在城市污水作为可贵的淡水资源之新理念下,阐述了排水系统功能、规划和设计方面的新构想和新特点。  相似文献   

14.
靳建红  牛红霞 《山西建筑》2003,29(6):128-129
介绍了天脊集团废水利用工程概况,对水资源环境、工程控制范围进行了详细说明。经分析,工业废水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提高了水的重复利用率,缓解了长治市资源紧张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试论开发利用污水资源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文英 《山西建筑》2003,29(5):157-158
介绍了污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意义及太原市水资源缺乏现状、国内外污水资源化利用情况,分析了太原市污水回供的可行性,最后说明了污水回用的途径及效益。  相似文献   

16.
王颖  王琳 《山西建筑》2006,32(15):146-147
概述了目前我国污水资源化回用的现状,介绍了目前较为先进的回用技术,综合分析了污水回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并指出膜技术和土壤处理技术是污水回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试论太原市实施污水回用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斌 《山西建筑》2006,32(2):177-178
分析了太原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及节约水资源的基本途径,提出了缓解太原市水资源紧张局面,节约新鲜水资源的一种方法——污水回用,阐述了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对中水道系统在我国城市中应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提出中水系统应强调规模效益 ,建筑中水系统应向小区中水系统发展 ,城市可发展雨水回用 ,沿海城市应大规模开发海水冲厕  相似文献   

19.
造纸中段废水深度处理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造纸中段废水的处理现状出发,对其深度处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讨论,并以广泛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废水深度处理方法为基础,对其应用于中段废水深度处理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于造纸中段废水的深度处理,单一的处理方法均存在其应用局限性,其中物化法有成本高、吸附剂再生困难、污泥量大等缺点,生物法则难以进一步降低废水的COD,生态法易受土地资源及气候等条件的制约。分析表明,只有通过不同方法的联合,优势互补,才能做到经济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During dry weather periods, domestic wastewater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urban wastewater influent to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WTP). For this reaso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domestic wastewater have a considerable effect on the resultant contamination of urban wastewater and on the subsequent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WWTP technolog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quantify the amount of hazardous elements in domestic wastewater to determine the average daily production of domestic wastewater and risk elements per inhabitant and quantify the proportion of households in the total load of urban wastewater. Waste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nine local sewer systems in Ostrava, the Kravare WWTP and the Centr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of Ostrava (Czech Republic). We found that the average production of wastewater from households is approximately 135 L per person per day.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share of households in urban wastewater is approximately 60% in the case of Cd, 35–21% in the case of Zn, Cu, As and less than 15% for Pb, Cr, Fe, Ni and M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