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隐孔雀石绿半抗原与全抗原设计、合成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偶联位点、偶联活性基团的性质及半抗原的合成与偶联方法分析,设计了系列不同结构的半抗原和人工抗原及其合成方法.以N,N-二甲基苯胺、苯甲醛衍生物为原料,Amberlyst 15树脂为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合成出3种隐孔雀石绿半抗原;进一步采用活泼酯和重氮化法分别将获得的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形成相应全抗原.半抗原和全抗原分别经减压硅胶柱色谱及透析纯化后,采用质谱、核磁共振及紫外扫描光谱等分析手段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半抗原及免疫全抗原均合成成功,满足了进一步免疫、筛选高质量抗体和建立检测方法的需要.同时,采用分子模拟手段对抗原表面半抗原决定簇的前线分子轨道分布情况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讨论了前线轨道的分布可能对抗体特性造成的影响,为进一步的半抗原构效关系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呋喃唑酮代谢物人工抗原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催化剂条件下,以碳酸二甲酯和乙醇肼为原料,四氢呋喃为溶剂,合成了高收率的呋喃唑酮代谢物3-氨基-2-恶唑烷酮(AOZ)。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AOZ收率可达到82.7%,此时的最佳反应条件如下:催化剂用量12%,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3h。随后对AOZ进行结构改造,得到AOZ半抗原衍生物,同时采用戊二醛法将AOZ及其半抗原衍生物与活化的卵血清蛋白(cOVA)和牛血清白蛋白(cBSA)交联,成功制备了免疫原和包被原;通过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元素分析、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半抗原和完全抗原进行鉴定。GC-MS结果证明了AOZ的成功合成;元素分析数据表明,半抗原顺利合成;紫外扫描数据显示,半抗原与cOVA、cBSA偶联成功,免疫原I、免疫原Ⅱ的偶联比分别为16.74和24.05。  相似文献   

3.
为了制备3-氨基-2-恶唑烷酮(AOZ)的完全抗原,作者以乙醇肼和碳酸二甲酯为原料,首先合成了3-氨基-2-恶唑烷酮(AOZ),然后通过对醛基苯甲酸对AOZ进行衍生制得3-(4-羧基苯亚甲基)-氨基-2-恶唑烷酮(CPAOZ),以CPAOZ作为半抗原,经水溶性碳化二亚胺法(EDC),缩合酯化法(DCC)和混合酸酐法(MA)法3种方法分别与载体蛋白偶联,合成人工抗原。对于制备产物通过紫外光谱扫描分析进行了鉴定,3种抗原的偶联比率分别为8、12、17。采用3种抗原做为包被原,建立了酶联免疫(ELISA)抑制曲线。结果表明,对AOZ的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12.9、7.6、1.1 ng/mL。采用混合酸酐法(MA法)制备的包被抗原与抗体具有较好的匹配性。3-氨基-2-恶唑烷酮(AOZ),是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呋喃唑酮在动物体内的稳定代谢物,采用本试验制备的抗原,有望获得特异性更好的抗体。  相似文献   

4.
以咪唑乙醇为原料,与6- 溴己酸乙酯发生取代反应后再经水解反应合成抑霉唑半抗原(6-[1-(2,4- 二氯苯基)-2-(1- 咪唑基)乙氧基]己酸)。产物经薄层层析和1H-NMR 鉴定后,采用活化酯法分别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得到免疫原(HIA-BSA)和包被原(HIA-OVA),紫外光谱分析法计算得其偶联比分别为13:1 和7:1,初步说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通过免疫动物获得效价为1:64000 的抗体,采用间接竞争ELISA 法测定抗体的IC50 值为1.76μg/mL,从而进一步证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所得的抗体可用于ELISA 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相似文献   

5.
以乙醇肼和碳酸二甲酯为原料,合成2种半抗原3-氨基-2-恶唑烷酮(AOZ)和3-(4-羧基苯亚甲基)-氨基-2-恶唑烷酮(CPAOZ),经戊二醛法和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合成2种人工抗原AOZ-BSA和CPAOZ-BSA,产物经紫外光谱扫描分析鉴定。用2种人工抗原采取不同程序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8组多克隆抗体。AOZ-BSA抗体效价1:0.8×104~1:3.2×104,对AOZ灵敏度低,IC50均大于100μg/ml。CPAOZ-BSA抗体效价1:1.6×105~1:6.4×105,对AOZ与苯甲醛衍生物N-苯亚甲基-3-氨基-2-恶唑烷酮(PAOZ)灵敏度高,IC500.91~11.56ng/ml,特异性好,仅与呋喃唑酮(交叉反应率6.15%)、3-(2-硝基苯亚甲基)-氨基-2-恶唑烷酮(NPAOZ,交叉反应率5.73%)有交叉反应,与衍生试剂苯甲醛和其他药物没有交叉反应(交叉反应率<0.01%)。本研究制备出AOZ特异性抗体,为我国开发AOZ酶联免疫试剂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孔雀石绿(MG)抗原的合成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探索研究食品中孔雀石绿残留的检测方法。本实验先合成含有羧基的孔雀石绿半抗原(CMG),并用液-质联用法进行分析鉴定。半抗原经重氮化法处理后分别偶联两种载体蛋白BSA和OVA,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鉴定。与CMG标准品和两种载体蛋白的紫外吸收光谱相比,偶联物的吸收峰发生了明显的偏移,计算得免疫原的偶联比为10.6:1,说明偶联成功。通过免疫制备多克隆抗体,并通过间接ELISA法对CMG抗血清的效价进行检测,并进一步检测抗体的特异性,两只兔子的IC50值分别为8.1ng/mL和4.6ng/mL。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旨在合成和鉴定双烯雌酚(DEN)免疫抗原,通过双烯雌酚的酚羟基与琥珀酸酐反应,合成半抗原双烯雌酚-琥珀酰半酯(DEN-HS),采用混合酸酐法将其与载体蛋白BSA偶联制备免疫抗原(DEN-BSA)经紫外光谱分析和动物免疫试验证实免疫抗原合成成功,问接酶联免疫法分析证明其免疫鼠所获得的抗体与双烯雌酚有良好的特异性.实验成功合成了双烯雌酚免疫抗原,并获得了高效价的免疫血清,研究结果为免疫分析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B1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衍生化在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上引入羧基合成AFB1羧甲基活化物,通过N-羟琥珀酰亚胺酯(N-hydroxy-succinimide NHS)法将AFB1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黄曲霉毒素B1完全抗原AFB1-BSA。ECI-MS和紫外光谱法的鉴定结果表明目标半抗原合成成功。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回归方程,分别测得不同浓度的半抗原和蛋白质线性曲线为:Y=0.1440X+0.0103,R2=0.9986;Y=0.0059X+0.0808,R2=0.9889。偶联物中半抗原和蛋白质的浓度分别为186.32 μg/mL、6127.46 μg/mL,即求得抗原分子结合比为5.13:1,从而为制备抗AFB1抗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酸性橙Ⅱ半抗原及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方法。方法将重氮化后的2-氨基-5-磺基苯甲酸与2-萘酚经偶氮反应合成带羧基基团酸性橙Ⅱ,通过碳二亚胺法将其与载体蛋白(BSA)偶联制备酸性橙Ⅱ人工抗原。采用核磁共振碳谱和氢谱对合成的酸性橙Ⅱ半抗原进行结构分析,并用紫外光谱扫描法和蛋白质电泳法鉴定酸性橙Ⅱ人工抗原并计算偶联比。结果通过偶氮反应及碳二亚胺法最终得到纯化后的酸性橙Ⅱ半抗原约47 mg,核磁结果显示成功合成酸性橙Ⅱ半抗原。经SDS-PAGE、N-PAGE和紫外光谱扫描结果均显示酸性橙Ⅱ人工抗原蛋白分子质量大于BSA,所带负电荷大于BSA,且合成后的酸性橙Ⅱ人工抗原具有吸收峰叠加效应,均表明酸性橙Ⅱ人工抗原合成成功,偶联比为20.9:1。结论此方法能够成功合成酸性橙Ⅱ半抗原和人工抗原,为进一步制备特异性酸性橙Ⅱ抗体和建立酸性橙Ⅱ的免疫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磊  睢珂  王志伟  潘家荣  赵杰  郑月明 《食品科学》2012,33(19):223-226
以2-甲酸甲酯苄磺酰胺和琥珀酸酐为原料合成半抗原(hapten),经薄层层析和1H-NMR鉴定后,采用混合酸酐法分别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获得免疫原(hapten-BSA)和包被原(hapten-OVA),紫外光谱分析法计算得其偶联比分别为8:1和13:1,初步说明具有较好免疫原性。通过动物免疫实验获得了效价达1:32000的阳性血清,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法检测抗体的IC50和IC10值为0.5032mg/L和0.0024mg/L,表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建立有机磷农药倍硫磷的免疫分析法,合成了1种倍硫磷半抗原和2种人工抗原。采用改进的方法将三氟硫磷与3-甲基-4-甲硫基苯酚、β-丙氨酸反应制备了倍硫磷半抗原,产物经薄层层析、^1HNMR和质谱鉴定为预期产物。分别将半抗原以活泼酯法、混合酸酐法与BSA、OVA偶联制备了人工抗原BZB和BGO,通过紫外光谱鉴定证明偶联成功。用TNBS比色法测定了BZB、BGO与载体蛋白的克分子结合比,分别为29:1和12:1。以BZB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以BGO为包被抗原对小鼠血清进行间接竞争ELISA分析表明,小鼠经免疫后产生了针对倍硫磷的特异性抗血清,从而进一步证明抗原合成成功。本方法为研究建立倍碲磷的免疫分析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吴昊  戴彩霞  刘佳  何计国 《食品科学》2012,33(3):140-145
目的:建立盐酸西布曲明的免疫分析方法。方法:4-氯苯乙腈和1, 3-二溴丙烷为原料合成与盐酸西布曲明具有相同母核结构的小分子双去甲基西布曲明(M2),以双去甲基西布曲明为半抗原,并分别通过活泼酯法、戊二醛法和混合酸酐法将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原(M2-BSA)和包被抗原(M2-OVA)。结果:紫外光谱扫描证明半抗原M2与载体蛋白偶联比为24.6:1(M2-BSA)和16.2:1(M2-OVA),抗血清ELISA效价均达到1:8000以上,IC50=0.42μg/mL。结论:半抗原M2与载体蛋白均已成功偶联,其中活泼酯法对半抗原活性基团的影响最小,合成人工抗原的特异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甲胺磷衍生物的合成及人工抗原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S-二甲基硫代磷酰氯与β-丙氨酸反应,得到一种甲胺磷的结构衍生物,经薄层层析和1HNMR鉴定,推测预期产物生成。分别采用活泼酯法和混合酸酐法将产物与BSA、OVA偶联制备了人工抗原MZB和MGO,通过紫外光谱鉴定证明偶联成功。用TNBS比色法测定了MZB、MGO与载体蛋白的克分子结合比,分别为16:1和9:1。以MZB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以MGO为包被抗原对小鼠血清进行间接竞争ELISA分析表明,小鼠经免疫后产生了针对甲胺磷的特异性抗体,抗血清效价为51:200,从而进一步证明抗原合成成功。本方法简便易行,为研究建立甲胺磷的免疫分析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合成丁香酚半抗原及人工抗原并对其结构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氯乙酸对丁香酚进行结构改造, 以获得含羧基的丁香酚半抗原。将经重结晶纯化后的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经碳化二亚胺(carbide dimethylamine, EDC)偶联制备人工抗原。采用电喷雾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对丁香酚半抗原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紫外光谱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flight time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对偶联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紫外光谱结果表明, 与载体蛋白相比, 偶联物的特征吸收峰强度有一定的增强; MALDI-TOF MS结果表明, 表明丁香酚半抗原与BSA的偶联比为12.5:1。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丁香酚半抗原及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 为丁香酚抗体的制备提供了前期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重氮法直接用甲胺磷连接牛血清白蛋白合成了人工抗原。通过鉴定,该人工抗原的紫外吸收光谱呈现出与半抗原、载体蛋白的紫外吸收光谱均不同的吸收峰;红外光谱图中也同时呈现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特征吸收带;并测得人工抗原中甲胺磷与载体蛋白的结合比为15∶1,表明该人工抗原合成成功。  相似文献   

16.
郭乃菲  高兴  纪淑娟  于基成 《食品科学》2010,31(13):214-218
以杀菌剂百菌清为起始反应物,通过两步化学反应合成百菌清的衍生物(半抗原);采用活化酯法与混合酸酐法分别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牛血清蛋白、卵清蛋白)进行偶联,制备百菌清的人工抗原,同时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效价。利用红外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波谱(NMR)对百菌清半抗原进行表征,并用紫外扫描的方法对人工抗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百菌清半抗原及人工抗原,并且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偶联比分别为27.86:1 和12.32:1,抗血清效价约为1:1.28 × 104。  相似文献   

17.
宋贵平  郑海涛  何计国 《食品科学》2011,32(11):260-264
目的:建立三聚氰胺残留的免疫分析方法。方法:以三聚氰胺结构类似物2-氯-4,6-二氨基-1,3,5-三嗪为原料,分别与6-氨基己酸和对氨基苯甲酸,各经两步化学反应合成两种具有不同长度间隔臂的半抗原MEA和MEB,并分别通过碳二亚胺法和混合酸酐法将MEA和ME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三聚氰胺的免疫原(MEA-BSA)和包被原(MEB-OVA)。结果:经质谱和紫外光谱表征,证明所合成的产物为目标半抗原MEA和MEB,并且与载体蛋白偶联比可达到25.28:1(MEA-BSA)和13.11:1(MEA-OVA)。结论:半抗原MEA和MEB及人工抗原合成成功。  相似文献   

18.
根据拟除虫菊酯公共结构设计合成一种拟除虫菊酯通用半抗原,所有中间体及半抗原经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1H NMR)鉴定确定结构.通过活化酯法将通用半抗原与钥孔血蓝蛋白(KLH)偶联制备出免疫原,紫外吸收法鉴定表明免疫原偶联成功,研究为建立拟除虫菊酯多残留免疫分析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氯羟吡啶人工抗原合成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忠良  李文  何计国 《食品科学》2009,30(1):228-231
目的:将氯羟吡啶的衍生物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白蛋白(OVA)制备人工抗原。方法:采用威廉森合成法合成了氯羟吡啶的衍生物(CLOP-2C),再分别经活泼酯法和氯甲酸异丁酯法合成氯羟吡啶的人工抗原CLOP-2C-BSA,CLOP-2C-OVA)。结果:通过TLC、质谱、红外光谱等方法鉴定表明成功制备了氯羟吡啶衍生物。紫外扫描图谱表明人工抗原偶联成功,且半抗原与载体的分子结合比率分别为8.26 和4.7。结论:成功的制备了氯羟吡啶人工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