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在超临界CO2状态下,采用脂肪酶催化辛酸与玉米油反应制备富含辛酸甘油酯玉米油的工艺,分别考察了酶用量、反应压力、温度和时间对辛酸酯化率的影响。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酶用量5%,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4h,反应压力11MPa,在此条件下辛酸的酯化率可达到90.73%。反应产物的脂肪酸组成中,具有生理活性的中链脂肪酸含量高达32.00%。   相似文献   

2.
以大豆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针对影响超临界CO2萃取大豆油的主要因素(温度、压力、萃取时间、颗粒度)进行了研究,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单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超临界萃取工艺的最优条件:温度45℃、压力25MPa、颗粒度50目、萃取时间60min。大豆中油的萃取率可高达21.48%;各因素影响大豆油萃取率的主次顺序为:颗粒度>压力>萃取时间>温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核桃仁中核桃油的提取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以及CO2流量对核桃油萃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其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0 MPa、温度45℃、时间3 h、CO2流量4 L/min,在此条件下萃取率达到了50.1%。最后,通过气相色谱仪测定了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成分,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92.2%,其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6.1%、14.2%和1.4%。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超临界CO2对牛乳中细菌的杀菌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来初探压力、杀菌时间和杀菌温度对杀菌率的影响,然后采用正交实验来确定最适的杀菌条件,并对杀菌后牛乳的部分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压力为35MPa,杀菌时间为140min,杀菌温度为45℃时,CO2气体对牛乳中细菌的杀菌率为99·8%,且牛乳的营养成分损失较小。实验表明,超临界CO可以有效地杀灭牛乳中的细菌,减小营养成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用超临界CO  相似文献   

6.
以无花果为实验试材,利用正交实验法对超临界CO2萃取无花果脂肪酸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温度45℃,流量35kg/h,萃取时间60min,此条件下无花果脂肪酸提取率为4.5%。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最佳萃取条件下所得脂肪酸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质量分数,共分离出24种成分并鉴定出其中的20种,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约占82.33%。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2萃取橘皮中脂溶性色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每年产生大量橘皮,其中大部分被浪费掉。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橘皮中提取天然色素成分,为橘皮的再利用提供有效的处理办法。为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分别以滤渣得率和色素膏吸光值为考察指标。干燥后的新鲜橘皮粉,经酸解、酶解、超临界CO2提取后获得脂溶性色素。其最佳工艺为:pH3.5稀盐酸为酸解液,m(滤渣∶)m(酸解液)=1∶10,温度80℃,时间2.0 h;滤渣干燥,加入质量分数为0.8%的果胶酶,以m(滤渣+果胶酶)∶m(酸液)=1∶12添加pH4的盐酸,温度50℃,时间80 min;滤渣烘干,经超临界CO2萃取,在萃取压力20 MPa,温度25℃,CO2流量30 kg/h,时间3.0 h,脂溶性色素的最终得率为4.3%。其为深黄棕色膏状物,最大吸收波长在330 nm处。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工业科技》2001,(4):22-23
提出了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萃取压力、温度、流量、颗粒细度和萃取时间对葡萄籽出油率及油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香榧子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超临界CO2萃取香榧子油的工艺条件,研究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及萃取压力对香榧子油得油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最适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4h、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45MPa,在该萃取条件下的得油率为94.57%。利用GC分析香榧子油脂肪酸组成,共鉴定出18个组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7.28%,其中亚油酸、油酸和二十碳三烯酸含量分别为42.02%、32.14%和9.80%。  相似文献   

10.
王腾宇  胡立志  孙博  刘晶  于殿宇 《食品科学》2010,31(22):293-296
对葵花油与植物甾醇在CO2 超临界状态下合成植物甾醇酯的工艺进行研究。采用Novozym 435 脂肪酶做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85℃、植物甾醇质量分数5%、反应压力8MPa、反应时间1h、搅拌速度600r/min,在此条件下,转换率为92.1%。与常规方法相比,本工艺降低了反应温度,缩短了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人参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人参籽油。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萃取人参籽油工艺参数条件,并测定人参籽油脂肪酸组成。试验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5 h、夹带剂用量10%优化工艺条件下,人参籽油得率为48.90%。经检测,人参籽油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占99%以上,其中油酸含量极高,可达94.70%。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油茶籽收获季节性强和原料相对匮乏及避免常规化学精炼方法造成山茶籽油品质安全等问题,该研究以压榨山茶籽毛油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技术对压榨山茶籽毛油进行提炼处理,探索提高山茶籽油品质绿色提炼方法;分析超临界CO2工艺条件对山茶籽油净油率、水分、酸价、色泽等影响;经处理后,山茶籽油品质已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以西兰花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西兰花籽油。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_2流量、萃取时间和粉碎粒度对西兰花籽油出油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并确定了超临界CO_2萃取西兰花籽油的最佳工艺,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西兰花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西兰花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粉碎粒度40目、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4 h、CO_2流量7 BV/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西兰花籽出油率为24.03%。西兰花籽油脂肪酸组成主要为芥酸(58.26%)、油酸(23.76%)、亚油酸(8.99%)、棕榈酸(3.56%),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2.36%。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从甲鱼四肢根部脂肪块中萃取甲鱼油。运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甲鱼油萃取工艺,并对甲鱼油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5 h,在此工艺条件下,甲鱼油萃取率为96.42%;所得甲鱼油理化指标符合粗鱼油行业一级标准;甲鱼油含33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9.97%。  相似文献   

15.
以莴苣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对其进行萃取。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一次性投料量、粉碎粒度对莴苣籽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莴苣籽油的最佳工艺,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莴苣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一次性投料量50 g,粉碎粒度24目,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6 L/min和萃取时间4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莴苣籽油得率为17.92%。莴苣籽油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亚油酸(56.420%)、油酸(22.562%)、棕榈酸(7.795%),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6.682%。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甜瓜籽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甜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5 h,CO2流量8 L/min,甜瓜籽粉碎粒度24目。在最佳条件下,甜瓜籽油得率为29.34%。利用GC-MS对甜瓜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甜瓜籽油共鉴定出1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10.87%)、硬脂酸(5.57%)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64.29%)、油酸(16.64%)为主。  相似文献   

17.
以菜籽油在亚临界水解反应中制取的脂肪酸为原料,研究菜籽油脂肪酸在超临界甲醇中的酯化反应工艺条件及动力学模型。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醇酸体积比、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对酯化转化率的影响,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油酸甲酯含量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菜籽油脂肪酸在超临界甲醇中酯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70℃,反应时间40 min,反应压力25 MPa,醇酸体积比2∶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菜籽油脂肪酸酯化转化率超过了98%,动力学模型为-dCA/dt=62.98e-20.14/RTC1.8A。  相似文献   

18.
Separation of triglycerides in terms of fatty acid constituents in palm kernel oil (PKO) from dehulled ground palm kernel using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C‐CO2) as a solvent at 40 and 80 °C and pressures of 20.7, 27.6, 34.5, 41.4 and 48.3 MPa was studied. The extraction was continuous and PKO was fractionated into four fractions. Triglycerides with differing fatty acid contents of caprylic (C8), capric (C10), lauric (C12), myristic (C14), palmitic (C16), stearic (C18:0), oleic (C18:1) and linoleic (C18:2) acid were separated in different percentages in different fractions. About 70% of PKO comprises triglycerides with C8–C12 fatty acids and these fatty acids were mostly extracted in fractions 1and 2. As a result, higher yields were observed in these fractions, especially at pressures higher than 27.6 MPa. The C16 and C18:2 components were extracted in fractions 3 and 4. These triglycerides form only a part of the remaining 30% of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PKO, hence the evidently diminishing yield in the later fractions. However, the compositions were found to b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or higher pressures and fraction times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fatty acid constituents. Copyright © 2006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临界CO_2技术萃取树莓籽油,利用GC法测定脂肪酸组成,GC-MS联用法测定甾醇组成,HPLC测定生育酚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多酚含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树莓籽油的平均出油率为17.90%±0.3%;共检测到10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相对含量(57.44%)最高,其次是α-亚麻酸(26.58%)、油酸(11.94%)和棕榈酸(2.10%);脂肪伴随物中,共检测出7种甾醇,总甾醇含量为861.85 mg/100 g;γ-生育酚、α-生育酚和δ-生育酚含量分别达到799.248、602.996 mg/kg及13.371 mg/kg;多酚平均含量为(341.19±8.94)mg GAE/kg。此研究为树莓籽油及其他蔷薇科植物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红瓜子为原料、红瓜子仁油萃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红瓜子仁油萃取工艺优化,并对获得的红瓜子仁油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红瓜子仁油最佳工艺条件为:红瓜子仁粒径40目,萃取压力40 MPa,CO_2流量24 L/h,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5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红瓜子仁油萃取率为99.27%。红瓜子仁油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62.1%)、油酸(16.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79%,可作为一种优质植物油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