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旭文  杨益荣  吴伟然 《辽宁化工》2013,(12):1456-1458,1461
泡沫排液采气工艺是对付自喷能力不足,气流速度低于临界流速气井较有效的排水方法,其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一般适合于有一定自喷能力、产液量低于100m^3/d、井深小于3500m的产水气井。该工艺在大牛地气田已运用多年,其应用的井数在逐年增多,且通过新泡排制度的摸索施行其成功率也在逐年提高。然而过去的泡排工艺大都针对直井,随大牛地气田近年来水平井数量的逐渐增加,有必要同时对水平井的泡沫排液采气工艺也进行评价和优化设计,完善大牛地气田泡排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2.
大牛地气田碳酸盐岩气藏具有埋藏深、基质孔渗性差、压力系数低、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完井射孔自然产能低,需要通过储层改造获得好的产能,酸压是这类储层获产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针对储层特征,通过室内研究、工艺优化和现场试验,初步建立了多级注入加砂酸压工艺,通过施工参数优化,应用于大牛地气田碳酸盐岩储层中并取得较好的改造效果,为大牛地气田储量接替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东段,是一个上叠系连片的复式大型气田。钻井平均垂直深度3000m,上古生界气藏埋藏深度一般在2600~2900m。大多数施工井为三开水平井,一开采用φ311.2mm钻头钻进,下入φ244.5mm表层套管400~408m;二开采用φ215.9mm钻头钻进,下入φ177.8mm技术套管2820~2950m;三开采用φ152.4mm钻头钻进,悬挂φ114.3mm尾管。由于地层非均质性强、复杂情况多、存在砾石层、地层研磨性强,再加之2012年初首次进入大牛地气田施工,第一轮水平井钻井周期相对较长、钻井成本高。通过对第一轮水平井的钻井工艺技术进行研究,逐渐探索出了一套优质、高效、快速钻井的提速工艺技术,钻井周期明显缩短,机械钻速显著提高,降低了钻井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发挥大牛地气田产能,需对水平井进行压裂改造。通过对水平井压裂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出适合大牛地气田的水平井压裂技术。  相似文献   

5.
大牛地气田水合物防治工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后堵塞井筒、管线、阀门及各种设备,给天然气的开采、集输和加工带来危害,如何经济有效地防止水合物生成是很多油气田面临的问题。大牛地气田产水气井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水合物问题,某些气井水合物堵塞相当严重。本文分析了大牛地气田水合物形成情况和水合物抑制剂的使用情况,通过现场数据对甲醇和乙二醇进行对比,优选甲醇作为大牛地水合物抑制剂,并给出合理的抑制剂用量为现场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大牛地气田是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开发地区之一,目前产能已建成年产量40亿立方米。该气田位于陕蒙交界地区,区块面积为2003.714km2,构造位置处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北部,储层分布特点是纵向上多层分布,自2005年开始投入规模开发,主要是以上古生界陆相沉积砂岩层和下古生界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岩层为主,具有良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储层厚且面积大,资源丰富。气田主要产气储层物性表现为低孔、低渗。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导致直井开发产量低,经济效益差。因此,在大牛地区块水平井钻井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产能越来越高;但对于钻井行业来讲,水平井施工所面对的技术难点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7.
大牛地气田属于致密低渗气田类型,随着水平井开发规模的增大,水平井呈现出与直井截然不同的生产特征,对其合理配产的争论越来越多,因此,探讨该气田水平井合理配产很有必要。数值模拟做为一种有效的油气藏模拟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油气田开发中,本次研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手段,对投产时间超过半年的20多口水平井进行历史拟合,并预测了其稳产时间,并与无阻流量建立起对应关系,为今后水平井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牛地气田具有多套气层叠合连片特点,且大部分为低产区块,气田中的太原组、山西组地层具有产水特征。受地层气产量较低的限制,大多数气井地层出水后无法依靠地层自身能量将地层水带出地面而无法连续生产。同时由于地层产水,极易在井口附近的油管内形成水合物和产生冰堵,严重地影响着气井采气的正常进行。通过研究与应用,较好地解决了大牛地气田的采气工艺问题。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大牛地气田的采气工艺。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牛地气田含甲醇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260m3/d的甲醇回收装置运行不稳定,造成产品甲醇浓度不合格,塔底水含醇量不能稳定达到设计要求等问题,通过现场采集工艺设计数据,分析了甲醇回收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利用ProⅡ软件模拟甲醇回收装置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情况,优化装置运行参数,提高装置运行效率,确保塔顶产品达到外输要求,塔底水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大牛地气田酸压交替注入的液体主要为酸液和线性胶或者滑溜水。本文通过对线性胶、交联液、滑溜水性能进行评价,形成滑溜水体系配方。同时对压裂液与胶凝酸配伍性能进行测试,优选出适合大牛地气田复合酸压相配套的液体体系。室内测试结果表明:在室温和70℃条件下,不同浓度的线性胶或者冻胶与胶凝酸按不同比例混合后,混合搅匀0.5h,线性胶或者冻胶与胶凝酸在0.5h内的配伍性能均良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大斜度井、水平井固井普遍存在的技术难点,并详细介绍了大牛地气田大斜度井、水平井的固井中采取的一些针对性工艺技术措施及其效果,如为确保套管的顺利下入,强化井眼准备、在斜井段及水平段内加塑料微珠、调整钻井液性能加强润滑性,为提高顶替效率、确保套管居中,选用螺旋刚性扶正器及采用套管漂浮技术、优选了水泥浆体系,为现场顺利施工取得了保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天然气脱硫工艺,结合大牛地气田的集输工艺特点及气井含硫量,综合考虑运行成本和生产管理,在油气田开发中就大牛地气田含硫井及硫磺回收选择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水平井的开发是提高气井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大湾水平井水平段长,钻井液污染的深度和范围较直井更为严重,所以要充分了解大湾水平井的特殊性,考虑到酸压作业是在注入能力相差悬殊的长井段中进行,酸压的关键就在于酸液的分布,而酸液的均匀分布又取决于酸液体系与酸压工艺的合理化选择。文章介绍了大湾水平井的酸压液体体系和水平井(裸眼、套管)分段酸压工艺技术及其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开发进入了稳产阶段,动态监测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基础资料;但由于对常压低渗气藏生产动态分析方法的经验少,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分析,是气田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也只有通过合理的动态分析方法,有效的指导生产,才能寻求最佳的单井配产产量,使气井稳产高产,提高气井采收率。本文以大牛地气田地质研究结论为基础,讨论适合气田的动态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牛地气田甲醇污水处理站冬季塔底出水甲醇含量不能稳定地达到设计要求,分析了原甲醇回收工艺存在的问题,通过更换精馏塔塔板、重新设计并更换重沸器和其它设备以及对部分工艺流程改造后,使塔底水甲醇含量能够稳定在0.1%以下,满足回注水质控制要求,不但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大牛地气田油气储藏动用率和单井产能,2002年在大牛地气田首次进行了水平井施工,经过多年水平井提速的探索与研究,大牛地气田水平井在井身结构、钻头选型、钻井液防塌技术和下套管固井防漏等方面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配套成熟的特色技术,通过现场施工表明,这些配套技术在大牛气田提速提效上取得了较好效果,对其它油气田水平井提速提效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大牛地气田经过十多年的生产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适合气田本身的一套含油含醇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其核心工艺技术是水质预处理的油浮选工艺以及甲醇回收的甲醇精馏工艺,文章对工艺使用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价,现场应用表明,油浮选工艺和甲醇精馏工艺对含油含醇气田污水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大牛地气田增压后复温外输工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应用高效换热器,使携带一定冷量的原料气在小冷端温差下经换热进行冷量回收,实现天然气低温脱水的过程即为复温外输。本文对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大牛地气田增压后集气站复温外输的工艺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大牛地气田增压后不同阶段实施复温外输工艺的意义,并分析实施复温外输工艺时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及要点。  相似文献   

19.
李李  李东  朱丽君  曹煜 《安徽化工》2015,41(3):28-31
针对大牛地含硫气田,通过室内评价实验分析其腐蚀机理,对下一步提出适合大牛地气田的防腐措施,确保气田长期、高效地开发和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大牛地气田主要采用长水平段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进行增产改造。压裂液泵入地层后由于交联时间过早,在管柱内产生较大摩阻,造缝不充分,同时破胶不彻底易产生残渣,对储层造成伤害。为了提高该区块压裂改造的效果,优选适合大牛地气田的压裂液体系,本文通过室内实验,对目前使用的压裂液体系进行了完整的性能评价。基于流变和破胶实验,对不同类型的压裂液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选后的压裂液体系可适应温度范围60~95℃储层,压裂液体系具有较好的耐剪切性和携砂性。另外针对长水平段分段压裂施工,建议采用"胶囊破胶剂+过硫酸铵+低温破胶活化剂"的组合方式。优化后的压裂液体系能够满足现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