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台子油层加密新井进行压裂措施以来,压裂增油对区块增油控水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采油井含水情况、地层压力、油水井注采关系及压前调整和压后保护等方面的分析,找出了主要影响压裂效果的原因,对油田开发过程中实施压裂措施改善开发效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3.
为了进一步地实现对剩余油的有效利用,通过重新组合并调整井网层系,优化并设计井网调整的方案,从而得出了在井网调整前后剩余油储量的分布规律。以中区东部高台子为例,建立了层系重组方案进行井网的加密调整研究,把高台子分为3各层系进行开采,优化设计了层系重组方案。在进行井网调整后得出,GI组剩余储量丰度在中、良级别较多,占整个油层组的53%,GII组和GIV组在差级别较多,分别占整个油层组的65%和61%。三组的的剩余油储量丰度级别以及占整个油层组的比例与井网调整前均相同,不过随着油田的持续开发,各小层剩余油储量丰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GIII组在井网调整前剩余储量丰度在中、良级别较多,占整个油层组的74%,而在井网调整后,该组剩余储量丰度在中等级别的小层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说明经过井网加密后累产油量上升较快,储量丰度下降较为明显。结果表明,调整后的剩余油的可动控制程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几组剩余储量丰度在各个级别几乎均有分布,剩余油仍然具有一定的挖潜潜力,以实现油田产量和采收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高台子油田北部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精细沉积学理论,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精细对比,建立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进行沉积体系-沉积微相、储层分布研究,搞清研究区内储层分布模式,预测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高度分散及薄差层动用程度低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研究典型油田剩余油的分布特点,总结了水力喷射、超短半径水平井两种定向挖潜技术的应用效果,定向挖潜技术成为油田挖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7.
孙海巍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3(13):73
二类油层的剩余地质储量占全区剩余地质储量的42.2%,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二类油层都将成为主要的挖潜对象。本文通过对XXX块二类油层压裂井效果分析,利用动态分析方法结合精细地质研究成果,通过静动态两方面的资料综合分析井组存在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综合调整取得了较好的聚驱效果,对今后聚驱二类油层采油井压裂挖潜措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15)
本文分析了高台子井网水驱深度调剖井组的生产概况、开发潜力,并叙述了调剖层的确立和现场施工方案的制定;通过对调剖前后油、水井动态数据变化的对比,总结出了该井组实施深度调剖后的效果,论证了深度调剖能够改善高含水期水驱阶段高台子井网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11.
萨中水驱经过40多年的注水开发,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层间干扰加剧,地层的非均质性矛盾更加突出。虽然研究了"77838"细分标准,但高台子油层小层多,隔层不明显,由于隔层厚度、分层工艺等问题,使得部分注水层段中,存在无法单卡细分的高渗透层,所以仅仅通过细分调整减缓层间矛盾及控制含水上升速度的难度很大。另外由于长期停注的高渗透及其陪停层得不到有效利用,使得油层动用程度降低、产量递减速度加快。针对层间差异较大、与之连通采油井含水上升过快的井组,南一区东部高台子油层以精细地质储层描述为基础,通过应用浅调剖技术,降低了中、高渗透层的渗透率,提高了低渗透层的吸水能力,改善了水驱效果,达到了稳油控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齐家北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田注采关系不协调的矛盾也逐渐被暴露出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完善注采关系,才能为油田可持续发展创造基本条件。本文分析了注采调整的必要性,阐述了注采调整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分析了马寨油田低阻油层形成的4种原因,以及在卫305块、卫95块应用的实例,为同类油田开发后期进行措施挖潜,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沉积环境决定储层发育特征,对沉积环境的认识是储层描述工作的必要前提。原认为高台子油层高一组GⅠ10-20单元为三角洲外前缘亚相沉积,以席状砂为主,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但随着井网加密,多井GⅠ10-16单元的测井曲线具典型河道特征,且平面上呈窄条状连续分布,通过取心资料详细分析和密井网精细解剖,在GⅠ10-GⅠ16单元识别出多条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析其应为三角洲内前缘亚相沉积,并刻画了砂体展布特征,明确了注采井间连通关系,为河道砂体补孔、压裂等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3)
WJ油田属复杂断块油气田,受断块构造的制约,各区块注采井网较差,大部分油井处于单向,两向受效状态,平面调整难度较大,通过调水,酸化,油井转注,封堵高含水层等综合措施,已不能完全有效地改善王集油田注采开发效果。2009年开始实验性的使用压裂,油层改造,挤压充填工艺来解决日益增加的平面矛盾,改善油层井网,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20.
南一区高台子油层在经历了1998年的注采系调整及周期注水后,缓解了油层动用程度差、压力水平不均衡的矛盾,使产量递减幅度和含水上升幅度均有所减缓。2001年以来高台子油层注水井实施了浅调剖实验,通过精细选井选层,针对层间差异较大,且与之连通采油井含水上升过快的注水井进行实验。实施后有效地改善油层水驱状况,实现了有效注水,降低了中、高渗透层的渗透率,提高了低渗透层的吸水能力,改善了水驱效果,达到了稳油控水的目的,进一步改善了高台子油层的整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