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3—D叠后地震资料多项式拟合提高信噪比和道内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维地震资料叠后提高信噪比和横测线方向道内插问题,目前在生产中还没有很到很好的解决。现在有些数据中心用二维多项式拟合提高信噪比模块对纵测线和横测线分两步进行处理的。本文应用多项式拟合理论直接在三维叠后地震资料上完成提高信噪比和横测线方向的道内插(通常横测线方向的道间距要比纵测线方向的道间距大一倍,需要进行道内插),用一步处理即可得到能应用于三维偏移的共深度点数据集。此法充分利用了三维地震资料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在频率-波数域中,详细地推导出了对地震记录进行三维偏移归位的全部计算公式,并给出了能在中小型计算机上实施的程序结构和流程。对该方法的合理性用理论模型进行了试验,并给出了三维理论模型以及三维偏移理论剖面和三维偏移地震记录剖面及其它们的横向切片。通过实际计算以及对二维偏移和三维偏移两者效果的比较,表明三维偏移除了具有高偏移精度和高信噪比之外,而且还有效地压制了侧面波。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立体层析反演实际应用中绕射波、多次波和侧面波等对提取最佳数据空间(炮点坐标、检波点坐标、炮点P参数、检波点P参数、旅行时)精度的影响,提出了获取更佳立体层析数据空间的两步法策略。首先利用初始速度进行叠前深度偏移,然后在成像域实施运动学反偏移以提取更佳数据空间参数。将二维叠前成像体视为三维数据,采用三维结构张量算法一步即可精确获得运动学反偏移所需的构造倾角和剩余曲率信息。不同于理论数据,对于实际数据采用了在若干不同偏移距数据体的共偏移距成像道集上分别选取有效数据点,然后分别延拓的策略,以保证通过延拓挑选出的数据点更均匀、可靠。最后,利用运动学反偏移将选出的成像域数据点的运动学信息反偏移到数据空间,获得更佳立体层析数据空间。针对南海某二维实际数据,对两步法提取的数据空间进行立体层析反演,建立偏移速度模型,最终的叠前深度偏移结果表明:两步法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实际数据的反演精度,是一种获得更佳立体层析数据空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机完成二维偏移作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三维偏移处理两步法的原理,即先沿主测线方向进行二维偏移,然后在垂直主测线方向上抽取时间剖面,再做一步二维偏移(次序反过来也一样),就可以达到真三维偏移效果。本文根据该原理在二维t0图偏移过程中,使用全部二维叠偏剖面的解释成果数据,并利用已建立的三维速度场,先沿主测线做一次垂直测线方向的t0图偏移,再沿联络测线做一次垂直测线方向的t0图偏移,最后做变速时-深转换来编制构造图。这种方法除了沿二  相似文献   

5.
基于共散射点(CSP)道集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散射理论和Kirchhoff积分偏移方法。等价炮检距为研究叠前地震偏移和速度估计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首先阐述了二维情况下单平方根旅行时方程的推导,以及共散射点道集的提取与构建,总结了共散射点道集的优势;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维情况下共散射点道集映射原理、构建方法及速度分析方法。实际三维资料的试算表明,共散射点道集对应的速度谱和叠前时间偏移剖面的精度高于常规CMP道集对应的速度谱和叠前时间偏移剖面。  相似文献   

6.
二维SH波方程的非线性反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最小平方技术解决二维SH波方程的非线性反演问题,可以通过引入关于横波速度变化的非线性泛函,把一般的二维SH波方程的反演问题转化为在某物理可实现的模型空间上的最优控制问题,从而使理论模型的地震记录在最小平方意义下最佳拟合于实测地震记录。最优解的求取是采用梯度法,梯度的计算仅需利用实际震源分布产生的波场及剩余地震数据产生的逆时波场,便可得到一个类似于地震偏移的迭代反演格式。对两个不同模型的合成地震记录反演的结果表明,本方法是有效而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常规二维地震测网生成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内插算法。三维数据体的生成使能应用比二维处理更为精确的三维偏移,从而获得更好的探区地质特征的解释。地震探区被诸多二维地震剖面分割为若干个多边形,内插过程就在每个多面柱体内进行。柱体的轴为时间,其截面则为一多边形。这种方法只在时空域内进行,而在理论上它是数据自适应的,事先无需对探区有所了解。本方法分两步进行:(1)首先根据一种逆距离加权(IDW)法由边界倾角值估算出内部倾角值。(2)根据所估算的内部倾角值用有限差分法求解一个偏微分方程,从而将边界反射数据插入一个三维数据体内。本方法的优点不仅体现在它的精度、稳定性、效率、适应性上,而且还易于在配备有阵列处理机上的数字计算机实现。我们将此方法应用于墨西哥湾某实际海上三维数据体中提取的二维剖面。重建的三维数据体与原始三维数据体的比较证实,使用本内插法后,就可以队这些二维剖面获得三维构造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常规二维地震测网生成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内插算法。三维数据体的生成使能应用比二维处理更为精确的三维偏移,从而获得更好的探区地质特征的解释。地震探区被诸多二维地震剖面分割为若干个多边形,内插过程就在每个多面柱体内进行。柱体的轴为时间,其截面则为一多边形。这种方法只在时空域内进行,而在理论上它是数据自适应的,事先无需对探区有所了解。本方法分两步进行:(1)首先根据一种逆距离加权(IDW)法由边界倾角值估算出内部倾角值。(2)根据所估算的内部倾角值用有限差分法求解一个偏微分方程,从而将边界反射数据插入一个三维数据体内。本方法的优点不仅体现在它的精度、稳定性、效率、适应性上,而且还易于在配备有阵列处理机上的数字计算机实现。我们将此方法应用于墨西哥湾某实际海上三维数据体中提取的二维剖面。重建的三维数据体与原始三维数据体的比较证实,使用本内插法后,就可以从这些二维剖面获得三维构造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9.
用叠偏剖面直接编制构造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直接利用二维叠偏剖面编制构造图,一直是解释员最感兴趣的问题。理论证明,反射点在三维空间的偏移量可以分解为沿测线 x 方向上和垂直于 x 方向上的两个分量,它们恰好是沿这两个方向上的二维偏移量。应用叠偏剖面直接成图,表示已实现测线 x 方向的偏移,成图后,再做一次垂直于测线的校正,这样就完成了三维偏移的构造图。此做法十分类似于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两步法偏移。直接利用叠偏剖面作图还涉及到交点闭合问题,通常不能直接闭合,需要根据叠偏剖面的 t0时间和倾角计算出相交测线上的 T0时间才能求得闭合。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东部的复式油气区,为了准确地确定断块和断层位置,唯有采用三维地震勘探,使用三维叠前偏移技术。鉴于叠前偏移处理的工作量太大,采用三维DMO技术是切实可行的。本文从理论上说明时空域的三维DMO算子和二维DMO算子是等价的。在CMP域作三维DMO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只需对每个CMP面元,按各自的炮检距方向,用二维DMO算法把校正数据送到附近有关的CMP道集面元中去。也就是说可用叠后偏移技术(零炮检距偏移)作叠前积分法的部分偏移,偏移速度为x/TN(适用于均匀恒速介质)或为kx/TN(适用于速度呈垂向变化地区);然后将每个面元内相同炮检距资料求和,即可作为DMO校正的结果。这种叠前部分偏移的DMO校正可以在动校正之后进行,也可在动校正之前进行。本文还按曲射线原理对动校前TVDMO的偏移速度系数k值进行了理论计算,导出用多项式拟合的经验公式,从而进一步完善了TVDMO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精度三维地震(Ⅱ):数据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油气勘探目标越来越复杂和油气田开发程度的加深,迫切需要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加快实施高精度三维地震。高精度三维地震可理解为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的基础上,实现高精度三维偏移成像。它与精细三维地震有一定的区别。精细三维地震强调的是工作做精做细,这样可以确保三维地震效果的稳定;细中见大,可以产生巨大的勘探效益。但要提高精度,除工作的精细以外,还必须有高新技术的含量,技术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开发,这为地球物理技术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与许多因素有关,涉及到勘探以外的多个学科,并与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直接相关。从地震勘探技术本身的一些环节出发,简要地提出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讨论,内容包括地震数据采集、地震数据处理、地震数据解释、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与地震技术紧密相关的配套技术以及勘探技术一体化的思路等6个方面。围绕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问题,阐述了每一个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它们所处的地位,最后阐述了作者的一些认识。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强调的是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技术的实际应用技巧和实际应用效果,而不是每一个方法的具体细节和公式推导,因而是是一份实用性较强的培训教材。  相似文献   

12.
在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中,面元内覆盖次数、炮检距分布和方位角分布等直接影响观测系统属性均匀性。若相邻面元内覆盖次数相同、炮检距分布不均匀,则面元内的叠加振幅就存在差异。目前对观测系统属性均匀性的分析多以定性分析图表示,本文在借鉴已有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均值、方差及加权因子概念,改进了三维观测系统炮检距均匀性的定量分析方法;利用该改进方法分析了三维观测系统参数对炮检距均匀性的影响,还通过模型正演评估了观测系统参数对叠加成像剖面的振幅和频率均匀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炮检距均匀性与振幅或频率均匀性吻合较好,因此本文改进方法能有效分析和评价三维观测系统属性均匀性。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利用已有地震资料解释成果,根据地质任务建立二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射线追踪、模拟出单炮地震记录和自激自收剖面,从而对观测系统的最大炮检距、道间距等参数进行论证的一些实用方法,这些方法对地震资料采集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复杂地质构造地震勘探过程中,利用二维地震模型正演技术论证二维观测系统设计能够有效地进行质量技术监控,并能及时指导野外生产,同时验证了以往解释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海底电缆三分量检波器的布设通常采用拖放方式,因受海流、船速等因素影响,其两个水平分量难以完全与设计方位重合。为了精确求取方位角,需对两个水平分量的方位角做高精度分析,并获取不同情形下的方位角误差。本文基于二维数据分析了不同噪声水平下的方位角误差,基于三维数据分析了不同方位角和不同噪声水平双因素影响下的方位角误差,并得出结论:如果在X和Y分量某道的直达波时段给定一个时窗,则X和Y分量对应采样点数据满足线性关系;在不考虑方位角自身因素影响的条件下,方位角误差随信噪比的增大而减小;当已知实际资料的信噪比时,可求出方位角误差范围;在信噪比较低时,靠近坐标轴方向计算的方位角误差最小;随着信噪比由低增高,最小角度误差区域由靠近坐标轴方向向各象限45°角方向分散。  相似文献   

15.
VSP�ڸ߷ֱ��ʴ����е�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VSP与地面地震相比,具有反射振幅强、信噪比高、初至波清晰可辨的特点,并且VSP和地面地震记录的都是地震反射波双程反射时间,故可利用VSP的子波和频谱特性来改善地面地震的分辨率。地面地震与井眼地震(VSP)常有不同的频率、相位、时间偏差及子波,为了确保地面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必须用VSP来刻度地面地震。将井眼地震参考道与过井地面地震道进行自相关,并分析其子波和频谱特征,设计一个匹配滤波器,并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加以测试,然后通过频率滤波、相位旋转、时间移位和平滑处理,使VSP与地面地震的频谱特征达到最佳匹配,最后用该滤波器对过井地震剖面进行滤波处理,即可提高剖面的分辨率。同样对井外的剖面也进行滤波处理,其分辨率也得到了提高。经理论分析和实际处理的剖面可知,运用VSP提高地面地震分辨率是可信的,这为构造精细解释、储层研究和横向预测以及构造解释提供了精确的地震信息。  相似文献   

16.
桥口南--徐集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濮桥口南—徐集地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特点及本区块的地质要求,制定处理流程,应用能量均衡、面元均化、三维道内插、三维DMO叠加及三维一步法偏移等技术方法,研究解决因为不同年代、不同方法、不同参数所采集的地震数据在连片处理时存在的问题,精细处理三维连片资料,满足构造解释精度的要求,对进一步落实该区构造和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全三维解释方法及其在BZ25-1油田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使解释者通过调整透明度、设置光照方向等手段改善视觉效果 ,突出异常目标 ,观察数据体的表面特征 ,透视数据体的内部结构 ,以确定构造特征和储层的发育分布规律。以方差技术为基础 ,以Geoquest和 Voxel Geo软件为工具 ,利用层位自动追踪、砂体和地质体“雕刻”的三维可视化解释新方法 ,可以从三维空间整体把握构造特点和沉积特征 ,从而提高地震解释的精度和效率 ,避免解释的随意性 ,并使地震信息的利用率有较大提高。该方法在渤中 2 5 - 1油田的成功应用 ,为三维地震解释从单纯的单剖面解释向全三维解释转变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在对苏北盆地历年所实施的三维区块进行地震资料评估的基础上,优选了汉留断裂带的永安区块、南部断阶带的竹墩区块进行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从分析苏北盆地地震勘探难点问题着手,应用基于叠前成像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精细的表层调查技术、逐点设计井深和采用小组合基距等六项技术以及严格质量控制体系和措施,通过针对性技术攻关,高精度三维勘探资料品质取得了大幅度提高。通过对永安高精度三维退化方案处理分析,提出了针对苏北盆地不同勘探目标新一轮地震勘探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抛物线Radon变换地震道重建(PRT)的基本原理和傅里叶变换频谱的基本性质,本文提出了迭代加道均衡抛物线Radon变换(BPRT)方法,把道均衡技术和带限PRT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大大提高了缺失地震道插值重建的计算效率,而且成功运用于叠前地震资料的反假频重采样处理中。此法与传统最小二乘抛物线Radon变换法相比,其计算精度相同,且计算效率大约提高了5倍。理论模型试算与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证明该方法具有精度高、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这里介绍两种简单三维模型的计算方法:其一,应用三维条件下的斯奈尔定律逐个计算出地下所有反射面元的地面坐标、反射时间和垂直旅行时间,放入内存,然后按地面测线位置从内存中依次取出相应的各层反射面元的反射时间和垂直旅行时间,在这些时间上,用一子波与反射系数褶积得到该测线的自激自收记录;其二,对一些具有中心对称的三维模型,可以采用旋转叠加法,即直接利用二维斯奈尔定律获得二维剖面,然后以二维剖面上的某一记录线为轴旋转180°或360°,来合成三维空间中任意点的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