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有效预应力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性能和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增量的影响.设计了以有效预应力值为变量的分别承受跨中单点集中荷载以及均布荷载作用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利用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对这些梁进行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有效预应力的提高梁的开裂荷载和开裂弯矩显著提高,若梁破坏时无粘结预应力筋仍处于弹性阶段,则梁的极限荷载和极限弯矩亦显著提高,而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增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的变形协调系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内外百余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应用钢筋混凝土截面非线性有限元法进行了计算比较,分析了影响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的因素;提出了变形协调系数法计算无粘结筋极限应力的实用方法,使无粘结梁预应力筋的应力分析与粘结预应力梁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碳纤维筋为无粘结预应力筋和环氧涂层钢筋为非预应力筋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共进行了8根梁从混凝土开裂、裂缝开展直至梁受弯破坏的全过程试验。测定了梁的开裂弯矩,截面应变分布,变形的发展,裂缝出现、发展及分布情况。在实测碳纤维筋应力增量的基础上,提出了无粘结预应力碳纤维筋极限应力的经验计算公式,给出了碳纤维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短期刚度及裂缝宽度的算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配置高强钢筋的UPC梁的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增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9根UPC试验梁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配置HRB500级非预应力钢筋的UPC梁的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增量随HRB500级非预应力筋配筋率的提高而降低;相对低强度等级的非预应力筋,HRB500级钢筋作为非预应力筋能提高UPC梁的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增量,且预应力筋为抛物线型布置的UPC梁的极限应力增量大于预应力筋直线型布置时的值;非预应力钢筋采用高等级钢筋时,按JGJ92-2004《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给出的公式计算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增量值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T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配置部分粘结和完全粘结预应力CFRP筋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T梁进行了受力性能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对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T梁的受力过程、破坏模式、部分粘结筋应力增量以及裂缝分布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对基于能量耗散的观点引入的延性指标进行了探讨,提出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对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的破坏模式、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以及部分粘结筋的应力进行了预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部分粘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与完全粘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相比,前者具有更好的变形能力和延性性能而两者的极限承载能力相差较小;为避免CFRP配筋结构由于CFRP筋拉断而发生灾难性的破坏,CFRP配筋梁期望发生混凝土压碎破坏;采用本文方法计算得到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的破坏模式、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以及CFRP筋的极限应力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无粘结预应力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筋锚具的锚固性能和无粘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4根无粘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和2根对比混凝土梁的抗弯试验。结果表明:研发的预应力CFRP筋锚具具有很好的可靠性,无粘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具有较好的受力性能和延性,非预应力钢筋是影响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延性和极限荷载最重要的因素;推导的简化公式可以准确地计算无粘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的极限荷载  相似文献   

7.
王晓东 《工业建筑》2012,(Z1):85-88
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的合理计算,是较准确计算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和极限荷载的基础。采用弯矩-曲率非线性分析法编制了可考察预应力混凝土梁中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的计算程序,通过与16根两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中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实测值的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精确性。最后基于仿真分析结果,得到了预应力筋配筋指标、非预应力筋配筋指标、跨高比、加载形式等参数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连续梁中无粘结筋应力增长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中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四川建材》2017,(2):60-62
建立了基于增量变形的适用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全过程的数值分析方法,可用来分析正常使用状态及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的变化情况。本文的方法能够模拟混凝土梁开裂引起的结构刚度变化情况,利用本文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加载方式、跨高比、预应力筋线形对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影响。与现有理论计算方法及试验结论的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增量变形的数值方法略大于理论计算结果,并准确反映了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与关键截面变形值接近直线关系这一结构机理,说明利用基于增量变形的数值方法可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变化、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弯强度进行较合理而精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纯弯段内配有腹筋的8根无粘结及2根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验,就无粘结梁在不同预应力度下的抗弯性能,配置与不配非预应力筋的无粘结梁性能对比以及箍筋的作用等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提出了以(?)及(?)为参数的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公式。  相似文献   

10.
对预加载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高温(火灾)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受热温度分别为250,450和650℃,加载试验分别在高温下和冷却后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将使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预应力发生改变。在升温的初始阶段,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有少量增长,当温度达到一定水平时,预应力才开始下降;高温使得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刚度下降,但冷却会使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挠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随着温度的升高,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极限预应力和极限挠度增量的变小,高温后加载的试验梁的极限应力增量和极限挠度增量比高温下加载的试验梁要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呈下降趋势,但高温中梁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值均低于高温后的梁。  相似文献   

11.
在四川农居房屋中大量存在着外纵墙位于挑梁端部的砖砌体结构房屋。经过对大量该类房屋的现场检查和检测,发现挑梁上部墙体出现斜向裂缝的现象较为普遍。通过采用有限元计算,对该类房屋悬挑部位的受力情况按照实际施工工序进行模拟和分析,以找出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实际结构模型与设计假定的关系。同时,针对该类房屋挑出一侧的楼层外纵墙与相应部位的底层外纵墙竖向不连续的问题,对房屋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数值模拟低矮房屋风压中湍流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龙剑杰 《山西建筑》2007,33(28):96-97
利用有限体积法采用FLUENT软件,以国际通用的低矮建筑标准模型TTU模型为考察对象进行了湍流模型的比较,考虑了各种湍流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与原型场地实测数据、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旨在针对低矮房屋模型得出比较适用的湍流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简化延性耗能节点钢框架结构的数值计算,利用延性耗能节点简化理论模型分别对6层、12层的翼缘削弱型节点钢框架和盖板加强型节点钢框架进行简化,并对框架简化模型和实际框架模型进行模态分析;提取框架结构的前3阶基本周期并计算阻尼比,并对框架结构简化模型和实际模型开展El Centro波和Taft波2种地震波下的动力时程分析,将框架简化模型计算得到的框架基本周期、柱顶位移和柱底剪力时程曲线与实际框架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整体上框架简化模型和实际框架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翼缘削弱型节点框架简化模型计算的框架基本周期比实际模型计算值稍小,相对误差在8.5%以内,而盖板加强型节点框架简化模型计算的框架基本周期比实际模型计算值稍大,相对误差在4.0%以内;柱顶位移和柱底剪力时程曲线吻合较好。延性节点简化理论模型用于框架结构动力计算具有极高的计算精度,可有效分析延性节点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4.
全桥气弹模型颤振导数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节段模型颤振导数识别方法用于全桥气弹模型,对其可行性和便利性进行详细论述;给出气弹模型模态质量的确定方法;采用随机子空间方法和随机搜索方法识别均匀流场和紊流场中苏通大桥气弹模型的18颤振导数,并和特征系统实现算法识别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节段模型颤振导数识别方法是识别气弹模型颤振导数的有效和实用方法;模型模态质量可以方便地根据几何缩尺比由实桥对应值直接推算得到,且比通过模型试验实测精度更高;不同方法识别得到的均匀流场中苏通大桥气弹模型大部分颤振导数基本吻合;相对于紊流场中的气弹模型而言,均匀流场中的节段模型颤振导数识别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根据现状管道破坏数据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后果建立了城市污水管道实际健康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属性理论提出了城市污水管道实际健康度属性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四川岳池城东新区城市污水管道的实际健康度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运用城市污水管道属性综合评价模型得到的实际健康度,可以客观地反映城市污水管道实际整体健康状况,可为确定管道维护顺序和维护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Herbert and Stevens type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s can produce equilibrium housing location patterns theoretically. However, actual planners do not use the model because computed patterns are different from actual pattern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lo improve the l., P. model to deal with stochastic characteristics found in empirical cases. A hybrid model which is com posed of a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and a multinomial logit model is developed. Computation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hybrid model can compensate for the fault in the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解决公共建筑日益突出的工程质量问题,基于工程质量保险的优势建立公共建筑工程质量风险诊断模型。结合公共建筑关注度高、结构类型多变、建造过程复杂等工程质量风险特征,构建公共建筑工程质量风险诊断指标体系;考虑保后实际需求与诊断指标的主客观综合性,采取组合赋权的方式确定权重,建立基于 D-S 证据理论的工程质量风险诊断模型;并经案例分析说明诊断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契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有限元初始模型往往与实际结构间存在着某些误差,不能准确反映桥梁实际的工作状态。作者建立了某钢-砼混合梁悬索桥的有限元模型,基于桥梁荷载试验所得响应,建立其响应面模型进行优化计算,修正了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19.
《Fire Safety Journal》1996,26(1):1-33
Numerical simulations to predict actual delivered densities (ADDs) of early suppression fast response (ESFR) sprinklers in heptane spray fire scenarios were sought. First, in order to supply input dat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umerical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data for validation of the models, four sets of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the momentum and water flux distribution of two ESFR sprinkler sprays without fire; the temperature and axial velocities along the axis of free-burn fires; and the actual delivered densities. Then, a numerical model for a sprinkler spray was completed by assigning the representative drop size, mass flow rate, discharge speed and discharge angle of 275 trajectories in such a way that they produced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water flux distribution and spray momentum in the absence of fire. A numerical model for the free-burn fire was created by assigning a heat flux distribution on a horizontal surface and simulating a central, vertical air jet used in the experiment, varying parameters until a reasonable match 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measured temperatures and the axial velocities along the axis. Numerical computations of actual delivered densities were carried out by combining the water spray model and the free-burn fire model for different water flow rates of the sprinklers. The ADDs obtained from the simulations compared reasonably well with those from the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20.
应用相似缩小模型代替实际模型研究了室外机与环境空气的换热过程。以某VRF空调系统室外机为原型,选取Gr/Re2为特征数,结合根据能量方程推导出的热源强度比例关系式,阐述了相似模型(几何比例取1∶3)的设计过程。获得了该相似模型换热过程中的速度和温度分布,并与原型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吻合度较好,验证了相似准则选取的准确性和利用相似模型来研究室外机与环境空气换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