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鉴 《河北煤炭》2011,(2):36-37
采用井下瞬变电磁借道超前探测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煤矿采掘工作面隐伏含水构造、老空水探测难题,探测效率、控制范围及准确性得到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小煤窑肆意采掘形成杂乱无序的采空区,对煤矿采掘工作面形成重大安全隐患。为了达到准确探测的目标和靶向性治理,探讨了矿井瞬变电磁法、四极测深法和矿井地质雷达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存在隐伏小煤窑采掘情况时地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提出了3种物探方法相结合的井下综合物探技术,对团柏煤矿2个隐伏小煤窑井筒及采掘范围进行探测研究,并对探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解释并得到钻探验证。应用表明,利用井下综合物探技术有效地探测了隐伏小煤窑井筒位置及其采掘范围,达到了对隐伏小煤窑采掘范围的多方法佐证、高精度综合探测效果,为后期针对性地治理小煤窑采空区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电磁波CT能够探测掘进工作面,但无法探测掘进工作面后方的大面积区域;地震波CT能够探测回采工作面内部,但是探测不了两侧的煤柱,即基于单一CT探测手段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在矿井采掘巷道存在评价盲区。针对上述实际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地震波和电磁波CT联合探测的采掘巷道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将2种现场实测手段电磁波CT和地震波CT2相结合,研究了基于2种CT探测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的数学表达;以时间和地点为状态变量,以现场动力显现情况及CT探测结果为驱动变量,确定了评价方法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实施流程。通过分析基于地震波和电磁波CT探测的冲击危险性评价的力学基础,建立了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在2种CT探测的基础上,实现了采掘巷道冲击危险等级的确定及危险区域的划分;将该评价方法进行工程实践表明,通过将2种CT探测方式联合起来,实现了掘进工作面及其后方大面积区域,回采工作面及区段煤柱区的冲击危险性评价,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克服了基于单一CT探测手段的评价方法在探测尺度上的局限,几乎覆盖了矿井采掘巷道所有潜在冲击危险区域,为冲击地压治理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依据,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时间上,该方法将CT探测与矿井的采掘接续相结合,初步确定探测顺序,并根据实际的动力显现情况和之前CT探测的结果加以调整。从空间来说,覆盖了掘进面、回采工作面和煤柱等矿井采掘巷道几乎所有潜在冲击危险区域,基本保证了无评价盲区。并且,该方法充分发挥了震动波与电磁波CT探测操作过程的便捷性,能够较好的适应井下现场动力显现的突发性。  相似文献   

4.
采掘工作面顶板富水性矿井瞬变电磁探查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矿井瞬变电磁法在井下测量装置、应用技术、资料处理和解释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多个矿井采掘工作面进行了实际应用,通过井下探放水钻孔和采掘工作面回采资料验证,该方法探测采掘工作面顶板富水性是非常有效的物探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煤层厚度的探测在煤矿生产中至关重要,本文重点介绍了掘进巷道和回采工作面探测煤厚的方法,根据煤厚探测圈定了煤层变薄及夹石层范围,为采掘工作面的合理布置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避免了资源浪费,提高了原煤采出率。  相似文献   

6.
煤层厚度的探测在煤矿生产中至关重要,本文重点介绍了掘进巷道和回采工作面探测煤厚的方法,根据煤厚探测圈定了煤层变薄及夹石层范围,为采掘工作面的合理布置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避免了资源浪费,提高了原煤采出率.  相似文献   

7.
粉尘是威胁煤矿职工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危害尤为严重,粉尘治理急需得到升级与改善。为了有效治理采掘工作面的粉尘,控制粉尘这一职业危害因素,在深入研究屯兰矿尘肺病人历年发病情况、采掘工作面粉尘监测情况以及防尘设施设置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采掘工作面新的防尘理念,并明确指出应加强采掘工作面粉尘综合治理的工作,有利于保证矿井工人的人身安全及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煤》2015,(8)
无线电坑透仪对采煤工作面内的隐伏陷落柱探测有限,往往造成对采区和工作面设计时的盲目性,使得采掘工作面不能按设计布置,大大降低了采区煤炭回采率,所以必须对井下陷落柱进行钻探验证。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工作面内煤层厚度变化对煤矿采掘部署、生产计划、采出率的影响问题,首先分析了煤层厚度变化的地质原因及主要探测手段;其次,在介绍槽波探测理论的基础上,采用3D正演模拟方法对工作面内部煤层厚度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证明了透射槽波探测煤层厚度的可行性;最后,采用透射槽波探测技术对黄陵某矿工作面内部煤层厚度变化情况进行了探测,查明了工作面煤层厚度变化情况。探测结果表明透射槽波探测技术能够有效探查工作面内部的煤层厚度变化,为矿井安全开采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矿井水害都是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一个主要威胁,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矿井机械化的普及以及矿井开发采掘深度和开采工作面范围的加大,使得矿井突水灾害的预防变的更加困难。本文主要介绍运用矿井瞬变电磁法对某矿矿井工作面底板富水性进行探测,然后在探测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矿井地质资料建立FLAC3D数值模型进行工作面底板突水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