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近年来,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化学药的现象日趋严重,非法添加化学药的种类也不断变化和增加,严重地影响了保健食品的质量和信誉。不同的添加物有相应的检测方法。检出限是非法添加物检测方法的重要指标,关系到结果的判定。已有研究中关于检出限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即使分析方法和分析物相同,但由于检出限的测定方法没有统一,导致结果相差甚进。本文通过对检出限定义的解读,整理各种检出限测定方法的操作步骤,对文献中的检出限测定方法迚行归纳总结,幵提出改迚建议,以期为觃范开展检出限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功效/标志性成分是保健食品特有的一类检测项目,是控制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保健食品区别于普通食品的关键所在。每种保健食品由于原料、工艺不同,在标准中功效/标志性成分和限度规定也不同。本文首先对保健食品中功效/标志性成分的定义、主要成分及来源、检验方法、抽检情况进行介绍,深入分析了功效/标志性成分具大类成分为主、同质化趋势、同一成分对应多种保健功能、含量差异大和日摄入量普遍低于药用量等特点,最后对保健食品中功效/标志性成分测定中存在的方法缺乏代表性和专属性、部分产品的限度值制定不合理以及全国各检验机构均无检验资质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对策,旨在为制订保健食品质量标准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保健食品功产成分测定方法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筛查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的新方法。方法对39种常见减肥类药物进行离子迁移(IMS)检测,建立该39种非法添加药物的IMS检测数据库。称取保健食品一次服用量,用无水乙醇溶解,取上清液点于试纸上,直接进样。通过离子迁移谱对减肥类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药物进行筛查。结果离子迁移测定39种可能非法添加的药物,其筛查的假阳性率小于10%,假阴性率小于5%。结论 IMS可以用于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的筛查,并具有较高的筛查效率,可作为保健食品监督检测中更快速、灵敏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快速发展、市场不断扩大, 但同时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的屡禁不止、保健食品冒充药品欺骗消费者、在涉及疾病治疗功能方面与药品相混淆、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违禁药物等违法行为, 不仅侵害了消费者身心健康, 对整个保健食品产业都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从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等方面分析了保健食品违法经营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对市场监管部门查处涉及保健食品违法经营案件、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保健食品经营者规范经营行为,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类胡萝卜素为功效成分的保健食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3年年底以前我国批准的以“类胡萝卜素”化合物为功效成分的保健食品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特点是:此类保健食品产品总数为63种,其中功效成分含“β-胡萝卜素”的产品超过一半以上,“免疫调节”功能出现的频次最多、占产品总数的63.49%,单独以螺旋藻为原料的产品占77.78%,产品形态中以片剂和胶囊最多、分别占产品总数的46.03%和42.86%。根据以上初步分析,作者认为:要重视富含“类胡萝卜素”的天然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加强“类胡萝卜素”的基础化学及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系统研究,进一步搞好以“类胡萝卜素”化合物为功效成分的保健食品的产品开发工作,为人类健康造福。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保健食品的功能声称分类, 综述了近年来较常发生非法添加的功能类别的保健食品产品中, 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的现状, 并对其中每个类别非法添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由于近年来不断出现非法添加药物, 本文通过梳理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 对可能添加的药物进行了归纳。从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技术2个方面, 对目前非法添加检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合本实验室工作及目前非法添加的现状, 本文对其检测技术的需求、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和检测结果的判定等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开展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药物成分检测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为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为监管部门打击此类非法行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我国已注册减肥保健食品原料使用、功效/标志性成分测定的分布情况,为此类产品的研发和监管提供参考,本文利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系统调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公布的已注册减肥保健食品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行有效的国产减肥保健食品共有360个,原料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荷叶、决明子、左旋肉碱等;功效/标志性成分测定频率最高的为左旋肉碱、总黄酮、总蒽醌等。此类产品存在原料选择集中、部分功效/标志性成分测定手段落后、对含蒽醌原料的毒理研究不足的缺点,今后应加强开发新原料及新配方,采用科学全面的质量控制方法,研发更为安全有效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目前国内保健食品中常添加功能成分的分类,生理功效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食品安全风险及其化解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目前我国已产生和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及其诱因,提出了通过深化食品安全管理运作机制改革,建立包括食品安全风险教育体系、预防体系、评估体系在内的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避免食品安全风险演变为社会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组学是一种基于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临床诊断、环境保护和植物育种等工作中。随着食品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常规的符合性检验出现局限性的情况下,代谢组学技术显示出了巨大应用潜力,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食品掺假及品质鉴别、食品产地溯源以及转基因食品安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组学技术具有高通量、高准确性、全景分析、技术灵活等特点,可以作为现行食品安全评价标准的有力补充,也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疑难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代谢组学的概念、分类、研究平台和统计方法。重点阐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控中的应用,为后续相关领域内的进展情况及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作为全球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健食品行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本文从理化分析角度,结合我国特色,给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控制及安全评价能力的建议,以期为相关标准制定及政府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际食品贸易中,为应对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应建立进出口食品风险管理机制。本文提出了我国进出口食品风险管理的一般运行机制,主要框架分初步的风险管理活动、确定并选择风险管理方法、风险管理决策的实施,监控和评估风险管理措施的执行共四部分,着重强调了风险概述在进出口食品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研究了风险概述的内容,这些都为我国进出口食品监管部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证, 有利于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首先对物联网的概念、技术和层面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现状, 并基于物联网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的构建思路, 从风险监测原则、内容、技术应用和监测标准4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的构建、解决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食品供应链看成由农产品供应源头→食品加工→经营/消费三个环节构成,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供应链范围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合进行风险评价,即先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分配,再对评价指标信息进行模糊处理,最后应用模糊综合运算进行结果评价。以我国近几年的相关统计信息为依据,对从农田到餐桌范围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我国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测定食品中汞元素的实验过程质量控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不同的前处理以及测定方法对多种标准物质中的汞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比,观察在不同存放条件下汞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汞检出限(LOQ)分别为0.06μg/L与0.15μg/L;相关系数(r)均≥0.9990,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9%及4.1%;湿式消解、微波消解及高压罐消解处理GBW10048-芹菜结果均落在标准值的可信范围内,微波消解及高压罐消解较湿法消解有更好的精密度;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6种国家标准物质结果均落在标准值的可信范围内,而原子荧光光谱法除了对汞含量较低的GBW10018-鸡肉及GBW10043-辽宁大米测定出现偏差外,其余结果均落在标准值可信范围内。结论通过对实验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及采取恰当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测定痕量汞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保健食品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 但保健食品安全管理相关的问题也随之暴露。本文主要从保健食品的生产、政府监管、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认识现状等方面, 对我国保健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并结合我国保健食品的现状及实际情况, 提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我国食品安全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现阶段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比以往任何时期都令人担忧,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消费者往往听不到有关部门科学的声音。加之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出现,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的迅速传播更是加剧了这种风险。为了消除公众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信任缺失,必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基于此,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食品安全问题,从加强公众理性、重视社会化媒体在风险交流中的作用以及重视信息的编制与发布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