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同一嫩度的英红9号、福鼎大白、金观音、槠叶齐4 个差异性较大品种的鲜叶为原料进行悬浮发酵实验,开展茶树品种、酶源类型(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等)、儿茶素组分(含量、配比等)对茶黄素形成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PPO活性/POD活性比值以福鼎大白最高,英红9号和金观音次之;简单儿茶素总量(total simple catechin,TSC)和酯型儿茶素总量(total ester-type catechin,TETC)均以英红9号最高,福鼎大白和金观音次之,槠叶齐最低;各儿茶素组分除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外均呈前期迅速下降、后期平稳的趋势,儿茶素剧烈消耗期在发酵前30?min;茶黄素组分形成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峰值点在发酵15?min和30?min,不同品种不同茶黄素组分峰值时间和高度不同;整体上,以最高儿茶素底物含量和第2高PPO活性/POD活性比值的英红9号品种茶黄素的形成量显著最多,最高PPO活性的福鼎大白和金观音品种可最快形成茶黄素,但较高活性的POD和较低含量的儿茶素,导致茶黄素的形成量较低,而具有最低PPO活性/POD活性比值和最低含量的儿茶素底物的槠叶齐品种形成茶黄素的能力最差。即PPO活性/POD活性比值越大,儿茶素底物含量越大,TETC/TSC比值越大,形成茶黄素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2.
不同钾肥品种对烟草产量与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在农作物生产上,钾和氮是两种主要的营养成分。由于缺乏两者中的一种或两种常会导致宵作物减产。特别是在烟草生产上,钾和氮对烟草的某些重要的品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例如叶色、结构、吸湿性、可燃性及糖和生物碱的含量等。  相似文献   

3.
海藻素是一类从海藻中提取出来具有刺激植物生长的功能物质。本研究以8个甘蔗不同栽培品种[粤糖09-13(海蔗22号)、福农41号、桂糖02-467、粤糖00-236、崖城07-71、ROC22、粤糖03-393(粤糖60号)和粤糖93-159]为材料通过田间微区种植试验,设置施用海藻素和对照处理,测定海藻素对这批甘蔗栽培品种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海藻素可以促进甘蔗生长,利于增加甘蔗生长速率、株高和单茎重,提高产量;不同甘蔗栽培品种之间对于海藻素的响应程度不同,因而增产效应也存在一定差异。根据施用海藻素对甘蔗产量的提升幅度可将供试栽培品种分为海藻素高响应型和海藻素低响应型。依此,本供试栽培品种中有6个为高响应型,2个为低响应型。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水分处理对甜菜幼苗生长的影响,分析不同水分条件下甜菜幼苗植株表型及生理的变化.本文采用室内土培方法,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甜菜幼苗株高、叶宽、叶面积、根面积、干鲜重、叶片膜透性、根系活力、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旱处理显著降低了甜菜幼苗株高、叶宽、叶面积、根面积和植株干鲜重,且随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室内自然萎凋为对照,比较红光、黄光、蓝光的不同光强(1000、1500、2000 lx)对不同品种红茶感官品质和主要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光质萎凋能保持或提升福鼎大白茶、蜀永1号萎凋叶游离氨基酸含量,保持或提高了四川中小叶种红茶茶黄素含量;蓝光可提升蜀永1号、四川中小叶种红茶可溶性糖含量,还可降低福鼎...  相似文献   

6.
以湖北省广泛种植的21种稻米为原料,研究其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稻米类型对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的影响,以及成分与理化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稻米类型对其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直链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与稻米的润胀特性、黏度、硬度、色泽等都有较大的相关性,用稻米的成分描述其理化特性具有较高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茶树品种对筠连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不同茶树品种对筠连红茶品质的影响。选择当地主栽的福选9号、乌牛早、早白尖5号和四川群体品种四个茶树品种的原叶,按四川工夫红茶工艺制成红茶成品,检测主要生化成分、挥发性物质、感官指标。结果显示:4个品种所制红茶的茶多酚含量在16.12%~17.22%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在4.50%~9.11%之间,总黄酮含量在2.29%~2.70%之间,其中四川群体品种的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P<0.05)高于早白尖5号,乌牛早可溶性糖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它3种红茶,早白尖5号的总黄酮显著(P<0.05)低于乌牛早和福选9号;4种红茶氨基酸总量在27.42~39.04 mg/g之间,其中呈味氨基酸占64.08%~69.38%,具有较好的滋味物质基础,四川群体品种、乌牛早及早白尖5号鲜味氨基酸分别占53.15%、52.05%和55.13%,具有开发高鲜红茶潜质;福选9号、乌牛早、早白尖5号和四川群体品种共检测出醇、醛、酯、酮、碳氢化合物和其它化合物等6类61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22种,其中醇类物质是4个品种红茶的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且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含量丰富;感官审评结果显示,四川群体品种、乌牛早和早白尖5号所制红茶鲜爽醇厚,优于福选9号。因此,四川群体品种、乌牛早及早白尖5号更适宜生产优质筠连红茶。  相似文献   

8.
植物纤维原料生长时间对化学成分和制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论述了生长时间 (树龄和生长天数 )对针叶木、阔叶木和一年生纤维原料的化学成分、纤维形态和制浆性能的影响 ,并对幼龄材制浆造纸的研究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不同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和茶叶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及茶叶营养品质的影响,选择苏州洞庭东、西山地区代表性的果茶间作茶园和纯茶园,分别采集土壤和茶叶样品,对其土壤和茶叶主要营养品质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果茶间作可以有效提高矿物质含量,改善表层(0~25 cm)土壤营养状况,以枇杷-茶和杨梅-茶间作模式作用效果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土壤状况受土壤的营养成分、矿物质含量和土壤酸碱性3个因素影响较大。不同果茶间作茶园土壤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洞庭西山杨梅-茶间作茶园土壤营养状况最好,依次为西山纯茶园、东山杨梅-茶间作茶园、东山纯茶园、东山枇杷-茶间作茶园。茶鲜叶营养品质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茶产区及不同果茶间作模式对茶鲜叶营养品质成分的影响不同,在东山茶区,果茶间作茶园茶鲜叶的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略大于纯茶园,但儿茶素含量均略小于纯茶园,咖啡碱含量则显著小于纯茶园,而在西山茶区,除游离氨基酸外,杨梅-茶间作茶园茶鲜叶的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均低于纯茶园。根据土壤性状和养分与茶叶营养品质的相关性分析可知,茶叶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土壤中铁和锌呈现显著负相关,茶多酚含量与碱性氮、有机质和锌元素呈现显著正相关,咖啡碱含量与电导率、全氮量、有效磷、碱性氮、钙、铁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与全钾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进行果茶间作对改善茶园土壤性质具有重要作用,结果为不同洞庭碧螺春茶产区改良土壤,从而提升茶叶营养品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组成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西门塔尔杂交牛24头,将其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饲喂3种不同的饲粮。结果表明:试验1和2组牛日均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试验1、2组间牛日均增重差异不显著;试验1组牛对精料补充料的饲料转化率(39.68%)显著地高于对照组(33.11%),但与试验2组(35.59%)间差异不显著。试验2组牛血糖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对照组牛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试验2组;对照组、试验1组牛血清总胆固醇含量都显著高于试验2组;试验1组牛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极显著高于试验2组;对照组和试验1组牛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试验2组。根据牛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扣除饲料成本收益3方面的指标综合推断:试验1组饲粮组成最好,试验2组饲粮组成较好,对照组饲粮组成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1.
春季不同时期信阳毛尖茶的化学成分和品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桂义  刘黎  胡强  罗娜 《食品科技》2007,32(9):141-144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信阳毛尖春茶的化学成分和品质的差异。方法及主要内容:利用重量法对不同时期信阳毛尖春茶的水分、水浸出物进行测定和比较;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时期信阳毛尖春茶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叶绿素进行测定和比较;利用常规感官审评的方法对不同时期信阳毛尖春茶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进行审评和比较。结果:不同时期、不同品种、不同嫩度间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存在差异。氨基酸、咖啡碱:前期>后期;福鼎大白>龙井43;嫩度高的>嫩度低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前期<后期;福鼎大白茶<龙井43;嫩度高的<嫩度低的。结论:时期因子影响着茶叶的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12.
郭桂义  胡孔锋  袁丁 《食品科技》2006,31(9):298-301
信阳毛尖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品质优异。对信阳毛尖茶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信阳毛尖茶的茶多酚含量、儿茶素含量及非酯型儿茶素比例较高,氨基酸含量、咖啡碱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也比较高,形成了信阳毛尖茶鲜浓、爽口、耐泡的滋味特征;叶绿素含量高于多数嫩度相近的名绿茶,使其具有干茶色泽翠绿的品质特征;信阳毛尖茶还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  相似文献   

13.
In field experiments, the effects of potassium and magnesium nutrition on the quality componen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tea, including black tea, oolong tea and green tea,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K and Mg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creased the contents of free amino acids and caffeine of the various tea types with the maximum increase found in the treatment including both nutrients. The content of polyphenols in tea leaves was also increased by K application. The effect of Mg on polyphenol content was inconsistent. In general, Mg apparently decreased the content of polyphenols and only in case the soils were depleted of plant available K and Mg, a slight increase could be observed. The contents of theaflavins and thearubigins, important quality components of brewed black tea, were also increased by K application. Flavour compounds in brewed oolong tea were considerably improved by K and Mg application. © 1999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茶叶内质成分保留量最佳的微波杀青工艺参数及干燥方式。方法以夏秋茶鲜叶为研究对象,以茶多酚、咖啡碱、叶绿素、儿茶素保留量为考量指标,研究微波干燥、微波-远红外干燥、热风干燥对夏秋茶叶内质成分的影响,并对微波杀青工艺进行参数优化。通过对微波杀青时间、投叶量及微波功率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L9(33)正交试验,运用方差、极差分析确定最佳微波杀青工艺参数。结果微波杀青时,投叶量50 g、微波功率800 W及微波杀青时间150 s,茶叶中内质成分保持最佳;比较三种干燥方式,得出微波干燥对茶叶内质成分在总体水平上保留效果最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实验室微波干燥茶鲜叶方法可以为实验室微波固样方法提供参考,为工厂微波杀青及干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湘柑茶是借鉴柑普茶的制法,采用湖南安化黑茶——天尖茶与岳阳金盆柚的柑皮制备而成的,旨在探明湘柑茶的品质。方法:对比分析了天尖茶、柑皮及湘柑茶的主要化学成分、矿质元素含量以及挥发性成分。结果:天尖茶、柑皮、湘柑茶的水分含量均<20%,有利于贮藏。粗多糖、总黄酮、总酚含量高低顺序为天尖茶>湘柑茶>柑皮。天尖茶、柑皮、湘柑茶均含丰富的矿质元素,含量较高的有K、Ca、Mg、Mn。天尖茶、柑皮、湘柑茶中分别检出61,68,69种香气成分,其关键香气化合物为18~22种,天尖茶与柑皮制备成湘柑茶后检出了14种新的挥发性物质。结论:湘柑茶结合了天尖茶和柑皮的香气与营养功效,并产生了新的挥发性成分,是具有湖南地域特色的新式茶饮。  相似文献   

16.
The formation of green tea cream and its chemical components were investigated. The green tea infusions were processed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new shoots: the bud and the first leaf, the second leaf and its implicative stem, the third leaf and its implicative stem, and the fourth leaf and its implicative stem, which were named as first part, second part, third part and fourth part,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tea cream and its settlement slowed down gradually from the first part to the fourth part, and that the amount of tea cream also decreased accordingly. The amount of tea cream was influenced remarkably by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in the green tea infusion. The main components of green tea cream were polyphenols (29.86 –78.66%), total sugar (14.47–27.62%) and caffeine (2.35–10.43%). Catechins (12.8–42.5%) were the main components of polyphenols which participated in tea cream formation. The main components in the catechins were found to be (−)-epigallocatechin (EGC),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 (−)-epicatechin (EC) and (−)-epicatechin gallate (ECG). Seven minerals were found in the tea cream, including Ca2+, K+, Mg2+, Mn2+, Na+, Zn2+ and Ni2+.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地区常见的六个品种的茶树鲜花为样品,采用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两种干燥方式处理,比较干燥后各个品种茶树花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四川群体品种的茶树花经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后,在总酚、总儿茶素等关键活性物质的含量上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且其经热风干燥后的含量显著高于冷冻干燥,分别为(108.33±5.97)mg/g和(39.84±2.79)mg/g,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抗增殖等保健潜力。热风干燥的福鼎大白的咖啡碱含量较低,为(2.43±0.17)mg/g,同时酚类物质含量较高,适合用来开发低咖啡碱产品。干燥方式对茶树花生化成分含量影响显著,经热风干燥的茶树花的总酚和总儿茶素含量更高,经真空冷冻干燥的茶树花则可以保留更多的黄酮和咖啡碱。综上所述,四川群体品种与福鼎大白的开发潜力更大,而最佳的干燥方式则要根据对目标生化成分含量的具体要求来确定。   相似文献   

18.
不同工艺古丈毛尖红茶与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古丈毛尖不同工艺红茶与绿茶的香气成分。方法采用减压蒸馏萃取法(vacuum distillation extraction, VDE)提取5种不同制作工艺的古丈毛尖红茶与绿茶中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定性,面积归一法定量。结果茶样中共检测出香气成分90种,其中共有成分8种。红茶香气主要成分(含量占比超过3%)包括香叶醇、苯乙醇、苯甲醇、呋喃氧化芳樟醇、苯乙醛。红茶1及红茶2以呋喃氧化芳樟醇、苯乙醇、香叶醇为主(含量占比超过10%);红茶3以苯乙醇、苯甲醇、香叶醇为主;红茶4以苯乙醇、香叶醇为主;红茶5以呋喃氧化芳樟醇、苯乙醇、苯甲醇、香叶醇为主。绿茶香气主要成分(含量占比超过3%)包括二甘醇二丙酸酯、苯甲醇、3, 4, 4-三甲基-3-戊醇、3-(1, 3-二甲基丁氧基)-2-丁醇、2-叔丁基-4-甲基-5-氧代-[1, 3]二氧戊环-4-甲酸、香叶醇。结论古丈毛尖在香气成分上,红茶主要以醇类和醛类为主,绿茶以醇类和酯类为主,在制茶工艺上,日光萎凋1~2h,室内萎凋至含水量60%左右的制茶工艺较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光质对夏秋红茶萎凋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法检测0 h鲜叶和黄光(YL9h)、红光(RL9h)、紫光(VL9h)、橙光(OL9h)、蓝光(BL9h)、绿光(GL9h)、自然光(CK9h)处理的萎凋叶的挥发性成分, 并基于代谢组学, 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差异性挥发性成分, 比较不同光质对夏秋红茶萎凋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 样本共鉴定101种挥发性成分, 包括23种醇类物质、8种醛类物质、26种酯类物质、27种烯类物质、4种烷类物质、4种酮类物质和9种其他类。经9 h萎凋后, 大多数挥发性成分含量均较0 h鲜叶有显著提高, 并且YL9h、RL9h和OL9h组中挥发性成分含量相对较高。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共筛选出20种差异代谢物, 以醇类为主, 其中YL9h和RL9h萎凋叶中苯甲醇、反式-β-金合欢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花香特征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结论 不同光质对夏秋红茶萎凋叶挥发性成分影响显著, 黄光和红光萎凋处理可改善夏秋红茶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桑叶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揭示3种加工方式对桑叶茶挥发性成分影响的规律。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仪(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比较分析通过炒制、自然发酵和助剂发酵3种不同方式制作的桑叶茶的挥发性成分差异。结果 GC-IMS结果显示自桑叶茶样品中检测出7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的36种成分被定性,主要为醛类、酮类、醇类和酯类等物质,其中:醛类物质24种、酮类物质4种、醇类物质4种、酯类物质1种,另外还有甲基吡嗪、二甲基三硫和2-戊基呋喃。相比炒制桑叶茶,发酵桑叶茶样品中丙酮、2-丁酮、二甲基三硫、甲基吡嗪、2-戊基呋喃、2,3-丁二醇、乙酸乙酯和2-庚酮等物质含量显著增加;正丙醇、戊醛和戊醇等28种定性成分明显减少。结论 加工方式可显著影响桑叶茶的风味,炒制桑叶茶与发酵桑叶茶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明显,发酵桑叶茶能够形成甜香回甘的特色风味,有效祛除青草气味,改善桑叶茶的感官品质;自然发酵和助剂发酵的桑叶茶挥发性成分种类相同,仅物质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