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近两年新疆地区部分食品种类微生物检测结果,了解新疆地区食品的微生物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GB 4789系列标准方法的要求,对新疆地区抽送检的256批预包装熟肉制品、297批蜂蜜、89批饮料、42批发酵乳、93批糕点面包、96批冷冻饮品、37批速冻米面食品(包括10批生制品)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乳酸菌、霉菌和嗜渗酵母菌的微生物检测。结果 10批预包装熟肉制品、6批蜂蜜、9批冷冻饮品、6批饮料、1批速冻米面食品菌落总数超标;6批冷冻饮品和1批饮料大肠菌群超标;3批蜂蜜嗜渗酵母菌数超标;2批蜂蜜霉菌数超标;1批饮料酵母菌数超标;2批速冻米面食品(生制品)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3批冷冻饮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除发酵乳对菌落总数没有明确要求和糕点面包菌落总数未超标外,其他产品均出现菌落总数超标问题,其中饮料、冷冻饮品合格率低于95%,应划类于高风险产品;冷冻饮品和饮料还存在大肠菌群超标问题;冷冻饮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速冻米面食品(生制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说明这2类食品致病菌检出风险较高。结论建议食品企业加强卫生管理,查找超标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食品安全,建议监管部门对微生物污染率较高的产品继续加强监管力度,以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成都市散装糕点微生物的污染情况,分析主要污染来源以及风险点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参考GB 709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糕点、面包》中的微生物要求对市场上销售散装糕点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以及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并对含肉制品散装糕点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对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进行大肠菌群检测。结果散装糕点菌落总数不合格率为63%,大肠菌群不合格率40%,霉菌不合格率为16%。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成都市散装糕点微生物不合格率较高,散装糕点生产销售企业也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问题,监管部门对该行业应加强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进口俄罗斯食品中食源性微生物的污染状况。方法参照国家标准方法,对黑龙江省2个对俄口岸进口的6类、829批俄罗斯食品中的多种微生物进行了检测分析,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及嗜渗酵母。结果部分样品出现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其中夹心饼干、冰淇淋和糕点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因季节原因超标率比较严重(P0.05),全部产品未检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志贺氏菌,红茶粉中有1批出现霉菌超标,蜂蜜中有2批(总82批)出现嗜渗酵母超标,超标率为2.4%。结论大部分进口俄罗斯食品中的微生物含量符合我国的国家标准,部分存在微生物超标问题,建议设立专项监测计划,以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越南预包装小食品的卫生安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加强监管措施,保证进口食品安全。方法按国家标准方法检测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按标准要求检测酸价、过氧化值、铅、砷、汞、铜等理化指标。结果共检测预包装小食品样品238批,检出不合格32批,不合格率13.45%,不合格原因主要是菌落总数超标(24批),过氧化值超标(8批)。结论越南预包装小食品卫生安全质量不容乐观,应加强对越南进口小食品的检验监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楚雄地区过桥米线微生物污染状况, 获得地域代表性数据。方法 按照《2017年云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 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 对60份过桥米线样品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计数、沙门氏菌、蜡样芽胞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杆菌8个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 60份过桥米线样品中,菌落总数检出率83.33%(50/60), 大肠埃希氏菌计数检出率40.00%(24/60), 霉菌计数检出率65.00%(39/60); 致病菌总检出率33.33%(20/60), 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23株, 检出菌株数(检出率)分别是: 蜡样芽胞杆菌9株(15.00%)、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10.00%)、变形杆菌5株(8.33%)、沙门氏菌3株(5.00%),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杆菌未检出。结论 楚雄地区过桥米线微生物污染严重, 应加强监管, 控制食用安全风险; 同时应尽快制定云南省地方特色食品过桥米线的食品质量或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6.
罗惠文 《食品界》2023,(8):106-108
<正>为了提高岑溪市中秋月饼的卫生质量,消除食源性食物中毒的隐患,给生产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帮助,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本研究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糕点、面包》(GB 7099-2015)对近五年来岑溪市生产企业生产的共计391批次的月饼进行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计数、霉菌计数、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4个微生物学指标的出厂检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婴幼儿经常食用的奶粉伴侣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方法:2016年在我国8个省(直辖市)采集奶粉伴侣864份,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阪崎肠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结果:1.04%(9/864)的奶粉伴侣菌落总数10~4cfu/g,0.12%(1/864)大肠菌群10~2cfu/g,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但1份样品检出阪崎肠杆菌。结论:奶粉伴侣微生物污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8.
近日,卫生部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9295—2011《速冻面米制品》,于2011年12月2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适用于预包装速冻面米制品。对于生制品的微生物限量指标,标准规定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对于熟制品的微生物限量指标,除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外,标准还规定了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2018年昆明市某工厂花生酱和芝麻酱制作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方法 分别采集2018年昆明市某工厂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的164件样品, 按照国家标准分别对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肠杆菌科、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进行了检测。结果 前处理区的原材料、环境、仪器设备和漂洗原料的水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肠杆菌科都有检出。第二季度罐装区的中间产品中菌落总数都有检出、检出1株英诺克李斯特氏菌; 第三季度罐装区的中间产品中菌落总数的检出率是90%(9/10), 大肠菌群的检出率为10%(1/10), 霉菌的检出率为20%(2/10)。第二季度的终产品中未检出霉菌、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 第三季度的终产品中未检出沙门氏菌和大肠菌群, 霉菌的检出率是20%(2/10), 且未超标。结论 花生酱和芝麻酱制作工艺流程较多, 过程控制复杂, 存在污染风险, 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加强管理,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郑州市某高校餐厅的餐饮食品卫生状况。方法参照GB/T 4789.22-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食菜豆制品检验》方法,在2017年3月,对该高校学生餐厅内42份饭菜样品分别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检测。结果 18份素菜样品、9份荤菜样品、3份主食样品的菌落总数结果有检出,6份素菜样品、1份荤菜样品的大肠菌群结果有检出,所有样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结果均未检出。结论该高校的学生餐厅发生食源性疾病的风险较低,但食品仍存在一定的微生物污染问题,餐厅的食品卫生状况需进一步改进,并加强对餐饮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教育和监督,持续做好食品卫生风险监测,避免发生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国内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为了解天津某高校周边市场即食食品的微生物污染状况,本课题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采集天津某高校周边小吃街等场所的主食类、卤制品类、小吃类、凉拌菜类、糕点类、沙拉寿司水果、饮品类等7类别共计50件食品,根据GB/T4789和国家卫生标准,对7类食品中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及主要致病性微生物,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进行全程调查与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合格率较低,分别是74.98%,62.17%和51.72%。在各类食品中,合格率分别是饮品(75%)>糕点(66.67%)>小吃类(57.89%)>主食类(56.25%)>沙拉寿司(50%)>卤制品(25%)>凉拌菜(0%),在7类食品中,除了饮品以外,都检测出不同程度的致病菌微生物,其中以卤制熟食品和凉拌菜类的合格率最低,分别是25%和0%。主食类、卤制品、小吃类、凉拌菜类3种致病菌均有检出,糕点类只检出沙门氏菌,沙拉寿司水果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周边市场即食食品微生物污染情况严重,致病菌检出率较高,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和周边市场的卫生监督,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确定食品微生物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及其权重,构建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对浙江省2017-2019年生产、流通、餐饮环节监督抽检数据进行筛选分析,确定评价食品微生物风险的一级、二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对“食品微生物安全”目标层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和综合安全指数分析。结果 评价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霉菌0.3670、铜绿假单胞菌0.3670、金黄色葡萄球菌0.1473、大肠菌群0.0641、菌落总数0.0545,8个二级评价指标权重依次为饮料0.2922、糕点0.2351、水产品0.1556、炒货坚果0.1146、水果0.0737、饼干0.0463、肉制品0.0421、调味品0.0404。结论 影响食品微生物安全的5个一级评价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霉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综合分析各食品品类微生物安全风险,饮料、糕点的权重最高,水产品、炒货坚果次之,饼干、肉制品、水果、调味品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下城区糕点卫生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糕点的卫生质量 ,于 1999年~ 2 0 0 2年 4年间 ,对辖区内各类糕点食品加工厂及食品经销单位的糕点按随机方式进行采样、检验 ,并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指标评价、告示。 4年中累计监测 5 5 7件。结果表明 ,总合格率为 82 0 5 % ,其中冷加工糕点合格率为 6 2 70 %。针对多数企业食品加工尚处于传统的手工作业阶段 ,卫生状况不稳定 ,合格率偏低的现状 ,在加强监督、监测的同时 ,指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 ,加速机械化进程 ,并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自我管理水平 ,以提高合格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餐饮单位自制凉菜的细菌污染情况,为卫生监督部门提供执法依据,为国家制定相关卫生标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采集西城区373家餐饮单位的凉菜样品,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及志贺菌的检测。结果共检测1 917件凉菜样品,细菌学指标总合格率为73.81%,其中菌落总数指标合格率88.63%,大肠菌群指标合格率77.83%,所有样品均未检出致病菌。各类凉菜中,全部或部分主料未经加热制作的凉菜以及素凉菜合格率较低,分别为58.60%和70.37%。结论西城区餐饮单位自制凉菜细菌学指标检测合格率较低,最主要问题是大肠菌群超标,全部或部分主料未经加热的凉菜和素凉菜存在较高的细菌污染风险。加强凉菜的卫生监督管理,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凉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我国2016-2019年糕点的食品安全形势, 及时发现3类糕点中的食品安全隐患, 并提出监管建议。方法 汇总2016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糕点制品的国家安全监督抽检结果, 对其整体和不合格项目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从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 全国共抽检糕点13.2万批次, 检出不合格样品4522批次, 总体合格率为96.57%。按照抽检区域进行分类, 其中华南地区的总体合格率最低, 仅95.32%; 按照食品细类进行分类, 其中糕点的合格率为96.08%, 月饼和粽子的合格率分别为97.64%和99.31%。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防腐剂和铝的残留量)、微生物(主要是菌落总数)、品质指标(主要是过氧化值和酸价)和真菌毒素的超标。结论 我国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糕点中的问题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为主, 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微生物污染和脂肪氧化问题也是糕点中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 分析吉林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2014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方法》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结果 2015年吉林市共监测10类240份食品样本,检出19株致病菌,总检出率7.92%,其中检出7株蜡样芽孢杆菌,8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沙门氏菌;3类食品样本监测到食源性致病菌:流动早餐检出率57.14%,肉与肉制品检出率50%,调味品检出率2%;依据散装和预包装不同包装类型的食品样本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吉林市流动早餐和肉与肉制品两类食品样本中检出食源性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均较高,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此类食品的监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近三年三亚市县冷冻饮品的检测结果,微生物污染是制约冷冻饮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方法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实施要求,从4个市县10家生产企业抽取50批冷冻饮品,按国标GB 275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冷冻饮品和制作料检测。结果 3批菌落总数超标;5批大肠菌群超标;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不合格率分别是6.0%和10%,说明冷饮饮品指示菌超标问题较严重。结论 微生物污染是影响产品质量合格的主要因素,建议企业加强卫生管理,对制作过程卫生及储运条件把控,确保冷冻食品安全,建议监管部门对不合格产品继续加强监管力度,以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