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探讨预测方法。方法 :整理我院2010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抢救的177例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猝死原因,将患者分别纳入心脏性猝死组(n=109)、非心脏性猝死组(n=6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病史资料,运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探讨心脏性猝死的预测及防治对策。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吸烟史、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发病先兆、发病时间6:01~12:00、心电图室速/室颤、QTc间期延长、LVEF <35%、心脏扩大均为心脏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众多,早期筛选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并开展长期干预,有望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患者(STEMI)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危险因素,为MVA临床预防和预测提供参考。方法 :以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09年2月至2014年3月间271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MVA将其分为研究组(MVA,59例)和对照组(非MVA,212例),对2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肌酐、Killip分级及LDL水平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酐水平和Killip分级是诱发MVA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肌酐水平和Killip分级是诱发MVA重要危险因素,对AMI患者进行救治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在工程爆破中,保证爆破能安全进行是工作的首要问题。爆破工程中的危险性因素包括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爆破振动、爆炸冲击波、爆破飞石及爆破毒气等,针对这几种因素加以分析,以期能加强工程爆破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尿毒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为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至2014年2月我院就诊随访资料完整的317例尿毒症患者资料。按照其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记录患者死亡原因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频率等一般临床资料,将存在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尿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317例患者中,126例死亡,191例存活,死亡率为39.75%,患者死亡原因以心血管疾病(26.98%)为主,其次为呼吸循环衰竭(26.19%)。多因素回归分析示,FPG升高及合并糖尿病、肺部感染是影响尿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LB、Hb、血钠、透析频率升高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死亡与感染、血糖控制不佳有关,针对危险因素实施早期干预治疗并注重营养支持、规范透析频率、纠正贫血状态,有望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卵巢转移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1月到2015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904例经手术治疗并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选取病理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输卵管转移、宫旁转移、CA125水平等可能与发生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90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54例发生卵巢转移,转移率5.9%,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与病理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输卵管转移、宫旁转移、CA125水平、阴道受浸润、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盆腔其它部位转移相关。多因素显示:输卵管转移、CA125水平、合并肌瘤、盆腔其它部位转移是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子宫内膜癌保留卵巢有一定风险,对于未绝经强烈要求保留卵巢患者,在经过手术病理分期后,排除高危因素,对有随访条件患者可予保留卵巢。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生儿发生难治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61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肺炎类型,分为难治性肺炎组,普通型肺炎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资料及转归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新生儿难治性肺炎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结果:261例肺炎患儿中,125例为难治性肺炎,136例为普通型肺炎。胎膜早破≥24 h、Apgar评分≤7分、胃管喂养、吸氧、吸痰/插管是影响新生儿难治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难治组住院天数、肺炎疗程、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其治愈率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难治性肺炎往往治疗效果欠佳,疗程较长且住院费用较高,注重新生儿发生难治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及时予以干预,是降低难治性肺炎发病率、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危险因素,总结预防策略。方法:回顾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392例接受CAG或PCI患者资料。参照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标准,判断患者术后CIN发生情况,并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症、术前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比剂用量及术前用药等临床资料患者的CIN发生率,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CIN的危险因素,据此探讨预防策略。结果:392例患者中,共有33例于术后3 d内发生CIN,发生率为8.4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可见:年龄≥65岁、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衰、血容量不足及术前eGFR≤60 mL/min是影响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比剂用量<150 mL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冠脉介入诊疗术后CIN发生率较高且与患者年龄、合并症、肾功能、对比剂用量具有密切关联,应仔细评估患者状态、谨慎选择术中对比剂用量,以降低CIN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78例行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年龄、性别、手术时间、髋关节手术史、并发症、出血量、引流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明确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有30例(5.19%)发生感染。2组合并糖尿病、长期应用激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组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未感染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显著长于为感染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引流时间、长时间应用激素、髋关节手术史、血清白蛋白均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手术时间长、合并糖尿病、引流时间长、长时间应用激素、髋关节手术史、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下均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危险因素,为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11例预激综合征患者,按照其合并房颤情况,将合并房颤者纳入房颤组,将未合并房颤者纳入非房颤组,计算患者合并房颤率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 :111例预激综合征患者中,共有26例合并房颤,合并房颤率为23.42%。房颤组男性比例、既往有吸烟史比例及显性房室旁路比例高于非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发生房颤(是=1,否=0)为因变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男性、显性房室旁路为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心脏电生理检查示显性房室旁路是导致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发生风险上升的危险因素,可据此早期评估患者房颤发生风险并予以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为重症手足口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23例手足口病患儿,按照其临床特征分为重症组(n=75)及普通组(n=248)。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表现以高热不退、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并伴神经系统异常症状为主。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3岁、热程≥3 d、热峰≥39℃、白细胞计数≥12×109/L、中性粒细胞≥5×106/L、空腹血糖≥9 mmol/L、出现神经反射异常是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存在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患儿,应密切观察其症状体征变化,早期干预,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率,降低患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更加注重起重机械的实际应用,尤其是在当前工业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各种问题,要综合多种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尤其是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识别,将保证人员正常操作,减少安全隐患产生重要影响。真正做到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方面至关重要。本文从起重机械检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出发,分别对坠落出现的危险状况、环境诱发的危险性、碾砸危险性、人为因素导致的各种情况以及其他因素进行有效说明,现有基础上积极提出危险因素的有效识别,通过对其中起重机质量的有效识别、作业环境方面、人为因素影响方面进行论述,并积极提出有效控制对策,更加注重起重机械整体构造分析,降低风险,做好环境有效控制,降低危险概率,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工作人员个人素质和水平,做好此部分工作将真正实现此项设备的实际应用,更好地保障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患者形成左心房血栓危险因素,为风心病患者左心房血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217例风心病患者按照超声检查结果,将检出左心房血栓者纳入检出组,将未检出左心房血栓者纳入未检出组,计算患者左心房血栓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超声心动图、血清指标检查检测结果,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风心病患者形成左心房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217例患者中,共有99例检出左心房血栓,发生率为45.62%。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房颤、左心房自回声是影响风心病患者形成左心房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二尖瓣膜口面积、AT-Ⅲ、NO_2/NO_3的下降以及左心房面积、左心房收缩期内径、LPA、CRP的上升,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风险逐渐上升(P<0.05)。结论:风心病患者左心房血栓的形成与其病变类型以及超声心动图、血清指标变化均具有密切关联,定期监测患者上述指标变化、评估其左心房血栓形成风险并开展早期干预,对于左心房血栓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影响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预后的危险因素,探讨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2月—2016年7月151例ARDS患儿情况,按照患儿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患儿年龄、原发病、小儿危重病评分(PCIS)、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基线资料间差异,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ARDS患儿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51例患儿死亡92例,死亡率为60.93%,其中57例于确诊后3 d内死亡,占61.96%;存活组基线PCIS评分、氧合指数、WBC高于死亡组,其机械通气时间、受累器官数量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年龄<28 d、肺源性疾病及新生儿透明膜肺病构成比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S评分≥70分、年龄≥28 d为儿童ARDS预后的保护因素,受累器官数量≥2个、肺源性疾病、新生儿透明膜肺病为影响儿童ARD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ARDS的预后危险因素包括受累器官数量、肺源性疾病及新生儿透明膜肺病,根据患儿年龄及PCIS评分综合评估其预后,有望为治疗策略调整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导致高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为高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385例高龄(≥35岁)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对象妊娠结局,将妊娠结局为早产、低体重、巨大儿、自然流产、出生缺陷者纳入不良妊娠结局组,将妊娠结局为正常足月儿者纳入正常妊娠结局组,计算高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孕产次、孕期状况等一般临床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高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 :385例高龄孕妇中,171例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占44.42%,孕妇不良妊娠结局以早产为主,占45.03%,其次为低体重儿,占34.5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早孕反应程度重及有孕前疾病史是导致高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中专以上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高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较高,这与其早孕反应、孕前疾病及文化程度均具有密切关联,针对产妇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早期干预、注重围产期保健,有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改善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16.
胡建钦 《China Equipment》2014,(Z2):190+196
随着自动扶梯/人行道在商场、超市、医院、车站等公共场合的大量应用,其安全问题也逐渐被社会所关注。本文对自动扶梯/人行道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针对这些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博 《中国机械》2014,(24):87-88
制氧装置涉及氧、氮、氩等,制氧装置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是爆炸、火灾,其次还存在中毒窒息、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低温、噪音等危险有害因素。通过对制氧装置所涉及到的主要生产装置、设备、设施和物料进行分析,辨识出制氧装置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对相关安全要素进行分析.提出应采取的安全设施和对策措施,提高制氧装置的安全管理。本文针对运行设备作单机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主要对冲压机床的安全危险因素与保护装置进行了研究。该装置的使用对于防止冲压加工事故的发生,保证人身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特点,总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1154例患者资料。按照患者医院内发生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计算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其感染部位及感染病原菌分布,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154例患者中,共有125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83%;医院感染共发生166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4.38%。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泌尿系感染为主;166例次医院感染共检出病原菌147株,其病原菌分布以真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将单因素分析中P<0.01的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留置导尿、化疗、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抗生素使用≥1种及年龄>50岁是影响ICU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且以真菌感染所致下呼吸道症状为主,患者感染因素与医源性因素及年龄有关,应据此实施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危险因素分析,探讨临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行内固定术治疗的26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股骨头坏死进行分组,发生股骨头坏死的47例患者纳入坏死组,未发生股骨头坏死的215例患者纳入非坏死组,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47例患者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17.94%。坏死组BMI、术前牵引、Garden分型、内固定取出、骨折季节及复位质量等指标与非坏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有关。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内固定取出、术前牵引、BMI≥25 kg/m~2、不良复位质量、秋冬季骨折、Garden分型Ⅲ~Ⅳ型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受治疗方案、骨折分型及发生季节、患者机体条件及治疗效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治疗前应充分评估并给予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