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源研究与信息》2006,22(4):246-246
2006年11月28目在陕西咸阳召开的全国城市地热资源开发保护与经济评价论坛会上了解到,我国直接利用地热资源量居世界首位,但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不足0.5%,地热发电也仅占世界地热发电的0.35%。大力开发和有效利用地热资源已成为我国当前能源形势下一个新的命题。  相似文献   

2.
斯文 《地热能》2010,(4):24-25
地热资源是天津市的优势矿产资源,广泛分布于城市及周边地区,面积达8700k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7%,地热资源温度适中(25~103℃)、便于利用,是天津市经济发展、节能减排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清洁能源。天津市地热资源的开发一直以勘探程度高、历史长、探明储量多、利用规模大、管理秩序好、技术水平高、产业化程度完善在全国著称。  相似文献   

3.
《地热能》2006,(4):18-26
为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地热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雄县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即将出台的《雄县地热资源管理办法》,结合雄县地热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其社会发展对地热资源的需求形势等,特编制《雄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资源瓶颈问题促使各城市探索开发新型能源.拥有丰富地热资源的厦门,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资源缺乏保护、环境污染隐患和科学管理缺失问题.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使厦门地热资源的得到综合利用,谋求其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应从完善地热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综合科学环评体系、实现地热资源最优价值3方面来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5.
《地热能》2006,(4):5-6
近年来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发展,地热开发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全市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很多单位十分注重地热资源的科学利用和保护工作,采取许多有效措施,大大减少地热水的开采量,效果明显。但也有些单位不很重视,强调自身的特殊理由较多。以下是我市地热采暖回灌概况和今后回灌工作的安排:  相似文献   

6.
近期,山东省临沂市下发文件,要求加快推进“中国地热城”的建设,加强全市地热资源的科学勘查、有序开发、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建立地热资源勘查基金,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地热资源的勘查。  相似文献   

7.
《地热能》2010,(1):31-32
为研究与挖掘河南省重点城市浅层地热资源的类型与潜力,科学利用与保护浅层地热资源,促进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减少投资风险等提供科学依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矿产科技攻关”项目由河南省地调院经过两年的努力于日前完成。该项目完成了省内11个重点城市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研究及2020年规划。  相似文献   

8.
采用地热资源调查、热流试验、地热地质勘探等方法。对济南市北部古生界奥陶系热储地热田进行了地热开采技术条件分区、地热资源区划、地热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地热田内断裂构造的复合部位是热源和水源的通道,且影响带内岩溶裂隙发育。该地段储水空间较大.施工地热井的成功率高,单井出水量大。本文提出地热开发必须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遵循科学的开采方案,设计合理的开采井深和布井间距,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热资源并延长地热田的服务年限。  相似文献   

9.
《地热能》2006,(3):32-32
据法律之星石家庄消息:2月29日,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河北省地热资源管理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为保护地热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对其开发利用进行规范已势在必行。河北省是华北地区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地热储藏量在全国仅次于西藏和云南。目前,该省开发地热能的主要形式有地热种植、养殖、洗浴医疗、供暖等,  相似文献   

10.
l我国地热资源概况我国是一个地热资源丰富的国家,仅东部和西南部地区就有2500多处地热水出露点.在西藏的羊八井已探获329℃的高温地热资源,在台湾的北投已打出294℃的高温地热井。在云南的腾冲一梁河一带,其地热显示可与西藏羊八并相媲美,根据热海热田浅孔测温资料,地表20多m深处水温高达145℃。我国地热资源的地理分布恰好与当地的经济布局,大、中城市的规划区相匹配,有利于地热资源的因地制宜地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如在环渤海经济区,经过勘查已发现近百处地热田,其中京津保三角地区就有30多处地热田可供近期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一行20多人近日到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勘查院考察。专家在考察该院开发的兰州地热资源应用与推广地温空调后指出,开发兰州地热资源意义重大,政府应予鼓励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地热能》2006,(4):11-14
北京小汤山是北京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最早、开采井群最集中、目前开采量最大的地热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已有近30年的历史,在仅80余km^2内,已先后钻地热井70余眼,年平均开采量达350万m^2,年最大开采量近470万m^2。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小汤山地区的医疗保健、娱乐健身、供热采暖、温室种植、养殖及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小汤山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更合理开发、有效保护、最大限度的发挥地热资源的效益,维护小汤山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特编制以下规划。  相似文献   

13.
斯文 《地热能》2008,(2):25-26
1、2002年12月,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热矿泉水资源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414号)指出,“地热资源是宝贵的矿产资源,是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要加大地热资源的勘查评价力度,加强地热资源开发和保护”;“开展地热开发示范项目和地热水回灌等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地热能》2006,(6):26-27
地热资源是天津市的优势矿产资源,截至2005年底,天津市纳入地热资源管理的开采井224眼,年总开采量为2500万立方米,地热开发广泛应用于各方面:现地热供热面积900万平方米,占全国地热供热总面积的近一半,成为我国利用地热供暖规模最大的城市;居民生活热水9.5万户;职工和学生洗浴每年达1000万人次;温泉游泳池建设面积达2万平方米;矿泉水生产6万吨/年,养殖、种植面积300亩。形成了以地热采暖利用为主体,多元化的利用格局。地热资源的开发为天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开发旅游资源以及工农业生产诸多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坤 《地热能》2006,(6):25-26
为提高地热开发单位保护地热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有效提高开发单位的管理水平,并落实2006年国土房管局持证上岗培训工作,由天津市国土房管局组织,全国房地产行业培训中心承办的地热井运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班已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是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地热资源总量约占全球的7.9%,可采储量相当于4626.5×108t标准煤,主要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其中,高温地热资源(热储温度≥150℃)主要分布在藏南、滇西、川西以及台湾省;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开展万米以浅地热资源探测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为地热资源的全面勘查开发提供技术保障;以完成的336个地级城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为基础,继续扩大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范围;在以往开  相似文献   

17.
咸阳地热培训中心成立并举办首期培训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艳 《地热能》2007,(6):27
为尽快培养一批能熟练掌握运用地热资源开发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现代化专业技术人才,全面提升咸阳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断加快”咸阳一中国地热城”的建设步伐,早日把咸阳真正建设成为”国家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经咸阳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教学基地,由咸阳市地热资源开发管理办公室与陕西绿源地热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组建成立咸阳地热培训中心。  相似文献   

18.
2005年3月25—26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在北苑家园召开了2005年北京市地热工作会议,北京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管理及地热协会等单位的代表23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报告了2005年北京地热工作发展状况;传达了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加强本市地热资源管理有效保护地热资源的通知》(京国土房管热[2004]300号文);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蟹岛、南宫、北京水泥厂、中国移动通讯管理学院等单位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地热资源的和谐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克棪 《地热能》2007,(6):23-25
我国50多年的地热勘探和30多年的地热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得到不少教训。从实践中学习,向国外先进技术学习,使我们看清方向。对地热资源应予充分开发利用,也应实施有效保护,使两者达到和谐开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地热能》2004,(2):23
“地下水、地热及矿泉水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是“第一届中国探矿者大会”的一个主要专题,该专题以地热资源的勘查和开发为主要内容。为了组织开好这个专题会议,由国土资源部环境司、开发司与中矿联地热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我国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研讨会》专题会议,重点研究与交流我国地热资源前景、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途径及基本经验、当前有利开发的地区及引资开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