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峰峰矿务局井田范围内村庄压煤量巨大 ,并已关系到矿井寿命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 ,探索解决此问题的经验和措施意义深远。作者利用极不充分采动时地表移动变形值大幅度减小这一现象 ,解决了一些村庄下采煤问题 ,并取得了一定观测数据。本文就实测地表移动变形值的特征及预计计算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认为 ,地表移动变形预计仍可以采用概率积分法 ,但应对下沉系数进行修正。本文提出了下沉系数修正公式 相似文献
2.
安全开采深度的判断和预测是否正确,关系到地表构筑物保护范围以及坑下开挖空间的安危,也决定着已采区上部矿体能否安全回采等问题。本文借鉴煤矿资料及云锡有色金属矿山生产资料,利用计算与类比两种方法,探讨了未充分采动与极不充分采动条件下安全开采深度的计算和预计,并对矿山的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案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3.
4.
5.
通过对兖州矿区地表移动观测资料的分析,找出了兖州矿区同一煤层不同工作面重复采动对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极不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对矿区建筑物下采煤提供一些有益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7.
辽源煤田已进入复采阶段,因开采造成的覆岩影响,直接关系到矿井的经济效益。本文以劳保井六路水平上煤采区为例,总结分析了非充分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对类似的采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9.
非充分采动区地表点在采动过程中的移动变形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走向主断面充分采动区,利用负指数已经求出了采运过程中地表 移动变形计算方法和公式。本文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导出了非充分采动区即工作面开切眼和停采线上方地表点的移动变形公式,并进行了实例验 种方法同样可以用于采动过程中地表任意点的移动变形计算。 相似文献
10.
11.
大采深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的预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条带开采是进行建筑物下采煤时限制地表变形的措施之一,深部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与一般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相比发生了较大改变.以极不充分务带开采地表沉陷理论为基础,以林南仓矿实测资料为依据,对开采区域-650水平深部条带开采进行了预计,预计下沉的最大偏差为68mm,预计下沉中误差为39mm,远远小于经验公式预计下沉的最大偏差319mm和预计下沉中误差217mm.表明基于极不充分开采的地表沉陷预计理论改善了预计精度,对于研究深部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的规律,解放建筑物下压煤,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条带充填开采充填率对地表移动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三下”压煤问题的关键是地表沉陷的控制技术。条带充填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地表沉陷控制技术,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厚松散层下条带充填开采充填率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充填率的增加,主断面地表移动变形的下沉值、倾斜值(绝对值)、曲率值、水平变形值逐渐减小;当充填率由64.5%~69%时,地表最大下沉值、倾斜值极大值呈显著减小趋势,曲率极大值的减小幅度有所降低,水平变形极大值的减小幅度先减小后变大。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地控制地表移动变形以保护地表建筑物安全,最大限度地在山区丘陵地带开采建筑物群下压煤,基于协调开采的原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川煤集团杉木树煤矿采用条带开采的方式,通过压力拱、威尔逊和关键层理论分析,得出了合理的条带开采参数。 相似文献
14.
15.
16.
通过对高庄煤矿1101水采工作面开展地表岩移观测研究,获得了水采地表岩移参数,并与旱采岩移参数进行了对比,得出水采下沉系数在相似的开采条件下明显低于旱采的结论,并应用研究成果在开采沉陷土地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18.
巨厚松散层下深部宽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巨厚松散层下深部宽条带开采时松散层厚度变化与地表移动规律及下沉系数的关系,根据某矿具体的地质采矿条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建立了巨厚松散层下深部宽条带开采数值模型,模拟给出了不同松散层厚度时的地表下沉、水平移动等值线图及其最大值,回归分析得出了相应函数关系式,并分析其原因.研究表明,1) 巨厚松散层下深部宽条带开采地表不易形成波浪型下沉盆地.2) 地表下沉系数q条随松散层厚度h 占采深H 比例的增大以线性关系增大,表达式为:q条=0.162(h/H)+0.085.3)原因为:松散层的采动程度不同于基岩,为有流变性的松散介质.通过实例验证,结论可以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