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喷灌无压入渗条件下土壤入渗能力经验公式应用条件,并结合喷灌工程规划设计实例验证了该经验公式良好的应用效果,在今后喷灌工程规划设计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气象卫星监测土壤含水量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估测大面积近地表土壤含水量对指导灌溉,防洪排涝。旱情预报等具有大价值。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地表土壤日温差,热惯量和土壤含水量三者的关系,探讨了由地表土壤日温差推求热惯量,再由热惯量推求土壤含水量的方法,建立了由气象卫监测土壤含水量的模型,通过实测资料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其次,将所建立的模型应用于实际土壤含水量的监测,做出了土壤含水量分布图。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植被覆盖度下土壤水分的入渗特征,以裸沙沙地为对照,采用双环法和室内土柱试验法对宁夏河东沙地不同植被覆盖度下的土壤入渗性能进行研究,并利用不同模型对土壤入渗过程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对土壤入渗有阻碍作用,土壤入渗性能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双环法测定的土壤初渗速率和达到稳渗的时间均小于室内土柱试...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降雨条件下含有不同含量、不同粒径的球状微塑料黄绵土的非饱和入渗特性,开发了一套模拟降雨条件下土柱垂直入渗模型试验研究装置,对含有微塑料的非饱和黄绵土进行了七组降雨入渗试验。结果表明:(1)在降雨强度为20 mm/h、微塑料粒径为5 μm时,微塑料含量为0.05%时促进雨水入渗,其他微塑料含量阻滞雨水入渗,且随着微塑料含量的增加,积水点和饱和点出现的时刻越早。(2)在降雨强度为20 mm/h,微塑料含量为0.25%时,微塑料粒径为3 μm时显著促进雨水入渗,整个试验阶段不产生积水,微塑料粒径为5 μm和8 μm时产生较多积水,阻滞雨水入渗。(3)微塑料的疏水作用显著影响雨水入渗过程,但是其对峰值含水率的影响较微弱,峰值含水率随着微塑料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随着微塑料粒径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6.
棉田控制排水土壤含水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棉田水分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观测控制排水与自由排水对照小区不同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对2008年棉花生育期间土壤含水量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控制排水条件下农田分层体积含水量预测模型.用2009年同期数据进行检验,效果较好.表明控制排水措施能有效减少0~40cm内土层土壤水分流失,控制水位越高田间水分含量变化越小.  相似文献   

7.
布设土壤含水量监测站,依据实测信息校验水文预报中的土壤含水量计算过程,可有效缓解因土壤含水量计算偏差导致的水文预报误差,其中土壤含水量监测站点的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文预报精度。阐述了土地覆盖产品数据、土壤分类数据和相应的信息提取方法,并以丰满样子哨流域为研究对象,从水文预报和试验研究的需求出发,结合三层空间分布(流域特征、土地覆盖和土壤类型)信息,统计了流域内具有代表性的流域特征和土地覆盖、土壤类型;结合各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面积、占比等信息,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初步规划了具有地形、土地利用和土壤代表性的3个土壤含水量监测站。该方法兼顾了流域的地形特征、土地覆盖和土壤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代表性,可为其他流域测站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估测大面积近地表土壤含水量对指导灌溉、防洪排涝、旱情预报等具有很大价值。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地表土壤日温差、热惯量和土壤含水量三者的关系,探讨了由地表土壤日温差推求热惯量、再由热惯量推求土壤含水量的方法,建立了由气象卫星监测土壤含水量模型,通过实测资料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其次,将所建立的模型应用于实际土壤含水量的监测,做出了土壤含水量分布图。  相似文献   

9.
探地雷达测量土壤含水量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地雷达是一种快速、无损的测量土壤含水量的方法,且具有较高分辨率。本文介绍了四种探地雷达测量土壤含水量的方法,包括:多偏移距法、共偏移距法、钻孔雷达法和雷达信号属性法。文中详细阐述了每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并讨论了他们的可能性、优缺点、局限性和测量误差等。  相似文献   

10.
降雨,特别是强度大、历时长的暴雨,是引起边坡失稳破坏的主要因素。降雨期间,雨水的大量入渗使边坡土体的饱和度增加,非饱和区基质吸力降低,土体抗剪强度下降。当降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程度时,便可能导致边坡失稳。在讨论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和渗流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近年来关于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非饱和渗流理论分析了不同降雨强度和降雨持续时间对土坝非饱和区含水率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降雨强度越大、降雨持续时间越长,非饱和区土体含水率变化也大,坝坡表层土体较容易达到饱和,并且降雨影响深度也大,对坝坡表面湿化裂隙的产生及坝坡稳定性影响大.不管降雨强度如何,坝顶和坝坡中上部比坡体的中下部更容易受降雨浸湿.  相似文献   

12.
宽级配砾石土的级配较宽,孔隙尺度跨越几个数量级,降雨入渗易形成空间上的不均匀入渗,即优先流入渗。基于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定量研究降雨在宽级配砾石土中的入渗规律。根据多孔介质分形理论及Hagen-Poiseulle方程,水在不同尺度的孔隙管道内入渗率的量级不同,将土体的孔隙部分划分为2个区域—基质区和优先流区,这2个区域所占的比例随雨强的变化而变化。基质区内各孔隙管道的入渗率均达到其最大的入渗率,但各不相同,孔隙管道的直径量级小,入渗率量级小,优先流区各孔隙管道的入渗率相同且均未达到其最大入渗率,孔隙管道直径量级大,入渗率的量级远大于基质区,据此特征从理论上推导了降雨在土体不同孔隙区域内的入渗量和入渗率的表达式;基于此研究了基质区和优先流区的面积在孔隙中所占比例随雨强的变化特征及相应入渗量和入渗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在土体中的入渗呈现出优先流区高速入渗,基质区入渗相对缓慢的特点;随着雨强的增大,优先流区域的入渗率也随之增大。降雨入渗优先流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土体多尺度的孔隙结构和无压力的自由入渗边界2个因素,其大小和分布受到土的饱和渗透系数和降雨强度的影响。从孔隙结构的角度解释了降雨入渗优先流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覆盖层的防渗性能,提出采用高性能吸水性树脂(SAP)颗粒提升土体的储水能力,掺入土中构建均质SAP复合土质覆盖层,然而其水分运移规律尚不明确。开展了一系列简易蒸发单元试验和土柱模型试验,测量了SAP复合土质覆盖层不同深度孔隙水压力和体积含水量的变化。研究表明,质量分数1%的SAP颗粒掺入土中形成的SAP混合土体,饱和体积含水量增加了29%,土水特征曲线中下降段的斜率绝对值增加了36%,但进气值几乎无变化。在失水过程中孔隙水压力降低较快,而体积含水量降低明显较慢,存在较强的滞回效应。覆盖层中的SAP混合土体的体积含水量(储水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南京地区百年一遇的极端降雨条件下,均质SAP复合土层下渗量仅为12.7 mL,而均质砂土层渗流量高达2 510 mL,说明防渗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烘箱法和电阻测湿法对纯棉筒子纱的回潮率进行测定比较,得出用电阻测湿法测定的纯棉筒子纱回潮率数据经修正后与用烘箱法测得的回潮率数据呈显著相关,修正系数随测试环境温湿度等变化而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建议每月至少1次应以烘箱测试法核对电阻测湿法对回潮率的测试结果,并根据核对的数据,核正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人工降雨条件下坡地紫色土的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的特点。结果表明:养分流失与土壤侵蚀密切相关,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也影响养分流失,如植被、降雨强度,坡度等;侵蚀泥沙中养分含量比表土高;施用肥料在降雨过程中大多数易流失,但紫色土对肥料有一定的截留。  相似文献   

16.
纸张含水量对印刷效果的影响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对纸张含水量影响因素,张纸含水量对印刷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控制纸张含水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间歇降雨条件下不同聚苯乙烯塑料微球含量、不同降雨间歇比对黄绵土非饱和入渗影响,利用室内一维土柱模型开展垂直入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间歇降雨循环条件下,土体的湿润锋速度随着间歇降雨循环的增加而逐步衰减,湿润锋速度衰减曲线符合logistic模型,并且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在间歇降雨条件下,低含量的聚苯乙烯微球会使得土体对降雨响应更加敏感,减小对降雨响应的滞后时间,并且增大土体湿润锋深度,减弱土体持水能力,而高含量的聚苯乙烯微球会增大土体对降雨响应滞后时间,并且减小湿润锋深度,增强土体持水能力;在降雨时间与间歇时间比2∶1的条件下,与降雨时间与间歇时间比1∶1试验组相比,表现出短历时下湿润锋深度增大,而长历时下湿润锋深度减小;在降雨时间与间歇时间比1∶2条件下,与降雨时间与间歇时间比1∶1试验组相比,土体对降雨有着更明显的响应,但在相同历时内其湿润锋深度减小。  相似文献   

18.
以含水量作为土体抗剪强度的主要控制参量,分析了边坡含水量和抗剪强度随降雨时间的变化特性,建立了持续小强度降雨入渗条件下非饱和边坡土的总凝聚力和内摩擦角与时间的关系。随着降雨持续进行,边坡降雨影响区域扩大。通过FLAC3D进行强度折减,得到了持续降雨过程不同时间段的边坡动态安全系数和边坡失稳前的持续时间。工程计算结果表明,持续小强度降雨条件下边坡临界滑动面仍处在非饱和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剪切方式中,含水率对下蜀土抗剪强度的影响,选取下蜀土为研究对象,进行多组原状土样的快剪、慢剪和反复直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下蜀土试样含水率在19%~28.2%之间变化时,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土的抗剪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剪切方式中影响规律不同。快剪试验中,含水率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较大,当含水率增加到23.5%附近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急剧下降;慢剪和反复直剪试验中含水率对土体的抗剪强度影响较小。快剪和反复直剪试验中,土的抗剪强度主要受黏聚力控制;慢剪试验中,土的抗剪强度主要受内摩擦角控制。快剪、慢剪和反复直剪分别模拟下蜀土滑坡中的快速滑动、缓慢滑动和古滑坡的再次滑动,试验结论可为不同类型下蜀土滑坡的防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微波辅助混凝土骨料回收是一项污染少、能耗低的新型绿色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方向。为探究微波辐射条件下含水率变化对混凝土加热效果及强度弱化的影响规律,分析微波加热完成后混凝土内部骨料与砂浆的分离效果,采用不同加热路径对混凝土试块进行加热,获得试块的升温特性,并利用单轴压缩实验得到不同含水率试块加热完成后的抗压强度。试验表明,微波辐射功率和含水率是影响混凝土破碎的两个重要因素,试块在含水率相对较高时,采用高功率微波连续加热混凝土,试块在短时低温下就会爆裂,骨料与砂浆分离界面明显,可以从破碎后的混凝土中剔选出来较多砂浆附着率低的完整骨料。文章通过探讨微波辐射下含水率对混凝土强度弱化的影响规律,为微波辅助混凝土再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