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浙江大学和上海吴淞化工厂共同负责,杭州市化工研究所参加的“双金属盐络合吸收剂分离,提纯钢厂炉气中一氧化碳”课题,经二年多来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为了进一步扩大试验和促进推广应用,由上海市化工局和浙江省石化厅共同主  相似文献   

2.
目前工业发展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化学工业也是如此。如何利用工业生产中的尾气,使之变害为利,既可解决环境污染又可利用尾气中的可燃组份作为能源和化工原料,是当前化学工业面临的迫切问题。工业生产中的尾气,诸如钢铁厂的高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过程开发的观点,详细地分析了络合吸收法分离、提纯一氧化碳过程的物理化学原理、流程和数学模型。根据伴有化学反应的传质理论,推导了络合吸收和解吸过程的增强因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吸收塔和解吸塔的填料层高度以及沿塔的气液相浓度和温度分布。与中试的实测数据比较,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4.
从CO在化工生产的主要性和危害性出发,介绍了四种CO分离提纯法,包括气体深冷分离法,Cosorb气体分离法,气体吸附分离法,气体络合吸附法,以提高CO吸附量实现化工气体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5.
许新  朱屯 《无机盐工业》2000,32(4):14-15
用溶剂萃取可以直接有效地进行碱土金属离子间的分离,从而能使产品纯度和原料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根治污染。并用生产适合新技术领域要求的高纯产品。分别考察了二(2-乙基己基)磷酸、2-乙基己基磷酸2-乙基己基酯、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的煤油体系对碱土金属离子的萃取行为。  相似文献   

6.
高效一氧化碳络合反应净化催化剂,已由南京化工大学研究开发成功。  相似文献   

7.
岳素兰  吕志起 《化学试剂》1990,12(6):327-329,330
采用络合吸附色层法从化学纯的 MnCl_2中去除铁、铜、钴、镍和铅等重金属杂质,以制备荧光纯的 MnCl_2。研究结果表明,将 MnCl_2的溶液通过由络合剂和活性炭组成的色层柱,可将 MnCl_2溶液中的上述杂质提纯到 ppm 数量级;Fe<0.7、Cu<0.8、Co<0.4、Ni<0.4、Pb<0.2。提供了一种设备简单、效率高、质量好的提纯 MnCl_2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由南京化工大学研制开发的一氧化碳络合反应净化催化剂 ,最近在南京通过了江苏省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该校研制的一氧化碳络合反应净化催化剂为国家专用化学品项目 ,是以活性炭为载体 ,浸渍活性组分和助剂而研究成功的。这是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微量一氧化碳的新颖催化剂 ,技术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对一氧化碳有良好的反应性能和稳定性。被净化后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可达到 1 mg/ Nm3以下 ,与传统的合成氨 (合成甲醇 )铜氨液化学吸收法、甲烷化方法相比 ,节约能耗可达到 80 %左右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一氧化碳络合反应净…  相似文献   

9.
10.
对腐植酸的分离提纯有很多方法,如不同溶剂萃取,半透膜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等,按我们的试验以离子交换法较为简便,而且提纯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碳二体系络合吸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乙烯/乙烷在含氮基团络合亚铜体系中的无限稀释相对挥发度,研究了基团碱度、配比数及稀释剂对吸收剂选择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兼顾稳定性和选择能力,含氮基团与亚铜的最佳配比为3~4;稀释剂的极性越大,吸收剂的稳定性越好;碱度高的基团在配比较小时能充分发挥其稳定基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菲立浦石油公司从1957年起就采用分步结晶法分离混合二甲苯。这一方法的原理是基于对二甲苯的熔点较高(对二甲苯的熔点是55.9℉,邻二甲苯是-13.4℉,间二甲苯是-54.2℉)以及异构体系统中的液固平衡特点,第一步先在最终温度为-63℉的刮壁冷却器中结晶,得到的浆状物中含对二甲苯晶体约65~68%;第二步再在最终温度为0℉的第二冷却器中结晶,然后送至连续精炼塔精炼。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高浓度紫外线吸收剂UV-531废水的资源化利用,采用HLE萃取剂在间歇罐式萃取反应器中对该废水进行萃取预处理研究。考察了pH值、萃取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HLE萃取剂萃取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的质量浓度为12 000~15 000 mg/L,pH值为1.5、萃取比为1∶1,萃取温度为20℃、萃取时间为3 min的条件下,一级萃取CODCr去除率大于50%。经萃取工艺处理后,紫外线吸收剂UV-531废水的可生化性显著提高,m(BOD5)/m(CODCr)值由0.08提高到0.46,HLE萃取剂用于紫外线吸收剂UV-531废水的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袁存光  邹时复 《化学试剂》1995,17(5):309-310
纤维素柱色谱提纯茜素络合指示剂袁存光,孔庆池,刘广东,冯成武,邹时复(东营石油大学炼制系257062)(山东大学化学系济南250100)市售茜素络合指示剂(简称ALC)本身不纯,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多不便[1]。作者研究了光度法测定ALC纯度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碳分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文效  耿云峰 《现代化工》2003,23(10):43-45
目前从混合气体中提纯CO的技术有深冷法、COSORB法和变压吸附法。介绍了以上几种方法的技术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以PU-1为吸附剂的变压吸附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工业尾气变压吸附提纯一氧化碳中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Using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PSA) technology to purify carbon monoxide (CO) discharged from industrial gases is a high-efficiency and economical method. In this article, a four-bed PSA experiment for CO purification was improved and optimized, in which a set of 120 m^3·h^-1 pilot-scale PSA device was developed to purify CO from industrial tail gases, a set of control systems suitable for industry production was developed, and the influences of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on CO purific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ilot-scale PSA device could produce qualified product gas and get high CO recovery ratio under optimized conditions. The research may provide reliable fundamental data, for industrial scale utilization of CO, from industrial tail gases, and have strong market competitive power and a broad promoted application prospect.  相似文献   

17.
《气体净化》2007,7(6):27-27
该吸附净化技术的关键在于选择有效适用的吸附剂及再生方式,以解决黄磷尾气存在的杂质组分在吸附剂的沉积问题,保证装置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8.
对二甲苯分离提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混合二甲苯中分离对二甲苯的现有工艺进行了总结 ,综述了对二甲苯分离工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指出吸附 -结晶集成分离技术将是对二甲苯分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乙烯/乙烷分离用π络合吸附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分散法制备了以活性炭负载CuCl,并添加稀土LaCl3的π络合吸附剂.考察了活性炭改性、CuCl分散量、稀土不同掺入量对吸附剂分离乙烯/乙烷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吸附剂配方及制备条件.结果表明采用氢氟酸对活性炭载体的改性效果优于双氧水;X射线相定量参比法测得CuCl在活性炭载体上的分散容量为0.056 g(CuCl)/100m2(活性炭);当氯化镧添加量为11.2%(质量分数),可使乙烯的选择性提高到原来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20.
日本钟纺公司采用昭和碳酸公司开发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提纯装置,在日本首次成功地分离出用于化妆品原料的天然成分亚油酸和亚麻酸。钟纺公司两年前就开始同昭和碳酸公司合作,用试验装置进行提取、分离天然物质的研究,1984年年中取得初步成果,并在昭和碳酸公司的川崎工厂建立了试验装置。超临界二氧化碳提纯法不同于乙醇或水蒸汽等的蒸馏法,它可以在40~50℃的低温下进行,而且可以抽提出纯粹的天然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