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硅酸钠溶液合成托贝莫来石晶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硅酸钠为硅质原料,研究了动态水热法合成托贝莫来石的条件及其对产物纯度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酸钠和石灰乳直接反应合成的产物主要为针钠钙石;而在苛性碱溶液中反应时,针钠钙石向生成托贝莫来石的方向转化,随苛性碱浓度提高,托贝莫来石生成量增加;加入铝离子且其含量达到钙铝摩尔比为5时,可获得纯的1.1 nm托贝莫来石;溶液中的氯离子可促进晶须生长,当钙氯摩尔比为5时,托贝莫来石晶须的长度为2~13μm,直径为0.2~0.5μm。在优化的合成条件下,以实际含硅碱液为原料,合成出长度为2~10μm、直径为0.2~1.0μm的托贝莫来石晶须。在合成托贝莫来石过程中,苛性碱改变了水化硅酸钙的生成环境,铝离子使硅氧四面体双链无法形成而得到四面体单链,最终合成出纯的1.1 nm托贝莫来石;而氯离子所产生的盐效应促进了托贝莫来石结晶长大,有助于制备组分单一、结晶晶面完整的托贝莫来石晶须。  相似文献   

2.
对托贝莫来石(TOB)进行加热与酸化复合改性,成功制备出比表面积为570 m2/g的酸化改性托贝莫来石(AHTOB),并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对改性托贝莫来石进行了结构表征和表面积及孔径分析.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了3种吸附剂对亚甲基蓝溶液(MB)的吸附性能,分析改性TOB对MB的吸附机制.考察了不同吸附剂及其加入...  相似文献   

3.
以硅藻土为硅质原料,采用动态水热法合成了具有良好片状结构的托贝莫来石,并研究了原料中铝组分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在合成温度为200 ℃、时间为6 h、液固比为20 mL/g、SDS添加量为2.4%、搅拌转速为160 r/min条件下,可以合成出片状结构良好的托贝莫来石产物;以纯二氧化硅为硅源作为对比,当硅藻土作为硅源时,硅藻土中的含铝组分是片状托贝莫来石生成的主要因素之一;铝原子可通过对桥联四面体中硅原子的取代阻碍硅氧四面体双链的生成,进而促使晶体向片状的晶形生长;此外,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一种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与托贝莫来石(001)晶面的H—O发生键合,阻碍晶体在(001)晶面的生长,对片状晶形的生长同样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米尺度、无定形二氧化硅与氧化钙制备层间距d(002)为1.13 nm的托贝莫来石,研究了托贝莫来石高温煅烧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和在725℃时的微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725℃煅烧2 h后,部分托贝莫来石形成类单斜链状的硅灰石结构(结晶态)和脱羟基托贝莫来石(无定形态);这种无定型的亚稳状态结构的外貌和托贝莫来石的晶体外貌相似,都是针状、片状的晶体,和大量由片状与针状堆积形成的颗粒状结构;在725℃煅烧温度下,部分微米、亚微米尺度的托贝莫来石转变为单斜链状的硅灰石结构。  相似文献   

5.
对托贝莫来石(TOB)进行加热与酸化复合改性,成功制备出比表面积为570 m^(2)/g的酸化改性托贝莫来石(AHTOB),并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对改性托贝莫来石进行了结构表征和表面积及孔径分析。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了3种吸附剂对亚甲基蓝溶液(MB)的吸附性能,分析改性TOB对MB的吸附机制。考察了不同吸附剂及其加入量、溶液p H值、MB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及温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了AHTOB对MB溶液吸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对50 m L,浓度为10 mg/L的MB进行吸附,未改性TOB、热改性HTOB以及酸化改性AHTOB对MB的吸附率分别达到50、53.72%和97.35%。对于不同初始浓度的MB,TOB和HTOB的最大吸附量可达102.36 mg/g和113.80 mg/g,AHTOB的吸附量达到248.01 mg/g,经过加热与酸化复合改性的AHTOB对MB的吸附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得到了吸附MB溶液的最佳外界条件:p H值为5~7,震荡时间为30 min,温度为20~25℃。  相似文献   

6.
水和离子会通过水泥基材料的孔隙进入基体内部,导致一系列有害反应的发生.分子动力学方法(Molecular Dynamics,MD)可以模拟水分和托贝莫来石界面的相互作用,研究水泥基材料内部水分的运动特性.通过计算均方位移函数(Mean Squared Displacement,MSD)发现,托贝莫来石层间水分子的运动速率远小于溶液水分子的.此外,通过径向分布函数(Rad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RDF)和氢键数量计算发现水分子会和托贝莫来石表面形成大量氢键,使水化硅酸钙凝胶层间的水分子排列十分有序.  相似文献   

7.
以山西某地普通粉煤灰为原料,采用动态水热法合成纳米复合托贝莫来石晶须,考察了CaO/SiO2摩尔比、反应温度、液固比、反应时间的影响. 结果表明,以预活化的普通粉煤灰为原料,控制CaO/SiO2摩尔比为1.0、液固比为25 mL/g,在220℃下水热反应10 h,可制备出晶须长/径比大于20的纳米复合托贝莫来石晶须,优化条件下晶须可相互缠绕成中空球形颗粒,纯度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8.
对托贝莫来石的结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整理了托贝莫来石(TOB)各同质异像体的结构和热行为。归纳总结了TOB合成过程中,合成条件对TOB形成过程的影响机制,并分析了合成条件在控制TOB形成特定同质异像体时的作用与机理,提出了未来TOB相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优质煤系高岭土煅烧制备的纳米莫来石(nano-mullite)对聚苯乙烯(polystyrene)进行改性,通过机械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S/nano-mullite复合材料.探讨了复合材料中纳米莫来石的含量对改性PS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以及热流动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量的纳米莫来石加入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维卡软化点温度和热流动性能均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反应合成一种新型托勃莫来石,并且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等测试手段对新型托勃莫来石的元素组成与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新型托勃莫来石比表面积为867 m~2/g,总孔体积为0.52 cm~3/g,平均孔径为2.34 nm,微粒内部及表面呈蜂窝状孔隙发育,由纳米晶片堆砌成微米多孔状聚集体,是一种高孔隙率的多孔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膜渗透蒸发技术在生态纺织品有机挥发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膜渗透蒸发技术的特点,指出膜渗透蒸发技术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以及活性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从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其分类、来源、污染现状以及其对人体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具体地介绍了目前处理挥发性有机物的基本方法,比如吸收技术、冷凝技术、膜基技术、燃烧技术、生物净化技术等。同时探讨了活性炭在治理VOCs方面作为吸附剂和光催化剂载体等方面的应用。从而提出了活性炭在VOCs治理方面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制备及其吸附净化挥发性有机物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附技术是控制净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核心和关键是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容的高效吸附材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类具有超高比表面积和孔容的新型高效吸附材料,在VOCs吸附净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概述了MOFs材料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MOFs材料合成制备方法及其对VOCs的吸附研究进展,讨论了相关研究工作尚存在的科学技术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新型塑料及其研究应用进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塑料制品的功能性、环保性要求越来越高,新型塑料可满足人们的需求。文章简述了国际国内塑料市场的现状,重点论述了生物降解塑料、功能性塑料等新型塑料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研制了配套国家标准、适合我国水质环境监测需要的多组分挥发性有机物标准样品.经纯度验证后,采用称量法制备,分层随机抽样法抽样,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评价样品均匀性.在室温、4℃冷藏和-18℃冷冻3种保存条件下观察样品的稳定性,采用线性模型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制备的多组分挥发性有机物标准样品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量值准确可靠,可用于环境监测中绘制标准曲线等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有机蒸气膜回收系统在PE装置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蒸气膜回收技术首次在气相法聚乙烯(PE)装置上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排放的尾气中1-丁烯体积分数由投用前的5%~6%下降到4%;冷剂的体积分数由1.5%下降到0.7%,而排放量基本保持不变。该回收系统投用后,共聚单体1-丁烯的消耗量可以降低1.0 kg/t。  相似文献   

18.
陈小燕  戴殷 《日用化学工业》2016,46(11):665-670
利用物料衡算法,结合生产工艺调查、现场采样及实验分析,研究了广州市某典型日化企业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从原料输入到产品输出各环节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有组织排放检测口的总VOCs质量浓度接近,其中柠檬烯成分质量浓度均为最高,而无组织采样点中原料混合区的VOCs质量浓度最高,其中柠檬烯成分质量浓度也是最高。有、无组织排放环节分别检测出11和16种主要的VOCs物种,经分析可知该企业的特征污染物为柠檬烯,且通过物料衡算得出该企业的VOCs综合排放因子为0.199 kg/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