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工合成尾气一般均富含甲烷,利用低温分离技术,可以回收其中的甲烷,制取液化天然气(LNG),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富甲烷气提纯制LNG采用带冷冻机的氮气膨胀制冷工艺和混合冷剂节流制冷工艺。利用HYSYS模拟软件对混合冷剂节流制冷工艺和带冷冻机的氮气膨胀制冷工艺进行模拟,从能耗、操作及投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混合冷剂节流制冷工艺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对设计工艺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结合实际参数,利用HYSYS软件分别对闭式混合冷剂、带丙烷预冷的混合冷剂及调峰型液化流程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分析比较三种天然气模拟流程过程中制冷剂、功耗、液化率等参数,得到三种天然气液化流程的优缺点,为实际工艺流程的选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针对乙烷回收传统闭式混合制冷冷剂配比困难、运行调节复杂等现状,提出了开式混合冷剂制冷的GLSP乙烷回收流程,为比较闭式、开式混合冷剂制冷循环两者之间的差异,对两者进行热力学分析发现,开式混合冷剂制冷的GLSP乙烷回收流程具有一定节能效果:综合能耗节约约0.9%,损量减少约14%,且混合冷剂制冷循环有效能利用略优于闭式混合冷剂制冷循环。最后对提出的开式混合冷剂工艺进行特性及适应性分析发现,该开式混合冷剂制冷工艺较适合于超富气气质工况。  相似文献   

4.
《煤化工》2019,(5):53-56
为确定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二期甲醇项目气体分离工艺路线,分析了变压吸附气体分离工艺、深冷气体分离工艺流程及特点,对比了阶式制冷、循环制冷、节流膨胀制冷3种不同制冷工艺路线的液化效率及液化特性,结合项目具体情况,认为煤气精制工艺路线选择混合冷剂制冷+氮气节流制冷"双循环制冷"工艺方案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三元制冷技术在乙烯装置上的首次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吉平 《化工进展》2006,25(9):1105-1109
报道三元制冷技术在齐鲁乙烯装置二次扩建改造过程中的首次应用,总结了试运行中开车方式的选择、接丙烯流程的修改;分析了补充加热用气相冷剂注不进乙烯精馏塔、轻冷剂节流后管道压力高制冷效果差以及由于丙烯中的微量水使系统冻堵的问题。采取措施后系统运行正常,主要操作参数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陈宏福 《山东化工》2023,(20):204-206+210
为了针对工程优选出合适的制冷液化工艺,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制冷工艺进行了综述,同时根据天然气处理规模及制冷工艺的适应性,初步确定了适合工程的三种制冷工艺,分别为氮气膨胀制冷、单循环混合冷剂制冷、丙烷+混合冷剂制冷工艺三种。分别从一次性投资、运行费用等方面考虑,进行方案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循环冷剂制冷工艺,虽投产过程中冷剂配比略繁琐,但费用限值低,流程简单,设备少,利于撬装,开停工操作调整方便,适应撬装装置,因此最终推荐选用单循环冷剂制冷工艺。研究结论可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中所含有丰富的C_2+组分,回收后可以得到乙烷、液化石油气和稳定轻烃等产品。其中,乙烷是优质的乙烯原料,乙烯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重要标志,其众多下游产品应用广泛。其中,混合制冷工艺是目前油田伴生气回收乙烷工艺流程中比较高效的工艺之一。利用Aspen HYSYS软件搭建模拟流程。混合冷剂的组成对整个工艺的压缩机功耗、混合冷剂流量等工艺参数影响较大。例如,变化混合冷剂的组成可以影响冷箱的冷热换热曲线,同时也影响着冷箱的夹点温差,而这些参数直接决定着冷箱的工作性能。因此,对冷剂的组成进行研究,合理的优化混合冷剂的配比,是混合冷剂制冷工艺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催化裂化工业中,将部分温度较低的待生剂与高温再生剂作为两股进料引入提升管可实现增加剂油比、提高目标产品收率的目标。今在一套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上,采用热颗粒示踪技术考察了一种能够实现冷、热两股催化剂混合的FCC提升管预提升结构内冷、热颗粒的混合特性;采用混合指数来量化冷、热颗粒在预提升段内的混合行为;并分析了操作条件对冷、热颗粒混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预提升底部,温度分布明显不均,混合指数偏小,随着提升管预提升轴向高度的提高,温度分布逐渐趋于均匀,混合指数也变大,说明冷热颗粒混合得越好;而中心管表观气速较低时,混合指数相对较大,冷、热颗粒混合较好;当冷颗粒与热颗粒循环强度比例接近3:2时,冷、热颗粒混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天然气液化厂冷剂用量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文中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中、高压制冷剂的运行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Aspen HYSYS软件中的序贯二次程序法对冷剂配比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冷剂的最佳工艺参数和最优混合冷剂配比。结果表明:冷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中压冷剂压力1 890 k Pa,高压冷剂压力3 800 k Pa,中压冷剂温度36℃,高压冷剂温度36℃,预测的最小单位能耗为391.104 k W·h/t,并通过现场实际生产验证了其可靠性。最优的冷剂摩尔配比为:N_27.0%,CH_425.0%,C_2H_432.4%,C_3H_818.7%,i-C_5H_(12)16.9%。在混合冷剂最优条件下,天然气液化装置中冷量利用率提高16.56%,冷剂循环量较优化前降低12.86%,生产每t液化天然气能耗降低7.61%。  相似文献   

10.
以氮摩尔分数小于1%为评价标准,采用阶式混合冷剂制冷循环方式,搭建了节流闪蒸脱氮和汽提塔汽提脱氮2种工艺流程,用Aspen Hysys V8.8过程软件模拟2个流程,通过节点参数和关键参数的分析,得出汽提塔脱氮在能耗比、排出气氮摩尔分数、BOG副产量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基于最小能耗,对应于分子筛再生压力,得出汽提塔汽提脱氮的经济氮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