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因其具有高绝缘性,在使用过程中表面容易积累大量的静电荷,引发安全事故,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抗静电改性。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因其可以在基体树脂内部呈三维网络状分布,形成导电网络来消散静电荷,而被广泛用于基体树脂的抗静电改性。本文通过将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ABS-2MP和JL-AS-55与ABS接枝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SAN)树脂共混制备了抗静电ABS树脂。研究了不同配比的抗静电剂ABS-2MP和JL-AS-55对抗静电ABS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抗静电剂ABS-2MP和JL-AS-55的ABS树脂的表面电阻率可从1014~1016Ω降低到109~1010Ω,并且具有良好的耐水洗性能和亲水性能。同时,加入抗静电剂ABS-2MP和JL-AS-55后,ABS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能够增大到18.0 g/10min,缺口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也能达到21.4 kJ/m2和27.6 MPa。当ABS-2MP∶JL-AS-55=1∶3(质量比)时,A...  相似文献   

2.
永久抗静电PA6/ABS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螺杆挤出的方法将永久型抗静电母粒与尼龙(PA)6、(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熔融共混,制得永久型抗静电PA6/ABS材料.研究表明,适量马来酸酐接枝ABS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ABS和PA6的相容性;随着永久型抗静电母粒用量的增加,PA6/ABS合金材料的表面电阻率明显下降,20%~30%的抗静电母粒可使PA6/ABS材料的表面电阻率达到1×107~1×108Ω,一年之后仍保持为1×108Ω,具有永久抗静电性能;抗静电PA6/ABS材料具有优异的可染色性.  相似文献   

3.
使用共混聚醚酰胺嵌段共聚物来制备永久抗静电型聚甲醛(POM)。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及测试。结果表明,当聚醚酰胺嵌段共聚物的质量分数为7%时,POM表面电阻率为1012Ω,体积电阻率为1011Ω·cm,具有很好的抗静电效果。SEM研究表明,聚醚酰胺嵌段共聚物在POM中分散均匀。永久抗静电POM与普通POM相比,前者的拉伸和弯曲强度都有所降低,缺口冲击强度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4.
聚甲醛树脂的永久抗静电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建  胡明辉 《塑料工业》1996,24(1):59-63
本文从抗静电剂和树脂的相容性出发,研究了改性PEG对POM树脂的抗静电化效果,并考察了环境湿度、水洗对抗静电化POM树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改性PEG的添加量为7%~10%(质量)时,POM树脂的表面和体积电阻率可达10~(12)(Ω或Ω·cm)数量级,其抗静电性随环境湿度的变化较小,且不因水洗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具有耐久性和全天候.本文还介绍用裂解色谱法对抗静电化POM树脂表层进行了分析及用扫描电镜对断面进行了观察,结果确定,抗静电化POM树脂的最外表面层都存在着抗静电剂主要成分PEC,PEG经改性后存在于POM表面的浓度有较大增加,相当于未改性时的3倍左右,抗静电剂在POM树脂表面层附近以一种平行于表面的层状结构存在.表面上的抗静电剂和表面层附近层状结构中的抗静电剂之间通过相互贯通,构成了从树脂内部到表层的电流泄漏通道,赋于树脂永久性的抗静电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炭黑和抗静电剂改性硅油分别使用与协同使用对聚甲醛(POM)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增韧剂聚氨酯弹性体(TPU)对POM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炭黑和改性硅油配合使用,可使POM的表面电阻率达到102Ω,而其力学性能也比单独使用炭黑有所改善。增韧剂TPU进一步提高了导电POM的冲击强度,但使导电POM的表面电阻率增加到106Ω。  相似文献   

6.
塑料薄膜被广泛使用在各个领域,但塑料表面的高电阻率使其容易产生静电积累,使塑料制品容易吸附尘埃,影响其制品的透明性及表面洁净和美观,还可能影响制品的使用性能。因此对其进行防静电处理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对塑料薄膜的抗静电性能进行研究和测试:  相似文献   

7.
PET抗静电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PET为基体树脂,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的抗静电剂与PET熔融共混制备的抗静电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抗静电性能及微观形态。结果表明,含磺酸盐及聚醚的复合抗静电母料和聚醚型复合抗静电母料均可显著提高PET的抗静电性能,当两种母料的质量分数均为3%时,可使PET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均降低6~7个数量级,而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改性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8.
以1-甲基-3-羟乙基咪唑氯盐和聚氨酯预聚物(TDI-TMP)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抗静电剂。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48 h的反应条件下,所制备的聚合物具有良好导电性能,其表面电阻为1.0×108Ω,产率也较高,高达85%。  相似文献   

9.
聚甲醛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工程塑料,但是聚甲醛自身热稳定性差,与其他助剂相容性差,因此较难改性得到抗静电和导电聚甲醛复合材料。综述了国内外近些年聚甲醛在抗静电与导电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抗静电PP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P为基础树脂,制备了三种抗静电剂母料。其中无机纳米抗静电剂母料制备的抗静电性PP材料,表面电阻率最低,下降约4个数量级,拉伸强度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油酸聚乙二醇酯对聚甲醛电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油酸聚乙二醇酯能极大的降低聚甲醛的体积电阻,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效果。油酸聚乙二醇酯添加量为1份时,体积电阻率降为107Ω·cm数量级,最低体积电阻率可达106Ω·cm数量级。同时,油酸聚乙二醇酯的添加提高了聚甲醛的缺口冲击韧性,但聚甲醛的强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抗静电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合成一种两亲型阳离子高分子抗静电剂,并将该抗静电剂与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经成型加工制得样条,然后测试样条在水煮1 h前后的表面电阻率以及测试抗静电剂的加入对ABS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抗静电剂的加入使ABS表面电阻率降至108Ω/m2,水煮1 h后的电阻率仍有1010Ω/m2,而抗静电剂的加入使ABS的拉伸性能未有明显下降,但断裂伸长率却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3.
非离子型复合抗静电剂在聚丙烯薄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慧杰 《当代化工》2006,35(6):371-374
采用非离子型抗复合抗静电剂通过共混复合的方法制备出具有抗静电性能的聚丙烯,考察了抗静电剂的添加量、放置时间、环境湿度对抗静电聚丙烯的表面电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不同抗静电剂对聚丙烯抗静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不同配比的多元醇脂肪类抗静电剂、磺酸类抗静电剂改性聚丙烯(PP)抗静电材料;分别考察了两种抗静电材料的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表面硬度。结果表明:两种抗静电剂的加入都能够降低PP的表面电阻率,起到抗静电效果,而多元醇脂肪类抗静电剂的效果要比磺酸类抗静电剂突出;两种抗静电剂对PP体积电阻率影响都不大。此外,两种抗静电剂的加入会降低PP的拉伸强度和表面硬度,对冲击强度影响不大。在PP中添加6份多元醇脂肪类抗静电剂,抗静电效果最佳,其表面电阻率为4.7×1011Ω,拉伸强度为27.28MPa,冲击强度为4.9kJ/m2,邵氏硬度为64.8。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醚酯作为载体,将处理过的碳纳米管(CNT)充分分散在其中,制成抗静电母粒。在抗静电母粒中,CNT含量为1.0‰时,其体积比电阻可稳定在1010Ω·cm。将该抗静电母粒与聚酯(PET)切片共混纺丝,可制得抗静电聚酯纤维。对纤维的结构和性能作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抗静电涤纶可纺性好,抗静电性、力学性能及耐水洗性优良。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制的熔融纺丝一体化设备,使用不同熔融指数的聚甲醛的共混料为原料,通过DSC、TGA等测试以及纺丝工艺过程的分析,得出了最佳的原料配比和熔融纺丝工艺。研究了牵伸倍数对聚甲醛纤维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倍牵伸下,可以制备出拉伸强度为6.2 cN/dtex的聚甲醛纤维。  相似文献   

17.
抗静电聚丙烯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各种非离子型抗静电剂与聚丙烯共混,有效地提高聚丙烯的抗静电性能.分别讨论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对抗静电性能的影响,释放时间与抗静电性能的关系,添加抗静电剂对聚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聚烯烃中添加抗静电剂,采用模压法制备了发泡材料。研究了抗静电剂用量对发泡材料表面电阻率的影响及性能的变化;分析了抗静电剂用量与交联剂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抗静电剂的用量为10份时,发泡材料的表面电阻率为10^8Ω,同时材料的物理性能变化不大;交联剂的用量随着抗静电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9.
概括了抗静电纤维和织物(ASFT)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抗静电剂(ASA)的结构特征和抗静电机理,提出了可行的ASFT的制备技术和须考虑的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