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大量查阅磁选机和磁系的发展现状资料和总结整理后发现,铁矿石磁选过程中的磁团聚现象仍是阻碍精矿品位提高的重要原因。为避免其不良影响,本项目对磁选机磁场特性对磁性颗粒的受力和运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计划采用高速旋转的交变磁场,设计一种新型磁系及磁系伸缩调节装置,避免磁性颗粒在磁选过程中磁链的形成和磁性夹杂,从而最大限度提高磁铁矿精矿品位。  相似文献   

2.
黄诚 《中国锰业》2012,30(2):43-44,48
YHXTG-4012型永磁干式强磁选机是一种磁极作业面宽、具有高磁场和高梯度的新型磁系结构的磁选机系列。对该磁极单元和磁系结构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分析了该新型永磁强磁选机磁系结构在选别粗粒级弱磁性矿物上的优势,列举了试验样机投入生产后的选矿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3.
研究内容为研制一种可以在气隙中获得较大范围的均匀高磁场区的永磁磁系.磁系由一系列扇形钕铁硼磁体组成,这些磁体的磁化方向沿圆周方向等角度渐变,形成两个磁极,磁场方向垂直于轴向.圆筒形磁系在沿轴方向加以分层,调节层数及每层厚度以获得均匀磁场.利用“磁荷”概念及磁库仑定律计算磁场.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高梯度磁选设备磁系设计计算传统的方法有线性积分法、回路磁通法、并联磁路法、经验计算法等,指出新型的数值计算法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边界单元法。  相似文献   

5.
胡厚勤  张红英 《钢铁钒钛》2019,40(6):73-76,128
攀西某选厂采用"强磁—强磁—浮选"作为钛铁矿选别原则流程,强磁工序精矿作业回收率是影响钛铁矿总回收率的关键。试验研究以选铁尾矿经浓缩分级后的粗粒物料为原料,分别采用水平磁系高梯度磁选机和垂直磁系高梯度磁选机对其中钛铁矿进行回收。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参数下,采用两种磁选机获得的精矿TiO_2回收率接近,水平磁系高梯度磁选机获得的精矿TiO_2品位更高。背景磁场强度为430 mT时,对选铁尾矿粗粒级物料经一次粗选,可获得含TiO_2 16.21%、TiO_2回收率90.49%的钛精矿。  相似文献   

6.
吴尚德 《攀钢技术》1995,18(1):49-52
介绍了Φ1050mm非均匀磁系永磁性磁选机,取代Φ750mm永磁性磁选机的试验和应用情况,证明它比Φ750mm磁选机有很多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梅山磨前预选2~0.5 mm系统采用“一粗一扫”湿式选别流程选别指标差、工艺复杂、金属流失等问题,采用弱磁段—强磁段组合外磁系新型高效磁—重复合力场选矿机代替原“一粗一扫”流程,进行了磨前2~0.5 mm混合铁矿预选工业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台外磁系磁选机流程相比原“一粗一扫”流程,尾矿铁品位降低了2.47个百分点,金属回收率提高了9.01个百分点,选矿效率提高3.77个百分点;外磁系磁选机尾矿中磁性铁降低了0.21个百分点,尾矿中赤(褐)铁矿含量降低了2.07个百分点,说明外磁系磁选机回收高品位、大密度的弱磁性矿物赤(褐)铁矿效果好;外磁系磁选机回收磁铁矿、赤(褐)铁矿的产率为43.14%,金属回收率为80.34%,分别提高了3.08个百分点和6.21个百分点,改善了磨前2~0.5 mm预选系统的选别指标,提高了选别精度。  相似文献   

8.
稀土永磁磁场分布研究方法的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概述稀土永磁磁选设备磁系设计的重要性和存在不足的基础上,系统评述了稀土永磁磁场分布的实验研究法、数值计算法及解析解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在理论分析中,提出采用解析解法以便从动力学角度进行磁分离原理研究及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为该理论的实际应用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室温磁制冷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斌  杨俊逸  朱根松 《稀土》2004,25(4):57-62
对室温磁制冷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Gd-Si-Ge系合金,Heusler合金Ni-Mn-Ga和NaZn13型化合物LaT13(T=过渡族掺少量其他金属)及MnFePAs系过渡金属基化合物,对室温磁制冷材料的研究现状及材料与磁制冷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杨玉波  马丽艳 《黄金》1994,15(4):8-13
本文详细地论述了永磁磁系磁流体静力分选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TM-93型磁流体单矿物分选仪的结构、特性以及分选介质的特点。通过使用该仪器分选四类矿物组合样,进一步说明了分选仪的应用范围和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11.
较详细地总结了国内外不同温区的稀土系磁致冷材料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稀土系室温磁致冷材料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磁制冷机中的应用情况。结合磁致冷材料及其在样机中应用的最新进展,预测了磁致冷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重视环保、节能减排,与传统的气体制冷相比,磁制冷技术具有高效、环保、节能及不产生破坏臭氧层和温室效应气体等特点。目前磁制冷在中低温领域已经得到了应用,室温附近磁制冷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主要包括磁制冷机、磁制冷材料、磁场系统等的研发,其中磁制冷材料是室温磁制冷技术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复合材料的角度,论述了极具发展潜力的La(Fe, Si)13系磁制冷材料的研究进展及最新研究成果,通过非金属材料、金属单质及化合物与La(Fe, Si)13系室温磁制冷材料的复合,提高了磁制冷材料的综合性能,使其更适用于在室温磁制冷机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La0.67Sr0.33Mn0.9Cr0.1O3的巨磁熵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彭振生 《稀有金属》2004,28(2):322-325
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的M-T和M-H曲线,对超大磁阻材料La0.67Sr0.33Mn0.9Cr0.1O3的巨磁熵进行了研究,发现伴随铁磁一顺磁相变有一个大的磁熵变化;在337K左右出现了一个磁熵肩峰,并随磁场的增大而愈加明显。由于磁熵肩峰的出现,磁熵变的峰被拉宽,从而有利于采用ERICSSON循环的磁制冷。这个结果表明La0.67Sr0.33Mn0.9Cr0.1O3可以作为磁制冷技术工作物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熔炼法制备了Pr2Fe17-xAlx系列化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和MPMSXL-7型磁强计对样品相结构和磁熵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r2Fe17-xAlx系化合物保持了Th2Zn17型菱方结构,其居里温度可通过成分微调达到室温附近;Pr2Fe17-xAlx系化合物在居里点附近发生的相变属于二级相变,并在较宽温区范围内保持了较大的磁熵变。该化合物在2.0T外场下的最大磁熵变达到纯金属Gd的60%左右,且其化学性质稳定,制冷温区宽,价格低,是一类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新型室温磁制冷工质材料。  相似文献   

15.
磁致伸缩——磁场强度从零变化到饱和时引起物体长度相对变化。据研究所知,磁致伸缩具有明显的方向依赖性。一、稀土磁致伸缩材料的概况超磁致伸缩材料出现于60年代。由于解决了材料的工业化工艺,近年来才正  相似文献   

16.
通过本溪钢铁集团北营矿业公司选矿生产区现用Φ750x1800半逆流永磁筒式磁选机最佳工作参数的优化试验,表明改变磁系偏角和底箱工作间隙,可达到提质降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Gd—Al—Dy系磁致冷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常秀敏  周寿增 《稀有金属》1997,21(5):360-362
用粒子排列烧结法制备了(Gd1-xDyx)3Al2系功能材料。研究了化学配位数x分别为0和01的二层(Gd1-xDyx)3Al2系合金。结果表明,(Gd1-xDyx)3Al2系化合物随着x的增加,其居里温度Tc逐渐降低,二层梯度材料有与各单层相似的二个Tc,磁熵变化ΔSm随温度T的变化平缓,因此,改善了材料的磁致冷性能。  相似文献   

18.
磁场系统的设计是磁制冷技术中重要的研究内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NdFeB永磁磁组,并研究了不同参数下磁场的分布。设计的双层NdFeB永磁磁组可产生高匀强磁场,大小连续可调。三维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双层NdFeB永磁磁组中心轴线上最大磁感应强度随磁组高度的提高而增强,并趋于稳定。NdFeB磁块内外半径比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匀强磁场的大小,但占用的空间和费用逐渐提高。NdFeB永磁块的剩余磁感应强度影响匀强磁场的大小,优化磁组尺寸和挑选不同型号的NdFeB永磁块可以实现匀强磁场大小范围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主要讨论TbDyFe超磁致伸缩材料电磁与机械耦合特性实验的若干问题,建立了电磁与机械耦合系统的物理模型并应用阻抗分析方法得到了相应的等效电路.设计制作了实验装置,测定了在电磁场与应力场共同作用下TbxDy1-xFe2-s三元稀土合金超磁致伸缩棒的机电耦合系数与电磁与机械耦合系统振动频率等.所得结果为进一步研制稀土超磁致伸缩换能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室温磁制冷技术的发展,许多具有巨磁热效应的材料被开发出,但多是在高场强的超导磁体中获得的。为应用磁制冷技术到家用空调和冰箱,除了巨磁热效应的磁致冷材料外,设计出高场强的永磁磁路也尤其重要。针对旋转式室温磁制冷机,采用有限元方法设计并制作了具有较高场强的永磁磁路,在磁路工作气隙为20mm时,工作气隙中心的场强的计算值及实测值均高于1.5T,且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