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腈纶纤维(PAN)与羟胺溶液反应,制备偕胺肟腈纶纤维(AOCF);AOCF与EuCl_3和TbCl_3进行反应,制备偕胺肟-Eu(Ⅲ)纤维和偕胺肟-Tb(Ⅲ)纤维,探讨了合成反应的最佳条件参数,得出在pH为3~4、温度为45℃左右时,配合物纤维的颜色变化最深,纤维中Eu(Ⅲ)、Tb(Ⅲ)的含量最高。红外谱图显示,配合物纤维中νN—O、νCN特征峰均发生了位移,峰的强度也有较大变化,表明了Eu(Ⅲ)和Tb(Ⅲ)与偕胺肟纤维发生了配位反应。从配合物纤维的荧光谱图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激发波长下,配合物纤维都具有明显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2.
周禾丰  王华  张婷  陈柳青  许慧侠  郝玉英 《功能材料》2011,42(6):1054-1056,1060
分别以1,10-邻菲啰啉、三苯基氧膦,2,2'-联吡啶为第二配体,并以苯甲酰丙酮为第一配体,合成了3种铽(Ⅲ)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吸收光谱确定了其结构,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其发光机理.研究结果表明,3种铽(Ⅲ)配合物的光吸收以第一配体为主,激发下均能发射Tb3+的5D4→7F4的电子跃迁特征峰...  相似文献   

3.
以氯化铈和氟化钠为原料制备铽掺杂的氟化铈纳米颗粒,采用水热法,在不同保温时间下制得3种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光谱仪(UV)、荧光光谱仪(PL)对样品进行表征。XRD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CeF3:Tb3+纳米颗粒为六方晶系结构,SEM证实不同的保温时间,样品的形貌差别较大。在310nm的光激发下,350nm处宽而强的发射峰对应三价Ce3+离子的特征发射峰,位于540nm处来源于Tb3+离子的特征发射(5 D4-7F5),在482nm处的发射峰对应于Tb3+离子的5 D4-7F6的跃迁。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P(NIPAM-co-AAc)共聚微凝胶与Sm(Ⅲ)离子、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的三元配合物.用激光光散射、Zeta电位、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凝胶粒径为360nm;Sm(Ⅲ)与微凝胶、HTTA之间以配位作用为主;微凝胶、HTTA和Sm(Ⅲ)之间能进行有效的能量传递.配合物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48 nm,在此激发波长下Sm(Ⅲ)有荧光特征发射.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P(NlPAM-co-AAc)共聚微凝胶与Eu(Ⅲ)离子、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的三元配合物.用透射电镜、激光光散射、Zeta电位、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凝胶粒径为400 nm;Eu(Ⅲ)与微凝胶、HTTA之间以配位作用为主;微凝胶、HTTA和Eu(Ⅲ)之间能进行有效的能量传递.其配合物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17 nm,在此激发波长下Eu(Ⅲ)有较强的荧光特征发射.  相似文献   

6.
通过几步大分子反应过程,将双齿席夫碱(SB)配基键合在聚苯乙烯(PS)侧链,制得了双齿席夫碱配基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SB。使大分子配体PS-SB与Eu(Ⅲ)离子螯合配位,制备了二元高分子-稀土发光配合物PS-(SB)3-Eu(Ⅲ),也以邻菲罗啉(Phen)为小分子第二配体,制备了三元高分子-稀土发光配合物PS-(SB)3-Eu(Ⅲ)-(Phen)1。研究结果表明,键合的双齿席夫碱(SB)配基兼具有螯合配位与传能敏化双重功能,所制备的高分子-稀土配合物均能发射出很强的Eu(Ⅲ)离子的特征荧光。大分子配体PSSB本身具有强的荧光发射,但与Eu(Ⅲ)离子配位后,其自身的荧光发射大为减弱,通过配合物分子内能量转移,可强烈地敏化Eu(Ⅲ)离子发光。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一种快速、灵敏的同时测定水中的As(Ⅲ)和As(V)的荧光新方法。在pH=6.5~7.5的缓冲介质中,利用2’,7’-二氯荧光素(DCF)作为荧光试剂,激发波长λex=510nm,发射波长λem=528nm下,As(Ⅲ)和DCF竞争碘,引起荧光强度的增强,从而测定痕量As(Ⅲ)。同时利用L一半胱氨酸还原剂将水中的As(V)还原成As(Ⅲ),从而测定As(Ⅲ)和As(v)的总量,差减间接测定As(V)。As(Ⅲ)浓度在4~180ng/mL范围内,相对荧光强度差值与As(Ⅲ)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F=7.82C+0.76,相关系数为o.9991,本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已用于检测自来水和池塘水中痕量的As(Ⅲ)和As(V),回收率在96%~105%,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种快速、灵敏的同时测定水中的As(Ⅲ)和As(Ⅴ)的荧光新方法。在pH=6.5~7.5的缓冲介质中,利用2’,7’-二氯荧光素(DCF)作为荧光试剂,激发波长λex=510nm,发射波长λem=528nm下,As(Ⅲ)和DCF竞争碘,引起荧光强度的增强,从而测定痕量As(Ⅲ)。同时利用L-半胱氨酸还原剂将水中的As(Ⅴ)还原成As(Ⅲ),从而测定As(Ⅲ)和As(Ⅴ)的总量,差减间接测定As(Ⅴ)。As(Ⅲ)浓度在4~180ng/mL范围内,相对荧光强度差值与As(Ⅲ)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F=7.82C 0.76,相关系数为0.9991,本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已用于检测自来水和池塘水中痕量的As(Ⅲ)和As(Ⅴ),回收率在96%~105%,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以4,6-二苯基-2,2′-联二吡啶和6-苯基-2,2′-联二吡啶-4-甲酸甲酯及乙酯为配体,与氯化亚铂酸钾反应,合成得到3种单核铂(Ⅱ)吡啶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及质谱表征其结构。4,6-二苯基-2,2′-联二吡啶氯化铂(Ⅱ)、6-苯基-2,2′-联二吡啶-4-甲酸甲酯氯化铂(Ⅱ)和6-苯基-2,2′-联二吡啶-4-甲酸乙酯氯化铂(Ⅱ)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330、337和337nm,且在400~500nm处均有1个较低的宽吸收峰。设定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激发波长,测定了其荧光性能,发射波长均处于480~580n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先配合再聚合的技术路线,先以Zn2+为中心离子,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为第一配体、10-十一烯酸为活性配体合成了反应型锌配合物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十一烯酸-锌[Zn(BTZ)(UA)];再采用溶液聚合法,将Zn(BTZ)(UA)与苯乙烯共聚制备了聚苯乙烯-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十一烯酸-锌[St-co-Zn(BTZ)(UA)]。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和聚合物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红外和紫外光谱表明,共聚物不仅表现出了聚苯乙烯的吸收,也表现出了配合物的吸收;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在395nm的激发波长下发射蓝绿光,发射峰位于471nm处;聚合物在395nm的激发波长下,发射蓝光,发射峰位于451nm处,色坐标为(0.145,0.139),位于蓝光区;热重分析显示,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为273℃,可用于三基色白光LED荧光粉的蓝光成分。  相似文献   

11.
彭丽  光善仪  徐洪耀 《功能材料》2020,(4):4013-4017
以罗丹明B酰肼、3-溴水杨醛为原料,通过活性氨基与醛基的缩合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罗丹明B席夫碱化合物(RHBS)。该化合物作为配体与锌离子配位,可得到新的红光发光材料[RHBS-Zn(Ⅱ)];作为荧光探针,可实现锌离子高灵敏选择性。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对席夫碱配体RHBS及配合物[RHBS-Zn(Ⅱ)]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分析。结果分析表明:锌离子以1∶1的方式与配体RHBS上亚氨基的N原子、羰基中的O原子及酚基中的O原子配位,形成锌离子配合物[RHBS-Zn(Ⅱ)]。在556 nm光的激发下,配合物在587 nm处有明显的特征红色荧光产生,且配合物的发光荧光量子产率达15.1%。同时,在587 nm处,不受其它离子干扰,对Zn(Ⅱ)具有高的荧光探针选择性,是Zn(Ⅱ)很好的荧光探针检测材料。  相似文献   

12.
王明娟  高保娇  杜俊玫 《功能材料》2013,44(Z1):142-148
采用大分子反应法,将萘甲酸(NA)键合在聚砜(PSF)侧链,制得萘甲酸功能化的聚砜PSFNA。以PSFNA为大分子配基,以邻菲罗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与Eu(Ⅲ)离子配位,分别制备了二元高分子-稀土发光配合物PSF-(NA)3-Eu(Ⅲ)与三元高分子-稀土发光配合物PSF-(NA)3-Eu(Ⅲ)-(Phen)1。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吸收光谱(UV)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对配合物的化学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应用Antenna效应理论,从微观机理上分析了实验结果。同时也制备了配合物的固体薄膜,考察了固体薄膜的荧光发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键合在PSFNA侧链的配基NA能有效地敏化Eu(Ⅲ)离子的荧光发射,大分子配基PSFNA与Eu(Ⅲ)离子所形成的二元或三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均能发射出很强的Eu(Ⅲ)离子的特征荧光。但是,键合在PSFNA侧链的配基NA对Tb(Ⅲ)离子的荧光发射无敏化作用,还会发生由中心离子激发态到配基三线态的逆向能量转移。第二配体的协同配位效应使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高于二元配合物。  相似文献   

13.
用均相共沉淀法将铈离子(Ce~(3+))、钐离子(Sm~(3+))共掺杂钒酸钇(YVO_4)制得(Sm_(0.01)Y_(0.99-x))VO_4∶Ce_x~(3+)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仪(PL)对制得荧光粉的晶体结构、颗粒形貌以及发光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e~(3+)、Sm~(3+)掺入YVO_4荧光粉的相结构仍为四方锆型结构,随着Ce~(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大,XRD的衍射峰更加明显,SEM显示Ce~(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大,荧光粉颗粒团聚更加严重,颗粒尺寸约80nm。荧光粉的激发峰在460nm,与蓝光LED的发射峰吻合,发射峰在580nm左右,属于橙光,且随着Ce~(3+)浓度的增加,荧光变强,有利于提高LED的显色指数。  相似文献   

14.
以废弃的玉米苞叶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硝酸钴为催化剂,在氩气保护气氛下通过碳热还原反应制备出均匀分布的碳化硅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光谱仪(PL)对所得碳化硅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均匀分布的β-SiC纳米颗粒尺寸介于15~60nm。激发波长为290nm时,样品具有最强的发射峰。当激发波长从290nm增加到330nm时,发射峰位置固定在466nm;当激发波长从330nm增加到390nm时,发射峰位置出现了明显的蓝移。  相似文献   

15.
用大分子网络凝胶法合成了氧化锡(SnO2)纳米颗粒。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合成的SnO2纳米颗粒具有四方金红石结构,不含任何杂质相。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制得的SnO2纳米颗粒形貌规整、呈类菱形。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在326 nm波长的光激发下,其荧光光谱由四个主发射带组成,其峰值分别位于379,417,450,470 nm。用230 nm波长的光激发,得到一个740 nm的荧光发射峰。基于实验结果,探讨了纳米SnO2的形成机理和发光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三脚架型配体稀土配合物的组成、可能的配位状态及荧光性质,合成了三脚架型配体--2,2,2-胺三乙酰二苄胺(L)及其6个稀土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摩尔电导率及荧光光谱等方法对L及其稀土配合物的组成及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L能够与稀土离子配位,生成n(RE)∶n(L)=1∶1的配合物;Tb(Ⅲ)配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在490nm、545nm、590nm、620nm附近出现强度不同的Tb3+特征荧光发射峰,分别归属于Tb3+的5D4→7F6、5D4 →7F5、5D4→7F4、5D4→7F3能级跃迁;而其Eu(Ⅲ)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微弱,其它配合物没有荧光发射.说明L的三重态能量与Tb3+最低激发态能级匹配较好,能起到较好的敏化作用,提高Tb3+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7.
彭勇  罗昔贤  邢明铭 《功能材料》2013,44(14):2051-2055
以Zn(NO3)2·6H2O(硝酸锌)、Mn(NO3)2·3H2O(硝酸锰)和Ddtc·3H2O(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为原料,制得含硫金属有机配合物。将含硫金属有机配合物在不同反应溶液中,于200℃进行热解,制备了ZnS∶Mn纳米荧光粉。结果表明,样品为六方晶系的高温相α-ZnS∶Mn。在二甘醇加5mL油酸反应溶液中制得的ZnS∶Mn纳米材料紫外吸收峰最高,粒径更小。在323nm光激发下,看到了Mn2+的橘黄色发射峰(585nm)和ZnS的蓝色发射峰(450nm),随着Mn2+离子掺杂量增加,585nm发光强度先增加后减小,掺杂量为4%时达到最大值,而450nm发光强度变化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18.
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原料,经肽键形成氨基功能化后合成出新型多色荧光碳量子点(CQDs)。所制CQDs由准球形石墨纳米晶体(平均尺寸为10 nm)包裹不同烃类,如丙胺、辛胺、十二胺和八乙胺得到的氨基。在CQDs表面引入氮原子和烃类对其荧光性能、量子产率和溶解性起重要影响。这种新型有机-溶解CQDs的荧光发射波长取决于激发波长。荧光量子产率根据CQDs表面上烃类取代物的链长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用化学络合的方法制得含弱荧光稀土离子镨Pr(Ⅲ)和铒Er(Ⅲ)的单体,并经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得含Pr(Ⅲ)和Er(Ⅲ)的聚丙烯酸酯聚合物.通过对聚合物薄膜的荧光分析发现,敏化离子La(Ⅲ)、Y(Ⅲ)、Yb(Ⅲ)的引入,使含弱荧光稀土离子镨Pr(Ⅲ)和铒Er(Ⅲ)的聚丙烯酸酯表现出了明显的荧光发射特性,且通过引入这些敏化离子,可实现对上述聚合物的特征荧光发射光谱的调控作用;同时发现敏化离子Yb(Ⅲ)对上述两种聚合物的荧光调控作用都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利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平均粒径为190nm的P(NIPAM-co-St)纳米微球,由扫描电镜图片可以观察到,合成的微球具有高度单分散性的微球,其表面光滑,排列整齐。在此基础上,使其与Sm(Ⅲ)相互作用形成了P(NIPAM-co-St)-Sm(Ⅲ)配合物体系,并用FTIR、紫外-可见光谱及荧光光谱进行了初步表征。研究表明:在P(NIPAM-co-St)中加入微量Sm(Ⅲ)后,Sm(Ⅲ)与羰基上的氧原子发生配位键合作用,使热敏性高分子P(NIPAM-co-St)兼具良好光敏性。P(NIPAM-co-St)-Sm(Ⅲ)体系在322nm波长附近有较强荧光发射,且强度比P(NIPAM-co-St)高114%。因此,Sm(Ⅲ)与P(NIPAM-co-St)相互作用,不仅能改善PNIPAM的特性,而且能扩大它的应用领域,并使其在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用价值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