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废弃瓦楞纸板纤维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体辅以相应的相容剂、 润滑剂和发泡剂, 利用挤出发泡法制备了发泡废纸板纤维/LDPE木塑复合材料。通过熔融指数仪研究了废纸板纤维含量、 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H-g-PE)的用量、 润滑剂的种类与用量以及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AC)的用量对该复合材料加工流变特性的影响; 并利用SEM观察不同熔融指数的复合材料对泡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废纸板纤维含量的增加, 复合材料的熔融指数(MFI)迅速下降; MAH-g-PE增加了纤维填料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复合材料的熔融指数随着相容剂用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其含量的转变点为15%; PE蜡对复合材料的综合润滑作用最明显, 复合材料的熔融指数随着PE蜡的含量呈近线性变化; AC发泡剂的加入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熔融指数, AC发泡剂的含量超过5%将使复合材料产生明显的壁滑移; 随着熔融指数的增加, 复合发泡材料的泡孔逐渐变大, 当熔融指数为1.5时, 泡孔大小适中且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2.
以废弃瓦楞纸板纤维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体辅以相应的相容剂、润滑剂和发泡剂,利用挤出发泡法制备了发泡废纸板纤维/LDPE木塑复合材料.通过熔融指数仪研究了废纸板纤维含量、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H-g-PE)的用量、润滑剂的种类与用量以及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AC)的用量对该复合材料加工流变特性的影响;并利用SEM观察不同熔融指数的复合材料对泡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废纸板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熔融指数(MFI)迅速下降;MAH-g-PE增加了纤维填料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复合材料的熔融指数随着相容剂用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其含量的转变点为15%;PE蜡对复合材料的综合润滑作用最明显,复合材料的熔融指数随着PE蜡的含量呈近线性变化;AC发泡剂的加入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熔融指数,AC发泡剂的含量超过5%将使复合材料产生明显的壁滑移;随着熔融指数的增加,复合发泡材料的泡孔逐渐变大,当熔融指数为1.5时,泡孔大小适中且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3.
用表面活性剂对聚乙烯(PE)树脂进行改性,制备防雾薄膜,使其具有防雾作用。以聚乙烯蜡乳液(WE1)为分散剂,防雾母粒(YS)、聚甘油脂肪酸酯(PGFE)作为防雾剂,对PE树脂进行改性,混合造粒后流延制备出聚乙烯防雾薄膜。研究了改性聚乙烯薄膜的微观结构、防雾性能、力学、光学、透气、透湿及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防雾剂与聚乙烯薄膜相容性好,改善了聚乙烯薄膜的阻隔性,并且使薄膜具有优良的防雾性能。YS的加入使薄膜拉伸强度增大,当YS,PGFE分别以2%复配时,薄膜透光率为86.22%,拉伸强度为8.63 MPa,断裂伸长率为453.31%,高温防雾时间可达232h,可以作为防雾包装薄膜使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了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嵌段共聚物(PBA-b-PHFBMA),并以核磁共振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将制备的含氟嵌段共聚物应用于丙烯酸酯涂料树脂,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丙烯酸酯树脂中加入含氟嵌段共聚物后,树脂的表面性能及耐老化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含氟嵌段共聚物的加入量在10%以上时,丙烯酸酯树脂的表面接触角可从73°提高到90°以上;经紫外光加速老化1700h后,树脂的保光率达90%以上。且含氟嵌段共聚物的加入并不影响丙烯酸酯树脂的其它漆膜性能。  相似文献   

5.
新型淀粉填充型塑料地膜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及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为基体,加入适量的改性淀粉及聚乙烯蜡,在单螺杆挤出机上实现增容共混过程,制备出具有良好实用性能的塑料地膜.探讨了LDPE、HDPE、LLDPE三种树脂的共混配比、改性淀粉加入量、聚乙烯蜡加入量等对塑料地膜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表征了塑料膜的亚微观相态,并考察了塑料膜的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聚乙烯蜡的加入可明显改善共混树脂与改性淀粉的相容性,并可提高塑料膜的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了以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TPTA)为壳,高效磷-氮阻燃剂(FR-PN)为芯材的FR-PN@ETPTA阻燃微胶囊,并将其运用于环氧树脂(EP)中;对比了FR-PN/EP、FR-PN@ETPTA/EP的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探讨了FR-PN@ETPTA阻燃微胶囊对EP的燃烧性能和热降解行为的影响,揭示了FR-PN@ETPTA阻燃微胶囊的阻燃机制。试验结果表明:FR-PN@ETPTA阻燃微胶囊能够改善EP的阻燃性能,当阻燃微胶囊添加量为10wt%时,树脂的极限氧指数(LOI)值增加至37.3%,UL-94等级达到V-0级。环氧树脂中添加FR-PN阻燃剂或FR-PN@ETPTA阻燃微胶囊会降低树脂的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但加入阻燃微胶囊试件的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优于加入阻燃剂的试件,且添加10wt%阻燃微胶囊后,树脂的冲击强度比纯EP增加了39%。研究表明,阻燃微胶囊改性环氧树脂的阻燃机制是气相阻燃与凝聚相阻燃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及玻璃纤维(GF)为原料,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和环氧树脂(E-poxyresin)作为界面相容剂,研究了界面相容剂对玻璃纤维增强AB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界面粘接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SMA或环氧树脂,玻纤增强AB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SMA与环氧树脂复配有明显的协同效果,同时加入SMA和环氧树脂后的复合材料的性能更加优越,界面粘接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在玻纤加入量为30%时,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较未添加界面相容剂时分别提高了44%、29%、100%。  相似文献   

8.
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及短玻璃纤维(SGF)为原料,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和环氧树脂(EP)为界面相容剂, 制备了SGF/SMA-EP-ABS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SEM)、 动态力学热分析(DMTA)等研究了界面相容剂对SGF增强AB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SMA或EP, SGF增强AB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SMA与EP同时加入具有明显的协同效果, 使复合材料的性能更为优越。当SGF加入质量分数为30%时, SGF/SMA-EP-AB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弯曲强度、 冲击强度较未添加界面相容剂时分别提高了56%、 42%、 79%。SEM和DMTA测试表明, 加入SMA和环氧树脂后, SGF与ABS基体之间的界面粘结性能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9.
以环氧树脂、聚酰胺为原料制备了环氧树脂胶粘剂,考察了不同质量分数的液体丁苯橡胶对环氧树脂胶粘剂实际施工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丁苯橡胶的加入环氧树脂胶粘剂的黏度升高,爬丝高度和硬度下降,固化速率基本保持不变。针对环氧树脂胶粘剂韧性较差的特性,丁苯橡胶的加入有利于提高环氧树脂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与初始值相比提高了100%和50%。综合各项性能,液体丁苯橡胶的加入量为10%(相对于环氧胶树脂的质量分数)为宜。  相似文献   

10.
使用端羟基超支化聚酯(HBP)改善形状记忆树脂体系在室温和赋形温度下的拉伸性能。研究表明,当HBP加入量低于5%时,形状记忆环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出现轻微的下降;超过这一比例后,Tg随HBP加入量的增加逐渐提高。此外,形状记忆环氧树脂的拉伸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在室温下,树脂的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可分别提高14.6%和7.6%,在赋形温度下,二者可分别提高27.7%和57.3%。电镜观察显示,当加入量较低时,HBP与环氧/酸酐体系完全相容,改性效果显著;而加入量大于10%时,HBP在树脂体系中形成相分离,改性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以乙烯-醋酸乙烯酯(EVA)为基体,采用熔融共混法设计合成了一种高强低黏的EVA基纺织品用热熔胶。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热熔胶的结构与热稳定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增黏树脂种类与热熔胶剥离强度的关系,考察了不同条件对热熔胶的熔体指数、熔融黏度、硬度及层压纺织品粘接效果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松香作为增黏树脂且与EVA的质量比为16∶25,抗氧剂的投入量占EVA的0.8%时,热熔胶对涤纶布的剥离强力最好;石蜡的加入可以改善EVA基热熔胶的熔融黏度;当混炼温度达到140℃、混炼时间为25 min时,制备的EVA基热熔胶显示了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49.8℃)和熔体指数(MI=18.834 g/10 min),对层压涤纶布的剥离强力达到34.1 N,符合层压纺织品要求。  相似文献   

12.
高氯化聚乙烯 (简称HCPE)是通过高度氯化制得的不规则生成物 ,其氯含量超过 60 %。高氯化聚乙烯防腐蚀涂料一般以高氯化聚乙烯加入不同改性树脂作为主要成膜物质 ,再加入增塑剂、溶剂、填料、助剂等物质而成。环氧沥青高氯化聚乙烯防腐蚀涂料是由环氧树脂、煤沥青、煤焦油、高氯化聚乙烯进行改性后加入填料、溶剂、助剂等物质的涂料。高氯化聚乙烯、煤沥青、煤焦油、环氧树脂有良好的相溶性 ,涂层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抗冲、耐磨性 ,对金属非金属 (混凝土 )有良好的粘结强度 ,适应冷热收缩、不脱落、无裂纹 ,具有优良的耐久性、耐候性 ,且…  相似文献   

13.
以环氧树脂(CYD-011)为改性树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醚二元醇(GE-210)等为主要原料,采用丙酮法制备了环氧改性聚氨酯复合乳液(PUE)。并以炭黑为颜料,改性树脂为连接料树脂配制成凹版水性油墨。讨论了初始R(NCO/OH)对乳液和胶膜性能的影响与环氧树脂种类及用量对乳液和水性油墨性能的影响,通过FT-IR、DSC对树脂分子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研究表明,环氧树脂与聚氨酯发生共聚反应,达到改性目的。当初始R(NCO/OH)为7.5,环氧树脂CYD-011用量为6%时,所得PUE乳液性能最优,由其配制的水性油墨光泽度、耐摩擦性能好,耐水、耐碱性可达5级,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丙烯酸(AA)接枝红薯渣(SPS)制得改性红薯渣,再与聚乳酸(PLA)在二甲基亚砜为溶剂的条件下进行共混,制备了一种新型廉价的生物可降解材料。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熔融指数及扫描电镜等测试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接枝的最佳条件分别为:M_(AA)/M_(SPS)=3/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5h,硝酸铈铵加入量10mmol/L。对改性SPS/PLA材料分析表明,AA改性后的SPS与PLA的相容性大大提高,SPS含量为50%时混合物熔融指数最高,分子量和黏度都相对较大,混合程度也较均匀。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一苯基硅三醇单体(CAB)为改性剂,与环氧树脂(EP)接枝共聚,制备EP-CAB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表征,通过透光率、折射率、热重分析(TGA)、吸水率和接触角等手段,对其光学性能、耐热性和耐湿性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物分子链上有Si-O-C键生成;当CAB质量分数为10%时,EP-CAB共聚物的折射率为1.5337,在300 nm~800 nm紫外-可见范围内,其透光率均高于80%,优于EP;CAB的加入使共聚物的耐热性明显提高;当CAB质量分数为10%时,其接触角和吸水率分别为85.1°和0.212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聚丙烯原料对无纺布的力学和加工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制备出力学性能高、纺丝性能好的无纺布。方法 以不同熔融指数的聚丙烯粉料为基础树脂,使用不同的过氧化物与其进行共混熔融挤出造粒,然后采用气相色谱、高温凝胶渗透色谱、拉伸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基础物性、分子结构、气味、VOC、残留物和无纺布的力学性能及加工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 以熔融指数8 g/10 min(GB/T 3682.1—2018)的粉料为基础树脂,加入少量的3,6,9-三甲基-1,4,7-三过氧壬烷,挤出造粒制备出的4号树脂原料样品。该样品具有高的熔体流动性(MFR为35~40 g/10 min)、窄的分子量分布(3~5)、低灰分和鱼眼数、低气味、低残留的过氧化物等性能,从而制成拉伸强度高、纺丝效率高且加工稳定的无纺布成品。结论 基础聚丙烯树脂的分子量设计、原料的配方体系、工艺路线都对无纺布制品的力学性能和可纺性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聚氨酯-环氧双重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压敏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尉晓丽  傅和青 《包装工程》2013,34(13):71-76,105
以不饱和 C C 键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PU)和环氧树脂来改性丙烯酸酯,通过两步接枝共聚合成聚氨酯-环氧复合改性的丙烯酸酯(PUEA)水性压敏胶(PSA)。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和透射电镜(TEM)分析发现,改性后的共聚物为一均相体系,组分间未发生相分离。 研究了 PU 加入量和聚合工艺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 PUEA 的粘接性、耐高温性有明显提高,当 PU 加入量为 6% 时 PSA 乳液的综合性能较佳;采用化学共聚所得共聚物比物理共混所得乳液的稳定性、粘接性和耐高温性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了硬-软-硬结构的ABA型嵌段共聚物(PMG-PBA-PMG)。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凝胶渗透色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确定了嵌段共聚物分子的结构及成分。利用嵌段共聚物改性环氧树脂,研究其热性能、流变学性能、力学性能、微观形貌、相容性及增韧机制。结果表明,丙烯酸酯三嵌段共聚物用量为10 phr时,共混体系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确定体系固化工艺为150℃×1 h+180℃×3 h;缺口冲击强度可达7.34 k J/m2,弯曲强度118 MPa,断裂伸长率4.8%,拉伸强度为80 MPa,弹性模量为2931 MPa;共混体系保持较宽的温度加工窗口,可作为复合材料预浸料树脂基体;此外,扫描电镜断面出现大量的锯齿,可有效阻碍裂纹的扩展并吸收大量的断裂能,从而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了硬-软-硬结构的ABA型嵌段共聚物(PMG-PBA-PMG)。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凝胶渗透色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确定了嵌段共聚物分子的结构及成分。利用嵌段共聚物改性环氧树脂,研究其热性能、流变学性能、力学性能、微观形貌、相容性及增韧机制。结果表明,丙烯酸酯三嵌段共聚物用量为10 phr时,共混体系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确定体系固化工艺为150℃×1 h+180℃×3 h;缺口冲击强度可达7.34 k J/m2,弯曲强度118 MPa,断裂伸长率4.8%,拉伸强度为80 MPa,弹性模量为2931 MPa;共混体系保持较宽的温度加工窗口,可作为复合材料预浸料树脂基体;此外,扫描电镜断面出现大量的锯齿,可有效阻碍裂纹的扩展并吸收大量的断裂能,从而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转移聚合(RAFT)方法合成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七异丁基笼形倍半硅氧烷(MAiBuPOSS)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甲基丙烯酸乙酯(HEPO)的嵌段共聚物PMAiBuPOSS-b-PHEPO(BCP),用于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利用扫描电镜表征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发现PMAiBuPOSS-b-PHEPO嵌段共聚物可在环氧树脂中发生自组装,形成了以POSS嵌段为核、含磷嵌段为壳的核壳结构自组装体。动态力学分析、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垂直燃烧测试(UL-94)及极限氧指数(LOI)研究表明,PMAiBuPOSS-b-PHEPO嵌段共聚物中PHEPO链段增强了聚合物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PMAiBuPOSS链段显著提高了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当PMAiBuPOSS-b-PHEPO质量分数为5%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LOI值为33.0%,UL-94燃烧等级为V-0级,且其力学性能也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