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勇  单国荣 《化工学报》2018,69(2):563-569
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Span 80)和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醚(Tween 80)为乳化剂,液体石蜡为油相,2,2'-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二盐酸盐(VA-044)为引发剂,研究AM与DMC反相乳液聚合动力学,反相乳液聚合速率方程为Rp=k[M]2.12[I]0.55[E]0.65,AM与DMC反相乳液聚合表观活化能为80.65 kJ·mol-1。通过反相乳液聚合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出其成核机理倾向于单体液滴成核。用Fireman-Ross法研究了共聚单体竞聚率,分别为rAM=0.23、rDMC=1.93,AM与DMC在聚合物链上发生无规共聚反应。单体量增大、引发剂量减少、乳化剂量增大、聚合温度降低均使共聚产物的特性黏数增大。  相似文献   

2.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珺  熊玉宝 《应用化工》2007,36(5):481-483,487
丙烯酰胺(AM)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进行水溶液聚合,考察了引发剂浓度、温度、单体配比、pH值、引发剂等因素对共聚物的阳离子度、特性黏度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高相对分子质量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8,温度为50℃,引发剂的用量为0.8 mmol/L,DMC∶AM(摩尔比)=1∶3。  相似文献   

3.
钱涛  李梦耀  马岚  王莹  张晓松 《应用化工》2014,(8):1442-1445
用过硫酸铵(KPS)引发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与丙烯酰胺(AM)单水相共聚,制备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P(DMC-AM),并应用于废水。探讨了单体总量、引发剂用量、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物的特性粘数和粘均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DMC-AM)粘均分子量可达1.72×107g/mol,对废水浊度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4.
以工业品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乙二胺四乙酸四钠(Na4EDTA)为络合剂,采用一次性加入引发剂、两步升温引发的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用正交实验优化反应条件,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w(DMC)=72.5%,m(APS):m(DMC)和m(Na4EDTA):m(DMC)分别为0.20:100和0.018:100。在聚合反应引发温度T1为35℃下反应3h后,再在聚合反应熟化温度T2为50℃下完成反应3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PDMC胶体产物的特征黏度为10.38 dL•g-1,单体转化率为98.40%。用FTIR和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文所得结果为合成工艺的进一步优化和系列化PDMC产物的合成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唐莉  张跃军 《精细化工》2014,31(11):1324-1328,1375
以工业品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乙二胺四乙酸四钠(Na4EDTA)为络合剂,采用一次性加入引发剂、两步升温引发的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用正交实验优化反应条件,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w(DMC)=72.5%,m(APS)∶m(DMC)和m(Na4EDTA)∶m(DMC)分别为0.20∶100和0.018∶100。在聚合反应引发温度T1为35℃下反应3 h后,再在聚合反应熟化温度T2为50℃下完成反应3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PDMC胶体产物的特征黏度为10.38d L/g,单体转化率为98.40%。用FTIR和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文所得结果为合成工艺的进一步优化和系列化相对分子质量PDMC产物的合成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水溶液中接枝聚合制备了淀粉、丙烯酰胺(AM)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单体质量比对接枝率、接枝效率及阳离子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淀粉7.5g,AM15g,引发剂浓度0.4mmol/L,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5h,m(DMC):m(AM)为1:3,所得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136.18%,接枝效率为79.8%,阳离子度为19.2%。  相似文献   

7.
商宽祥  单国荣 《化工学报》2012,63(2):647-652
在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中进行丙烯酰胺(AM)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的双水相共聚。用分光光度计在线检测双水相聚合过程中体系透光率变化,确定了分相点并用改进溴化法测定了临界转化率,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临界转化率的影响。引发剂用量或温度变化对临界转化率影响不大;单体用量、PEG用量或PEG分子量增加,临界转化率下降;DMC比例增加时,临界转化率增大。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了临界分子量,发现引发剂用量增加、温度升高或DMC比例增加,均使临界分子量减小;总单体用量或PEG用量增加,临界分子量先增大后减小;而PEG分子量增大增加时,临界分子量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8.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单因素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PDMC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实验发现随引发剂用量的减少,PDMC相对分子质量趋于增大;反应温度从65℃升至85℃过程中,PDMC相对分子质量先增大后减小,75℃时,相对分子质量最大;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单体残留率逐渐降低,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但超过2h后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趋缓。  相似文献   

9.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单因素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PDMC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实验发现随引发剂用量的减少,PDMC相对分子质量趋于增大;反应温度从65℃升至85℃过程中,PDMC相对分子质量先增大后减小,75℃时,相对分子质量最大;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单体残留率逐渐降低,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但超过2 h后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趋缓。  相似文献   

10.
符星琴  张跃军 《精细化工》2020,37(4):657-664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聚合物是一类带有季铵盐基团的高分子聚电解质,具有带正电荷、水溶性好、特征黏度易于控制、高效无毒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造纸、纺织、废水和污泥处理等行业中。首先,概述了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在提高产物特征黏度方面的合成研究进展,指出了PDMC在分子结构上的最新研究方向;然后,介绍了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P(DMC-AM)〕的合成进展,重点探讨了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其他聚合法对聚合物序列结构和特征黏度影响的研究进展;接着,对比不同性质的污泥处理实例,阐述了污泥性质对共聚物P(DMC-AM)絮凝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归纳了P(DMC-AM)在合成和应用中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肖义  陈栓虎 《化学工程师》2007,(3):16-18,27
采用双官能度过氧化物-NaHSO3氧化还原引发剂,进行丙烯酰胺(AM:M2)与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M1)的水溶液共聚合,制得了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DMC),通过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对聚合物进行元素分析得到氮的总含量并利用莫尔法对阳离子度进行了测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了单体的竞聚率,并对其值进行了比较,得到单体竞聚率的平均值r1=1.8641,r2=0.2637;运用Alfrey-Price方程计算得到了DMC的Q-e值.  相似文献   

12.
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技术制备了粉末型阳离子三元聚合物P(AM/DMC/DMDAAC)。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热重分析对所制备阳离子聚合物进行了结构和组成表征,并利用电导率仪和布氏黏度计对其溶解性及其溶液黏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为P(AM/DMC/DMDAAC),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溶解性。三元聚合物的表观黏度随着聚合物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下降。在不同的外加盐溶液里,三元聚合物溶液表现出明显的反聚电解质行为。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采用ExtendC18柱、以甲醇 -水 ( 0 .0 5 %高氯酸 )为流动相 (体积比为 5 5 :45 )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简称DMC)中的阻聚剂对羟基苯甲醚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证明 ,对羟基苯甲醚在0 .0 2mg/mL~ 2m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回收率为 98.9%~ 10 1.6% ,相对标准偏差为 1.3 2 % ,最低检测限为 5× 10 - 4mg/mL。  相似文献   

14.
以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合成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P(DAC-AM)。讨论了单体质量比、引发剂用量、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得到了合适的制备参数:反应温度55℃,引发剂0.035g,单体质量比m(AM):m(DAC)=3:14;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和热失重分析,确定了聚合物为P(DAC-AM),热分解温度为230℃。  相似文献   

15.
以无水亚硫酸钠(Na2SO3)和过硫酸铵【(NH4)2S2O8】为51发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了淀粉/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三元共聚物,讨论了乳化剂种类、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反应产物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选用OP-10与Span-80复配乳化剂,51发剂用量为0.15%,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5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产物特性粘数为465mL/g。用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生活污水的应用实验表明,该接枝共聚物有很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壳聚糖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硝酸铈铵为引发剂,Span-20为乳化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壳聚糖-DMC接枝共聚物。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度的影响,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5 h、引发剂浓度16 mmol/L、壳聚糖与DMC质量比1:6、油水体积比1:1。最佳条件下平均接枝度达到110 %。将得到的壳聚糖接枝共聚物用作絮凝剂处理高岭土悬浮液,结果表明其絮凝性能优于壳聚糖和聚丙烯酰胺(PAM),且在pH值6.0、投加量为2.0 mg/L时絮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和环氧氯丙烷(ECH)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活性体O-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环氧丙基氯化铵(ODEAC)。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讨论了反应溶剂、反应温度、物料比及反应时间对产物的转化率和环氧值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为:反应温度60℃,反应溶剂为异丙醇,物料比n(ECH)∶n(DM)=1∶1.6,反应时间4 h,在该条件下目标产物的转化率可达91.67%。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仪(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在水介质中通过硝酸铈铵引发淀粉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接枝共聚,制备系列含阳离子季铵基团的淀粉-DAC接枝共聚物,系统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共聚物接枝率(PG)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体系内可制备较高接枝率的阳离子接枝共聚物。当硝酸铈铵的浓度为1.5×10-2mol/L,m(DAC)∶m(淀粉)=3,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 h时,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最高可达118.67%。用FTIR、1HNMR、XRD对接枝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丙烯酰胺反相乳液聚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速溶型PAM胶乳,聚合物特性粘数大于700ml/g,离子度可控,研究了反应体系特征及影响聚合度的基本因素,比如温度、单体浓度、乳化剂,相比等对聚合度及产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有良好的吸湿性,将其与丙烯腈共聚后,可以极大地改善丙烯腈共聚物的吸湿性能.研究了共聚物的回潮率和回潮效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DAC可以有效提高丙烯腈聚合物的吸湿能力,且回潮率与DAC的质量分数呈正比;增加相对湿度可以明显提高共聚物的平衡回潮率;提高温度会降低共聚物的平衡回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