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城市污水厂二沉池污泥为主要原料、固体ZnCl2为活化剂,添加一定量锯末,在高温管式炉中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污泥活性炭,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锯末添加率、盐料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污泥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锯末添加量为20%、盐料质量比为2.0、活化温度为550℃、活化时间为15 min时,所得活性炭碘吸附性能最优,达679.25 mg/g;污泥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结构,其比表面积达609.68 m2/g,总孔容为0.51 cm3/g,平均孔径为3.51 nm.  相似文献   

2.
选取粒度小于6mm的低价值兰炭末,以K2CO3为催化剂,采用溶液浸渍-水蒸气高温活化技术制备兰炭基活性炭,通过计算收率,碘吸附和亚甲基蓝吸附实验,低温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活性炭孔结构特征,重点考察了催化剂溶液浓度、催化活化温度对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于常规水蒸气高温活化,K2CO3催化作用能缩短活化时间,活化30min已经十分充分。随着活化温度的上升和催化剂浓度的增加,亚甲基蓝吸附值先增大后减小,碘吸附值持续降低。当催化剂浓度为0.6mol·L-1,亚甲基蓝吸附值最高,为234.12mg·g-1。催化活化过程的最佳温度是500℃,此时兰炭基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分别为579.32m2·g-1和0.309cm3·g-1,材料中孔和微孔均较为发达。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催化活化制备的兰炭基活性炭的表面形貌,其已经没有...  相似文献   

3.
K2CO3-Na2CO3-H2O三元体系288 K相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三元体系K2 CO3 -Na2 CO3 -H2 O 2 88K时的相平衡及平衡液相的主要物化性质 (密度 ,电导率 ,pH)。研究发现 :该三元体系有复盐NaKCO3 ·6H2 O形成 ,根据溶解度数据绘制了相图 ,相图中有 2个共饱点E、F ,三条单变度曲线AE、BF、EF ;平衡固相分别为K2 CO3 ·3/ 2H2 O、Na2 CO3 ·10H2 O、NaKCO3 ·6H2 O。实验结果表明K2 CO3 对Na2 CO3 有强烈的盐析作用 ;并简要讨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以K2CO3、纳米CaCO3(自制)为原料,K2CO3的负载质量分数为50%,在750℃焙烧3 h得到纳米K2CO3/CaO固体碱催化剂,并通过XRD、FT-IR及TG-DSC等手段进行确认.再用该催化剂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结果表明: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条件为温度70℃,质量分数3%的纳米K2CO3/CaO,醇油摩尔比12...  相似文献   

5.
张中林  刘道银  董伟  吴烨  孟庆敏  陈晓平 《化工学报》2014,65(10):4101-4109
利用热重分析仪、扫描电镜和氮吸附仪对不同粒径的K2CO3颗粒和负载型K2CO3/Al2O3二氧化碳吸收剂的碳酸化特性进行研究。负载后的吸收剂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得到较大改善,使得碳酸化反应速率和转化率均提高,吸收剂碳酸化特性得到改善。纯K2CO3颗粒吸收剂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随着粒径的增加而减小,负载型吸收剂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随着粒径的增加略增大。研究了不同粒径和反应时间对K2CO3/Al2O3颗粒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K2CO3/Al2O3颗粒具有较稳定的微观结构。采用负载型粒子模型对K2CO3/Al2O3吸收剂吸收CO2碳酸化过程进行研究,所建立的粒子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利用建立的模型对不同CO2浓度下K2CO3/Al2O3吸收剂碳酸化反应特性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为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KF/K2CO3/γ-Al2O3催化合成肉桂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甲醛和丙二酸为原料,KF/K2CO3/γ-Al2O3为催化剂,经Knoevenagel反应,在无溶剂条件下催化合成了肉桂酸。产品用IR、1HNMR及元素分析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用量、苯甲醛与丙二酸摩尔比和反应时间对肉桂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KF/K2CO3/γ-Al2O3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较佳工艺条件为:苯甲醛10.2 mL(10.6 g,0.1 mol),n(苯甲醛)∶n(丙二酸)=1∶1.15,催化剂KF/K2CO3/γ-Al2O3用量2.5 g(含KF4.68 mmol),反应60 min,肉桂酸的平均收率达到92%以上。  相似文献   

7.
罗亚楠  许宪祝  刘立群  韩卫丽 《化学世界》2011,52(7):413-415,396
介绍了微波法制备活性炭的基本方法,通过热重法和单因素实验找出最优制备条件,并在最优条件下对活性炭分别进行苯酚吸附、亚甲基蓝吸附和红外光谱及电镜等分析检测.实验最终产率达到30%以上,亚甲基蓝吸附值约为180 mg/g.  相似文献   

8.
干法制备高中孔率生物质成型活性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锯末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不添加黏结剂,采用干法混合后直接成型活化制备高中孔率生物质成型活性炭。为考察这种工艺的可行性,通过单因素实验,以亚甲基蓝吸附值为评价指标,考察了盐料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与成型密度对生物质成型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较优工艺条件为:盐料比1.0:1,活化温度950℃,活化时间为60min,成型密度为1.4g·cm-3。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得到的生物质成型活性炭,其亚甲基蓝吸附值为387mg·g-1,BET比表面积为2104m2·g-1,平均孔径为3.11nm,总孔容为1.63cm3·g-1,中孔孔容为1.17cm3·g-1,中孔率高达71.8%,初步证明了干法制备高中孔率生物质成型活性炭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负载型K2CO3/Al2O3二氧化碳吸收剂的碳酸化反应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据预测,如不采取积极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从现在起到2100年,全球近地面平均气温将继续升高1.4~5.8℃[1].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而我国燃煤电厂是CO2排放量最大、最集中的化石燃料燃烧场所.因此研究和开发适用于燃煤电厂的CO2减排技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球形成型活性炭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质粉末活性炭为原料,凹凸棒土为添加剂,硅溶胶为粘结剂,制备了球形成型活性炭。考察了活性炭与凹凸棒土质量比、硅溶胶加入量、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因素对球形成型活性炭的干强度、湿强度和亚甲基蓝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与凹凸棒土质量比为7∶3,25%硅溶胶溶液加入量为35%,在380℃温度下焙烧60 min制备的球形成型活性炭具有较优异的综合性能。制备的球形成型活性炭颗粒不仅可用于干燥环境如日常生活空气净化,而且可用于潮湿环境和污水处理中。  相似文献   

11.
煤基活性炭制备工艺及表面性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煤是制备活性炭或活性炭复合物的重要原料。综述了活化条件和原料组成对煤基活炭的孔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影响,并对煤基活性炭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采用压块工艺试制煤质颗粒活性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六个原煤样品和一种硬煤沥青制成一系列压块活性炭试样,分析了它们的常规吸附性能以及孔结构,并与美国产CalgonF400和日本产Mitsui008活性炭样品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神府长焰煤、山西主焦煤和硬煤沥青制成的YK-4活性炭试样的各项性能,尤其是孔结构,已达到CalgonF400商用炭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城市固体有机废弃物制备中孔活性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以锯木屑、纸张、塑料的热解物(分别简称木炭、纸炭、塑料热解物)为原料制备中孔活性炭时孔结构发展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当塑料热解物含量一定时,木炭、纸炭组成比的改变主要对活性炭的微孔产生影响,即二者的组成比越高,活性炭的微孔孔容越大;塑料热解物含量是活性炭中孔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塑料热解物含量的增加,活性炭的中孔孔容先增加再减少;低的热解温度有利于活性炭中孔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最后对中孔形成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微波加热烟杆氢氧化钾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波加热烟杆氢氧化钾活化法制备微孔活性炭的新工艺.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相关因素对活性炭得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该工艺将传统方法的预热、干燥、炭化和活化简化为一个过程,所需要的活化时间是传统方法的1/13,产品的亚甲基蓝吸附值是国家一级标准的2.56倍.同时测定了该活性炭的氮吸附等温线,通过H-K方程和密度函数理论(DFT)表征了活性炭的孔结构.结果表明:该活性炭为微孔型,BET比表面积为1402 m2·g-1,总孔容为0.6855 mL·g-1.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活性炭的微观结构,与氮吸附测定的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5.
油茶壳活性炭活化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茶壳为原料,对未酸洗、酸洗和酸洗+碳酸钾处理后制得的活性炭的性能进行比较。讨论了炭化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活性炭产品得率、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未酸洗和酸洗+碳酸钾产品的吸附性能呈不断下降的趋势;酸洗产品的吸附性能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呈不断上升的趋势;800 ℃ 时,未酸洗和酸洗+碳酸钾产品的吸附性能比酸洗的高;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3种产品的吸附性能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油茶壳为原料,经炭化、KOH活化,制备微孔活性炭。考查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碱炭比对微孔活性炭碘吸附值和产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制备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180 min、碱炭质量比3.5:1时,活性炭的碘吸附值达3 221 mg/g,产率51.2%。采用比表面积孔隙分析仪测定了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计算得BET比表面积为1 755.72 m2/g,平均孔径为2.15 nm,总孔容为0.328 cm3/g,微孔孔容占总孔容的55.8%;SEM分析可见活性炭表面具有大量孔隙结构;FT-IR分析表明活化促进了—CH3、—OH热解,活性炭中仍保存含氧官能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工业上CO2的主要来源及应用,以及工业上分离、回收CO2的常用方法。同时介绍了活性炭在变压吸附分离气体领域的应用,以及变压吸附过程中吸附剂再生的常用方法。详细综述了活性炭的孔结构、表面化学结构等因素对CO2的吸附及解吸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磷酸活化法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和孔结构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磷酸活化法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制备得到各种活性炭,实验测定了相应活性炭的亚甲蓝吸附值、氮气吸附等温线及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研究了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主要操作参数,如浸渍比、活化时间和活化温度对活性炭吸附性能和活性炭的孔结构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浸渍比是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和孔结构特征受活化操作参数的影响规律,探讨了磷酸活化法生产木质活性炭的最优操作参数。在实验范围内,磷酸活化法制备木质活性炭的最优操作条件宜选择浸渍比为100%~150%、500℃左右活化温度和60~90min的活化时间。  相似文献   

19.
活性炭粒子对K2CO3溶液中CO2化学吸收的强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The enhancement of chemical absorption of CO2 by K2CO3/H2O absorbents in the presence of activated carbon (AC) particle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as absorption rates can be enhanced significantly in the presence of AC particles,and the maximum enhancement factor 3.7 was observed at low stirring intensities.The enhancement factor increased rapidly with the solid loading during the initial period of absorption and then became mild gradually to a maximum value. Both the liquid-solid contact area and the probability of solid particles residing at the gas-liquid interfac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article size,leading to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enhancement of mass transf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articles on gas absorption decreased with the reaction rate. The stirring speed changed the interfacial coverage and mass transfer rate on the liquid side and consequently affected the mass transfer between the gas and liquid phases; the enhancement factor decreased with the stirring intensity. A heterogeneous two-zone model was proposed for predicting the enhancement factor 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greed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