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推动国内石油装备的不断进步,研制了103.5MPa高压井口装置和采气树,针对高压采气井口的性能要求,进行针对性设计,确保产品的承压、承载、抗腐蚀性能;完成井口装置和采气树的各项试验,包括功能试验、出厂试验、PR2性能鉴定试验,确定产品满足API标准的各项要求。  相似文献   

2.
API6A井口装置和采油树是油气田开采的重要设备,由套管头、油管头、采油树三部分组成,用来连接套管柱、油管柱,并密封各层套管之间与油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并可控制生产井口的压力和调节油(气)流量,也可用于酸化压裂、注水测试等特殊作业。井口装置和采油树的现场使用条件非常苛刻,环境温度范围可达-60℃-345℃,同时还有可能接触到高二氧化碳、高硫化氢等腐蚀环境,而且还要承受高压,是地面控制高压流体的重要设备,可靠性至关重要,一旦失效将可能造成人身安全、设备损坏及环境污染等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相关技术和装备升级换代速度非常快,产业升级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在实际钻井开采的过程中,井口的压力往往很大,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井口装备被冲蚀情况的出现,给周围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危害。为此,对高压采气井口装置进行探析,希望对促进我国采气事业的发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常用的气举阀排液技术为常压气举阀排液技术,可以满足地层压力较低、井口回压低、举升深度要求不高的气井的气举排液。但随着页岩气的规模化开发,压裂气举一体化施工工艺逐步推广,以及一些新区高井口回压情况下的排液需求不断增多,常压气举阀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根据彭水地区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排液采气现场需要,通过设计研发一种高压气举阀及工作筒,并优化气举参数设计,形成了高压气举阀排液技术,并在现场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5.
涪陵页岩气储层孔隙度、渗透率极低,必须依靠大型水力压裂来实现措施增产的目的。压裂后普遍存在压裂液返排率低的现象。生产过程中,页岩气以孔隙中游离气渗流、吸附气解吸附及扩散和页岩储层自吸等机理进行产气。采用套管生产,依靠气体的临界携液速度进行排水采气,产气产水较为稳定,能实现页岩气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6.
<正>[石化新闻网]在页岩气革命引发的诸多环境问题当中,水资源管理是最受关注的争议话题。页岩气开采的核心技术主要是水平钻井法和水力压裂法,而在美国超过一半的天然气都是通过水力压裂法获得的。这种方法促进了页岩气的快速发展,但也引来了接连不断的争议。水力压裂法,简单说即借助高压将大量水、沙子以及化学物质的混合物通过钻孔打入地下,压裂页岩层,  相似文献   

7.
地下储气库(UGS)是将已开采的天然气再次储存在地下,既可起到季节性调峰作用,又可做应急储备气源,提高了供气的可靠性。因而,对地下天然气进行有效的密封和储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文96储气库建设过程中,共有17口利用井需更换新型套管头,以保证井口装置在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下的密封可靠性。以一口5-1/2″利用井的更换套管头施工为例,分析了三层组合套管更换套管头的施工过程和难点,介绍了卡瓦式三级套管头的结构,浅谈了对同类井施工的认识与建议。该井的成功实施不仅提高了储气库的储气容量,也为同类井的顺利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化工设计通讯》2017,(5):184-185
在中国的页岩气资源,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在中国尚未实现页岩气产业的发展,页岩气的开采、综合评价机制,挖掘技术不成熟。基于前人的研究与文献研究,对国内外页岩气和页岩气的发展经验进行总结的研究进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页岩气资源综合评价是第一步,对页岩气开发潜力的各种参数分析;页岩气回收机制开展和指导压裂设计数值模拟的重要研究,总结了页岩气和流量模型的复杂开采机理;在开发页岩气时,关键技术主要是水平油井和水力压裂技术,揭示储层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的关键,为优化开采提供参考;回顾中国页岩气的发展过程、资源特点、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页岩气是指泥岩或页岩在各种地质条件下生成的没有完全排出的天然气,页岩气主要缺失二次运移,其主要游离和吸附在页岩层上,页岩气开采中主要采用压裂开采,其中页岩气压裂相关的储层地质因素为:岩性及矿物组分、孔隙度和渗透率和裂缝,笔者也论述了页岩气压裂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抽油机井井口装置主要由采油树、油管头和套管头组成,油田常用抽油机井采油树主要为250型采油树,采油树由250型闸门、套管四通、油管四通、法兰等部件采用卡箍连接而成,250型闸门根据安装在采油树不同位置,被称作套管闸门和总闸门,通过套管闸门可以完成测压、热洗、放套气或套油、加药等日常工作;近年来油区治安环境恶化,不法分子为了达到在井口偷盗套油的目的,对井口套管闸门进行破坏,造成闸门不能正常开关,导致放套、测试等日常工作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11.
大规模的压裂改造会导致套管处于复杂的受力状态中,严重时会出现变形、弯曲、断裂等问题。考虑井眼轨迹、套管结构、压裂施工要求,考虑套管浮容重、管内流体压力、流体摩擦阻力以及温度载荷作用,建立套管轴向载荷力学模型。计算套管所受轴向力,分析其抗拉强度,以合理选择压裂参数,预防套管损坏。以油田某井压裂施工为例,根据建立的轴向载荷力学模型,计算得三维弯曲井眼中套管的最大轴向载荷在井口位置约为2191.648k N;井口套管抗拉强度安全系数最低,约为1.408,基本满足压裂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气厂里面的天然气采气工主要指对天然气井口装置以及设备进行操作和管理,把地层里面所蕴藏的天然气采气到相应的井口,通过集气站将天然气输到处理站进行处理的相关操作人员。因为采气厂中采气工本身工作条件的特殊性,所以其工作过程中应该重视防护用品的有效配备,以此来保证工作的安全性。本文主要对采气厂里面劳动防护用品实际配备方面存在的缺陷和相关改进措施进行分析探究,提出笔者的思考和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闸阀作为采气井口的主要部件,在高压采气作业中起到密封井口的重要作用,其配合面的尺寸和形位公差精度直接影响整个采气井口的综合性能。但传统的测量方式在测量效率、测量不确定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劣势,一些形位公差甚至无法测量。利用三坐标测量机,结合具体某种型号的采气井口闸阀,对测量坐标的建立、测量基准的选择和采点策略等方面,对采气井控闸阀的测量工艺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石油支撑剂在市场上的应用十分广泛,几乎已经成为油藏储层中取得最佳产量提升效果的必备物质。石油支撑剂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中,帮助提高油藏储层的产量。通过实验数据对页岩气压裂开采过程中所涉及的三种支撑剂陶粒、石英砂和覆膜支撑剂在同状况下,自身的物理性能进行分析比较、以及针对非常规储集层页岩气开采过程中,压裂支撑剂及性能与压裂产生裂缝之间的关系、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对非常规储集层页岩气压裂开采中支撑剂的使用进行优选分析,为油气公司在实施页岩气开采中在支撑剂的选择和利用方面提供参考,进一步为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积累一定经验,为石油企业页岩气生产开采提供经济性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氯碱》2014,(7):48-48
<正>据《华尔街日报》7月5日消息,由于担心勘探技术可能污染地下水资源,德国计划未来7年停止页岩气钻井活动。德国环境部长芭芭拉·亨德里克斯表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德国不会进行页岩气水力压裂活动。"据悉,页岩气开采需要采用水力压裂技术。这种技术使用高压水、沙和化学品的混合物击碎岩石  相似文献   

16.
刘凯  耿勇 《辽宁化工》2014,(7):929-930
对页岩气水平井固井面临的套管下入与居中度、油基钻井液有效驱替和大型压裂对固井胶结质量的影响等技术难题进行深入分析,从有效通井、套管居中、套管漂浮固井技术、高效清油冲洗液,固井水泥浆优化等几个方面提高固井质量,从而满足后期开采需要。  相似文献   

17.
页岩气井主要以水平井分段压裂投产为主,由于压裂改造用液量大,需要快速大量返排压裂液。根据对目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排液采气技术进行分析,得出橇装气举排液技术具有排量大、机动性好及井场不需要电等系列优点,可满足页岩气快速排液需要,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高流速、大加砂量工况下井下工具冲蚀失效风险大,高仿真模拟试验是确保井下工具可靠的重要技术手段。设计了一种置于压裂注入头与4#主阀间、分体式的井口耐冲蚀评价装置,进行了流体模拟分析,优化了压裂注入头出口端长度,应用于全通径无级滑套关键组件耐冲蚀可靠性评价,实现了全通径无级滑套工业化应用100余井次,表明设计的井口耐冲蚀试验装置评价结果可参考性强、对生产支撑力度大。  相似文献   

19.
与常规天然气开发相比,页岩气具有产量和压力衰减速率快、气井初期压力高产出水量大等井口物性特征,这些特征使得页岩气的地面集输工艺与常规天然气有所不同。通过对某页岩气田A区块的采气井口集气工艺的设计与计算,计算得到节流压力、节流阀直径、节流前后温度等参数,判断采集气过程能否生成水合物。  相似文献   

20.
超低渗透油藏一般具有孔喉细和渗透率低等特征,导致其出油率特别低。为提升油井石油开采率,采用水平套管井口以压裂的方式形成裂缝,增加油藏的面积增进储油层和井筒之间液体流通的连接性,将大大提升石油的开采率。因此笔者对水平井压裂裂缝进行阐述,分析在实际中的运用探讨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压裂技术优化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