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N,N'-二甲基乙二胺、2-溴乙基磺酸钠及溴代十二烷为原料合成Gemini表面活性剂,再与OP-10、重烷基苯磺酸钠进行复配,并加入碱性引发剂研制自乳化降粘体系。针对恩平18-1油田,对油样进行乳化降粘实验,最终选择Na_2CO_3作为碱性引发剂,并确定其浓度为0.5%。通过正交实验,确定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浓度、OP-10的浓度、重烷基苯磺酸钠的浓度分别为0.6%、0.6%、0.6%时为自乳化降粘体系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2.
小洼油田特稠油降粘剂配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荧光法测定了辽河油田小洼油田3050井特稠油乳化HLB值。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主剂,快速渗透剂为辅剂,按一定比例合成得到了水基降粘剂配方。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该降粘剂配方具有良好的乳化降粘性能(降粘率不低于98%)和配伍性能(与破乳剂),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特稠油降粘用水基降粘剂。  相似文献   

3.
针对内蒙探区锡14块超稠油从配伍性、降粘效果、热稳定性等方面入手,利用旋转测定法对乳化降粘剂进行评价,筛选出适合于锡14块超稠油的最佳降粘剂JN-02,330℃高温处理后仍有较好的降粘性能。并对应用参数进行考察,降粘剂最优添加质量分数为1.5%,乳化温度对降粘效果有较大影响,锡14块超稠油的有利乳化温度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4.
沈权祖 《当代化工》2021,50(5):1013-1016
为降低超稠油的黏度,提高超稠油油藏的开采效率,通过室内不同类型水溶性降黏剂的效果评价实验,优选出了一种适用于超稠油油藏的复配水溶性降黏剂体系,具体配方为0.2%阴-非离子型水溶性降黏剂MR-2+0.35%非离子型水溶性降黏剂MR-4,并评价了其耐温性能和抗盐性能.结果表明:该复配降黏剂体系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能,降黏剂体系经过160℃老化24 h后,对目标区块超稠油的降黏率仍可以达到99.5%;此外,该复配降黏剂体系还具有良好的抗盐性能,单独使用10%氯化钠盐水、0.3%氯化钙盐水或者0.2%氯化镁盐水配制降黏剂溶液时,都能使目标区块超稠油的降黏率达到99.5%以上,说明该复配降黏剂体系能够满足高温、高矿化度环境下超稠油油藏降黏开发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温度、油水比和乳化降粘剂R-1,R-2的用量对河南G7412井超稠油HN降粘效果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R-1和R-2对超稠油HN的降粘效果,两种降粘剂的最佳使用条件为:温度在70℃,用量为0.9%,油水比为4∶6,R-1的降粘率可以达到99.88%;温度在90℃,用量为0.9%,油水比为7∶3,R-2的降粘率可以达到98.92%。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超稠油HN加入R-1后降粘效果明显是由于减少杂环或胺基形成氢键的数量,从而降低了胶质与沥青质之间的缔合度。  相似文献   

6.
王俊伟 《当代化工》2013,(5):676-680
超稠油中低周期油井原油粘度高、采出程度差、回采水率低、严重影响油井开发效果。传统方法在注汽前向井内注入磺酸盐助排剂,改善吞吐效果,现场应用取得一定效果。但磺酸盐助排剂体系表面活性偏低,洗油性能、原油降粘率、润湿性改变性能有限,并且其抗盐及抗硬水能力不强,应用于低周期油井效果不十分理想。因此研究开发新型原油分散降粘助排采油技术,改善中低周期超稠油油井的吞吐效果。本文介绍了新型原油分散降粘助排剂的原理及配方设计,通过室内试验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相关评价。通过现场应用证明该新型原油分散降粘助排剂能有效改善中低周期超稠油油井的吞吐效果。  相似文献   

7.
CO2与胜利稠油相互作用微观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氧化碳在胜利油田稠油油藏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主要利用PVT装置、萃取装置、特制高温高压反应釜等实验设备,从CO2在原油中的溶解性能、CO2对原油极性与组分变化的影响等方面入手,研究了CO2与原油作用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CO2分子没有和特超稠油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主要是通过溶解稀释降粘、萃取降低沥青胶质胶束尺寸以及气泡降粘作用等物理化学作用影响特超稠油的胶体体系性质。  相似文献   

8.
稠油因其密度大、粘度高、流动性差而不能用常规方法开采。稠油开采的关键是降粘、降摩阻、改善流变性目。目前常用的稠油(包括特稠油和超稠油)降粘方法有:掺稀降粘、加热降粘、改质降粘及乳化降粘。掺稀降粘受到稀油来源的限制;加热降粘能耗大;改质降粘存在催化剂筛选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嘏稠油粘度高难以开采的问题,文章俐:究r表面活性剂和催化荆复合用于稠油蒸汽开采的复合降粘体系。以新疆稠油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含水牢进行了测定,在油水比为7:3的情况下,控温,探究加碱量与粘度的关系,确定了稠油的最适加碱量。利用HLB值法确定出了新疆稠油乳化的最佳HLB值为12.98,通过与多种未知HLB值的表面活性剂之间按不同比例的复配实验,分别确定出了表面活性剂OP-10、TX-10、FJC的HLB值分别为15.15、13.94、12.05。根据其形成乳状液的最佳HLB值,得到了该稠油的乳化降粘体系的两种配方,再进行耐高温实验,最终确定了乳化配方体系为30%OP-10+70%FJC,降粘体系在水相中的最佳加量为0.8%。降粘率达到95.56%。  相似文献   

10.
新型高效稠油/超稠油水基降粘剂研制思路及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国内外稠油/超稠油化学降粘所存在的乳化降粘与破乳脱水之间的矛盾问题,提出了研制和开发新型高效水基降粘剂的思路及方法。研制方法主要分作三大步骤:①油样特征参数(HLB值和PIT值)测定;②降粘剂基本配方研制(主剂分子结构设计及合成、辅剂型号确定及主剂与辅剂配比优化实验);③降粘剂优化配方确定(室内综合性能评价实验、管道动态流动模拟实验)。其中,第一步是基础,第二步是关键,第三步是补充。三大步骤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
超稠油油藏原油具有粘度极大,流体不流动的特点,如何降低原油粘度是油田高效开发超稠油油藏的关键出发点。以辽河油田杜84区块为研究目标,分析非烃气体CO_2和N_2对原油粘度的影响效果。通过实验证明:对于超稠油,CO_2和N_2均有降低稠油粘度的特性,N_2的降粘率仅为6%~13%,而CO_2的降粘幅度可达15.8%~25%,相比于N_2,CO_2更易于溶解于原油中,CO_2的降粘效果更加显著;随着温度的增大,N_2和CO_2的降粘作用越来越小。低温条件下,N_2和CO_2降粘幅度较大,而高温条件下,温度成为降粘效果的主控因素;着重考虑降粘效果,对于注入非烃气体提高超稠油采收率,注入CO_2更能提高超稠油油藏的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辽河油田超稠油开采过程中的难降黏问题,根据乳化降黏机理,在表面活性剂单剂及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二元复配降黏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探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非离子型OP-10、吐温-80三元复配体系对稠油降黏率、乳化率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三元复配体系对稠油的降黏及乳化效果,比二元复配体系的降黏及乳化效果差。因此,在采油生产中,通过增加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以提高稠油降黏效果的方法并不合适,应根据稠油类型和表面活性剂降黏的实验数据,正确选择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  相似文献   

13.
稠油降粘的方法的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包括特稠油和超稠油)降粘方法,稠油降粘有许多方法包括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物理方法包括掺稀释剂(凝析油、轻质油、柴油等)降粘工艺、热力法(蒸汽驱、热水驱和火烧油层)和加热降粘。比较先进的技术稠油冷采技术、高速脉冲注蒸汽吞吐技术(HRIP)、热声采油技术、低频振动采油技术;还介绍一些化学方法包括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技术和水溶性乳化降粘技术;还对各种方法比较,得出各种结论。  相似文献   

14.
针对辽河油田超稠油开采过程中的降黏难问题,本研究根据乳化降黏机理,在实验室评价了表面活性剂单剂及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二元复配对稠油乳化效果及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元复配表面活性剂对稠油的降黏效果,优于表面活性剂单剂的降黏效果,且当油水比为6∶4、SDS+OP-10水溶液浓度为0.5%、乳化温度为50℃时,二元复配乳化剂降黏率达到91.06%,乳化率达到100%,符合现场应用的需求,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胜利油田超稠油蒸汽吞吐热力采油技术存在热利用率低、采收率低的问题,采用了注蒸汽层内化学辅助裂解降粘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较高的超稠油降粘率,粘度反弹不明显,降低了稠油开采难度。在胜利孤东油田2口超稠油井进行了注蒸汽层内化学辅助裂解降粘工艺先导性试验,结果表明注蒸汽层内化学辅助裂解降粘技术可以取代电传统的蒸汽吞吐热力采油技术维持正常生产。试验油井降粘率达80%以上,单井日产油增产60%以上,降粘增油效果明显;同时油井载荷明显下降,耗电明显降低,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针对罗家深层特稠油研制高效降粘体系GXJN.实验室内GXJN用量1.5‰可将特超稠油粘度降低至300mPa·s以下.罗家区块罗904井采用GXJN体系冷采吞吐,日液、日油均大幅提高,含水明显下降,效果远好于上周期热采吞吐.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中原油田在内蒙探区发现了一定规模的稠油油藏三级地质储量达7000多万t,按照稠油分类标准,分为普通稠油和超稠油两种类型.普通稠油区块有毛1块、毛8块等,主要位于查干凹陷乌力吉鼻状构造带;超稠油区块有锡14块、达9块等,主要位于白音查干凹陷南坡超覆带和北坡古尔构造.为加快内蒙探区稠油开发,实现储量有效动用,本文以内蒙探区毛8块、毛1块、锡14块等为目标,通过开展乳化降粘化学剂室内实验筛选、评价研究,研制适合稠油低温化学降粘驱油降粘剂及复配体系.  相似文献   

18.
室内针对石油磺酸盐弱碱三元体系与石油磺酸盐/生物表面活性剂复配弱碱三元体系相进行了粘度、界面活性、抗盐、抗硬水、抗剪切、乳化等性能的评价,通过浓粘曲线确定了两个体系配方分别为:0.3%S石+1.2%Na2CO3+2000mg/LP和0.4%S(1:1)+1.2%Na2CO3+2000mg/LP,驱油实验结果表明:两体系化学驱采收率均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稠油具有密度大、粘度高、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等特点,在采出和集输过程中粘滞阻力较大,常规集输困难。稠油集输方法包括:掺稀法、加热法、化学法及掺水法等。本文主要针对掺稀降粘法、化学降粘法开展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方法的降粘效果,其中,掺稀降粘效果受稀油的粘度和掺稀比例影响较大,稀油粘度越低,掺稀比例越大,混合后粘度越低;通过筛选实验,有三种乳化活性剂具有较好的乳化降粘效果,降粘率达99%以上,其中OA-6的乳液稳定性更适合于稠油集输。  相似文献   

20.
稠油低温乳化降粘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庆黑帝庙稠油埋藏浅,油层温度低(15℃)的特点,以乳化稳定性和降粘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剂筛选,二元复配筛选、正交试验等工作,筛选出适于大庆黑帝庙稠油的乳化降粘剂配方:表面活性剂组合物0.5% NaOH0.3%,水相为配制水(总盐度4456mg/L),该配方降粘率可达92%以上,且其形成的稠油乳状液易破乳脱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