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轻工业部香料工业科学研究所为建所三十周年举行庆贺活动,参加庆祝会的有轻工业部科学研究院、轻工业部日化局,上海市科委、市轻工业局、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上海市土产出口公司、华东师大、上海科大、新闻单位以及各兄弟院、校、所、工厂等代表;所的离退休领导、职工及已离所的在沪老同志也回所共庆佳节。会议由黄致喜  相似文献   

2.
3.
流态化工程研究的前沿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涌  刘淑娟 《化学工程》1992,20(5):56-61
流态化工程在当前和今后的技术进步中已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介绍了流态化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快速流态化与传统流态化的区别。讨论了气液固三相流态化行为。提出了流态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非线性系统中的混沌理论及其在流化领域的应用及进展。与其它方法比较 ,说明混沌理论在化工设计、放大、控制方面将是一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正姹紫嫣红、草长莺飞,在这初夏美好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成立六十周年的特殊日子!回忆过去,风雨砥砺,有艰辛,更有自豪!展望未来启程筑梦,共创新的辉煌!2018年5月18日公司全体员工在宜兴丁山国际大酒店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的六十岁生日,衷心祝愿明天更美好!  相似文献   

6.
在溶盐塔内利用流态化溶盐工艺配制出理想的饱和盐水,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制得了不含浮盐的饱和盐水,并利用流态化模型对溶盐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7.
流态化过程模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欧拉-欧拉模型和欧拉-拉格朗日模型流态化过程的CFD数值模拟,并对流态化模型做了简单评价。同时介绍了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对自由流化床、沉浸管流化床进行的数值模拟及应用实例。并且依据模拟结果对流化床内部结构进行了改进,增强了流化床内的传质及传热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一种新型的流-固相处理技术──磁场流态化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着重介绍了磁场流态化的发展历史,磁场对流态化行为的影响,磁稳床的传质及传热特性,磁场流态化技术的理论研究;在应用研究方面重点介绍了其在粉体输送、稀有矿物分离、废气除尘和强化化学反应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液固流态化换热器结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叶施二  俞天兰 《化工机械》1998,25(1):31-32,22
在液固流态化换热器的结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较合理的能可靠地循环流化的结构,并给出了两个成功的工业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回眸与展望流态化科学与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态化作为一门具有科学内涵的学科始于20世纪40年代,但对于尚没有流态化命题下应用流态化技术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如淘米和扬谷,早已存在。此类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于16世纪。近代流态化理论以郭慕孙提出的广义流态化理论和无气泡气固接触理论以及Davidson提出的气泡理论为代表,而近代流态化技术的工业应用则以煤的气化和石油的催化裂化为代表。当前流态化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流化床内由不同尺度的颗粒、液滴、气泡、聚团的时空不均匀分布所形成的不均匀结构的预测与优化调控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不均匀结构与传递和反应的关系理论的研究以及流态化床的计算机模拟与放大研究。当前流态化技术的工业应用范围已涵盖化工、冶金、能源、材料、环境等领域。在我国,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流态化技术应用尤为活跃。采用由流化床局部构效关系模型与两流体模型相结合的计算机模拟方法是解决流态化反应器过程优化调控和设备放大问题的有效途径。该方法面临许多挑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目前中国工业正处于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转型期。在许多工业流程中,用高效节能的流态化床反应器替代低效高能耗的回转窑、固定床、移动床反应器正逢其时。  相似文献   

11.
高温气——固相流态化是为了将流态化技术应用于水泥熟料煅烧工艺而提出。通过对传统流态化技术和水泥熟料煅烧工艺特点的分析,说明高温气—固相流态化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发生高温气—固相流态化的颗粒粒径为4~8mm,属于大颗粒聚式流态化。  相似文献   

12.
王荘  吕潇  邵媛媛  祝京旭 《化工学报》2021,72(12):5904-5927
自1921年至今,流态化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迎来了其辉煌的百年。前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在大力推广其工业应用的同时,科学家们做了许多基础理论研究,为流态化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流态化的早期理论研究,先是以“美国派”的Lewis、Elgin等学者为代表的,以单颗粒流动为主线的“概括式”研究方式,然后是以“英国派”的Toomey、Rowe、Davidson等学者为代表的,以气固分相为特征开发出气固流化系统理论的“区域式”研究方式。另外,Wilhelm和Kwauk提出了散式与聚式流态化分类,Ergun和Richardson-Zaki提出了最小流态化速度及床层压降和床层膨胀的流态化基本方程。这些早期流态化理论的发展不仅促发了流态化后半个世纪的多样性应用,而且对启迪后续的研究方向,强化多相流反应过程,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对实现节能减排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煤炭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干法重介流态化分选是煤炭分选加工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动我国煤炭资源的高效洁净利用。流态化分选密度的稳定调控是实现高效分选的必要条件,调控的核心是如何削弱气泡扰动作用,关键是理解流态化分选过程中介尺度结构的演变及调控机制。从介尺度视角分析了气固流态化干法分选调控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梳理了单元干法分选设备以及系统放大过程中介尺度结构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介尺度结构的演变规律,提出了介尺度结构的精准调控策略,对干法流态化的工业推广应用及煤炭的分选提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YHG-101C型直插式微机化氧量自动分析仪在20kt/a锌精矿制酸系统中的应用。该分析仪具有测量可靠,使用寿命长、自诊断功能及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在生产中可起到稳定炉温、控制焙砂质量和稳定生产工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功能纤维回收贵金属的三相流态化过程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三相流态化强化功能纤维回收贵金属过程的机制,并就涉及该过程就大、设计的流体动力学行为、混合特性及传质、传热规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日月不淹,舂华秋实。2020年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迎来建所40周年华诞。谨此,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生漆所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海内外生漆同行及全所职工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40年来生漆所秉持“魂宝国漆传承文化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的文化精神。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为探索漆树标本采集,漆树优良品种选育与栽培,生漆化学成分及其改性研究,生漆检测标准化,弘扬国漆传统文化及髹漆工艺等方面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7.
生物膜颗粒流态化与有机质降解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膜颗粒的流态化行为与有机质降解行为对提升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探讨了好氧三相流化床反应器的颗粒流型、颗粒混合、颗粒团聚、生物膜颗粒化、生物膜颗粒对有机质的吸附氧化以及生物膜颗粒的传质-反应等行为特征,提出了通过合理选用载体、合理设置反应器内构件以及采用细胞固定化技术等强化生物膜颗粒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陈卫  任瑛 《化工学报》2019,70(1):1-9
通常单组分多相系统随着温度的变化会呈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的结构和性质,而固体颗粒和流体组成的多相系统在循环流化床中随着气体流速的升高也会经历鼓泡、湍动和快速流化三种结构。两类体系虽然呈现不同的结构和性质,但是用介科学的概念对体系状态、区域过渡参数、驱动系统状态演变的能力、体系的控制机制等进行类比和分析,其物理根源却大同小异,均为复杂系统中不同控制机制在竞争中协调的必然结果。在对比了流态化与物质的相变两类体系之后,提出了基于能量最小多尺度模型(EMMS)的思想来构建相变理论的主张,从而期望能够充分理解物质的相变这一非平衡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钒、钛是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90%以上赋存于钒钛磁铁矿中. 我国钒钛磁铁矿资源储量丰富,但在当前高炉?转炉工业流程中,受高炉冶炼条件限制,钒钛磁铁精矿中的钛元素未能得到回收利用. 面对钒钛磁铁精矿铁钒钛资源全面提取利用难题和资源环保集约综合利用的迫切需求,直接还原?电炉熔分两步法流程受到广泛关注,其中流化床法因直接采用粉矿入炉、工序流程短、低温综合反应效率高,在直接还原工序中优势突出. 本工作阐述并对比了钒钛磁铁精矿流化床直接还原工艺,分析了钒钛磁铁精矿难还原的原因,重点介绍了流态化预氧化强化还原方法,同时归纳流化床直接还原过程中影响粘结失流的主要因素,总结了5种抑制铁矿粉粘结失流的直接方法,并提出了添加MgO惰性添加剂、碳包覆及改进床型结构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并流下行快速流态化气-固两相流动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直径为φ140mm,高为5.8m 的冷模实验装置内,采用四种颗粒,在气速为1.3~10m/s,颗粒循环速率为30~180kg/m~2·s 的操作范围内,测定了气-固并流顺重力场流动系统压力梯度的轴向分布,并且建立了描述该过程的一维两相数学模型。模型对该过程的予测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