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神华集团2010年底建成了我国第一套全流程咸水层CCS示范项目,封存CO2的能力达到了10×104t/a,该项目的注入地点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南约45km处,注入点位于伊盟隆起和陕北斜坡分界地带。注入点地层包括太古界至奥陶系,石炭系至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缺失志留系和泥盆系。以地震解释的层面数据为基础,以钻井的分层数据作为约束条件,建立注入区的构造模型。建立了注入区网格模型,其中I方向网格数130个,J方向网格数97个,K方向网格数47个,总网格数为592670万个。应用地震解释的孔隙度、渗透率资料,以确定性建模的方法,建立了注入区的孔隙度、渗透率模型。应用中神注1井的测井资料,采用加权函数法对注入区孔隙度、渗透率模型进行校正,建立了新的孔隙度、渗透率模型,模型与实际情况更相符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河南省白垩系轮藻化石特征的研究,按生物学和地层学原理划分了4个轮藻化石生物带,涵盖了白垩系9个阶。其中洛伊地区早白垩世轮藻组合的发现在河南省覆盖区尚属首次,填补了豫西地区下白垩统微体生物化石格架的一项空白,为省内白垩系地层的划分对比以及盆地沉积演化史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英买力气田白垩系储层地质特征,综合利用岩心分析、测井、录井等技术方法,明确了白垩系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储层物性以及储层非均质特征。研究表明,白垩系储层以Ⅰ类储层为主,占储层类型的59.6%,其次为Ⅱ类和Ⅲ类储层,分别占储层类型的16.3%和12.3%,为厚层块状中孔、中渗、大喉道、弱非均质储层。其中水下分流间湾成因的泥岩类夹层较为发育。  相似文献   

4.
乌什凹陷白垩系舒善河组地层岩性差异较大,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变化快,导致了地层对比困难,物源方向及沉积相展布特征不明确。本次研究首次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到该区白垩系舒善河组物源及沉积相特征研究中,充分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在白垩系舒善河组内识别出1个层序界面,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4个体系域,建立了该区白垩系舒善河组单井和连井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物源主要来自于南部温宿凸起和工区西部,局部断层形成的低隆为次级物源区;厘定了沉积环境和砂体展布主要受古地形、古物源和古水深的影响,发育有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浅水湖泊3大类沉积相类型,形成了包括S1地区、S2地区、S3地区在内的3套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古气候分析、岩性分析、砂体形态分析和砂体构型研究等,认为白垩系呼图壁河组为干旱气候条件下的砂质辫状河沉积。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以及油气成藏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出了该区白垩系油气藏分布的特征和规律:一是位于有利的沉积相带,沉积相带控制着砂体发育位置和储层发育特征;二是位于断裂带附近,要有断裂沟通油源,孤立砂体不成藏;三是位于构造高部位或背斜之上。满足这几个条件的地方是对白垩系进行油气藏勘探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6.
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原理与方法,综合岩心、钻井以及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塔西南地区白垩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划分出2个二级层序和3个三级层序,建立了塔西南地区白垩系层序地层格架。在研究区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有障壁滨岸和开阔台地4种沉积相。以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展布特征,揭示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上,油气资源丰富,但目前的研究中尚缺乏明确的沉积相划分。本文对白垩系底部开展沉积相研究,明确了哈山白垩系地层及砂体平面展布规律。对哈拉阿拉特山地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天山南地区E8井区位于天山南地区库车东三维和轮台三维交界处,周围已发现雅克拉、大涝坝、轮台等多个油气田(藏),成藏条件有利。但本区地震分辨率低,圈闭描述困难,圈闭落实及储层预测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白垩系-古近系为主要目的层,运用解释性处理技术提高白垩系、古近系内幕储层及断裂的成像精度,在此基础上开展白垩系、古近系地震反演等储层预测技术攻关,进一步落实和评价岩性地层等各类圈闭,优选钻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根据破火山口的理论和破火山口构造的演化,再和地震相-岩相的解释相结合,详细描述了白垩系油藏受到了破火山口的影响。地质学家经过反复的研究得出,在海西运动晚期皮山的大型复式破火山口构造就已经逐步成形,白垩系储集层的发育情况及分布范围被皮山破火山口所控制。  相似文献   

10.
方正断陷下第三系——白垩系烃源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录井、地化等资料,在对方正断陷暗色泥岩的地化指标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方正断陷下第三系-白垩系烃源岩特征,结果表明,宝泉岭组一段以及以下地层(包括白垩系)的暗色泥岩(滨浅湖-半深湖)为本区的有效烃源岩。  相似文献   

11.
济源凹陷位于华北盆地西南端,为一中、新生代叠合盆地。由于对中生代晚白垩系以及早第三纪原始地层的沉积厚度认识不到,影响凹陷油气成藏、资源潜力以及勘探目标评价和选择。通过研究表明:①济源凹陷早第三纪末期存在一期明显的剥蚀作用,剥蚀厚度具有由西南到北东方向逐渐变小的变化特征;②现今凹陷内白垩系"残留"地层的原始厚度与西承留剖面原始沉积厚度基本一致,表明现今凹陷内白垩系"残留"地层基本上为原始地层厚度,晚白垩纪时期济源凹陷不存在一期大规模的抬升剥蚀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厄瓜多尔S区块位于Oriente前陆盆地的靠近盆地中心的东部斜坡带上,区块内主要油气圈闭是与断层伴生的小规模背斜和断背斜。区块内发育三套白垩系优质砂岩储层:Napo组T段砂岩、U段砂岩、M1段砂岩。另外还发育白垩系Hollin组、Basal Tena组砂岩作为次要储层。区块内Napo组富含有机质的灰岩和页岩提供了优质的烃源岩,两条主要断层提供了油气运移的通道。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米桑油田群是以白垩系和第三系碳酸盐岩油藏为主的大型油田,主要开发对象包括第三系的Asmari油藏和白垩系Mishrif油藏。本文针对灰岩储层的地质特点,在"封得浅、堵得住,解得开"的技术思路下自主研发了一种酸溶率超过90%的酸溶性堵漏剂-RF-FRACKSEAL,该材料在实验室经过多次评价成功后,应用到了米桑油田AG-12井的修井作业中并且取得了优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春光油田白垩系油层埋藏深、原油黏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和注汽温度高等特点,研制出不同类型的稠油降黏剂,经抗盐和耐温试验评价,优选出CGS-15和CGS-63两个降黏剂单剂,筛选出适合白垩系稠油的渗透剂,找出最佳复配比例和最佳使用浓度。驱替试验表明,与单纯蒸汽驱相比,采用降黏剂和蒸汽复合驱的驱替效率提高了22.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CO_2混相驱的注入方式、注入量、注入速度、注气周期、气水比等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最佳方式为C2气水交替驱,气水比1:1,注入周期为30天,CO2注入量为6 t/d,注入3年,预测可提高原油采收率17.72%。经济评价结果显示,方案实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酒西坳陷是酒泉盆地目前主要的油气储量分布区,属于成熟盆地精细勘探领域。已发现老君庙、鸭儿峡、石油沟、白杨河、单北、青西六个油田,总体上勘探开发程度较高。酒西坳陷内存在白垩系、志留系及第三系三大勘探层系;青西、石大、花海凹陷白垩系构造岩性勘探领域、老君庙背斜带潜山勘探领域、第三系勘探精细领域五大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南缘露头剖面和探井数据进行系统采样,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三个方面对白垩系烃源岩进行系统的分析。结合准噶尔盆地西南缘的区域地质特征,对该区白垩系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准噶尔盆地西南缘白垩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不高,但非均质性强,大部分地区发育较差的烃源岩,部分地区发育好的烃源岩。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2型和III型,不同层段烃源岩样品的Ro分布在0. 52~0. 87,平均值为0. 73,处于低熟至成熟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8.
在岩心、钻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雅克拉断凸东段前中生界侵蚀顶部沉积的一套砂砾岩为近源扇三角洲沉积,并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白垩系卡普沙良群进行了层序划分,结果显示,白垩系舒善河组沉积早中期,雅克拉断凸东部为物源区之一,这一套砂砾岩为前中生界侵蚀面上"填平补齐"沉积,具有"穿时性",并推测油气藏可能是受古隆起控制的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哈萨克斯坦NB油田白垩系油藏为高孔高渗中厚互层的边水油藏,油层纵向发育层数多,单层厚度薄,油水界面复杂,给注采井网设计带来难度。通过沉积微相研究、储层特征研究及油水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认为沉积相带是白垩系油水分布的主控因素,建议注采井网井距设计、射孔井段规划和注采参数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沉积相带及砂体厚度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为优化注采井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杏A聚合物驱工业化区块,于2009年10月陆续投产、投注,2010年11月正式注入聚合物溶液。跟踪杏A块连续注入剖面变化,对比注聚后73口同井连续剖面,发现其中有31口注入井剖面发生不同程度的返转,剖面发生返转后整体动用程度下降了5.8个百分点,注入井发生剖面返转后,注入井整体剖面动用状况呈现变差趋势,注入井发育沉积单元数量和单层发育厚度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注聚后剖面变化趋势。因此,有必要研究引起注入剖面返转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返转类型对注入剖面是起到改善还是变差的作用,通过相应措施调整,来进一步改善注入剖面,提高聚驱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