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致密油藏低孔低渗的特点,笔者通过核磁共振测试的方法开展了致密水湿砂岩的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的致密岩心自发渗吸驱油机理及其对不同孔隙中油相的动用程度。实验证明,小孔隙吸水大孔隙排油是致密水湿砂岩渗吸驱油的主要机理,渗吸对小孔隙中原油的动用程度远高于其他孔隙,达到了70%以上,渗吸采油可以成为致密油藏开发的一种有效开采方式。研究也发现,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相比表面活性剂,在促进油滴活化,提高洗油效率等方面效果更明显,提高了渗吸效率,乳化作用可能在渗吸采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17,(4):625-628
以氯乙酸、二甲胺和氯乙醇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两性离子型分子膜驱油剂。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对分子膜驱油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分子膜驱油剂的渗吸驱油机理,并利用核磁岩心技术测试了驱油剂的渗吸驱油效率。结果表明,合成的分子膜驱油分子结构表征与设计的两性离子分子式一致;渗吸实验表明,分子膜驱油剂更有利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低渗透油藏渗吸速率、渗吸效率更高;渗吸机理研究表明随着分子膜驱油剂的加入,润湿指数提高,岩心表面向亲水性转变。核磁共振岩心测试表明,驱油剂在低渗透油藏驱油效率14.5%。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22,(4):625-628
以氯乙酸、二甲胺和氯乙醇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两性离子型分子膜驱油剂。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对分子膜驱油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分子膜驱油剂的渗吸驱油机理,并利用核磁岩心技术测试了驱油剂的渗吸驱油效率。结果表明,合成的分子膜驱油分子结构表征与设计的两性离子分子式一致;渗吸实验表明,分子膜驱油剂更有利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低渗透油藏渗吸速率、渗吸效率更高;渗吸机理研究表明随着分子膜驱油剂的加入,润湿指数提高,岩心表面向亲水性转变。核磁共振岩心测试表明,驱油剂在低渗透油藏驱油效率14.5%。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一低渗透M区块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乳化能力的测试,并在室内通过物理模拟实验,主要是针对M区岩心基本特征,研制模拟岩心进行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和渗吸实验。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溶液可以提高低渗岩心的微观驱油效率,且渗透率越低其提高的程度越大,渗吸实验结果说明了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渗吸对于注入水的渗吸是有提高的作用,其主要机理是降低了油滴的流动阻力。并通过M区柳90-38和96-32井组注表面活性剂矿场试验,进一步说明了表面活性剂溶液对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由于裂缝性油藏储集空间物理性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渗吸效果控制着低渗透裂缝性水驱开发动态与开发效果。本文在分析油藏渗吸驱油机理基础上,对影响油藏渗吸驱油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为制定裂缝性油藏合理的渗吸注水开发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石油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渗吸采油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渗吸驱油用的纳米表活剂在致密储层表面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其吸附改性效果的主控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通过渗吸驱油实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其吸附改性后驱油效率的影响规律,最终确定影响纳米表活剂吸附改性效果的主控因素,为提高致密油藏开发效果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纳米表活剂吸附性能的因素包括化学剂种类、原油类型、温度等因素,温度及化学剂种类是影响渗吸驱油效果的主要因素,温度增大25℃,渗吸驱油效率增加幅度达到4%;相同实验条件下,化学剂A比B的渗吸驱油效率高8%,化学剂C比B的渗吸驱油效率高10%。  相似文献   

7.
在裂缝性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毛管自吸作用使润湿相进入喉道将原油从多孔基质岩块驱至裂缝,在油田开发中,采用脉冲注水方式和合理的开发参数能够有效的利用渗吸作用来改善该类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有助于提高石油的采收率。本文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研究,分析碳酸盐岩岩芯自然渗吸规律和脉冲注水对注水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合理的注水参数。川中碳酸盐岩油藏基岩物性差,自然渗吸驱油效率低;脉冲注水比自然渗吸可提高驱油效率0.608~8.916个百分点,提高幅度与脉冲注水压力、注水周期和脉冲次数有关。研究成果对该类油藏合理注水开发方式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表面活性剂WLW对特低渗油藏的适用性,研究了WLW的渗吸特性、乳化性能和界面张力及其在特低渗油藏物理模拟岩心驱油实验和现场中的应用。室内实验结果表明,WLW对注入水的渗吸效率有促进作用;注入质量分数0.2%的WLW溶液,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驱油效率5%左右;WLW在特低渗岩心中提高驱油效率的幅度明显高于中低渗岩心。2011—2013年在长庆靖安油田A1和A2井组开展注WLW现场试验,累计增油4 781 t,WLW对于特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裂缝和基质中流体渗吸作用是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开发的重要机理之一。在渤海B油田油藏条件下,评价了5种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渗吸效果,考察了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对渗吸采收率的影响,讨论了渗吸过程中的渗吸速度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型表面活性剂AN-18具有最好的渗吸采油效果,其最佳使用质量浓度为2 000 mg·L~(-1)。通过测定表面活性剂在不同质量浓度下的油水界面张力和接触角,计算渗吸动力和黏附功,探讨了AN-18具有高效渗吸性能的原因。结果表明,AN-18体系具有较大的毛管力、较好的剥离油滴能力、较小的油滴运移阻力,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其渗吸采油效果最好。通过渗吸过程中岩心的CT扫描实验进一步证实,AN-18可以侵入岩心内部,促使油相的运移和排出,达到最好的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压裂液矿化度对其在致密储层中自发渗吸现象的影响,以某区块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压裂液的矿化度对渗吸的影响与岩样本身有关。碳酸盐-粘土矿物比值会对矿化度的影响产生作用。研究结果对致密储层渗吸机理及压后渗吸效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砂岩油藏具有孔隙度小、孔隙压力较低、储层渗透率低等特点。为了有效地开发低渗透砂岩油藏,提高低渗透砂岩油藏采收率,通过动态渗吸实验研究了渗透率、润湿性、岩心长度、温度等因素对渗吸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心渗透率越低,渗吸采收率越大;岩心越亲水,动态渗吸采收率越高;岩心长度越短,渗吸采收率越高;温度升高,渗吸采收率增大。  相似文献   

12.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开发与探索,我国目前对致密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致密油的定义、基本特征及参数标准已经有了初步的共识。通过对致密油的认识现状、开发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现阶段致密油开发过程中,基质孔隙中原油动用程度极低。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通过渗吸进行致密油开发的思路,并对渗吸开发致密油的可行性和促进致密岩心渗吸的表面活性剂优选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表面活性剂提高渗吸采出程度的主要机制是提高驱油动力和改善油滴在喉道处的运移,因此具有润湿性能和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可能成为致密油渗吸开发过程中的首选。  相似文献   

13.
杨富祥  何振楠  蔡明钰 《当代化工》2018,(4):768-770,775
低渗透储层由于其渗透低、储层物性差,给油田开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为了研究低渗透储层岩心的水驱规律,选取了该储层的岩心进行室内驱替实验研究,分析了注入PV数和采收率、含水率、注入端压力的关系。实验研究表明,低渗透储层岩心在进行驱替实验驱替速度与中高渗储层岩心有所差异,速度不宜大;水驱油驱替实验时有启动压力,启动压力随岩心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无水采油周期相对较短,含水率随注入PV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加;采收率随注入PV数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渗透率不同的岩心注入相同PV数,渗透率高的岩心最终采收率高。  相似文献   

14.
张雪  孙洁 《当代化工》2018,(2):302-304
在裂缝性致密储层中,水驱效率往往由水自发吸入含原油基质块控制。当基质是原油润湿或中性润湿时,原油很难通过自发渗吸采出。研究目的是确定可以添加到注入水并提高深吸效率的表活剂组合。通过评价几种表活剂在储层温度和矿化度下的水稳定性并在富含粘土的砂岩上测量接触角,对储层岩心进行渗吸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一定浓度的表活剂溶液可实现矿物板的润湿反转。之后通过在致密油湿或中性润湿砂岩岩心上进行的自发吸入试验获得较润湿反转前68%的渗吸增量。同时数值模拟的研究也证实随着润湿性的变化,原油回收率也发生明显改变,且与断裂密度和原油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针对花土沟油田低渗高盐的储层特征,制备了一种改性纳米SiO2表面活性剂,对其耐盐性、界面张力、润湿性与静态吸附作用进行评价,并对研究区不同物性的低渗岩心进行了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当纳米SiO2质量分数达到0.1%时,纳米SiO2表面活性剂在17×104 mg/L的矿化度下具有良好的耐盐稳定性及分散能力、低界面张力、较好的润湿性反转能力和低静态吸附性。岩心驱替实验表明,纳米SiO2表面活性剂具有增油降压的效果,且岩心物性越低,增油降压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油品酸碱度、岩心黏土含量以及黏土矿物组成对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并在水驱测试的不同阶段进行了pH值、界面张力以及润湿性测试,结合多因素分析了低矿化度水驱的作用机理.结果 表明,黏土矿物是该方法提高采收率的必要条件,酸性原油条件更适合采用该方法,蒙脱石占优的岩心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效果最好;低矿化度水驱提...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油品酸碱度、岩心黏土含量以及黏土矿物组成对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并在水驱测试的不同阶段进行了pH值、界面张力以及润湿性测试,结合多因素分析了低矿化度水驱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黏土矿物是该方法提高采收率的必要条件,酸性原油条件更适合采用该方法,蒙脱石占优的岩心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效果最好;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主要为,产出水的pH值增大,油水界面张力降低,润湿角减小;综合来看,在离子交换以及颗粒溶解运移的作用下,低矿化度水驱能够提高驱替过程中的洗油效率,进而提高区块整体的动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储层水驱开发过程,岩石特性、孔隙度、孔隙结构特征、渗透率、水驱速率、驱替压力、油水粘度比、裂缝角度、储层温度、润湿性、束缚水饱和度等因素均影响水驱效果。本文通过室内实验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水驱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岩石特性与水驱效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储层渗透率、孔隙度的下降,水驱效率迅速地下降。并且,具有裂缝特征的岩心驱油效率明显高于未具有裂缝特征岩心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港港东油藏条件,对新型低张力泡沫驱油体系(芥酸酰胺丙基甜菜碱EAB40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LS的复配体系)的耐温性能、耐矿化度性能、抗二价离子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低张力泡沫驱油体系的耐温性能达到80℃,耐矿化度性能达到60 000 mg/L,抗二价离子性能达到220 mg/L。岩心对比驱油实验表明,低张力泡沫驱油体系0. 3%EAB40+0. 2%SLS能够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0. 8%,明显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驱(0. 5%芥酸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EHSB40)或单一泡沫驱(0. 5%α-烯烃磺酸盐AOS)。  相似文献   

20.
南海东部礁灰岩油田具有储量开采程度低、裂缝发育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优化开发方式是提高开采效果的有效途径。以南海东部裂缝性中高渗礁灰岩L油田为例,选取目的层段的4块全直径密闭岩心,拼接成直径10 cm,长度30 cm的长岩心组,在实际油藏条件下,模拟顶部注气、底部注水、底部注水驱至残余油后转顶部注气和底部高含水转注气段塞驱等实验,深入分析影响不同驱替方式下开采效果变化原因。结果表明:①顶部注气0.78 HCPV时,注入气处于临界突破点,大量形成油、气互溶混相驱,凝析混相驱和重力稳定驱效果明显,驱油效率高达70.7%,注入气突破临界点后,入口压力下降,驱油效率趋于稳定;②底部注水量从0到0.37 HCPV,驱油效率增长较快,最高仅为43.3%,较顶部注气效果差;③底水驱油后,不论顶部注气或底部注气段塞驱,渗流优势通道中气水混合流动均易形成贾敏效应,波及范围变大,随着注气倍数增加,驱油效率可提高3.0%~6.4%。该研究成果可为裂缝性中高渗礁灰岩油藏合理高效开采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