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汪灏  戈新锐 《山东化工》2023,(20):215-218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化工工程设计行业的工作模式逐渐转变为三维协同设计,采用PDMS/E3D软件进行三维协同设计,多专业根据制定的工作流程,在PDMS/E3D软件之中进行三维建模,最后通过各项审查之后生成设计成果;三维协同设计可以有效地对项目进度、设计质量、成本等进行管控,对于部分专业的设计成果也可通过PDMS/E3D软件二次开发接口或自带的数据接口进行文件转换,使三维模型均体现在PDMS/E3D之中,达到数字化交付的初步要求。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基于CATIA二次开发技术的轮胎3D花纹辅助建模工具的方案。使用CAA+DLL的CATIA二次开发手段提出的智能化轮胎3D花纹建模方案由沟型花纹设计模块和沟间交汇连通模块组成。3D花纹建模工具使用自定义特征的设计方法,可以保证生成的花纹沟为独立的整体,极大地降低了文件的复杂性,并可大幅提高建模效率。  相似文献   

3.
正一、概述3D打印,是根据所设计的3D模型,通过3D打印设备逐层增加材料来制造三维产品的技术。这种逐层堆积成形技术又被称作增材制造。3D打印综合了数字建模技术、机电控制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等诸多领域的前沿技术,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虚拟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内涵、现状及关键环节。通过对化工设备的虚拟模式的构建,以喷射泵为例。对其数字化建模方法、数值仿真技术、虚拟设计和制造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详述了3D打印技术的发展历程,具体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技术分类及其优缺点,对3D技术在我国的专利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对3D打印技术在汽车工业、航天领域、医药行业和建筑行业的应用进行了梳理,并进一步展望了3D打印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互联网+3D打印,将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我国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迈进。  相似文献   

6.
罗小发 《塑料》2005,34(4):75-78
针对塑料产品开发中设计周期长、设计复杂和模具一次试验成功率低的现状,在模具CAD/CAM逆向工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塑料产品快速开发的方案,并对曲面重构、三维建模、产品再设计等关键技术作了初步研究。实例证明:在塑料产品开发中利用数字化逆向工程技术,可大大缩短塑料产品的开发周期,对快速响应市场产生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3D技术的热流道模具设计,主要介绍基于Pro/E的多型腔热流道模具设计流程.以手机后盖为例,通过对制件进行分析,初步确定模具总体方案.运用Pro/E模具型腔版块创建成型零件,在EMX5.0中加入模架及热流道系统等零件,并仿真开模过程.最后用Moldflow时设计进行分析并校核各参数设置.  相似文献   

8.
各种数字化、信息化的生产制造技术开始在陶瓷行业彰显优势,其中,3D打印技术便是走在发展前沿的技术之一,为陶瓷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探究3D打印技术在陶瓷文化传承中的实际应用,此次以3D打印技术为切入点,陶瓷为研究对象,先深入分析了3D打印技术的概念内涵,而后重点分析该技术在陶瓷文化传承中的应用体现。通过研究得出结论:3D打印技术的具体应用可体现在对陶瓷作品的设计开发、陶瓷的修复补缺、异型陶瓷制作等等,通过积极推广3D打印技术在陶瓷领域的应用,能为我国陶瓷文化的传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Pro/E 3D参数化设计软件能够形成与实际产品一致的装配结构,并能进行机构仿真及制作动画。通过纯滚动副的建模、装配连接,完成了纯滚动副模型的装配。阐述了完成要求的、符合机械原理的装配,充分理解Pro/E中各种装配约束的含义,放置约束的要求和连接的特点。详细说明了装配建模的步骤和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机构仿真和动画输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2月下旬,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亚洲3D打印、增材制造(TCT)展览会"上,来自23个国家的180多家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和设备企业,展出了最新的3D技术、材料及应用,展现了数字化制造的美好前景。展会期间,帝斯曼增材制造事业部亚太区销售经理胡品,在帝斯曼上海园区总部接受采访,介绍了帝斯曼3D打印、增材制造在中国市场的应用、技术发展,以及未来3D打印绿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3ds Max软件为平台,采用Peirce圆形理论模型,结合NURBS曲线建模方法,根据控制点坐标确定出机织物基本组织中的纱线轴线路径,通过对纱线截面"放样"、"复制"等操作,得到机织物平纹组织、1/3↗右斜纹组织的三维模型。以柔性聚乳酸耗材为打印材料,通过熔融层积成型(FDM)技术,在3D打印机中对建立的机织物基本组织模型进行立体打印,得到了立体打印的机织物组织。  相似文献   

12.
正3D显示技术能再现场景的三维信息,提供场景更为全面、翔实的信息,在3D电视、3D摄录设备、3D数字电影、医学、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3D显示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经引起了机械设备产业、标准化机构、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广泛关注。《3D打印技术与产品设计》一书由石敏与张志贤共同编著,于2017年7月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具体来讲,该书具有以下几点特色。一、构建3D数字化技术教学模式,注重优化3D产品外观设计数字化教学模式是在3D打印技术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首先,作者将3D打印技术引入教学中,根据企业产品开发的需求,本书积极地将3D打印技术引入设计教学和课程中,  相似文献   

13.
"以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运用3D技术与化学工程教学内容相融合,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实验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兴趣;进一步制定详细的"3D动画"制作实施路径和方案;最后对生活案例和工程案例的剖析,制作3D技术与工程案例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化工原理理论知识掌握,提升他们对生活常识分析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将工程制图、化工建模CAD与3D打印、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化工设备、化工机械基础等课程揉合在一起,通过组建教学团队、加强实践基地硬件和制度建设、修改教学计划、制作3D打印科技服务及教学平台网站、制作实验宣传栏和样品展示柜等措施,建立了基于3D打印等技术的化工建模实践基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驱动的新建校企联合实验室。  相似文献   

15.
李瑞锋  李客  周伟召 《粘接》2022,(7):98-105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根据计算机生成的数字化模型快速制造或修复零件的先进技术。该技术首先建立一个被分割成薄层的数字化三维模型,然后通过电脑控制打印喷头的运动轨迹,将材料逐层堆积,最终堆积成完整的零件。与传统的减材制造相比,该技术具有可个性化定制、节省材料、不需要模具、能制造复杂空腔结构的优点。随着该技术的发展,3D打印的成型工艺不断丰富,能够用于3D打印的材料也越来越多。根据激光金属3D打印工艺的不同,先后产生了多种打印技术,其中选择性激光烧结、选择性激光熔化、直接金属激光烧结和激光工程净成型等4种成型工艺最为典型。重点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4种激光金属3D打印技术的工艺原理和特点,综述了近年来4种激光金属3D打印成型工艺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橡胶》2013,(19):1-1
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橡胶行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我国轮胎工业如何充分利用高端智能制造技术,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步伐,实现轮胎生产过程智能化、生产装备数字化和经营管理网络信息化,逐步走向绿色、高端、智能制造?请看本期《热点报道》栏目。本期"橡胶工业与高端制造"专题安排《3D打印技术与橡胶工业》一文。作者指出,3D打印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基于Pro/E的电池盒盖的注塑模CAD/CAE方法。通过对塑件结构和特点的分析。确定了注塑模具的总体设计方案。着重介绍了注塑模浇注系统和侧抽分型机构的设计。利用Pro/E实现了该模具的3D设计,并进行了塑料流动分析。该模具的设计方法对同类产品的模具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农村社区的数字化管理也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农村社区的二三维数字化管理系统构建成为农村社区可视化管理和规划的趋势。本文阐述了2D/3D一体化的农村社区管理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并通过2D/3D一体化的农村社区建设对研究结构进行验证。为社区2D/3D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实践性经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无人机倾斜摄影成为了一些摄影爱好者的新时尚,基于无人机的倾斜摄影测量已经成为测绘领域的重要手段[1]。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具有灵活且便于携带的特点[2],然而无人机拍摄的照片还可以通过软件处理生成三维实景模型。随着建模软件、计算机工作站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航拍建模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并逐步取代传统手工建模[3]。现在,国内外各个厂家均有通过航拍建模软件。这种基于图片的建模技术提供给了非专业建模人士来构建3D模型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基于Pro/E的电池盒盖注塑模设计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以Pro/E为平台对电池盒盖的注塑模进行了3D设计。通过对塑件结构和特点的分析,确定了注塑模具的总体设计方案,着重介绍了注塑模浇注系统和侧抽分型机构的设计。并利用Pro/E中的P lastic Advisor(塑料顾问)对设计完成的注塑模具进行了塑料流动分析。该模具的设计方法对同类产品的模具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