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井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损伤,因此,需要不断地开展井下作业,然而,与国外成熟的井下作业相比,我国修井技术还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提高采收率及生产进度,需要不断地改善我国现有井下修井技术,以更加先进的技术推进井下修井技术的工艺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人们在进行能源开采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环境,这就对油田井下作业修井技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目前我国油田井下作业修井技术防治的内容和重点、以及如何防治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从而实现环保油田井下作业,共同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3.
由于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油田开采井下作业也日益困难。因此,本文就如何保障井下作业修井工作质量,从技术层面上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研究,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优化处理对策,以此提高石油开采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井下作业修井是矿业开发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本行业的安全生产和生产效率,是改变井下作业工作环境的主要工艺。现在由于本项技术不是十分成熟,井下修井工作依然面临着很多实质性问题,限制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安全性和工作效率有待于大幅度提高,为此我们就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现状及工艺优化做出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采油工艺的发展,修井工艺得以大大发展.当前,井下作业需求量大,并且安全产量等问题也日益凸出,这就对修井工艺有着严格要求.本文介绍了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优化措施,可以作为修井工艺工作人员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以石油工程的井下作业修井技术为文章进行阐述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其技术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进行阐述,对其发展现状中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并这对其工具发展和技术开展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给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从而促进修井技术的发展,为国家石油的安全开采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进步,使得我国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进一步使得我国石油工程提取作业呈现着巨大的压力以及挑战。再加上现如今石油是世界各地都特别依赖的能源之一,它对于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所以说,有关石油工程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现状以及工艺优化现状的探讨是非常有必要并且势在必行的。如何提升我国石油工程的完整度,进行有关井下作业的技术革新也是当前我国石油工程井下作业所面临的一个大挑战。基于此,本文则主要针对我国修井技术现状进行一系列的探讨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针对相关实际问题对如何进行工艺优化进行科学有效的探索,希望能够提升我国石油工程井下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我国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了较为先进的水平,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油气井工作负荷不断提升,为了满足民众的生活需求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需求,相关企业必须适当提升自身的修井技术以适应逐渐复杂化的井下作业需求。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对石油工程井下作业的原则、石油工程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现状进行了全面阐述,结合相关科学理论知识,最终从工艺操作、工艺设备、工艺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石油工程井下修井技术及工艺优化策略。希望本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长庆油田执行井下作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井下作业修井技术问题,本次研究首先对我国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修井工艺优化进行研究,为推动我国井下作业修井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井下作业修井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常见的修井技术主要包括井下打捞技术、带压作业技术、连续油管作业技术、主修井技术以及压井技术等,尽管这些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众多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为了促进我国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的发展,需要从经济性原则、适用性原则、效益性原则等角度入手,根据修井工艺优化的程度,对修井工艺技术进行合理的优化,为保障井下修井作业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油井的生产过程中会经常出现机械损坏、落石以及井下涌水等问题。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的首要目的就是解决在油井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而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我国井下作业修井技术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比较明显的地方就是设备落后、缺乏对新工艺的研究和优化,对我国石油事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井下作业修井技术问题,本次研究首先对井下作业的基本原则进行简单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井下修井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的新工艺优化策略进行研究,为保障井下修井作业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在开展井下作业的过程中,需要遵循规范性、保护性以及规避性的基本原则,尽管我国在井下作业领域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开展修井作业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对井下作业修井技术进行合理的优化,全面保障修井作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当前,油田井下作业修井得到了较快发展,其技术也随之不断整改,井下作业技术在油田勘探与开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优势作用。但与西方国家实行的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相比,我国的井下作业修井技术还有较大的差距。所以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首先对我国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提出了我国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的优化事项。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提高了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力度。在天然气井实际开采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井下修井作业就十分重要,可以大大提升采收率,进而提升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我国加快了石油生产的步伐,油井面对的工作负荷越来越高。这造成油井故障较多,不仅造成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还带来了安全生产隐患。井下修井作业是恢复油井生产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井下修井作业的效率,通过对井下作业修井技术及工艺优化策略进行探讨,促进我国石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油田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中,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无论是在生产设备还是技术上都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其进行安全生产。所以在进行井下工作的时候,要提高油田井下工作的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而在赢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失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石油资源具有很大的作用和价值,石油的产能更是关乎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并且,对于石油来说,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类型,所以,提升油井的采油率,可以向石油市场提供更多的石油资源。不过,在具体油井生产作业的时候,难免会发生各种不同类型的故障和事故,影响到石油工程井下开采作业的顺利开展。为此,加大对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的运用力度可谓十分关键。本文首先阐述了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的概念及内涵,然后对井下修井作业的主要原则加以说明,并且分析了井下作业修井工艺技术的具体应用,以期带给相关井下作业技术人员有效的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油田企业的采油率,井下作业修井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修井工作的落实,不光能提高采油率,还能保证采油工作的高效开展,尽可能的使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现如今,井下作业修井技术作为采油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其现有技术以及工艺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对此,相关科研及技术人员,务必行动起来,对当前的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改良、优化。除此之外,增强创新意识,积极研究、创新修井技术新工艺,从而保证我国的石油产业能够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也能因此得到有力的推动。而本篇文章就从我国的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现状出发,对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积极利用我国现有资源,对修机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创新,最终提高我国石油产业的生产实力,确保我国经济的稳定、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井下修井作业的目的为提高最终采收率及采油进度,且属于一种工艺技术(以油田挖潜、完善、改造及调整需要及工艺设计标准为依据,以油水井为作业目标,以井下及地面工具和设备、相关井下技术措施为手段)。相对于国外成熟的井下作业修井技术,国内井下作业修井技术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在本案,笔者阐释了国内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的现状,并提出以先进技术的引进及自主研发为手段,实现我国井下作业修井技术新工艺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石油开采工作也在不断提高,进行井下作业的修井技术也有所提高。石油作为最重要的一种能源,其自身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一方面要不断在生产工作中提高生产效率,另外一方面还要保障生产安全。正因一系列的特点,积极提升应用工艺的价值和意义就变得十分重要,新工艺优化也有着较为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就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现状及新工艺的优化探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井下作业的工作内容中最重要的两项是采油速度和收采效率,这是技术工艺范围内的两种工作方式,技术工艺的依据是挖潜、完善、改良以及优化等工艺标准,将油水井最为主要目标,工作手段主要是以井下或地面工具等系列技术为主。相比较来看国外的井下修井技术发展的较为完善,但是国内的现状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以国内井下修井的现状入手,研究背景以先进技术研发为主,提出实现我国修井技术新工艺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