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晓智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7)
Cooper盆地油气田发现时间早,勘探开发周期较长,但国内对该盆地的研究程度较低,展开该盆地构造演化、石油地质特征以及油气勘探潜力的研究对我国拓宽海外油气市场意义重大。Cooper盆地是一个发育在花岗岩基底之上的内陆克拉通盆地,南澳区域构造由三凹(Patchawarra、Nappamerri、Tenappera)、两隆(GMI、Murteree)构成。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大致经历了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盆地形成阶段、中二叠世-中三叠世盆地持续沉降阶段和晚三叠世盆地消亡阶段等三个阶段。盆地内油气资源丰富,煤系地层Patchawarra组和Toolachee组为主力烃源岩层;发育多套河流-三角洲相河道砂体,Patchawarra组为主要储集层;下二叠统Murteree与Roseneath页岩层及下三叠统Arrabury地层形成油气藏的良好封闭。油气圈闭类型多样,已发现的油气多聚集在凹陷斜坡与隆起带的构造型圈闭中。盆地内生储盖配置良好,在挖潜构造型油气圈闭的同时,应将岩性-地层型圈闭列为后期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层序地层学的分析方法,对准东煤田含煤岩系开展沉积构造学、层序地层学分析,探讨构造演化下沉积充填序列和沉积体系,分析聚煤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西山窑组巨厚煤层发育在SQ4中部湖扩体系域、高位体系域浅湖和滨浅湖相,八道湾组次要煤层分布在SQ1、SQ2两期湖扩体系域滨浅湖早中期。 相似文献
3.
4.
三塘湖盆地构造上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碰撞接合部位,经历了前二叠纪基底形成和二叠纪以来盆地盖层沉积形成发展两个重要时期;前二叠纪基底形成过程主要受古生代大区域古亚洲洋域洋盆俯冲、陆块增生拼贴、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的控制,直接受控于准噶尔洋沿克拉麦里俯冲带在泥盆纪的俯冲,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在石炭纪的碰撞造山的构造作用过程,认为三塘湖盆地形成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构造演化划分为褶皱基底形成期(前二叠纪古生代褶皱基底形成期)和盆地形成发展期两个大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琼东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准被动大陆边缘的西端,为探讨盆地形成演化过程,本文利用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依据盆地断裂走向等构造特征进行分区深入解析,分析盆地的成因机制及反映的区域应力特征,并结合板块构造理论分析南海复杂的动力学成因.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西、中、东区构造特征差异明显,西区受控于红河断裂走滑作用,东区受南海西... 相似文献
6.
7.
通过近几年在南里海盆地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积累的越来越多的油气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结合前人已取得的有关盆地分析和石油地质研究成果,运用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还原盆地构造演化过程,研究盆地烃源岩、储集层及盖层等基本石油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亚地区费尔干纳盆地构造及其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亚地区费尔干纳盆地的构造及其演化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盆地以断裂为界,可分为北部俯冲断阶带,中央坳陷带和南部台阶带等三大构造单元,每个构造单元又细分为若干个次级构造单元。盖层构造的形成与古生界褶皱基底断裂密切相关。盆地经历了五个演化阶段,其中三个主要的阶段形成了盆地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9.
三江盆地构造演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生代以来,三江盆地总体处于弧后扩张与走滑的应力场环境,这一大地构造背景对三江盆地的构造演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燕山晚期以来,晚侏罗世-晚白垩世,三江盆地进入扭张性断陷-坳陷盆地的发展时期,新生代,由于依兰-伊通断裂带和密山-敦化等断裂带的联合走滑作用,统一的三江盆地才得以形成。研究表明,三江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晚侏罗世裂陷发展阶段、早白垩世断陷发展阶段、晚白垩世坳陷发展阶段和新生代统一盆地阶段。三江地区相继发育了绥滨坳陷、前进坳陷、汤原坳陷,以及其间的富锦隆起和佳木斯隆起,在发生-发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只有到了新生代才成为统一的三江盆地。盆地构造演化控制了沉积和油气成藏特点,绥滨坳陷下部沉积建造厚大,并以其海陆交互相煤系为特征,因而对成气有利。前进坳陷下部构造层的滨海相含煤建造,对成气有利;上部构造层较厚的河湖相砂泥岩建造,对成油有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6)
以平衡剖面技术为理论依据,利用Move软件对营尔凹陷地震剖面进行构造恢复,编制该区构造发育剖面,恢复其构造演化史。营尔凹陷是酒泉盆地东部早白垩世发育的一个次级断陷,目前其主要表现为早白垩世拉张和新生代挤压作用下形成的断坳叠置型结构。本次主要研究营尔凹陷白垩纪至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史,其经历三个主要演化阶段,分别是早白垩世拉张断陷期(K_1),晚白垩世至古新世挤压隆升期(K_2-E_1),新生代挤压坳陷期(E_2-Q)。本区构造演化控制其成为断陷与坳陷叠合型盆地,控制长沙岭构造转换带的形成,并控制油气在该构造转换带富集。 相似文献
11.
对Garmsar区块各时期、各层段的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得出:晚渐新世一中新世Qom组沉积末发生的一幕挤压构造活动在Garmsar地区相对比较微弱,盆地内部有微弱的褶皱形变,大部分地区表现为整一接触关系。晚中新世Garmsar地区的构造活动不是很强烈,该段沉积期间发生的挤压构造运动已经开始控制Kuh—i—Gatchab构造的沉积,即断层及褶皱构造已经形成雏形。第四系以后发生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尤其Alborz造山带地层抬升幅度较大,此Kuh—i—Gatchab背斜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12.
建昌盆地区域构造上位于燕山台褶带,是一个中生代叠合盆地.2000年以后开展了多次针对辽西地区中新元古界的基础石油地质调查,并发现油气显示,初步认为具有油气成藏条件.本次重新进行了区域性的追踪对比、闭合解释和构造编图,最终解释8条主要断层和3个有利区.同时根据区域构造演化,分析了构造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近几年在北乌斯丘尔特盆地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积累的越来越多的油气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本文结合前人已取得的有关盆地分析和石油地质研究成果,运用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还原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在研究盆地烃源岩、储集层及盖层等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油气圈闭的类型。 相似文献
15.
16.
17.
通过分析前人对二连裂谷盆地构造演化的研究,本文进行综述性总结,二连盆地是在内蒙古华力西晚期褶皱基底上和燕山拉张翘断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发育起来的新生代断陷沉积盆地,它是由众多小盆地组成的盆地群。二连裂谷盆地是在三叠纪区域性挤压隆起的背景上,经历了初始拉张裂陷、强烈拉张深陷以及后裂谷阶段等完整的裂谷盛衰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19.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贯彻落实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基本基本方针,经济和社会得到高速发展,尤其是石油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地质勘探、气藏沉积特征分析是油田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气藏沉积特征展开深入探究,重点对油气藏发育控制因素,岩相古地理、岩溶古地貌、沉积相带、后期埋藏的充填和溶蚀机理进行科学分析。收集油气藏分布信息,提高油田开采质量,效率,节约钻探成本,切实加强对盆地沉积学等基础研究,利用先进计算机技术、高精度、高分辨手段,促进鄂尔多斯地区气藏勘探开发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