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86年6月意大利陆军验收了由密萨尔公司研制的SB-MV/1反坦克地雷,这是一种全宽度反坦克地雷,采用了非触发引信,聚能装药,坦克底部从地雷上面通过时,能够炸穿底甲。坦克履带压上时,能够炸断履带并能毁坏负重轮。 SB-MV/1反坦克地雷有一个整体式的塑料外壳,呈圆柱形,下半部有锥度,顶盖上有一个保险杆和一个螺盖,拔掉保险杆,地雷就解除了保险,把螺盖拧掉后,可以用手调节时间装定转换器。地雷雷体的底部  相似文献   

2.
发展概况在现代战场上,随着地雷的多样化、系列化以及日趋究善的大面积、快速机动布雷器材的问世,地雷就成了坦克和装甲部队实施机动的一大障碍。因此,适时开辟雷场通路,保障部队的高度机动显得十分重要。美军为了提高在反坦克地雷场中开辟通路的能力,从1981年起就着手进行ROBAT遥控扫雷车的研制。该项目由陆军坦克与自动车辆研究和发  相似文献   

3.
地雷(二)     
2.1.2 反坦克车底地雷:简称反车底雷。用于击穿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的底甲,破坏其内部设备和杀伤乘员的地雷。装药结构有两种,一种是聚能装药,即在地雷爆炸后,通过聚能作用,形成高温、高压、高速的金属射流,穿透底装甲。另一种是自锻破片装药,即爆炸后可形成高速金属侵彻体,能对付底部装甲较厚的坦克,其破甲厚度可达一百至几百毫米。早期配用触发引信(触杆引信,  相似文献   

4.
地雷(五)     
3.6 非触发地雷 在一定距离内,不与目标直接接触就能感知目标作用而发火的地雷。配用非触发引信(磁感应引信、震—磁或声—磁复合引信、震—红外或声—红外复合引信等)。与触发地雷相比,非触发地雷具有障碍宽度大的优越性,能利用坦克的多种物理场,在不与坦克接触的情况下发火,毁伤坦克的底甲、侧甲和顶甲等。自6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用,出现了复合引信,更加提高了非触发地雷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抗干扰性。 3.6.1 寻的地雷 具有自动监测、识别和搜寻目标功能的地雷。是研制中的新型地雷,主要用于反坦克。既可用飞机撒布,也可由人工布设。由目标探测系统(目标传感器、微处理机等)、战斗部、寻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坦克底部地面磁场的分布状况,讨论了该处磁场强度垂直分量垂直梯度的变化规律。如利用这种规律设计引信,用于反坦克车底地雷和反坦克两用地雷(即全宽度地雷),对改善地雷性能,减少旁炸,提高反坦克地雷的有效利用率,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虽然反坦克地雷很难直接杀死坦克乘员,但它却能炸断坦克的履带(一枚2.2公斤重的撒布地雷就能炸断任何形式的坦克履带),使坦克失去其机动作战能力,因此,反坦克地雷亦是坦克的一大威胁。庆幸的是,防地雷履带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7.
新概念防护 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坦克装甲车辆仍将是网络中心战的核心。同时,其在战场上也将面临来自陆、海、空等多方位立体攻击,包括动能弹、穿甲弹、破甲弹、反坦克子母弹、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地雷和软杀伤武器(如电、光、波、场、核、生、化等武器)。面对性能不断提高、种类形式多样的威胁,坦克装甲车辆单纯依靠增加装甲厚度等传统防御手段已难以抵御。综合防护概念的出现,为今后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确定了发展方向,为其战场生存力的提高提供了发展空间。综合防护系统是在现有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整体式防护手段,通过将坦克装甲车辆的总体设计、装…  相似文献   

8.
反坦克火箭布雷是一种较先进的快速布撒反坦克武器。磁引信是它的重要部件之一。磁引信的性能好坏,将对击中坦克的部位和命中率起决定性作用。磁引信是非触发引信。当坦克通过雷的上方时,引信利用磁电转换原理引爆车底雷,击穿坦克底甲板,以达到击毁坦克和杀伤坦克内部乘员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可撤布地雷     
在美国陆军武器库中最近又增添了几种新式反坦克系统,计有“陶”式、“龙”式和“橡树棍”反坦克导弹以及M56式直升飞机布雷系统。另一些在发展中的,行改进的主战坦克、一族可撒布地雷和新式激光制导“海尔法”反坦克导弹。所有这些武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可靠地摧毁坦克或车辆,或者使坦克或车辆失去战斗力。地雷在历史上就为军队在作战中所使用;德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地使用了地雷以支  相似文献   

10.
寒明 《兵器》2009,(5):20-25
由于公路、铁路、海运对坦克装甲车辆的重量和尺寸有严格限制.因此坦克装甲车辆已很难靠增加装甲厚度的方式来提高防护水平.而且装甲车辆的侧.顶部比较薄弱.即使威力较小的反坦克弹药也能打穿这些部位。近几十年来反坦克武器威力迅速提高.再加上双模双色红外/毫米波体制的各种反坦克导弹、末制导炮弹、末敏弹、末制导子母弹和制导炸弹已经对战场装甲目标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精确打击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地雷(五)     
3.6 非触发地雷 在一定距离内,不与目标直接接触就能感知目标作用而发火的地雷.配用非触发引信(磁感应引信、震-磁或声-磁复合引信、震-红外或声-红外复合引信等).与触发地雷相比,非触发地雷具有障碍宽度大的优越性,能利用坦克的多种物理场,在不与坦克接触的情况下发火,毁伤坦克的底甲、侧甲和顶甲等.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坦克炸点测试仪是反坦克车底雷准爆性能测试的专用仪器,同时它完全真实地反映了地雷引信的准爆性能。为此向有关同志介绍坦克炸点测试仪,以期在地雷引信的测试中得以应用。它采用TP801B单板计算机做为智能终端,控制坦克炸点测试仪的数据采集和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3.
现代战争的特点之一是大量使用高机动性的装甲车辆,履带式人员输送车和坦克,还有可能使用空降部队。地雷是用来对付坦克、车辆和杀伤人员的一种有效武器。和其它武器相比,地雷的优点是,它能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使用。瑞典FFV公司新研制了两种地雷:FFV—028式反坦克地雷和FFV—013式杀伤地雷。现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比利时打侧装甲反坦克地雷。该地雷有一活动开关,可用来启动地雷上的电击发装置或将其置于待发状态。地雷隐蔽在道路两旁或垂直地吊起来。当坦克压在地雷的一条传感器导线时即击发地雷。有效射程为300米,穿甲能力约为700毫米。该地雷可用来封锁和开辟一条通往雷场的通道。比利时新式反坦克地雷。该地雷装有一种多脉冲电子引信。它能区别出轮式和履带式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各国工程部队在现代化战场上布雷的能力大大增强,尤其是苏联及其华约国军队,他们已将大面积的布设地雷列为工程障碍的一种基本手段。当前,苏联摩托化步兵团的工兵连可在15~20分钟内以4或5.5米的间隔布设反坦克地雷600个。针对上述情况,美军为了快速而又有效地排除苏军设置的地雷障碍,  相似文献   

16.
坦克装甲车辆自出现以来,就在战场上冲杀驰骋、威风凛凛。但是近年来,连号称“陆战之王”的坦克也在城市战中屡屡受挫。正所谓变,则通。坦克装甲车辆要如何改变才能应对城市战争呢?“虎”落平阳城市战拥有残酷的作战法则,它使强者和弱者的力量趋于平衡,模糊了进攻方和防守方的实力差距。说城市是坦克的“坟墓”一点都不过分。在城市环境中,坦克行进在狭窄的街道上不容易掉头,火炮旋转速度慢,无法快速有效地打击近距离目标。坦克乘员害怕遭到狙击手的“暗算”,也不敢将身体探出车外操作机枪。相反,防守一方的反坦克小分队就灵活多了,他们三、…  相似文献   

17.
<正>2022年4月28日,乌克兰工兵部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照片,宣称发现了一枚造型奇特的俄军反坦克地雷。这款地雷的雷体呈圆柱形,雷体底部设有8个朝着不同方向的铁片(支撑腿),上部设有4个小型声音传感器,造型与常规的反坦克地雷差别很大。经过辨认,这是2021年11月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在埃及开罗国防展上首次公开展示的PTKM-1R智能反坦克地雷。这款地雷性能先进,能够依靠声音和震动来判断目标是否经过预定攻击路段,并主动攻击坦克的顶部——  相似文献   

18.
海湾战争中,坦克与反坦克武器的角逐令人记忆犹新。种种迹象表明,坦克与反坦克武器之间的对抗战还将长时间地继续下去。为有效对付坦克,特别是对付披挂反应装甲的坦克和装甲车辆,我国成功地研制了PF89式80mm单兵火箭1型破甲弹,它的装备必将进一步提高我军在未来战场上的反装甲水平。 PF89式80mm单兵火箭1型破甲弹为不占编制的单兵一次性使用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可以用来装备步兵分队或空降兵等,用于攻击披挂反应装甲的坦克及装甲车辆,并能实施对轻型防御工事的攻击及杀伤暴露的敌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论述智能引信在反装甲地雷中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反装甲地雷的智能引信从探测信息到获得目标信息的过程,在针对坦克战车、步兵战车的反装甲目标的应用背景下,对反装甲地雷智能引信进行分布设计,提出一种反装甲地雷的智能引信组合设计方案,通过理想系统的模拟仿真,能实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战场上,主战坦克和装甲车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这些威胁包括:敌人坦克炮发射的动能弹、地面战车和空中发射的导弹、步兵发射的制导或非制导反坦克武器、由火炮发射的常规或“灵巧”弹药或子弹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坦克主要依靠装甲来防护,必要时加上爆炸反应装甲。但是要对付最新一代反坦克导弹,特别是对付攻击坦克顶装甲的武器,若采用被动或反应装甲的方案,就需要很厚的装甲。这样就影响了坦克的机动性。因此坦克不能单纯依靠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