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大型燃煤机组中存在的灰污及结渣问题,通过安装热流计的方式测量机组水冷壁热流密度,并对各受热面及空气预热器进行积灰结渣研究分析,设计了一套智能灰污检测系统,预期实现灰污吹扫的智能化,并通过各受热面热流分布了解机组辐射受热面运行工况,从而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散体内力的传递特性和沉积颗粒的受力分析,研究了沉积颗粒的剥离机制。根据烟道内飞灰颗粒的惯性输运沉积特性,建立了颗粒与沉积散体间的惯性碰撞剥离模型,并提出了沉积颗粒的临界剥离速度准则。结合灰污沉积模型,获得了受热面灰污增长综合模型。以铜粒子惯性碰撞沉积为对象进行算例分析,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相符。采用该模型完成了某电厂省煤器换热管积灰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 fluiddynamics,CFD)模拟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此灰污增长综合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能准确反应实际受热面灰污的分布和增长特征,同时揭示了颗粒速度对灰污增长周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电站锅炉受热面灰污沉积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锅炉烟道内颗粒沉积的实际状况,基于沉积体的散体力学性能和凹凸表面特征,研究了颗粒与沉积体之间的惯性碰撞沉积机制。通过分析颗粒与沉积散体间的倾斜碰撞沉积特征,分别建立了切向和法向沉积子模型,提出临界黏附角和临界反弹速度准则。以铜粒子碰撞沉积体为对象进行算例分析,模型预测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采用该模型对某电厂省煤器换热管积灰过程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 fluid dynamics,CFD)模拟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此沉积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能准确反映换热管的实际积灰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樊泉桂  樊增权 《热力发电》2005,34(11):54-56
根据几台锅炉的实测数据推算不同煤质对不同受热面的实际灰污系数和各种受热面的实际传热系数.推算结果表明,不同煤质对受热面灰污特性的影响程度相差较大,其对锅炉运行特性的影响比较明显.所列举煤质对受热面灰污系数的影响与国外某些现行标准的推荐值有时相差较大,需要锅炉试验、设计、运行中积累数据对其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Flakt公司正压除灰系统工艺流程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六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存在的水冷壁及炉膛出口过热器区域结渣问题,借鉴四角切圆锅炉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对射流偏转情况和结渣原因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燃烧器区域气固两相流动的PDA(Particle Dynamics Analyzer)冷态模化试验,提出了工程技术改造方案,取得了很好的工程应用效果。研究表明,适当地采用一、二次风同心双切圆形式布置,能够有效地改善炉内的流场分布,从而抑制受热面结渣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建设研究所开发研制的脉冲栓流气力输灰系统及MB208型栓流输送泵,在湖北省汉川电厂安装调试并投入运行近2年了。运行结果表明,该输灰系统的输灰效率高,灰气比高,耗气量少,磨损轻,能耗低及运行维护简单等,达到了设计指标和现场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梁国建 《中国电力》2002,35(8):12-15
为将危及安全生产的事故苗头消灭在工艺生产过程的源头,力争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彻底解决省煤器灰斗膨胀,确保省煤器落灰管畅通,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以吴泾第二发电厂八期扩建工程2×600 MW机组1号炉省煤器输灰管改造应用实例为背景,通过拆除三通,改变输灰管路走向,减少弯头,优化输灰管路布置;加装检修平台,提高运行、检修员工巡查维护的质量,为飞灰系统性能考核试验提供可靠的设备保证,现提出对省煤器输灰区域综合改造的总体设计方案,并付之实现.系统经设计改进后,运行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锅炉水冷壁管、过热器管、再热器管、省煤器管"四管"爆漏是火力发电厂的常见故障,锅炉"四管"爆漏的预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介绍广州珠江电厂锅炉"四管"爆漏情况,分析了"四管"爆漏原因.该厂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方法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丰城二期发电厂两台660 MW超临界燃煤机组高垢量锅炉过热器管,研究并实施了三段清洗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清洗效果,解决了锅炉过热器氧化皮脱落堵塞爆管问题,消除了氧化皮对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炉内灰渣沉积物中矿物元素分布的电子探针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提出了一种研究煤灰沉积机理及形成过程的新方法。从炉内选取5个不同部位的灰渣样品,利用电子探针对各矿物元素沿样品厚度方向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i和Al具有几乎完全一致的分布。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形成的主要矿物质为铝硅酸盐(如霞石);积灰沉积物中Na与S的分布规律相似,主要以无水芒硝形式存在,部分结渣沉积物中的Na与Fe具有相似的分布。在初始层内,4个结渣样品中主要致渣元素的分布相似,而与积灰样品中的相反,表明积灰和结渣在机理上是不同的,受炉内局部空气动力场、气氛条件和温度水平等的控制。研究结果可为模拟灰沉积数学模型的建立或改进,以及防结渣添加剂、清灰剂的研制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锅炉尾部受热面积灰层有效导热系数的热逾渗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电站锅炉尾部受热面积灰层有效导热系数在锅炉换热面设计以及优化吹灰中都是一个关键参数。文中采用重整化群描述积灰层的几何结构,然后通过与无规阻抗网络的类比,推导出积灰层有效导热系数的热逾渗模型,模型同时考虑了几何结构和高温辐射对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在自行设计的实验台上研究了积灰有效导热系数随分形维数以及温度的变化规律,发现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一致。这些都为在线监测、实现吹灰优化以及锅炉尾部受热面设计提供了准确数据,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3.
等熵系数和雷诺数对四孔楔型探针气动测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4孔楔型气动探针在一个特殊的试验风洞里测量了不同工质和不同工况下的参数。对大量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等熵系数和雷诺数对气动测量的影响,并进一步定量分析它们对在风洞中标定探针确定各个参数的影响,从而提出在标定探针和气动测量过程中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直接转矩控制中一种磁链估计新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4,他引:15  
将直接转矩控制(DTC)与定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SFOVC)相结合,利用DTC中电压矢量的空间位置角,推导出SFOVC中的磁链定向角,然后根据旋转坐标系中d轴和q轴电流分量,建立定子磁链估计的数学模型,宋可使中磁链的估计更简便晚行出更精确。给出了一个7.5KW交流电机DTC的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是正确的实用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入场煤炭的监测,给出了煤炭在线分析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在线检测流程、核算统计方法.将中子源放射在线煤质分析、OPC通讯、数据库、Web应用服务、PLC控制等技术用于入场煤炭的在线测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火用]分析为基础,分析了复杂能量系统的内部生产结构.按照经济分析的要求,利用数学求导的链式法则,建立了描述热力系统生产特性的热经济学模型,可分析在特定市场环境下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边际条件、产品替代特性等经济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7.
高压开关触点和母线温度在线检测与监视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高压开关触点、母线处于高电位,每相对地和不同相之间都存在很高的电压,所以直接检测高压开关触点和母线温度一直是电力系统检测中的难题。通过设计高耐压多输出高频开关电源和利用光纤信息传输技术,彻底解决了高电压环境下的温度检测问题。研制的高压开关触点、母线温度在线检测与监视系统具有以下显著优点:温度检测范围大、准确度高;用光纤传输数字化的温度信息,抗干扰能力强、传输可靠性高;各温度检测电路之间以及温度检测电路与CPU单元之间的耐压高、安全性好、系统可靠性高;供电电源和负载电流无关,检测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好;通过串行通信接口通信,扩充数据分析功能和联网告警功能;结合电力系统DCS中已有的电流信息可以分析触点接触电阻正常与否,从而进行电气设备低温故障诊断;功能全面等。  相似文献   

18.
在亚临界及近临界压力下,对Φ32×3mm 不锈钢倾斜上升光管(倾角α=20°)及垂直上升光管中水的沸腾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参数范围:压力 p=13~21.5MPa,质量流速 G=600~1200kg/(m2s),内壁热负荷 q=200~600kW/m2。试验结果表明:倾斜管比垂直管更容易发生第一类传热恶化(DNB),但倾斜管发生 DNB 后的壁温飞升峰值低于垂直管;倾斜管与垂直管类似,增加质量流速可以提高临界热负荷,在近临界压力区比亚临界压力区更容易发生DNB。提出了对超临界锅炉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倾斜管临界热负荷、垂直管及倾斜管最小传热系数的计算关联式。  相似文献   

19.
加热器端差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的通用计算模型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准确而快速地评价各级加热器端差的运行热经济性,对热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和检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以热力系统的热平衡方程、汽轮机功率方程和锅炉吸热量方程为基础,采用了将上述基本方程两端分别对加热器出口水焓求偏导的方法,并针对不同型式的加热器,找出了公式的规律性,得到了分析加热器端差运行热经济性的通用计算模型。推导过程中,定义了端差等效焓降和端差等效吸热量系数两个重要的概念。计算实例表明:该模型具有计算结果准确、使用方便简捷、通用性强等特点,尤其适用于机组运行经济性在线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20.
倾斜角度及加热方式对脉冲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该文对以FC-72为工质的脉冲热管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高速动态采集系统测量了脉冲热管的热力型脉动曲线,并获得了脉动周期,分析了加热功率及倾斜角度对脉动周期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在倾斜角度θ=0°~10°时,脉冲热管传热性能对角度极为敏感,加热段温度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急剧下降;当θ=10°~15°时,加热段温度反而略有上升;当θ=15°~30°时,加热段温度又缓慢下降;而当倾斜角度θ=30°~90°时,加热段温度变化很小,倾角对传热性能几乎无影响.同时,实验还发现采用非均匀加热方式脉冲热管的传热性能要优于均匀加热方式的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