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翅片管换热器过冷管设计对系统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饶荣水  魏富党 《制冷》2009,28(1):36-40
试验对比研究在翅片管换热器底部设置1根U形管过冷、2根并联U形管过冷、2根串联U形管过冷的过冷效果,测试数据表明用2根U形管串联进行过冷的效果最好。当把2根铜管串联用于过冷时,对R22制冷剂在B工况测试条件下,与没有过冷相比,过冷度增加了1.1℃,能效比高出0.33W/W,提高了8.25%;对R410A制冷剂在B工况测试条件下,与没有过冷相比,过冷度增加了2.0℃,能效比高出0.10W/W,提高了2.69%。  相似文献   

2.
低温翅片管换热器结霜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翅片管换热器在低温工况下的传热性能以及结霜情况,进行了翅片管换热器的结霜试验.在翅片管换热器设置8个不同的观测点进行霜层厚度数据的采集,得到8条霜层厚度曲线.分析曲线后表明在不考虑环境风速的情况下,结霜量主要与空气相对湿度、流体在管内的形态等因素有关,同时发现翅片管换热器结霜的重点区域是换热器上部和入口处,并从理论上分析了结霜过程.  相似文献   

3.
影响翅片管换热器结霜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实验研究低温工况下(-5℃以下)变化参数对翅片管换热器霜形成率的影响,获得了空气入口相对湿度、空气流速以及翅片间距等参数对结霜量和空气侧压降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可以为制冷系统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5.
孙庆复 《制冷》1990,(2):28-30
一、翅片类型及展望翅片式空气换热器的翅片形式大体可分为:1.绕片式:园管绕园翅片,和椭园管绕椭园翅片。2.串片式:园管串园翅片,园管串矩形翅片,园管串大形板片式翅片,椭园管串矩形翅片,和椭园管串椭园翅片等。  相似文献   

6.
刘宪英  黎晓青 《制冷》1990,(1):16-21
本文对三种窝形翅片管——单面球形窝,单面柱形窝,双面球形窝与普通光滑平板式翅片管在吸风式直流风洞上进行了性能对比实验研究。得出了各种肋片的性能曲线和计算公式,并与平翅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迎面风速为1.7m/s~5.5m/s,雷诺数为840相似文献   

7.
结霜翅片管换热器热质传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温工况下翅片管换热器的结霜是一个复杂的热质传递过程.从能量的角度出发,由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LMTD)引出对数平均焓差(LMED),改进了传统的基于对数平均温差(LMTD)的结霜翅片管换热器传热、传质模型,并通过实验研究了影响翅片管换热器结霜及能量传递系数(E0)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能量传递系数(E0)更准确地反映了结霜工况下换热器的热质交换情况,可以作为系统在霜运行及实时化霜的重要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8.
受限空间翅片管换热器,是指由于总体框架尺寸的限制,部分结构参数被限定的换热器。为研究此类翅片管换热器的在换热传质时的不同特性,基于空调箱中的有限空间结构模型,建立适用于此类换热器计算的集总参数模型。利用二分迭代法求解的结果表明模型可高效精准地计算出翅片管换热器沿气流方向的排数,并且当任意工况参数或者结构参数发生变化时,此模型也可分析预测翅片管换热器的性能变化规律。利用实验数据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模型计算所得的各性能参数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其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2%,最大相对误差均小于8%。通过焓差实验台测定和分析翅片管换热器的制冷量和压降随工况参数和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不仅优化换热器的设计,并为换热器运行调节方法的选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排参数模型,本文建立了圆柱型翅片管换热器的性能仿真计算模型,对换热器的传热性能进行计算,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换热量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大,为6.31%;出风干球温度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小,为0.61%。计算所得各性能参数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根据仿真模型,对不同制冷工况下的换热器进行计算,研究了循环风量、水质量流量、进风干球温度以及进水温度的变化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分析换热器的变工况特性可预测其非设计工况下的换热性能,并为换热器的运行工况调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邓斌  王惠林  林澜 《制冷》2004,23(4):29-32
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翅片管换热器流程布置的研究状况进行了阐述,对制冷剂在管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流程布置的研究应该引起国内各空调厂家及研究单位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综述国内外在流程布置对翅片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对一种扁平铜管百叶窗翅片管换热器(FTHX)进行单体冷凝性能和整机制冷性能试验,并与现行铜圆管翅片管换热器(CTHX)在相同工况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FTHX具有风阻低、制冷剂流阻高和系统制冷剂充注量少的特性;FTHX综合冷凝性能高于φ7mm铜管换热器但略低于φ9.52mm铜管换热器;FTHX整机制冷能力和能效比均略低于单排φ9.52mm铜管换热器。  相似文献   

13.
对螺旋槽纹管进行大量的仿真计算和试验研究,分析内部的多维旋转扰动流动方式及其对强化传热的影响;初步探讨槽深和螺距与换(传)热系数及管内水阻力的关系,为换热器内部结构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单一金属高螺纹翅片管换热器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管壳式换热器几种常见翅片管的结构特点、换热性能和制造经济性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研制出传热效率更高、结构更紧凑、制造成本更低廉的新型换热元件——单一金属轧制的高螺纹翅片管;提出了传热学意义上最佳翅片截面轮廓线的通用解析式。通过生产实践与不断改进,形成了一组高螺纹翅片管系列产品,并成功地应用于为透平压缩机配套的大中型管壳式换热器。  相似文献   

15.
以提高翅片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为研究对象,根据场协同原理(在相同的速度和温度边界条件下,对流换热的性能取决于流体速度场与热流场协同的程度),将换热器的基管由圆管改为椭圆管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计算结果表明,其换热系数提高15%,阻力系数降低18%,对强化换热器的热力性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换热器管束加工工艺进行有效控制,并实践论证管板焊接、换热管装配、薄壁换热管胀接的加工工艺,从而解决换热器管板变形及换热管胀接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典型管壳式换热器管束破坏现象案例分析,结合客户实际工况要求,对管束防振动采取相应的改善设计,优化管束折流板支撑形状,并规范进、出水管设计要点等,有效提高管束防振动功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试验对比一台户用整体式空气源热泵机组的3种除霜方案:旁通制冷膨胀阀、风机提前启动和热气旁通融霜。结果表明,用外径16 mm的铜管旁通制冷膨胀阀是比较适合测试样机的除霜方法,在-3℃/90%工况下除霜时间由205 s缩短至99 s;当除霜温度设定为0℃时,提前启动风机可以避免系统的高低压出现大幅度的波动;而热气旁通融霜会导致机组的制热能力下降,但有利于机组在低温工况下的运行稳定性。最后对试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详细的计算数据对几种不同类型的壳管式换热器在不同条件下部分负荷时的性能做出分析和比较从中得出结论,并从冷水机组的长期运行费用方面对空调系统的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工业冷冻机组和中央空调水冷冷水机组用换热器的换热管通常有钢管、铜管、铜镍管和钛管等,其与管板的连接方式采用强度胀接的方式。传统的管板与换热管的强度胀接是通过在管板孔内开若干条胀管槽实现的。本文根据管板孔内不开槽的强度胀接工艺试验和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说明换热管与管板的强度胀接也可通过管板孔内不开槽和加胀管胶水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