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埋桩支护设计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计算分析 ,认识到深埋桩有无穷多组解 ,用简化的“等值梁”理论设计计算深埋桩却只有一组解 ,作为一种设计计算方法 ,其缺陷是很明显的。本文提供了一种优化设计方法 ,在深埋桩设计计算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贺华刚 《山西建筑》2024,(3):101-104
介绍了应变楔理论计算水平受荷桩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流程,改进和简化传统应变楔理论在水平受荷桩桩顶位移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具有实践意义;同时比较了不同桩径条件下,m法和应变楔理论的计算结果,当桩径超过2 m时,m法计算结果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3.
从工程实例分析,总结预制混凝土静压桩的理论计算与施工经验,对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通过对静压桩的理论与计算研究,依据试桩的Q—S曲线,对终压力和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工程实践表明:依据理论计算与试桩结果,既可保证工程安全、又可优化静压桩基础的设计,还可为施工中的双重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合双排桩的特点和基本假设,推导了基于能量理论的双排桩桩间土压力计算公式,同时给出了计算参数的取值方法。结果表明: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能量土压力解和朗肯土压力解的差值越大,这是由于朗肯土压力理论不考虑空间效应和摩擦作用;计算系数大于0.75时公式的计算精度将得不到保证。  相似文献   

5.
徐如贵 《山西建筑》2010,36(22):134-135
介绍了黄石市体育馆基础设计,阐述了人工挖孔灌注桩在桩端岩石持力层埋深变化大这一情况下的利用及嵌岩桩受压和抗拔承载力的估算,简述了桩筏基础的计算理论及嵌岩桩筏基础的简化计算处理,为类似工程设计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桩–土–桩相互作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大比例尺模型试验、工程实测结果与弹性理论解进行对比,指出弹性理论解夸大了桩–桩、桩–土、土–土相互作用影响,造成沉降计算值偏大和过高估计桩顶反力的不均匀性和筏底地基土反力的不均匀性。据此,建议进行上部结构–基础–桩土共同作用的分析计算时,必须充分估计弹性理论解与真实值的差别,以工程实测和试验数据为基础对弹性理论解进行修正,方可获得较满意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7.
按照规范通过对挤扩支盘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试验,得到各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采用常用的三个计算抗压承载力公式对数据进行了理论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与实测数据出现较大差异的原因,确定了利用经验参数法确定支盘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方法适合于本类试验的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8.
徐梁  殷朗 《安徽建筑》2013,20(1):69-70,86
文章通过试验桩静载试验,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差较小。利用ANSYS建立螺杆桩及等直径圆柱型桩模型并分级加载,将理论计算、有限元分析以及静载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螺杆桩在该工况下的承载力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9.
当灌注桩成孔困难时,在桩底进行旋喷加固处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使灌注桩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旋喷桩加固的设计计算参照“复合桩基础”理论,将混凝土灌注桩作为旋喷桩的群桩承台进行承载力计算,其结果与实际工程验证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桩身反力自平衡静载试验技术平衡点选择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南昌某工程实例,对桩身反力自平衡静载试验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平衡点的选择计算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理论与工程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计算方法来确定平衡点及试验方案。经实践验证,方法可行,为江西省制定相关规范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振动沉桩的理论计算作了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推导,指出振动加速度的最佳值,以减小桩端阻力和侧摩阻力。并推导出振动锤功率和共振工况的功率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GB 50040—96《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在确定单桩竖向刚度时,采用了刚性桩的设计理论,但实际桩并非刚性体,1979年和1987年苏联颁布的《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均采用了桩侧刚度为常量的弹性桩设计理论,显然,苏联《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比GB 50040—96较合理。实际桩侧刚度沿桩长呈不均匀分布,并对桩的竖向刚度有较大的影响。在将桩侧刚度设置为不均匀分布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对单桩的竖向刚度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按苏联1987年颁布的《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中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和讨论。最后给出了在设计中可以直接采用的单桩竖向弹性刚度。  相似文献   

13.
孙宏伟 《山西建筑》2012,38(2):71-73
介绍了微型桩组合结构的构成和受力模式,从组合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推导入手,总结了组合结构桩体的内力计算理论、方法,提出了以"K"法理论为基础的结构内力计算的方法,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分析其抗滑能力和桩体变形、内力分布规律,并进行分析对比,以期为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小玲 《浙江建筑》2004,21(6):22-24
以工程实例阐述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包括复合地基的计算、刚性桩(长桩)数量的确定、理论计算与实际结果的比较和分析.为桩土共同作用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中,刚性桩布桩间距等于(3-5)倍桩径,桩长和桩径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设计目标值确定,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特别是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是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现有刚性桩复合地基理论和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并利用刚性桩现场单桩荷载试验和多桩复合地基大型荷载试验成果,对现有计算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方法进行改进,得出的初步结论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锡康  张新山 《工业建筑》2002,32(11):30-32,10
我国《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 0 4 0 96 )确定桩的竖向刚度时采用刚性桩的设计理论。对桩土体系采用多质点离散化模型对桩的刚度进行了分析 ,指出 ,按刚性桩的计算结果过于偏大 ,并指出桩侧刚度的不均匀分布对桩的竖向刚度亦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分析层状场地桩-土-桩相互作用,采用子结构方法推导单桩与群桩沉降计算公式。求解两桩相互作用系数。将计算结果与采用弹性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影响群桩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螺杆桩螺纹段承载力计算方法与直杆段作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杆桩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新桩型。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学者提出的螺杆桩螺纹段竖向受压承载力的几种理论计算方法,并对这几种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在分析螺杆桩螺纹段提高承载力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直杆段在承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螺杆桩桩身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工作荷载作用下群桩沉降比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前言群桩沉降比是指群桩中各桩荷载与单桩荷载相同时群桩沉降与单桩沉降之比,是评价群桩效应的重要指标。常见的群桩沉降比计算方法有:①弹性理论法,其概念明确,但计算量大,不便于实际应用;②经验公式法,其计算简便,但概念不明确,考虑因素过少,估算精度差。而实际工程设计中需要一种概念明确又简便实用的计算方法。本文根据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的概念,推导出了群桩沉降比的简化估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弹性理论法及实测资料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20.
对桩墙复合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推导了该结构的理论解析解,并用有限元法对该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