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民要术》“豆豉”之烹饪应用技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民要术》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它系统、全面地对中国中古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与食品加工进行了总结与记录。书中不仅记录了大量的古代食肴的制作技术,而且还记录了古代中原地区关于酒、酱、醋(即鲊)、豉等调味品的制作技术及其使用方法。就《齐民要术》中我国古人对于豆豉的应用技术进行初步的探讨,并由此延伸到对中国“豆豉”文化历史流变的梳理与对文化内涵的探研,同时借以阐述《齐民要术》中的“豉汁”与“清酱”、“酱清”及其与后世“酱油”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烹饪的刀工技艺精湛,历史悠久。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记录的烹饪刀法是古人用刀切割处理食材的方法,共计24类46种。其多数刀法的称谓、语义与现在基本相同,其中"切"法的运用最为广泛。《齐民要术》记载的丰富多样的烹饪刀法与切割技艺的运用,对于我国古代烹饪过程中食材的合理使用、食材的卫生处理和料型的美化、菜肴风味的定型,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充分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3.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尽管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然其食品加工部分(第八、九卷)保存了大量珍贵的烹饪史料,堪称我国六世纪食品科学大全,这些史料对于了解我国汉魏六朝烹饪史及在肴馔上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齐民要术》卷八中记载的"八和韲",是由八种不同风味的原料调制而成的辛香味型复合调料,是专门用来佐食"脍"肴的佳品。我国古代美味"韲"有多种,各有风味特色。《齐民要术》关于"八和韲"的记载,弥补了历史文献无"金韲"描述的缺憾,也创立了记录菜肴制作工艺的典范,保留了失传的《食经》中的珍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齐民要术》书中,记录的用鸡(鸭)蛋制成的菜肴有11款,是目前能够检索到的魏晋南北朝及其以前历史书籍中记录最多、最全面的资料。《齐民要术》中的鸡(鸭)蛋,在烹饪中既作主料,又作辅料,还作着色剂。根据史料记载,我国在夏代已食禽蛋,先秦时期,以煮熟的整个鸡蛋的食用方法为常见,西汉时已有用鸡蛋烹饪制成的莱肴,隋唐以后鸡(鸭)蛋肴馔丰富多样。禽蛋的饮食营养价值在古代已为中医、养生学者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6.
《齐民要术》卷九中有“醴酪第八十五”一篇,是对当时各种“醴酪”食品制作技术的记录。贾思勰在本篇中不仅记录了各种“醴酪”的制作技艺,而且还记载了我国民间早在1600多年前有关“寒食”节的食俗,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寒食”节日民俗文化极其重要的可靠史料。  相似文献   

7.
素食是中国烹饪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史悠久,别具一格,如今又因其合于健康、绿色的时代潮流。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和推崇。而中国素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对此做了科学、真实而详细的记载。通过贾思勰《齐民要术》“素食”篇及其他相关记载,可以比较全面、系统地窥探出南北朝时期素食发展的主要状况,阐明它不仅是后世研究中国素食发展历史的十分珍贵的史料,更是中国素食风味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完整总结与记录了汉魏时期酱的制作方法及微生物发酵技术,它是我国迄今为止记录酱种类最多的古籍。透过《齐民要术》记录的200余款菜肴制作技艺,可以发现,至少在北魏时期,古人就开始运用各种酱料如酱清、清酱、豆酱清、豉汁等液体调味品进行菜肴的调制,这对于中国菜肴的烹调来说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禾部字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其系统梳理分析,再现其所反映的复杂而多样的古代思想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刘勰、韩愈、章学诚都有名为《原道》的章,他们对“道”的内涵分别作了各具时代特色的阐释和发挥,所“原”之“道”既有联系又有很大差异。对这种差异的探析,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看清中国古代化思想的演进轨迹,并揭示其中蕴含的某种化意味。  相似文献   

11.
浅谈《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概论》教师应具备多种素养、素质和能力——引导能力、研究能力、裁剪能力、表达能力、管理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12.
1998年美国迪斯尼动画片以中国北魏时期的民间故事《木兰辞》为素材拍制动画片《花木兰》,一经放映就取得很高关注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其中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祖先文化也贯穿始终。本文对动画片《花木兰》中体现出来的中国祖先文化作简要分析。影片在表面上宣扬和体现了中国祖先文化,但深其本质,影片体现出来的中国祖先文化带有浓重的美国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3.
14.
优秀传统化应该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章通过对《论语》这部中国传统化经典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关联的分析,指出《论语》等凝聚中华民族化精华的作品,至今仍然有其重要价值。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要充分重视中国传统化的传承。倡导大学生阅读优秀化经典,是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大学生人素质的良好途径,也是我们培养21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文化思想内容丰富,特点突出。深入探究与理解《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毛泽东文化思想,尤其是把握住其中革命理想主义与革命功利主义偏向的影响,既有利于我们准确掌握毛泽东的整个文化思想体系,了解党的文化思想源泉的特殊性,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反思民族文化、改革文化建设体制、促进文化自立自觉与繁荣发展,顺利实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看客"文化由来已久,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文人以此入手来探讨和剖析国民劣根性。这种倾向在当代作家中同样继承了下来,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莫言。笔者认为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执着于对于残酷的刑罚的描写,其意就是试图揭示出在此种残酷血腥背景之下所隐藏的中国传统的"看客"文化,并以此来解析复杂的人性。试图从这个视角入手来较为深入的探讨莫言创作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学人物形象的文化身份问题一直是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一个重要话题,对族裔文化身份的阐释,现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和当代美国小说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处理手法。就《我爱比尔》和《最蓝的眼睛》在族裔文化身份阐释的问题上进行比较,探讨文学作品中文学形象的文化身份问题。  相似文献   

19.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都存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现象.这种碰撞与融合有力地推动了思想进步和社会发展,但也产生了诸如社会焦虑等现象.通过比较,研究了《舞姬》和《伤逝》悲剧的文化成因,即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引起的"焦虑"和特定社会环境下人物的心理归因.森鸥外和鲁迅均试图通过爱情悲剧展现封建文化对人的迫...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东西方化交流的加剧,学的世界性认同倾向中在迅速发展。陕西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与拉丁美洲作家马尔克其听《百年孤独》应该说是代表各自民族特色的好作品。从两共有的全景式写法、群体意识、梦幻与真实相通的世界、被打破的大同世界、真爱的控诉、不屈的原始生命力等六个方面加以比较,得出了两无论在探讨人类命运、人类苦难的严肃主题上,还是表现各自民族的特点上才极大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